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166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的防水施工通常包括底板、侧墙防水、连接处底板和侧墙防水、风道防水、承轨层防水、挡渣墙防水、加水沟防水等,有些施工地点底板最深处标高达到-20m,地下水位远在基础底板之上,底板处土体主要为粉质黏土夹粉土层,该类土质特点是含水率及保水性高、出水量大、承载能力低,有些情况下,因设计和施工的原因,在防水层完成之后,在地下室侧墙及顶板部位开凿了很多孔洞来安装穿外墙管道,该穿外墙管道与预埋的管道类型不同,管体本身未做超前止水处理,所以该类穿外墙管道很容易渗漏,目前也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可以解决穿外墙管道的渗漏问题,保证穿外墙套管防水的一种新型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有效的实现外墙穿管,同时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止水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穿外墙套管防水结构,包括外侧为外墙迎水面的外墙墙体和套管,所述套管贯穿外墙墙体,还包括设置在外墙墙体上且用于安装套管的通孔、设置在外墙墙体内用于固定套管的止水环;所述套管靠近外墙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呈圆环状且与套管套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墙迎水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设置在外墙迎水面的迎水面防水层以及用于包裹套管的套管防水层,所述迎水面防水层和套管防水层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防水层远离外墙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包括设置在迎水面防水层上的迎水面附加层以及用于包括套管防水层的套管附加层,所述迎水面附加层和套管附加层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密封胶圈的环宽等于套管附加层的厚度与套管防水层厚度的总和。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迎水面附加层远离套管一端距离套管轴线的距离为250-300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套管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沥青油膏或油麻;所述填充层延伸至密封胶圈靠近外墙止水面的一侧并与密封胶圈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止水环呈圆环状,所述止水环与套管过盈配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效的实现外墙穿管,同时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止水效果。

(2)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的避免由于渗漏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01-套管,02-外墙墙体,03-止水环,21-防水层,211-迎水面防水层,212-套管防水层,213-防水附加层,22-密封胶圈,23-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一种穿外墙套管01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墙体02和套管01,所述套管01贯穿外墙墙体02,还包括设置在外墙墙体02上且用于安装套管01的通孔、设置在外墙墙体02内用于固定套管01的止水环03;所述套管01靠近外墙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2,所述密封胶圈22呈圆环状且与套管01套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止水环03有效的阻止进入通孔内的水沿着通孔的内壁从迎水面进入到外墙内侧,有效的避免外来水进入到室内;密封胶圈22进一步阻止外来水从迎水面通孔处,通孔内壁与套管01之间的缝隙进入通孔内。

如图1所示,一种穿外墙套管01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墙体02和套管01,所述套管01贯穿外墙墙体02,还包括设置在外墙墙体02上且用于安装套管01的通孔、设置在外墙墙体02内用于固定套管01的止水环03;所述外墙墙体02包括外墙迎水面和外墙背水面,所述套管01靠近外墙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2,所述密封胶圈22呈圆环状且与套管01套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外墙迎水面设置有防水层21,所述防水层21包括设置在外墙迎水面的迎水面防水层211以及用于包裹套管01的套管防水层212,所述迎水面防水层211和套管防水层212一体成型。所述防水层21远离外墙墙体0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213,所述防水附加层213包括设置在迎水面防水层211上的迎水面附加层以及用于包括套管防水层212的套管附加层,所述迎水面附加层和套管附加层一体成型。所述密封胶圈22的环宽等于套管附加层的厚度与套管防水层212厚度的总和。所述迎水面附加层远离套管01一端距离套管01轴线的距离为250-300mm。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套管01防水附加层213设置在套管防水层212远离外墙墙体02的外墙迎水面一侧,由于套管01靠近外墙墙体02的迎水面一侧与外墙迎水面形成阴角,阴角处极易出现渗水,属于防水薄弱部位,采用防水附加层213有效的加强防止阴角部位渗水情况的出现;密封胶圈22与套管附加层以及套管防水层212远离外墙迎水面的一端有效的进行固定连接,有效的阻止外来水进入通孔内壁并顺着通孔内壁进入室内。

密封胶圈22的环宽等于套管附加层的厚度与套管防水层212厚度的总和使得施工作业更加方便;结构更加合理,有效。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01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填充层23,所述填充层23为沥青油膏或油麻;所述填充层23延伸至密封胶圈22靠近外墙的一侧并与密封胶圈22连接。所述止水环03呈圆环状,所述止水环03与套管01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填充层23设置在通孔内壁与管套外壁之间;止水环03穿过填充层23与套管01固定连接。

一方面填充层23能够有效的避免外来水进入通孔内;当有部分水进入通孔内壁时止水环03也能有效的阻止水沿着通孔内壁进入室内。

沥青油膏或油麻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和耐水性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穿外墙套管01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墙体02和套管01,所述套管01贯穿外墙墙体02,还包括设置在外墙墙体02上且用于安装套管01的通孔、设置在外墙墙体02内用于固定套管01的止水环03;所述套管01靠近外墙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2,所述密封胶圈22呈圆环状且与套管01套接。所述外墙迎水面设置有防水层21,所述防水层21包括设置在外墙迎水面的迎水面防水层211以及用于包裹套管01的套管防水层212,所述迎水面防水层211和套管防水层212一体成型。所述防水层21远离外墙墙体0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213,所述防水附加层213包括设置在迎水面防水层211上的迎水面附加层以及用于包括套管防水层212的套管附加层,所述迎水面附加层和套管附加层一体成型。

所述密封胶圈22的环宽等于套管附加层的厚度与套管防水层212厚度的总和。所述迎水面附加层远离套管01一端距离套管01轴线的距离为250-300mm。所述套管01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填充层23,所述填充层23为沥青油膏或油麻;所述填充层23延伸至密封胶圈22靠近外墙的一侧并与密封胶圈22连接。所述止水环03呈圆环状,所述止水环03与套管01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