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311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气能驱动装置一般使用活塞驱动摆杆来做功;从而将气能转变成动能;但是在活塞驱动摆杆做功的过程中气能的使用效率较低;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通过活塞驱动摆杆做功在设计上结构较为复杂;提高了使用成本;输出的动能不够稳定;所以设计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使用效率较高且输出稳定的气能驱动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空气能恒速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触发条、触发驱动杆、开关控制装置、安装壳、动力输出轴、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第二单向出气口、方向转换机构、驱动齿条、第一回位弹簧、限位弹簧、第三转轴、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五齿轮、触发杆、触发块、第四转轴、第七齿轮、第六齿轮、触发导向槽、齿条导向孔、第四转轴孔、第三安装腔、第四安装腔、第五转轴、驱动壳、第二回位弹簧、触发块导向孔、触发杆导向孔、弹簧安装块、弹簧安装板、滑动壳、避让槽、第三回位弹簧,其中安装壳一端的内侧具有第三安装腔;安装壳另一端的内侧具有第四安装腔;第三安装腔和第四安装腔之间开有贯通的齿条导向孔;安装壳上开有第四安装腔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四转轴孔;第四转轴孔与第四安装腔相通;安装壳上开有第三安装腔一端的外圆面上在轴线方向上开有触发导向槽;触发导向槽与第三安装腔相通,且触发导向槽的起始端面和终止端面分别与第三安装腔的两个端面齐平;安装壳开有第三安装腔一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分别与第三安装腔相通;第一单向进气口和第一单向出气口位于安装壳上远离第四安装腔的一侧;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位于安装壳上靠近第四安装腔的一侧;滑动壳的外圆面上开有避让槽;滑动壳的外圆面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三安装腔的圆面上;滑动壳上的避让槽与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配合;滑动壳的两端与安装壳上第三安装腔的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弹簧;驱动壳的两端开有两个对称的触发块导向孔;两个触发块导向孔分别与驱动壳的内侧相通;驱动壳的外圆面上开有一个触发杆导向孔;触发杆导向孔与驱动壳的内侧相通;驱动壳的外圆面安装在滑动壳的内圆面上;驱动壳上的触发杆导向孔与滑动壳上的避让槽配合;驱动壳的两端与滑动壳内侧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回位弹簧;触发杆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的斜面;触发杆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弹簧安装块;触发杆通过其未具有斜面的一端与驱动壳上触发杆导向孔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内;触发杆与滑动壳上的避让槽和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配合;两个弹簧安装块与驱动壳内圆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回位弹簧;触发块的一端具有斜面;触发块具有斜面一端的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个弹簧安装板;两个触发块分别通过与驱动壳上两个触发块导向孔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上;两个触发块上具有斜面的一端均位于驱动壳内,且分别与触发杆上的两个斜面配合;两个触发块上对应的四个弹簧安装板与驱动壳内对应的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回位弹簧;两个触发杆未具有斜面的一端分别位于驱动壳的两侧;触发条安装在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中;触发条与触发杆配合;开关控制装置安装在安装壳的外圆面上;开关控制装置与触发条之间通过触发驱动杆连接;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与开关控制装置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管连接;驱动齿条的一端安装在驱动壳靠近齿条导向孔一侧的端面上;驱动齿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内的齿条导向孔位于第四安装腔内;第四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四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五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五齿轮与驱动齿条啮合;方向转换机构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五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五转轴的另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连接;第五转轴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四转轴上具有锥齿的一端啮合;第三转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六齿轮;动力输出轴通过安装壳上的第四转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七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且第七齿轮位于第四安装腔内;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

上述方向转换机构包括转换器安装壳、转换器输入轴、转换器输出轴、第一齿轮、驱动轴、第二齿轮、星形轮、支撑转轴、第一触发支撑环、第一齿圈连接环、第一转轴、输出t形环轴、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二超越离合器、太阳轮、支撑螺纹轴、螺纹套、复位弹簧、第三齿轮、第二转轴、导块、固定安装壳、第一安装腔、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安装腔、第三转轴孔、第四齿轮、第一圆柱槽、第二圆柱槽、导槽、第二齿圈连接环、齿圈、固定驱动环、环形导槽、环形导块、摩擦圆环、扭矩限制器,其中转换器安装壳一端的内侧开有第一安装腔;转换器安装壳另一端的内侧开有第二安装腔;转换器安装壳上开有第一安装腔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三转轴孔;第三转轴孔与第一安装腔相通;转换器安装壳上开有第二安装腔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第二转轴孔与第二安装腔相通;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一转轴孔;固定安装壳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槽;第一圆柱槽的端面上开有第二圆柱槽;第二圆柱槽的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固定安装壳上未开有第一圆柱槽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腔内开有第一转轴孔一侧的端面上;转换器输入轴通过第二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太阳轮的一端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上且位于固定安装壳上的第一圆柱槽内;驱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太阳轮的另一端;驱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支撑螺纹轴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支撑螺纹轴的一端安装在扭矩限制器上;螺纹套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螺纹套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螺纹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摩擦圆环;螺纹套通过两个导块与两个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内;螺纹套与支撑螺纹轴通过螺纹配合;螺纹套安装有导块的一端与第二圆柱槽的端面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第一齿圈连接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导槽;第一齿圈连接环的一端安装有固定驱动环;第一齿圈安装环的外圆面安装在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齿圈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齿圈安装在第一齿圈安装环的另一端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的一端安装在齿圈上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超越离合器;输出t形环轴分为小环端和大环端;输出t形环轴上的小环端开有齿牙;输出t形环轴嵌套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上,且输出t形环轴的大环端与第二超越离合器连接;第一触发支撑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环形导块;第一触发支撑环通过环形导块与环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齿圈连接环的内圆面上;三个支撑转轴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触发支撑环靠近输出t形环轴一侧的端面上;三个星形轮分别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上;三个星形轮分别与太阳轮和齿圈啮合;第一超越离合器的一端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的另一端;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另一端与输出t形环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腔内开有第二转轴孔一侧的端面上;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输出t形环轴上的齿牙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一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的内侧;第二转轴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转换器输出轴通过第三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安装壳上;第四齿轮安装在转换器输出轴上且位于转换器安装壳上的第一安装腔内;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上述摩擦圆环与第一触发支撑环和固定驱动环配合。

上述转换器输入轴与第五转轴连接;转换器输出轴与第三转轴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形导块与环形导槽之间通过轴承安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在初始状态下摩擦圆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位于第一触发支撑环和固定驱动环的中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安装壳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内。

相对于传统的动力装置技术,本发明设计的动力装置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保证动力输出轴的转动为恒速转动。

本发明中固定安装壳上未开有第一圆柱槽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腔内开有第一转轴孔一侧的端面上;转换器输入轴通过第二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太阳轮的一端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上且位于固定安装壳上的第一圆柱槽内;驱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太阳轮的另一端;驱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支撑螺纹轴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支撑螺纹轴的一端安装在扭矩限制器上;螺纹套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螺纹套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螺纹套的外圆面上安装有摩擦圆环;螺纹套通过两个导块与两个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内;螺纹套与支撑螺纹轴通过螺纹配合;螺纹套安装有导块的一端与第二圆柱槽的端面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第一齿圈连接环的一端安装有固定驱动环;第一齿圈安装环的外圆面安装在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齿圈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齿圈安装在第一齿圈安装环的另一端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的一端安装在齿圈上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内第一圆柱槽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超越离合器;输出t形环轴上的小环端开有齿牙;输出t形环轴嵌套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上,且输出t形环轴的大环端与第二超越离合器连接;第一触发支撑环通过环形导块与环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齿圈连接环的内圆面上;三个支撑转轴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触发支撑环靠近输出t形环轴一侧的端面上;三个星形轮分别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上;三个星形轮分别与太阳轮和齿圈啮合;第一超越离合器的一端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的另一端;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另一端与输出t形环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腔内开有第二转轴孔一侧的端面上;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输出t形环轴上的齿牙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一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的内侧;第二转轴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转换器输出轴通过第三转轴孔安装在转换安装壳上;第四齿轮安装在转换器输出轴上;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摩擦圆环与第一触发支撑环和固定驱动环配合;在初始状态下摩擦圆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位于第一触发支撑环和固定驱动环的中间。当转换器输入轴转动时,转换器输入轴会带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通过扭矩限制器带动支撑螺纹轴转动;由于螺纹套通过两个导块与两个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内;螺纹套与支撑螺纹轴通过螺纹配合;所以支撑螺纹轴转动会使得螺纹套沿着导槽移动;当支撑螺纹轴的转动使得螺纹套朝着第一触发支撑环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当安装在螺纹套上的摩擦圆环与第一触发支撑环接触时,摩擦圆环就会挤压第一触发支撑环使得第一触发支撑环处于静止状态;即三个支撑转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太阳轮转动就会带动三个星形轮转动;三个星形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通过第二齿圈连接环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带动输出t形环轴转动;输出t形环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转动;当支撑螺纹轴的转动使得螺纹套朝着固定驱动环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当安装在螺纹套上的摩擦圆环与固定驱动环接触时,摩擦圆环就会挤压固定驱动环使得固定驱动环处于静止状态;即第一齿圈连接环处于静止状态;即齿圈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太阳轮转动就会带动三个星形轮绕着太阳轮的轴线转动;三个星形轮绕着太阳轮的轴线转动带动三个支撑转轴绕着太阳轮的轴线转动;三个支撑转轴绕着太阳轮的轴线转动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带动输出t形环轴转动;输出t形环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转动;通过控制齿圈和第一触发支撑环的静止状态来驱动输出t形环轴的转动;即驱动转换器输出轴的转动;且通过太阳轮、星形轮和齿圈的传递使得转换器输入轴无论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都能保证输出t形环轴始终保持一个方向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始终保持一个方向转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可以保证当输出t形环轴在齿圈的带动下转动时,输出t形环轴的转动不会使得三个星形轮绕着太阳轮的轴线转动,即输出t形环轴的转动不会影响三个星形轮;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可以保证当输出t形环轴在三个星形轮绕着太阳轮轴线转动的带动下转动时,输出t形环轴的转动不会使得齿圈发生转动,即输出t形环轴的转动不会影响齿圈;本发明中当螺纹套沿着导槽移动时,螺纹套会给复位弹簧一个压缩力或者一个拉力;当转换器输入轴停止转动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螺纹套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本发明中的扭矩限制器的作用是当摩擦圆环和第一触发支撑环或者固定驱动环接触时,第一触发支撑环或者固定驱动环就会给摩擦圆环一个阻力;而摩擦圆环将该阻力传递到支撑螺纹轴上;使得支撑螺纹轴受到较大的阻力;此时在扭矩限制器的作用下驱动轴就不会通过扭矩限制器带动支撑螺纹轴转动了;即此时转换器输入轴不会影响螺纹套的移动。

本发明中滑动壳的外圆面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三安装腔的圆面上;滑动壳上的避让槽与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配合;滑动壳的两端与安装壳上第三安装腔的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弹簧;驱动壳的外圆面安装在滑动壳的内圆面上;驱动壳上的触发杆导向孔与滑动壳上的避让槽配合;驱动壳的两端与滑动壳内侧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回位弹簧;触发杆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的斜面;触发杆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弹簧安装块;触发杆通过其未具有斜面的一端与驱动壳上触发杆导向孔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内;触发杆与滑动壳上的避让槽和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配合;触发块的一端具有斜面;两个触发块分别通过与驱动壳上两个触发块导向孔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上;两个触发块上具有斜面的一端均位于驱动壳内,且分别与触发杆上的两个斜面配合;两个触发块上对应的四个弹簧安装板与驱动壳内对应的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回位弹簧;两个触发杆未具有斜面的一端分别位于驱动壳的两侧;触发条安装在安装壳上的触发导向槽中;触发条与触发杆配合;开关控制装置安装在安装壳的外圆面上;开关控制装置与触发条之间通过触发驱动杆连接;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与开关控制装置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管连接;驱动齿条的一端安装在驱动壳靠近齿条导向孔一侧的端面上;驱动齿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内的齿条导向孔位于第四安装腔内;第四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五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五齿轮与驱动齿条啮合;方向转换机构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五转轴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中转换器输入轴连接;第五转轴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四转轴上具有锥齿的一端啮合;第三转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第四安装腔内;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中的转换器输出轴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六齿轮;动力输出轴通过安装壳上的第四转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七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且第七齿轮位于第四安装腔内;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当驱动壳朝着安装壳内安装有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进入安装壳内的第三安装腔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滑动壳移动带动驱动齿条移动;驱动齿条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当驱动壳朝着安装壳内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单向进气口进入安装壳内的第三安装腔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滑动壳移动带动驱动齿条移动;驱动齿条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由于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和滑动壳移动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驱动齿条带动第五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五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通过方向转换机构的调节;无论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或滑动壳移动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传递到第三转轴上的转动方向始终保持同一方向;本发明中当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移动时,如果动力输出轴上承载的负载较小;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移动的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安装在滑动壳内侧的驱动壳相对滑动壳移动速度较慢且两者之间的移动速度差较大;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壳就会很快移动到与对应的触发块接触,此时滑动壳就会推动对应的触发块使得触发块发生移动;触发块移动就会使得触发杆朝着安装有触发条的一侧移动;触发块移动就会推动触发条移动;触发条移动通过触发驱动杆调节开关控制装置;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或者第二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或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滑动壳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驱动壳在安装壳上的第三安装腔内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朝着另一侧移动;即使得动力输出轴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输出;如果动力输出轴上承载的负载较大;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移动的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安装在滑动壳内侧的驱动壳相对滑动壳移动速度也相对较慢且两者之间的移动速度差较小;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壳会移动一端距离后与对应的触发块接触,此时滑动壳就会推动对应的触发块使得触发块发生移动;触发块移动就会使得触发杆朝着安装有触发条的一侧移动;触发块移动就会推动触发条移动;触发条移动通过触发驱动杆调节开关控制装置;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或者第二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或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滑动壳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驱动壳在安装壳上的第三安装腔内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朝着另一侧移动;即使得动力输出轴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输出;通过触发杆、触发块和触发条的调节可以使得无论动力输出轴上承载的负载较大或较小都可以使得动力输出轴保持稳定输出。本发明中限位弹簧的作用是保证滑动块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三安装腔的两端接触;从而影响第一单向进气口、第一单向出气口、第二单向进气口和第二单向出气口。

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动力装置时,当驱动壳朝着安装壳内安装有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进入安装壳内的第三安装腔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滑动壳移动带动驱动齿条移动;驱动齿条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当驱动壳朝着安装壳内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单向进气口进入安装壳内的第三安装腔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滑动壳移动带动驱动齿条移动;驱动齿条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由于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和滑动壳移动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驱动齿条带动第五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五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通过方向转换机构的调节;无论滑动壳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或滑动壳移动朝着第五齿轮的一侧移动时传递到第三转轴上的转动方向始终保持同一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8是驱动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9是触发块安装示意图。

图10是驱动壳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触发块和触发杆配合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回位弹簧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回位弹簧示意图。

图14是滑动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滑动壳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16是滑动壳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方向转换机构外观示意图。

图18是方向转换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方向转换机构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0是转换器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21是转换器安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输出t形环轴和第一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23是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24是固定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25是齿圈安装示意图。

图26是星形轮安装示意图。

图27是扭矩限制器安装示意图。

图28是星形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触发条;2、触发驱动杆;3、开关控制装置;4、安装壳;5、动力输出轴;6、第一单向进气口;7、第一单向出气口;8、第二单向进气口;9、第二单向出气口;10、方向转换机构;11、驱动齿条;12、第一回位弹簧;13、限位弹簧;14、第三转轴;15、第一支撑;16、第二支撑;17、第三支撑;18、第五齿轮;19、触发杆;20、触发块;21、第四转轴;22、第六齿轮;23、第七齿轮;24、触发导向槽;25、齿条导向孔;26、第四转轴孔;27、第三安装腔;28、第四安装腔;29、第五转轴;30、驱动壳;31、第二回位弹簧;32、触发块导向孔;33、触发杆导向孔;34、弹簧安装块;35、弹簧安装板;36、滑动壳;37、避让槽;38、第三回位弹簧;57、转换器安装壳;58、转换器输入轴;59、转换器输出轴;60、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星形轮;63、支撑转轴;64、第一触发支撑环;65、第一齿圈连接环;66、第一转轴;67、输出t形环轴;68、第一超越离合器;69、第二超越离合器;70、太阳轮;71、支撑螺纹轴;72、螺纹套;73、复位弹簧;74、第三齿轮;75、第二转轴;76、导块;77、固定安装壳;78、第一安装腔;79、第一转轴孔;80、第二转轴孔;81、第二安装腔;82、第三转轴孔;83、第四齿轮;84、驱动轴;85、第一圆柱槽;86、第二圆柱槽;87、导槽;89、第二齿圈连接环;90、齿圈;91、固定驱动环;92、环形导槽;93、环形导块;95、摩擦圆环;96、扭矩限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触发条1、触发驱动杆2、开关控制装置3、安装壳4、动力输出轴5、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第二单向出气口9、方向转换机构10、驱动齿条11、第一回位弹簧12、限位弹簧13、第三转轴14、第一支撑15、第二支撑16、第三支撑17、第五齿轮18、触发杆19、触发块20、第四转轴21、第七齿轮23、第六齿轮22、触发导向槽24、齿条导向孔25、第四转轴21孔、第三安装腔27、第四安装腔28、第五转轴29、驱动壳30、第二回位弹簧31、触发块导向孔32、触发杆导向孔33、弹簧安装块34、弹簧安装板35,其中如图5所示,安装壳4一端的内侧具有第三安装腔27;安装壳4另一端的内侧具有第四安装腔28;第三安装腔27和第四安装腔28之间开有贯通的齿条导向孔25;安装壳4上开有第四安装腔28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四转轴21孔;如图6所示,第四转轴21孔与第四安装腔28相通;安装壳4上开有第三安装腔27一端的外圆面上在轴线方向上开有触发导向槽24;触发导向槽24与第三安装腔27相通,且触发导向槽24的起始端面和终止端面分别与第三安装腔27的两个端面齐平;安装壳4开有第三安装腔27一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分别与第三安装腔27相通;第一单向进气口6和第一单向出气口7位于安装壳4上远离第四安装腔28的一侧;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位于安装壳4上靠近第四安装腔28的一侧;如图16所示,滑动壳36的外圆面上开有避让槽37;如图3所示,滑动壳36的外圆面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三安装腔27的圆面上;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与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配合;如图4所示,滑动壳36的两端与安装壳4上第三安装腔27的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弹簧13;如图10所示,驱动壳30的两端开有两个对称的触发块导向孔32;两个触发块导向孔32分别与驱动壳30的内侧相通;驱动壳30的外圆面上开有一个触发杆导向孔33;触发杆导向孔33与驱动壳30的内侧相通;如图15所示,驱动壳30的外圆面安装在滑动壳36的内圆面上;如图14所示,驱动壳30上的触发杆导向孔33与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配合;驱动壳30的两端与滑动壳36内侧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回位弹簧38;如图12所示,触发杆19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的斜面;触发杆19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弹簧安装块34;如图9所示,触发杆19通过其未具有斜面的一端与驱动壳30上触发杆导向孔33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30内;触发杆19与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和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配合;两个弹簧安装块34与驱动壳30内圆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回位弹簧12;如图13所示,触发块20的一端具有斜面;触发块20具有斜面一端的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一个弹簧安装板35;两个触发块20分别通过与驱动壳30上两个触发块导向孔32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30上;两个触发块20上具有斜面的一端均位于驱动壳30内,如图11所示,且分别与触发杆19上的两个斜面配合;两个触发块20上对应的四个弹簧安装板35与驱动壳30内对应的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回位弹簧31;两个触发杆19未具有斜面的一端分别位于驱动壳30的两侧;如图4所示,触发条1安装在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中;如图8所示,触发条1与触发杆19配合;如图1所示,开关控制装置3安装在安装壳4的外圆面上;如图7所示,开关控制装置3与触发条1之间通过触发驱动杆2连接;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与开关控制装置3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管连接;驱动齿条11的一端安装在驱动壳30靠近齿条导向孔25一侧的端面上;驱动齿条1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4内的齿条导向孔25位于第四安装腔28内;第四转轴21的一端具有锥齿;第四转轴21通过第三支撑17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五齿轮18安装在第四转轴21上;第五齿轮18与驱动齿条11啮合;方向转换机构10通过第二支撑16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五转轴29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五转轴29的另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10连接;第五转轴29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四转轴21上具有锥齿的一端啮合;第三转轴14通过第一支撑15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三转轴14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10连接;第三转轴1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六齿轮22;动力输出轴5通过安装壳4上的第四转轴21孔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七齿轮23安装在动力输出轴5上且第七齿轮23位于第四安装腔28内;第七齿轮23与第六齿轮22啮合。

如图17所示,上述方向转换机构10包括转换器安装壳57、转换器输入轴58、转换器输出轴59、第一齿轮60、驱动轴84、第二齿轮61、星形轮62、支撑转轴63、第一触发支撑环64、第一齿圈连接环65、第一转轴66、输出t形环轴67、第一超越离合器68、第二超越离合器69、太阳轮70、支撑螺纹轴71、螺纹套72、复位弹簧73、第三齿轮74、第二转轴75、导块76、固定安装壳77、第一安装腔78、第一转轴孔79、第二转轴孔80、第二安装腔81、第三转轴孔82、第四齿轮83、第一圆柱槽85、第二圆柱槽86、导槽87、第二齿圈连接环89、齿圈90、固定驱动环91、环形导槽92、环形导块93、摩擦圆环95、扭矩限制器96,其中如图20所示,转换器安装壳57一端的内侧开有第一安装腔78;转换器安装壳57另一端的内侧开有第二安装腔81;转换器安装壳57上开有第一安装腔78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三转轴孔82;第三转轴孔82与第一安装腔78相通;如图21所示,转换器安装壳57上开有第二安装腔81一侧的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80;第二转轴孔80与第二安装腔81相通;第一安装腔78和第二安装腔81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一转轴孔79;如图24所示,固定安装壳77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槽85;第一圆柱槽85的端面上开有第二圆柱槽86;第二圆柱槽86的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87;如图18所示,固定安装壳77上未开有第一圆柱槽8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的第二安装腔81内开有第一转轴孔79一侧的端面上;如图19所示,转换器输入轴58通过第二转轴孔80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如图18所示,太阳轮70的一端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58上且位于固定安装壳77上的第一圆柱槽85内;如图27所示,驱动轴84的一端安装在太阳轮70的另一端;驱动轴84的另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96;支撑螺纹轴71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支撑螺纹轴71的一端安装在扭矩限制器96上;螺纹套72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如图27所示,螺纹套72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76;螺纹套72的外圆面上安装有摩擦圆环95;如图19所示,螺纹套72通过两个导块76与两个导槽8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77内;螺纹套72与支撑螺纹轴71通过螺纹配合;螺纹套72安装有导块76的一端与第二圆柱槽86的端面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3;如图25所示,第一齿圈连接环65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导槽92;第一齿圈连接环65的一端安装有固定驱动环91;第一齿圈90安装环的外圆面安装在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齿圈90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齿圈90安装在第一齿圈90安装环的另一端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89的一端安装在齿圈90上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89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超越离合器69;如图23所示,输出t形环轴67分为小环端和大环端;输出t形环轴67上的小环端开有齿牙;输出t形环轴67嵌套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58上,且输出t形环轴67的大环端与第二超越离合器69连接;如图26所示,第一触发支撑环64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环形导块93;第一触发支撑环64通过环形导块93与环形导槽9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齿圈连接环65的内圆面上;三个支撑转轴63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触发支撑环64靠近输出t形环轴67一侧的端面上;三个星形轮62分别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63上;三个星形轮62分别与太阳轮70和齿圈90啮合;第一超越离合器68的一端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63的另一端;第一超越离合器68的另一端与输出t形环轴67连接;第一转轴66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的第二安装腔81内开有第二转轴孔80一侧的端面上;如图22所示,第一齿轮60安装在第一转轴66上;第一齿轮60与输出t形环轴67上的齿牙啮合;第二转轴75通过第一转轴孔79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的内侧;第二转轴75位于第二安装腔81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61;如图23所示,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0啮合;第二转轴75位于第一安装腔78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74;转换器输出轴59通过第三转轴孔82安装在转换安装壳4上;第四齿轮83安装在转换器输出轴59上且位于转换器安装壳57上的第一安装腔78内;第四齿轮83与第三齿轮74啮合。

上述摩擦圆环95与第一触发支撑环64和固定驱动环91配合。

上述转换器输入轴58与第五转轴29连接;转换器输出轴59与第三转轴14连接。

上述环形导块93与环形导槽92之间通过轴承安装。

上述复位弹簧73为压缩弹簧。

上述在初始状态下摩擦圆环95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位于第一触发支撑环64和固定驱动环91的中间。

上述固定安装壳7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内。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动力装置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保证动力输出轴5的转动为恒速转动。

本发明中固定安装壳77上未开有第一圆柱槽8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的第二安装腔81内开有第一转轴孔79一侧的端面上;转换器输入轴58通过第二转轴孔80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太阳轮70的一端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58上且位于固定安装壳77上的第一圆柱槽85内;驱动轴84的一端安装在太阳轮70的另一端;驱动轴84的另一端安装有扭矩限制器96;支撑螺纹轴71的外圆面上具有外螺纹;支撑螺纹轴71的一端安装在扭矩限制器96上;螺纹套72的内圆面上具有内螺纹;螺纹套72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76;螺纹套72的外圆面上安装有摩擦圆环95;螺纹套72通过两个导块76与两个导槽8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77内;螺纹套72与支撑螺纹轴71通过螺纹配合;螺纹套72安装有导块76的一端与第二圆柱槽86的端面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3;第一齿圈连接环65的一端安装有固定驱动环91;第一齿圈90安装环的外圆面安装在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齿圈90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齿圈90安装在第一齿圈90安装环的另一端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89的一端安装在齿圈90上且嵌套于固定安装壳77内第一圆柱槽85的圆面上;第二齿圈连接环89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超越离合器69;输出t形环轴67上的小环端开有齿牙;输出t形环轴67嵌套安装在转换器输入轴58上,且输出t形环轴67的大环端与第二超越离合器69连接;第一触发支撑环64通过环形导块93与环形导槽9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齿圈连接环65的内圆面上;三个支撑转轴63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触发支撑环64靠近输出t形环轴67一侧的端面上;三个星形轮62分别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63上;三个星形轮62分别与太阳轮70和齿圈90啮合;第一超越离合器68的一端安装在三个支撑转轴63的另一端;第一超越离合器68的另一端与输出t形环轴67连接;第一转轴66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上的第二安装腔81内开有第二转轴孔80一侧的端面上;第一齿轮60安装在第一转轴66上;第一齿轮60与输出t形环轴67上的齿牙啮合;第二转轴75通过第一转轴孔79安装在转换器安装壳57的内侧;第二转轴75位于第二安装腔81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61;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0啮合;第二转轴75位于第一安装腔78内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74;转换器输出轴59通过第三转轴孔82安装在转换安装壳4上;第四齿轮83安装在转换器输出轴59上;第四齿轮83与第三齿轮74啮合;摩擦圆环95与第一触发支撑环64和固定驱动环91配合;在初始状态下摩擦圆环95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位于第一触发支撑环64和固定驱动环91的中间。当转换器输入轴58转动时,转换器输入轴58会带动太阳轮70转动;太阳轮70转动带动驱动轴84转动;驱动轴84转动通过扭矩限制器96带动支撑螺纹轴71转动;由于螺纹套72通过两个导块76与两个导槽8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安装壳77内;螺纹套72与支撑螺纹轴71通过螺纹配合;所以支撑螺纹轴71转动会使得螺纹套72沿着导槽87移动;当支撑螺纹轴71的转动使得螺纹套72朝着第一触发支撑环64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当安装在螺纹套72上的摩擦圆环95与第一触发支撑环64接触时,摩擦圆环95就会挤压第一触发支撑环64使得第一触发支撑环64处于静止状态;即三个支撑转轴63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8a所示,此时太阳轮70转动就会带动三个星形轮62转动;三个星形轮62转动带动齿圈90转动;齿圈90转动通过第二齿圈连接环89和第二超越离合器69带动输出t形环轴67转动;输出t形环轴67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0转动;第一齿轮60转动带动第二齿轮61转动;第二齿轮6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5转动;第二转轴75转动带动第三齿轮74转动;第三齿轮74转动带动第四齿轮83转动;第四齿轮83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59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58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59转动;当支撑螺纹轴71的转动使得螺纹套72朝着固定驱动环91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当安装在螺纹套72上的摩擦圆环95与固定驱动环91接触时,摩擦圆环95就会挤压固定驱动环91使得固定驱动环91处于静止状态;即第一齿圈连接环65处于静止状态;即齿圈90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8b所示,此时太阳轮70转动就会带动三个星形轮62绕着太阳轮70的轴线转动;三个星形轮62绕着太阳轮70的轴线转动带动三个支撑转轴63绕着太阳轮70的轴线转动;三个支撑转轴63绕着太阳轮70的轴线转动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68带动输出t形环轴67转动;输出t形环轴67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0转动;第一齿轮60转动带动第二齿轮61转动;第二齿轮6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5转动;第二转轴75转动带动第三齿轮74转动;第三齿轮74转动带动第四齿轮83转动;第四齿轮83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59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58转动带动转换器输出轴59转动;通过控制齿圈90和第一触发支撑环64的静止状态来驱动输出t形环轴67的转动;即驱动转换器输出轴59的转动;且通过太阳轮70、星形轮62和齿圈90的传递使得转换器输入轴58无论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都能保证输出t形环轴67始终保持一个方向转动;即转换器输入轴58始终保持一个方向转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68可以保证当输出t形环轴67在齿圈90的带动下转动时,输出t形环轴67的转动不会使得三个星形轮62绕着太阳轮70的轴线转动,即输出t形环轴67的转动不会影响三个星形轮62;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69可以保证当输出t形环轴67在三个星形轮62绕着太阳轮70轴线转动的带动下转动时,输出t形环轴67的转动不会使得齿圈90发生转动,即输出t形环轴67的转动不会影响齿圈90;本发明中当螺纹套72沿着导槽87移动时,螺纹套72会给复位弹簧73一个压缩力或者一个拉力;当转换器输入轴58停止转动时,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螺纹套72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本发明中的扭矩限制器96的作用是当摩擦圆环95和第一触发支撑环64或者固定驱动环91接触时,第一触发支撑环64或者固定驱动环91就会给摩擦圆环95一个阻力;而摩擦圆环95将该阻力传递到支撑螺纹轴71上;使得支撑螺纹轴71受到较大的阻力;此时在扭矩限制器96的作用下驱动轴84就不会通过扭矩限制器96带动支撑螺纹轴71转动了;即此时转换器输入轴58不会影响螺纹套72的移动。

本发明中滑动壳36的外圆面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三安装腔27的圆面上;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与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配合;滑动壳36的两端与安装壳4上第三安装腔27的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弹簧13;驱动壳30的外圆面安装在滑动壳36的内圆面上;驱动壳30上的触发杆导向孔33与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配合;驱动壳30的两端与滑动壳36内侧两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回位弹簧38;触发杆19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的斜面;触发杆19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弹簧安装块34;触发杆19通过其未具有斜面的一端与驱动壳30上触发杆导向孔33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30内;触发杆19与滑动壳36上的避让槽37和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配合;触发块20的一端具有斜面;两个触发块20分别通过与驱动壳30上两个触发块导向孔32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壳30上;两个触发块20上具有斜面的一端均位于驱动壳30内,且分别与触发杆19上的两个斜面配合;两个触发块20上对应的四个弹簧安装板35与驱动壳30内对应的端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回位弹簧31;两个触发杆19未具有斜面的一端分别位于驱动壳30的两侧;触发条1安装在安装壳4上的触发导向槽24中;触发条1与触发杆19配合;开关控制装置3安装在安装壳4的外圆面上;开关控制装置3与触发条1之间通过触发驱动杆2连接;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与开关控制装置3之间分别通过高压管连接;驱动齿条11的一端安装在驱动壳30靠近齿条导向孔25一侧的端面上;驱动齿条1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4内的齿条导向孔25位于第四安装腔28内;第四转轴21通过第三支撑17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五齿轮18安装在第四转轴21上;第五齿轮18与驱动齿条11啮合;方向转换机构10通过第二支撑16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五转轴29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10中转换器输入轴58连接;第五转轴29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四转轴21上具有锥齿的一端啮合;第三转轴14通过第一支撑15安装在第四安装腔28内;第三转轴14的一端与方向转换机构10中的转换器输出轴59连接;第三转轴1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六齿轮22;动力输出轴5通过安装壳4上的第四转轴21孔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七齿轮23安装在动力输出轴5上且第七齿轮23位于第四安装腔28内;第七齿轮23与第六齿轮22啮合;当驱动壳30朝着安装壳4内安装有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7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6进入安装壳4内的第三安装腔27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36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滑动壳36移动带动驱动齿条11移动;驱动齿条11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18转动;第五齿轮18转动带动第四转轴21转动;第四转轴21转动带动第五转轴29转动;第五转轴29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带动第三转轴14转动;第三转轴14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2转动;第六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3转动;第七齿轮23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5转动;当驱动壳30朝着安装壳4内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7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9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单向进气口8进入安装壳4内的第三安装腔27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滑动壳36移动带动驱动齿条11移动;驱动齿条11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18转动;第五齿轮18转动带动第四转轴21转动;第四转轴21转动带动第五转轴29转动;第五转轴29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带动第三转轴14转动;第三转轴14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2转动;第六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3转动;第七齿轮23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5转动;由于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和滑动壳36移动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驱动齿条11带动第五齿轮18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五转轴29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的调节;无论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或滑动壳36移动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传递到第三转轴14上的转动方向始终保持同一方向;本发明中当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36移动时,如果动力输出轴5上承载的负载较小;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36移动的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安装在滑动壳36内侧的驱动壳30相对滑动壳36移动速度较慢且两者之间的移动速度差较大;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壳36就会很快移动到与对应的触发块20接触,此时滑动壳36就会推动对应的触发块20使得触发块20发生移动;触发块20移动就会使得触发杆19朝着安装有触发条1的一侧移动;触发块20移动就会推动触发条1移动;触发条1移动通过触发驱动杆2调节开关控制装置3;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或者第二单向进气口8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或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滑动壳36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驱动壳30在安装壳4上的第三安装腔27内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朝着另一侧移动;即使得动力输出轴5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输出;如果动力输出轴5上承载的负载较大;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推动滑动壳36移动的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安装在滑动壳36内侧的驱动壳30相对滑动壳36移动速度也相对较慢且两者之间的移动速度差较小;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壳36会移动一端距离后与对应的触发块20接触,此时滑动壳36就会推动对应的触发块20使得触发块20发生移动;触发块20移动就会使得触发杆19朝着安装有触发条1的一侧移动;触发块20移动就会推动触发条1移动;触发条1移动通过触发驱动杆2调节开关控制装置3;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或者第二单向进气口8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或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滑动壳36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驱动壳30在安装壳4上的第三安装腔27内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朝着另一侧移动;即使得动力输出轴5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输出;通过触发杆19、触发块20和触发条1的调节可以使得无论动力输出轴5上承载的负载较大或较小都可以使得动力输出轴5保持稳定输出。本发明中限位弹簧13的作用是保证滑动块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三安装腔27的两端接触;从而影响第一单向进气口6、第一单向出气口7、第二单向进气口8和第二单向出气口9。

具体实施方式: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动力装置时,当驱动壳30朝着安装壳4内安装有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7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6进入安装壳4内的第三安装腔27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36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滑动壳36移动带动驱动齿条11移动;驱动齿条11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18转动;第五齿轮18转动带动第四转轴21转动;第四转轴21转动带动第五转轴29转动;第五转轴29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带动第三转轴14转动;第三转轴14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2转动;第六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3转动;第七齿轮23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5转动;当驱动壳30朝着安装壳4内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通过开关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单向进气口6使得第一单向进气口6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单向出气口7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进气口8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出气口9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单向进气口8进入安装壳4内的第三安装腔27内;此时进入第三安装腔27内的高压气体就会推动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滑动壳36移动带动驱动齿条11移动;驱动齿条11移动就会带动第五齿轮18转动;第五齿轮18转动带动第四转轴21转动;第四转轴21转动带动第五转轴29转动;第五转轴29转动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带动第三转轴14转动;第三转轴14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2转动;第六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3转动;第七齿轮23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5转动;由于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和滑动壳36移动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驱动齿条11带动第五齿轮18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五转轴29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通过方向转换机构10的调节;无论滑动壳36移动朝着远离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或滑动壳36移动朝着第五齿轮18的一侧移动时传递到第三转轴14上的转动方向始终保持同一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