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392发布日期:2019-01-16 07:0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尤其是一种配合便携式拍摄设备使用,应用于物品的放大、显微观察与图像采集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活动中,对微距观察和记录的具有大量的需求,例如:对邮票、钞票、文物、证件等物品的真伪鉴别,对精细产品的品质检测和管控,教学中的微观观察活动,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等等。

传统的放大和显微观察,是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实现的,如果要采集图像,一般需通过连接照相机进行,随着图像的数字化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电子显微镜可以利用显示器进行观察,并借助与计算机的连接进行图像采集。放大镜具有便宜便携的特点,但是放大倍率有限,图像难以采集。显微镜精度高,但是笨重复杂昂贵,通过计算机处理所采集的图像,十分繁琐,受到很多制约。而作为观察的目的和成果,图像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环节显而易见是十分重要的,是关注的焦点,其工作量在整个放大或显微活动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对此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当今主流的智能手机,大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图像和影像的拍摄、存储、传输和管理功能,但是其镜头焦段很难兼顾到微距或近距物品的拍摄。由于受到成像原理和手机尺寸的限制,决定了即使今后手机变焦能力再提升,不借助辅助装置,也不可能满足对微距拍摄的需求。虽然市面上出现各式各样带有显微透镜用于微距拍摄的手机配件,却大多采用夹持方式与手机相连接,具有小巧、便携的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所述现有的带有显微透镜的手机配件夹设于手机上进行拍摄时,一般都采用手持方法拍摄,无法保持绝对稳定且成像无法与被摄物品保持平行,此种情况将使任何微小的抖动和歪斜都会造成图像虚化与畸变,观察和所采集到的图像质量难以保证,作为一般趣味性体验还可以,但无法应用于正式与专业的工作与研究。其次,小巧的优点同时也带来了视场小的缺点,对于鉴定、品检、科学观察等要求无法满足。此外,夹持式配件本身因需手持拍摄必然造成对显示屏的遮挡,妨碍观察,操作不便。因为追求小巧便携,夹持式微拍配件一般还存在图像四周虚化等其他方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至少一种上述缺点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包括:一托夹模块及一镜头模块,该托夹模块用以供手机置放夹设;该托夹模块包括一供手机平置的手机平置面,及一用以架高并稳定支撑该手机平置面的架高机构,该架高机构的底端可稳定置放于一观察工作面;定义一个与该手机平置面平行的第一方向及一个与该手机平置面平行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该镜头模块为可相对于该托夹模块沿该第二方向移动地连设于该托夹模块上,且位于该手机平置面与该架高机构底端之间;该托夹模块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手机平置面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侧夹板及第二侧夹板,该第一侧夹板及第二侧夹板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靠近或远离。

本发明的该托夹模块包括一托持板单元、一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靠近或远离该托持板单元的可动辅板单元,该架高机构包括一连接于该托持板单元远离该可动辅板单元的一侧的第一架高单元,及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远离该托持板单元的一侧的第二架高单元,该托持板单元上具有一第一顶面,该可动辅板单元具有一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及该第二顶面共同构成该手机平置面,该第一侧夹板设于该第一顶面远离该可动辅板单元的一侧,该第二侧夹板设于该第二顶面远离该托持板单元的一侧。

本发明的该托持板单元与可动辅板单元之间设有令两者恒趋向靠近的弹性复位机构及规范滑移方向的导杆机构。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该导杆机构包括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并可滑动地伸入该托持板单元的导杆,该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并可滑动地伸入该托持板单元的滑动杆及一设于该托持板单元内并套设于该滑动杆的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推动该滑动杆以带动该可动辅板单元恒往该托持板单元靠近。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该镜头模块包括一镜头座及设置于该镜头座的透镜,该镜头座通过一滑动连接单元滑动连接于该托夹模块的托持板单元前端。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该滑动连接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托持板单元的滑槽及一形成于该镜头模块的滑块。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该镜头模块还包括一连接该镜头座并设于镜头座下方用以展平和稳定被拍摄物品的镜头架。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所述镜头架包括:一支板及一支座,该支板上下端分别连接该镜头座及该支座,使该镜头座及该支座分别位于该支板同侧且互相平行,该支板与该支座的夹角为锐角,使该支板避开从镜头座的透镜到支座的视线。该支座及该镜头座分别与该支板以相反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使该支座、该镜头座与该支板三者可叠合收置。

本发明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其中,该第一侧夹板及第二侧夹板互相面对的侧面具有凹斜面。

本发明的手机用微距拍摄仪还包括一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包括一可拆卸的连接于该镜头模块的卡座及一连接于该卡座并可调整照射方向的照明筒。该卡座包括一卡板及一连接于该卡板的环壁,该卡板可拆卸的连接于该镜头模块的外周围,该环壁设置有环轨,该照明模块还包括一卡环,该卡环具有一卡环部,及位于该卡环部一侧的滑块部,该滑块部嵌设于该环轨并能沿环轨滑动,该照明筒可移动以调整高低及摩擦转动地卡设于该卡环部,该照明筒设有可枢转以调整照射方向及角度的照明部。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采用该托夹模块和该架高机构固定手机进行拍摄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手机沿该第一方向平滑移动,通过该镜头模块在该第二方向和该托夹模块相对于手机沿该第一方向的组合移动,可适应镜头位置不同的手机进行微距拍摄,还解决了微距拍摄必须保持绝对稳定和像平面与物平面平行的问题,满足了获取高品质图像的前提条件,且保有便携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部分剖视主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俯视图,该可动辅板单元呈拉开状态与该伸缩单元呈收缩状态;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俯视图,该伸缩单元呈伸长状态;

图3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左视图,显示不同规格尺寸手机的夹置状态;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所述第一、第二伸缩臂呈伸长状态;

图9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动作主视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动作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架高机构底端设有脚轮;

图12为图7或图8的沿12-1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图3a、图3b、图3c及图4,本发明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能够稳定夹设一智能手机9,以利用该手机的摄像头91进行图像的微距摄制和采集。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智能手机用微距拍摄仪包含一个托夹模块1、一镜头模块2及一照明模块3,该托夹模块1用以供手机9置放夹设,首先定义一个第一方向x、一个与该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及一个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

该托夹模块1包括一托持板单元11、一可动辅板单元10及一架高机构5。

该托持板单元11具有一第一顶面41,该托持板单元11与该可动辅板单元10之间设有令两者恒趋向靠近的弹性复位机构13,该弹性复位机构13包括一规范滑移方向而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并可滑动地伸入该托持板单元11的导杆机构131,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并可滑动地伸入该托持板单元11的滑动杆132,及一设于该托持板单元11内并套设于该滑动杆132的弹性组件133。该导杆机构131的一种实施态样为其包括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的导杆,还可包括一弹性组件;该导杆机构131的另一种实施态样(如图6),该导杆机构131的导杆端部设置的滑块具有一圆形套筒及两沿该圆形套筒两侧突出的定位侧翼,其中该托持板单元11内设的滑轨配合该具有侧翼的滑块的形状。该弹性组件133例如但不限于弹簧,该弹性组件133推动该滑动杆132以带动该可动辅板单元10恒往该托持板单元11靠近。

该可动辅板单元10套合于该托持板单元11,可在该第二方向y上相对靠近或远离该托持板单元11,其具有一第二顶面42;该第一顶面41与该第二顶面42位于同一平面,共同构成一供手机9平置的手机平置面4。

该架高机构5包括一连接于该托持板单元11远离该可动辅板单元10的一侧的第一架高单元51,及一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远离该托持板单元11的一侧的第二架高单元52。该第一架高单元51成单一板块状,面向该第二架高单元52的一侧具有上下壁面弧凸的凹槽511,该凹槽511供该托持板单元11的具有上下面弧凹110的一侧滑设其中,进而连接于该托持板单元11;该第二架高单元52成单一板块状,面向该第一架高单元51的一侧也具有上下壁面弧凸的凹槽521,该凹槽521供该可动辅板单元10的具有上下面弧凹100的一侧滑设其中,进而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采用弧凸弧凹的接触面将该托持板单元11与该可动辅板单元10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架高单元51、该第二架高单元52,有助于减小应力集中,增加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该第一架高单元51、该第二架高单元52用以架高并稳定支撑该托持板单元11与该可动辅板单元10,亦即该架高机构5的第一架高单元51、第二架高单元52的底端510、520可稳定置放于一观察工作面,用以架高并与工作面平行地稳定支撑该手机平置面4,借此使得手机平置面4距离该观察工作面至少具有2cm的高度,以保证足够的视场范围。

该托夹模块1还包括一第一侧夹板61及一第二侧夹板62,及一设置于该架高机构5的伸缩单元12。

该第一侧夹板61连接于该托持板单元11远离该可动辅板单元10的一侧,该第二侧夹板62连接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远离该托持板单元11的一侧,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第二侧夹板62相对设置,参阅图3a、图3b及图3c,当所放置的手机9宽度较该第一顶面41与该第二顶面42沿该第二方向y较宽时,该可动辅板单元10与连接于其上的该第二侧夹板62共同沿该第二方向y移动远离该第一侧夹板61,该第二顶面42远离该第一顶面41,因该可动辅板单元10套合于该托持板单元11,套合有重叠区,此时借其套合重叠区的设置可避免裸露该弹性复位机构13。较佳的,该第一侧夹板61及该第二侧夹板62互相面对的侧面具有凹斜面7,该凹斜面7是一概呈半圆的凹槽71及相切于该概呈半圆的凹槽的切面72构成,借此使得所述该第一侧夹板61及该第二侧夹板62与手机侧面的面接触转变为线接触,手机按键位于概呈半圆的凹槽中,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手机901、902,避免夹设手机侧面按键。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夹板61及该第二侧夹板62各自分别包括两个夹板部610、620,该第一架高单元51与所述夹板部610一体连接,该第二架高单元52与所述夹板部620一体连接同步动作。

该伸缩单元12包括一第一伸缩臂121与一第二伸缩臂122,该第一伸缩臂121沿该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架高单元51上并具有一第一延伸面431,该第二伸缩臂122沿该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架高单元52上并具有一第二延伸面432,该第一延伸面431与该第二延伸面432共同构成一延伸面43,该延伸面43能够远离或者靠近该托持板单元11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手机平稳的放置。

该第一顶面41、该第二顶面42再进一步与该延伸面43共同构成供手机平置的手机平置面4,以使得手机9能够平行于观察工作面,得到稳定的支撑,避免进行拍摄按键时引起手机9的失衡不稳和抖动。

该镜头模块2包括一镜头座21、一设置于该镜头座21的透镜22及一镜头架23。该镜头模块2设置于该手机平置面4与该架高机构5的底端510、520之间,较佳为紧邻该手机平置面4,该架高机构5提供该镜头模块2合适的焦距和较大的视场范围。

该镜头座21包括一具有一光路孔212的平台211,及一由该光路孔212向上突伸出的透镜安装壁213,该透镜22安装于该透镜安装壁213,该透镜22例如但不限于放大镜、显微镜、微距透镜等光学元件。该镜头座21通过一滑动连接单元15滑动连接于该托夹模块1的托持板单元11前端,该滑动连接单元15例如但不限于一滑块与一滑槽连接,本实施中在该托持板单元11前端设有该滑槽151,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一侧设置该滑块152。该镜头座21可依据不同型号手机摄像头的位置沿着第二方向y移动以对准手机摄像头。

该镜头架23连接该镜头座21并设于该镜头座21下方用以支撑该镜头座21,能够展平、固定被拍摄物,在拍摄小昆虫等活动物体时,起到围栏作用。本实施例该镜头架23是一透明锥形筒,该透明锥形筒为一截头圆锥状筒体,其底部可用来抵住及展平被拍摄物。

参见图1、图2与图4,该照明模块3包括一卡座31、一卡环32及一照明筒33。该卡座31包括一卡板311及一环壁312,该卡板311能够可拆卸的插设结合于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外周围,该环壁312由该卡板311的环形部分向下延伸形成,该环壁312的外周面还设置有一环轨313。该卡环32具有一卡环部321,及位于该卡环部一侧的滑块部322,该滑块部322嵌设于该环轨313并能沿该环轨313滑动,所述照明筒33卡设于所述卡环部321中,当该卡环32的滑块部322相对于该环轨313的位置变化时,使得该照明筒33所照射的光线能够位于不同的角度。较佳的,该卡环32的卡环部321可使用弹性较大的材料。该照明筒33具有一圆柱形立柱330,及一通过转轴设置于该立柱底端的照明部331,该照明部331通过该转轴可调节其俯仰角度,该立柱330的另一端卡设于该卡环部321中,通过调节该立柱330相对于该卡环部321的位置改变该照明部331的高低,借此满足对于各种角度光线的需求。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该镜头座21上的滑块152滑设于该托持板单元11,再将手机9放置于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第二侧夹板62之间,调整该第一伸缩臂121、该第二伸缩臂122相对于该托持板单元11的距离,以使得手机9后端两侧得到平稳的支撑,进而沿着该第一方向x调整该手机9的位置、沿着该第二方向y调整该镜头模块2,以使得该透镜22对准拍摄摄像头91,即可对物象进行稳定的拍摄。

所述第一实施例除了该托持板单元11及该可动辅板单元10外,其他组件为可拆离叠置以便于盒装携带。

参阅图5-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第二侧夹板62分别仅具有一个夹板部610、620,并且分别可转动的枢接于该托持板单元11与该可动辅板单元10;该微距拍摄仪还包括一可转动的枢接于该第一伸缩臂121的第一可动夹件61’及一个可转动的枢接于该第二伸缩臂122的第二可动夹件62’,该第一可动夹件61’与该第二可动夹件62’分别具有一个夹板部610’、620’;该第一侧夹板61、该第二侧夹板62、该第一可动夹件61’及该第二可动夹件62’分别以其各自的枢转突轴81与该托持板单元11、该可动辅板单元10、该第一伸缩臂121及该第二伸缩臂122可枢转地结合。该托持板单元11还包括一第一延伸杆112,该可动辅板单元10还包括一第二延伸杆102;该第一架高单元51包括一第一前架脚53、一第一后架脚54;该第二架高单元52包括一第二前架脚55、一第二后架脚56。

该第一延伸杆112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该托持板单元11后侧,供该第一伸缩臂121穿套滑动;该第二延伸杆102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于该可动辅板单元10后侧,供该第二伸缩臂122穿套滑动。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本实施例的该第一顶面41、该第二顶面42与该延伸面43的第一延伸面431及该第二延伸面432共同构成供手机平置的手机平置面4。

该第一、第二前架脚53、55分别可沿该第一、第二侧夹板61、62两侧上下滑动地紧配连接,且其两者的长度概等于该第一、第二侧夹板61、62;该第一、第二后架脚54、56分别可沿该第一、第二可动夹件61’、62’两侧上下滑动地紧配连接,且其两者的长度概等于该第一、第二可动夹件61’、62’;通过调整该第一、第二前架脚53、55,该第一、第二后架脚54、56突出于该第一、第二侧夹板61、62,该第一、第二可动夹件61’、62’底端的长度,进而改变该手机平置面4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焦距的透镜22。即该第一侧夹板61、第二侧夹板62、第一可动夹件61’及第二可动夹件62’的下半部各自单独或结合第一前架脚53、第一后架脚54、及第二前架脚55、第二后架脚56而成为架高机构5的一部份。该第一可动夹件61’及该第二可动夹件62’互相面对的侧面具有凹斜面7,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斜面7概呈一斜面。较佳的,该托持板单元11与该第一延伸杆112沿该第一方向x的总长度不小于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第一可动夹件61’沿该第一方向x的长度之和。较佳的,所述夹板部可采用柔性材料或者在所述凹斜面7上贴附一层柔性材料,达到更好的保护手机漆面的效果。

参阅图11,该架高机构5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该第一架高单元51、该第二架高单元52下端的脚轮82,便于平稳沿着该第一方向x移动地拍摄连续变化的图像或者视频。

参阅图5、图6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架23’包括一支板231及一支座232,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两侧具有两第一枢接点214,该支座232具有两第二枢接点233;该支板231包含一连接框体24,该连接框体24具有一顶侧边241,一底侧边242,一左侧面243及一右侧面244,两由该顶侧边241两端突出并沿该第一方向x突出于该右侧面244延伸的第一枢耳245,两由该底侧边242两端突出并沿该第一方向x突出于该右侧面244延伸的第二枢耳246;所述第一枢接点214枢接于所述第一枢耳245之间并产生一第一枢转轴线l1,该第一枢转轴线l1到该顶侧边241的垂直距离等于该第一枢转轴线l1到该平台211底面的垂直距离,借此该镜头座21可水平设置于该支板231之上;该第一枢转轴线l1到该平台211上的滑块152顶面的垂直距离等于该第一枢转轴线l1到该连接框体24的右侧面244的垂直距离,参阅图9a,当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由水平状态顺时针枢转时,该镜头座21的镜头安装壁213逐渐由该支板231的右侧面244凸伸出到该支板231的左侧面243,该平台211上的滑块152抵靠于该连接框体24时,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与该支板231相对叠合。

该支座232的第二枢接点233位于所述第二枢耳246之间并产生一第二枢转轴线l2,该第二枢转轴线l2到该底侧边242的垂直距离等于该第二枢转轴线l2到该支座232顶面的垂直距离,借此水平放置的该支座232顶面能够稳定支撑该支板231。该支板231所在的平面分别斜交于该第一枢转轴线l1与该第二枢转轴线l2沿该第一方向x延伸所在的平面,也就是分别斜交该平台211及该支座232所在的平面,因此该支板231左侧面与该支座232的夹角为锐角,借此使该支板231避开从镜头座21的透镜22到该支座232的视线和光路,保持观察和记录画面的完整性。参阅图9a,该镜头架23’在结束使用并拆离后可将该镜头座21沿该第一枢转轴线l1顺时针旋转到该支板231的右侧面244,再将该支座232沿该第二枢转轴线l2逆时针旋转到该镜头座21的平台211的一侧,以上三者彼此叠合,节省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并可独立作为一个独立观察用的镜头架。较佳的,该支座232为一矩形框体,平行光照射在微观特征观察中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方式,因此该矩形框体采用透明性材料,例如聚酯纤维材料(涤纶),当照明光线从平行于被拍摄物方向照射时,光线不被遮挡;该矩形框体内侧还可设置刻度,以供专业鉴定使用。

参见图6及图12,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部件的张开使用状态或者相对伸缩状态的预定位置均可以设置定位弹片83,用来提供卡掣定位以及弹性摩擦定位的效果。例如(图未示)设置于该第一延伸杆112的末端1120的弹片(图未示)及一位于该第一延伸臂121与该弹片83相配合的窗口1210,当该第一延伸臂121滑动到该第一延伸杆112的末端1120时,该弹片83弹凸于该窗口1210以避免该第一延伸臂121滑脱该第一延伸杆112,当结束使用时通过窗口1210按压该弹片83即可推回该第一延伸臂121。较佳的,该第二延伸杆102与该第二延伸臂122之间、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第一前架脚53之间、该第二侧夹板62与该第二前架脚55之间、该第一可动夹件61’与该第一后架脚54之间、该第二可动夹件62’与该第二后架脚56之间也设有弹片83与相应的窗口。所述弹片83可依据材料的不同,通过焊接、黏贴或者铆接的方式设置。

较佳的,在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托持板单元11枢接位置之下且位于该第一侧夹板61朝向该托持板单元11的一侧设置一用以防枢转的弹片83,当该第一侧夹板61与该托持板单元11处于正交位置时,该弹片83顶抵于该托持板单元11底侧面以防止其发生枢转,结束使用时按压该弹片83进而使得该第一侧夹板61枢转到该托持板单元11一侧。其中该第二侧夹板62、第一可动夹件61’、第二可动夹件62’也设有所述弹片83。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该镜头模块2的镜头座21滑设于该托持板单元11前侧,然后将手机9放置于该第一侧夹板61与第二侧夹板62之间,若手机9较宽,参阅图7、8,会推动该第二侧夹板62并带动该可动辅板单元10、该第二延伸杆102、该第二伸缩臂122、该第二可动夹件62’及该第二后架脚56沿该第二方向y平移,调整该第一、第二伸缩臂121、122的位置以适应手机9的长度,滑动该镜头座21,使得摄像头对准该镜头座21的透镜22,即可进行拍摄,其中该镜头架23’的支座232底部可用来抵住及展平被拍摄物。

参见图9a、9b及图10,当使用结束后,将该镜头模块2从该托持板单元11拆离(即将该滑块152从该滑槽151中滑出),然后将该镜头座21与该镜头架23’叠合,再将所述第一伸缩臂121、第二伸缩臂122分别沿着该第一伸缩杆112、该第二伸缩杆102向该托持板单元11推动,将所述第一、第二前架脚53、55与所述第一、第二后架脚54、56向上推到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侧夹板61、62及所述第一、第二可动夹件61’、62’重叠处,并枢转到平行于第一方向x,该托夹模块1整体呈现为一板状形态,便于携带和收纳。

因此,本发明的确具有下列功效:

1、通过所述第一、第二侧夹板61、62、镜头模块2及所述伸缩单元12的设置,能保证手机沿该第一方向x平滑移动,其中该镜头模块2在该第二方向y和该托夹模块1相对于手机沿该第一方向x的组合移动,可适应镜头位置不同的手机进行微距拍摄,使得本发明对智能手机各主流机型都能适用,而不受限于手机的机型、长度和厚度;

2、通过设置该架高机构5,并进一步设置为可调节高度,以适应该透镜22的焦距,并保持绝对稳定且能保证手机9与成像面的平行,借此,便于进行专业的拍摄鉴定图像;

3、该镜头架23’的可叠合性以及该托夹模块1能够呈现一板状形态,使得本发明便于携带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