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锁结构及使用该连锁结构的独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97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锁结构及使用该连锁结构的独脚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连锁结构及使用该连锁结构的独脚架。



背景技术:

一般的锁扣结构都是一对一锁扣,即一个锁扣需要一个机构来进行打开和锁紧。这样的结构对于单个部件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有多个锁扣结构的部件,如独脚架,需要多个锁扣结构来进行长度的调节,但是一个个打开锁紧,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锁结构及使用该连锁结构的独脚架,实现一个扳扣可以同时打开和锁紧多个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套接的同时转动的传动杆;所述两个传动杆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调节锁紧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分别套设在对应传动杆的连接处,所述驱动件驱动调节锁紧件动作;其中一个驱动件为扳扣,其他的驱动件为凸轮。

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为D形,所述凸轮和扳扣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传动杆的连接处。扳扣通过传动杆的联动,带动凸轮转动,从而使得凸轮凸起的部分能够驱动调节锁紧件进行锁紧或放松。

所述调节锁紧件包括调节块和锁紧块,所述调节块卡设于锁紧块内,所述调节块和锁紧块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凸轮或扳扣卡持在调节块上。调节块在对应的凸轮或扳扣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夹持空间减小,实现锁紧;当扳扣打开,从而使得作用在调节块的力撤去,实现放松。

所述传动杆有两个,所述扳扣设置在第一个传动杆的顶部,所述凸轮有两个,第一个凸轮设置在第一个传动杆和第二个传动杆的连接处,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个传动杆的底部。能够实现一个扳扣带动三个调节锁紧件动作。

一种使用所述的连锁结构的独脚架。

所述独脚架包括多节伸缩脚管和连接件,所述伸缩脚管的伸缩处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对应的调节锁紧件。通过连锁结构实现对独脚架的控制。

所述伸缩脚管有多节脚管,每节脚管依次套接,相邻两节脚管的套接处夹持在所述调节锁紧件的夹持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脚管上,另一端连接调节锁紧件。

扳动扳扣,扳扣通过调节锁紧件动作实现调节块和锁紧块之间的夹持空间减少,同时通过传动杆带动凸轮,凸轮通过调节块压持锁紧块,同时也会通过第二个传动杆带动下一个凸轮,凸轮通过调节块压持锁紧块,打开时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扳扣同时控制三个锁扣的效果。此结构可以大大缩短锁紧或打开的时间,将工作效率提高3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节锁紧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传动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独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使用一种连锁结构的独脚架,实现一个扳扣可以同时打开和锁紧多个锁扣结构。

本实施例的连锁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套接的同时转动的传动杆1;两个传动杆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调节锁紧件4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分别套设在对应传动杆1的连接处,所述驱动件驱动调节锁紧件4动作;其中一个驱动件为扳扣2,其他的驱动件为凸轮3。所述扳扣2设置在第一个传动杆1的顶部,所述凸轮3有两个,第一个凸轮3设置在第一个传动杆1和第二个传动杆1的连接处,第二凸轮3设置在第二个传动杆1的底部。能够实现一个扳扣2带动三个调节锁紧件4动作。

传动杆1的横截面为D形,所述凸轮3和扳扣2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传动杆1的连接处。扳扣2通过传动杆1的联动,带动凸轮3转动,从而使得凸轮3凸起的部分能够驱动调节锁紧件4进行锁紧或放松。

所述调节锁紧件4包括调节块41和锁紧块42,所述调节块41卡设于锁紧块42内,所述调节块41和锁紧块4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凸轮3或扳扣2卡持在调节块41上。调节块41在对应的凸轮3或扳扣2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夹持空间减小,实现锁紧;当扳扣2打开,从而使得作用在调节块41的力撤去,实现放松。

独脚架包括三节脚管5和对应的连接件6,相邻两节脚管5的套接处夹持在所述调节锁紧件4的夹持空间内。通过连锁结构实现对独脚架的控制。连接件6的一端连接在脚管5上,另一端连接调节锁紧件4。

扳动扳扣2,扳扣2通过调节锁紧件4动作实现调节块41和锁紧块42之间的夹持空间减少,同时通过传动杆1带动凸轮3,凸轮3通过调节块41压持锁紧块42,同时也会通过第二个传动杆1带动下一个凸轮3,凸轮3通过调节块41压持锁紧块42,打开时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