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303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并且具体地涉及防止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经由下罩输入的碰撞载荷引起的动力传输装置的漏油的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用于提高车辆的可视性的机罩(发动机罩)高度的减小和对于行人的保护要求,并且还用于满足对为了车辆的移动性能的提高的目的而降低重心的需求,在最近的汽车等中,已经开发出了传动系安装在下部位置的车辆。在这种车辆中,传动系的最小离地间隙被设定得低;因此,考虑到与路面的干涉,布置在传动系下面的下罩被要求具有抵抗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施加的碰撞载荷(破坏输入)的坚固结构。

作为应对上面的要求的现有技术的一个实例,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24047号公开了一种通过使平板状构件设置有凹部和突起而形成的下罩,所述凹部和突起交替地连续以便提供具有抵抗破坏输入的坚固结构的下罩。



技术实现要素:

同时,为了实现机罩高度的减小以及车辆的重心的降低,优选地在车辆的下部位置处安装构成传动系的一部分的动力传输装置的变速器和齿轮机构(诸如主传动齿轮)。

在此,如果容纳有动力传输装置的部件的箱体是由作为外壳、壳体等的多个箱体构件组成的结构性主体,这些箱体构件联接以便限定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部件的空间。例如,外壳和壳体彼此联接以便限定齿轮室,该齿轮室是用于在其中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限定齿轮室的箱体构件的定位在箱体的底表面上的联接部被设定成具有最小离地间隙,则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施加至下罩的碰撞载荷经由下罩输入到该联接部。

然而,用于润滑容纳在齿轮室中的齿轮机构的润滑油也存放在该齿轮室中,并且如果过大的碰撞载荷由于路面干涉而输入到齿轮室,则该联接部可能被损坏,使得润滑油可能从被损坏的部分泄漏。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其能够防止由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的碰撞载荷引起的油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是用于安装在车辆中并且将从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传输至车轴的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箱体,其通过联接多个箱体构件而组成,所述箱体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并且将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容纳在其中;以及下罩,其设置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下方。在箱体内,齿轮室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并且还存放用于润滑其中的齿轮机构的润滑油,所述齿轮室跨过箱体构件彼此联接的第一联接部来划分,并且第一联接部的离地间隙被设定成在箱体的底表面上和气缸体的底表面上是最低的。下罩设置有在其预定部处向上突出的突起,该预定部位于从底表面上的第一联接部的正下方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并且下罩的突起和底表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下罩和第一联接部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如下地限定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中的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构造成将从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传输到车轴,所述保护结构包括:箱体,其通过联接多个箱体构件来构造,所述箱体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所述箱体存放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所述箱体包括构造成存放用于润滑所述齿轮机构的润滑油的齿轮室,所述齿轮室跨过所述箱体构件彼此联接处的第一联接部而限定;以及下罩,其布置在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下方,所述下罩包括从预定部向上突出的突起,所述预定部位于从所述第一联接部的正下方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所述保护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联接部位于所述箱体的底表面和所述气缸体的底表面上的最低位置处,并且所述下罩的所述突起和面对所述突起的所述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罩和所述第一联接部之间的距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中,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设置到下罩的突起构造成抵接预定部,该预定部位于从箱体的底表面和气缸体的底表面上的第一联接部间隔开的位置。因此,在箱体构件彼此联接的第一联接部中,箱体构件限定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并且存放润滑油的齿轮室,即便第一联接部的离地间隙被设定成在箱体的底表面上和气缸体的底表面上是最低的,也抑制了下罩的除了突起之外的其他部分抵接箱体的底表面和气缸体的底表面。

因此,根据用于本发明的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可以防止由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的碰撞载荷引起的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油泄漏。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动系和下罩的轮廓视图(当安装在车辆中时从前方观察时);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剖切的设置有突出构件的变型例的传动系和下罩的剖视图(从发动机侧观察时);并且

图3是示出突出构件的形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应用用于本发明的动力传输装置的保护结构至安置在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型混合动力车辆中的传动系以及用于传动系的保护下罩的情况的实例。

图1是当本实施例的传动系和下罩安装在车辆中时从前方观察该传动系和下罩的轮廓视图。应当注意,当被安装时,下罩与传动系一起布置在车辆的前向位置。

如在相同的附图中示出的,传动系1由发动机2和变速驱动桥3组成。下罩4布置在该变速驱动桥3下方。发动机2是设置为动力源的内燃机,诸如汽油机和柴油机。该变速驱动桥3联接至发动机2以便经由未图示出的车轴传递由发动机2输出的原动力至作为车辆的从动轮的左右前轮(未在附图中图示出)。该变速驱动桥3具有箱体31,构成该动力传输装置的动力分配机构、变速器、减速单元、包括差动机构的诸如主驱动齿轮的齿轮机构等(未全在附图中图示出)的部件容纳在该箱体31中。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箱体31的内侧,还容纳有作为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和/或发电机的旋转机(未在附图中图示出)。

在此,将描述变速器驱动桥3的箱体31的结构。该箱体31是通过联接多个箱体构件而构造的结构性主体。在本实施例的变速驱动桥3中,箱体31包括三个箱体构件:变速驱动桥外壳31a(此后,被称作外壳31a);变速器驱动桥壳体31b(此后,被称作壳体31b);以及后罩31c。该箱体31通过将壳体31b联接至外壳31a,并且进一步将后罩31c联接至该壳体31b而组成。应当注意,组成箱体31的箱体构件不局限于这三个构件。

在变速驱动桥3中,组成变速驱动桥3的箱体31的外壳31a、壳体31b和后罩31c彼此联接,由此在箱体31内限定容纳齿轮机构等的空间。具体地,壳体31b联接至外壳31a以便在设置于外壳31a中的分隔壁a和设置于壳体31b中的分隔壁b之间形成空间。借此,在箱体31内限定了齿轮室g,齿轮室g作为用于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于其中的空间。后罩31c联接至壳体31b以便在设置于壳体31b中的分隔壁b和后罩31c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间。借此,在箱体31内限定了电机室m,其作为用于容纳作为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和/或发电机的旋转机于其中的空间。在组成箱体31的箱体构件中,外壳31a(对应于本发明的发动机侧的箱体构件)联接至发动机2的气缸体21,以便在设置于外壳31a中的分隔壁a和气缸体21的联接部之间形成空间。借此,在箱体31内限定了减振室d。该减振室d是如下的空间:其用于容纳诸如限制发动机2和容纳在齿轮室g中的变速器之间的输入转矩的转矩限制器,以及抑制并吸收从发动机2传递至齿轮室g中的变速器的原动力的转矩的变动的减振器(相当于本发明的转矩变动减小机构)的相应的设备(未全部在附图中图示出)。

在ff型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驱动桥中,正如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162144号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34593号中公开的,熟知一种将诸如作为组成动力传输装置的部件的齿轮机构、作为动力源等的旋转机以及减振器的设备容纳在诸如箱体31内的齿轮室的空间中的方法,并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同时,在本实施例的变速驱动桥3中,在箱体31内,容纳动力传输装置的齿轮机构并且存放用于润滑该齿轮机构的润滑油的齿轮室g跨过箱体构件彼此联接的联接部而限定。具体地,齿轮室g跨过外壳31a和壳体31b彼此联接的联接部c1的联接部cb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联接部)而限定,该联接部cb1是这些箱体构件在箱体31的底表面上彼此联接的地方。外壳31a和壳体31b之间在箱体31的底表面上的联接部cb1(此后,被称作接触表面cb1)的离地间隙被设定为在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底表面)上是最低的。因此,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施加至下罩4的碰撞载荷可能经由下罩4输入到齿轮室g的接触表面cb1。在齿轮室g的底部中,存放有用于润滑齿轮机构的润滑油,并因此当过大的碰撞载荷由于路面干涉而输入时,可能引起对接触表面cb1的部分的损坏,并且润滑油可能从该损坏的部分泄漏。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本实施例的传动系和下罩具有保护结构以防止由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的碰撞载荷引起的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油泄漏。此后,将描述该保护结构。

如图1中所示,下罩4设置有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向上突出的肋41至43。这些肋41至43还用作确保下罩4的刚性的结构,并且这些肋的突起形成为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沿着纵向方向(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这些肋中的肋41(相当于本发明的突起)布置在预定部(位置)处,该预定部位于从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上的上述接触表面cb1的正下方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具体地,肋41设置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使得肋41定位在箱体31和气缸体21彼此联接的联接部c2的联接部cb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联接部)正下方,该联接部cb2是箱体31和气缸体21在其底表面上彼此联接的位置。

同时,对于箱体31的减振室d,如上所述,减振室d是容纳诸如转矩限制器和减振器的设备的空间,并且无润滑油存放在该腔室中。为此,即便过大的碰撞载荷由于路面干涉而经由下罩4输入到箱体31的限定了减振室d的部分,无润滑油从该限定的部分泄漏。即,该联接部cb2对应于限定了减振室d的部分,并且肋41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布置在联接部cb2的正下方的作为预定部(位置)的位置处,该预定部从接触表面cb1的正下方的位置间隔开。以这种方式,避免了肋41被布置在可能泄漏润滑油的接触表面cb1正下方的位置,而是布置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定位于无润滑油泄漏的联接部cb2的正下方的位置。

在下罩4中,设置于下罩4的顶表面上的肋41的顶端和减振室d的在箱体31的底表面上与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上的联接部cb2之间的距离s2,被设定成小于下罩4的顶表面和齿轮室g的接触表面cb1之间的距离s1。除此之外,底表面和肋41至43的各顶端之间的各距离s2至s4被限定成使得:在肋41至43的这些距离之中,底表面和布置在联接部cb2正下方的肋4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s2是最小的。通过这些设定,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当下罩4的顶表面抵接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时,在下罩4的除肋41之外的其他部分抵接底表面上的齿轮室g的接触表面cb1之前,肋41的顶端抵接底表面上的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因此,即便离地间隙被设定成在接触表面cb1处最小,也抑制了下罩4的顶表面上除了肋41之外的其他部分抵接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其中接触表面cb1作为在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上外壳31a和壳体31b彼此联接的部分,外壳31a和壳体31b限定容纳齿轮机构并且存放用于润滑该机构的润滑油的齿轮室g。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动系和下罩,通过上述保护结构,可以防止由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的碰撞载荷引起的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油泄漏。

在上面的描述中,设置到下罩4的用于确保其刚性的肋中的肋41布置在不会泄漏油的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正下方的位置,由此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防止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油泄漏。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构造成:不同于肋41的突起设置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并且该突起布置在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正下方。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与上面的情况一样,突起的顶端与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上的联接部cb2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下罩4的顶表面与在底表面上的齿轮室g的接触表面cb1之间的距离s1。

在上面的描述中,可以构造成: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碰撞载荷经由下罩4的肋41输入到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中。然而,碰撞载荷输入的部分不局限于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具体地,该部分可以是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的任意部分,只要该部分即便当碰撞载荷输入到其中时也不会泄漏油即可。

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设置不同于该肋的突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其上设置多个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造成:这些突起中的至少一个抵接即便当碰撞载荷输入到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中时不会泄漏油的部分。为此,不会泄漏油的部分和该突起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齿轮室g的接触表面cb1和下罩4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s1。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与多个突起的各顶端之间的各距离被设定成使得不会泄漏油的部分和抵接不会泄漏油的该部分的突起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在多个突起的距离之中是最小的。

<实施例的变型例>顺便提及,正如前面提到的,减振室d通过将箱体31的外壳31a联接至发动机2的气缸体21而限定。这种联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施:将螺栓从发动机2的相反侧插入到紧固孔中,其中所述紧固孔用于联接且设置到定位于外壳31a的发动机侧上的端部处的开口的外圆周上的凸缘;并且将该螺栓的外螺纹部旋拧于设置到气缸体21的接合部的内螺纹部。在此,利用这种联接结构,突出构件设置到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以便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稳固地促使设置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的肋41(的顶表面)抵接在箱体31的底表面和气缸体21的底表面上的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

此后,作为上面的实施例的变型例,将描述设置有该突出构件的传动系和下罩的实例。此后,应当注意,将省略或简化参照实施例的上述阐释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方面的描述,并且将阐释该变型例的特性构造和功能。在后面的描述中,具有与已经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由与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然而,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阐释的校正和修改也适用于本变型例,只要它们与本发明不矛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剖切的设置有突出构件的变型例的传动系和下罩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当从发动机侧观察时的所述变速驱动桥和下罩的剖面。图2示出了变速驱动桥3的箱体31,并且具体地示出了在外壳31a的发动机侧定位的端部处的开口31a1的状态。应当注意,在附图中由箭头“f”表示的方向对应于当安装了传动系时的车辆前向方向。

如图2中所示,在该变型例的传动系和下罩中,在外壳31a的发动机侧定位的端部处的开口31a1中,通过利用设置到该开口的外圆周上的凸缘31a2的多个紧固孔之中的紧固孔31a3,设置有突出构件5,该紧固孔31a3属于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

图3是示出该突出构件5的形状的侧视图。该突出构件5具有l状的形状,其具有直立件5a和底部件5c,并且直立件5a的固定部形成有螺栓插入穿过的通孔5b。

当外壳31a联接至气缸体21时,螺栓(未在附图中图示出)被插入穿过突出构件5的通孔5b,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螺栓的前端部被进一步插入到用于联接的紧固孔31a3,该联接孔31a3设置到外壳31a的凸缘31a2。随后,该螺栓的外螺纹部被旋拧到气缸体21的接合表面的内螺纹部(未在附图中图示出),以便通过螺栓紧固而最终将外壳31a联接至气缸体21。通过这种联接,突出构件5固定到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而同时直立件5a的固定部被保持在螺栓的头部和凸缘31a2之间。在这种固定状态下,突出构件5处于如下的状态:突出构件5的底部件5c的下端朝向设置在下罩4的顶表面上的肋41突出。在这种状态下,固定至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的突出构件5的底部件5c的下端与布置在底部件5c的该下端正下方的下罩4上的肋4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s5小于当未设置突出构件5时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与下罩4上的肋4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s2。

如图3中所示,突出构件5在直立件5a的上部处形成有弧形的切口。该切口形成为对应于在固定有直立部5a的凸缘31a2的基部(隆起部)处的外壳31a的外圆周的形状的弧形形状。通过这种弧形的切口,在被固定至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的状态下,防止了突出构件5围绕着用于紧固的螺栓枢转,该螺栓被插入穿过直立件5a的通孔5b。

因此,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设置有突出构件5,可以将在车辆的路面干涉时经由下罩4的肋41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突出构件5稳固地输入到减振室d的不会泄漏油的联接部cb2。

突出构件5的形状不局限于本变型例的l状的形状。该突出构件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只要其形状在被固定至减振室d的联接部cb2的状态下是朝向下罩4突出或朝向下罩4的顶表面上的肋41突出的形状。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实施例(包括其变型例)的传动系和下罩安装在ff型混合动力车辆中,但是本发明的保护结构可以应用到除了混合动力车辆之外的车辆,只要这些车辆中的每种车辆包括通过将多个箱体构件彼此联接而组成的动力传输装置的箱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