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10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颈椎病也随之越来越多,其实原因有许多,长期都是低头伏案工作,颈椎老是受到压迫,尤其是电脑一族,长时间低头看电脑,会导致颈椎由度变直,影响脑供血,间接引起头晕、眼花,颈肩酸痛麻胀凉,导致许多年轻的朋友都患上了颈椎病,现在很多电脑台高度都是固定,各人的身高不同,一种高度的电脑台就不能满足各种身高不同的人的最佳视角。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61083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多功能电脑显示器增高架,包括架体,该架体由底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围合成上方、前方开口架体,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把柜体分隔为第一收纳空间,第二收纳空间,第三收纳空间,左右两侧板下方与底板下方构成第四收纳空间,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对应相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有若干固定条,顶板可根据所需高度分别放置在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对应相同高度位置上的固定条上。

上述显示器增高架具备调节显示器高度的功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高度调节只有三档,适用范围小,难以调节到适用于使用者的最佳的高度,在调节高度时需要先把显示器取下,较麻烦,若直接调节高度容易导致显示器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相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左下侧具有支撑系统一,所述支撑系统一包括长度相同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相互交叉且在两者中点处铰接,该支撑一与支撑杆二相邻的两端中的一端与顶板下侧面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一且能沿顶板下侧面活动,支撑一与支撑杆二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底板上侧面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二且能沿底板上侧面活动,所述顶板右下侧具有支撑系统二,所述支撑系统二与支撑系统一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活动端一或活动端二与所述支撑系统二中相对设置的活动端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部穿插配合有沿前后延伸的调节丝杆,该连接杆能沿调节丝杆的轴线前后运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过程中电脑显示器置于顶板之上,需要调节高度时可通过沿指定方向转动调节丝杆,丝杆上的螺纹转动从而慢慢带动与之配合的连接杆前后运动,从而通过活动端一或活动端二带动相互铰接支撑一与支撑杆二一起开合运动,当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上下方向的开口角度调小时,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偏向于竖直方向,从而顶板的位置变高,显示器逐渐调高,当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上下方向的开口角度调大时,撑杆一与支撑杆二偏向于前后方向,从而顶板的位置变低,显示器逐渐调低。通过设置支撑一与支撑杆二长度相同,可以保障在高度调节过程中顶板始终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显示器不会在操作调节过程中滑落,在顶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支撑系统一和支撑系统二,能保障顶板受力均衡,使高度调节的过程更加平稳,通过设置连接杆将支撑系统一和支撑系统二的运动状态相统一,实现同步运动,通过设置调节丝杆与连接杆相配合,使连接杆能够停留在调节丝杆行程内的任意位置,从而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所述支撑系统一还包括沿前后延伸导轨一和导轨二,所述导轨一与所述顶板相固连,所述导轨二与所述底板相固连,该导轨一和导轨二相互平行设置,导轨一和导轨二中分别活动卡接有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块一与活动端一相铰接,所述滑块二与活动端二相铰接。导轨一和导轨二与顶板固连可保障活动端一和活动端二沿顶板底面滑动,导轨一和导轨二相互平行设置使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运动干涉而造成损坏,通过设置活动端一与滑块一相铰接,滑块一与导轨一配合,使得活动端一依照导轨一的轨迹线运动,同理活动端二须依照导轨二的轨迹线运动,这样使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在限定的范围内运动,不易跳动,能更好地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的长度均小于顶板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导轨一和导轨二两端具有限位部。通过在导轨一和导轨二两端设置限位部能够确保滑块一和滑块二不会脱出,当支撑杆一的上端与支撑杆二的上端之间距离过小时会造成顶板状态不够稳定,存在受损的风险,将导轨一和导轨二的长度设置小于顶板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控制合适的调节范围,能够保障高度调节过程中顶板可以有较好的稳定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本显示器增高架还包括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平行设置,该侧板一和侧板二与底板相垂直且固连,侧板一和侧板二顶部分别开设有缺口一和缺口二,所述顶板左右侧边分别具有与所述缺口一和缺口二相配合的凸块一和凸块二。通过设置侧板一和侧板二,且使缺口一与凸块一配合,缺口二与凸块二配合,为顶板提供限位支撑,使显示器增高架的高度不至于过低,当调节机构失效时可以保障基础的增高功能,提高本显示器增高架的实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本显示器增高架还包括背板和侧板三,所述背板与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相固连且形成储纳空间一,所述侧板三设于侧板一左侧且与底板和背板相固连且形成储纳空间二,所述侧板一、侧板三和背板之间固连有与底板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纳空间二分隔为上下两层。背板与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相固连形成储纳空间一,储纳空间一可以用来放置书本文件等物品,储纳空间二分为上下两层,可用于储纳较小的物件,储纳功能更加丰富,提高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均与侧板一相抵靠。通过设置导轨一和导轨二均与侧板一相抵靠,最大程度保留了储纳空间一的可用空间,提升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所述侧板二右侧设有侧板四,所述侧板四与底板和背板相固连,该侧板二、侧板四和底板之间固连有与背板平行的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侧板二、侧板四、底板和背板形成储纳空间三。通过设置侧板四及前挡板而形成储纳空间三,可用于存放易滚动等不易保持平衡的物件,丰富了储纳功能,提升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

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中,所述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底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前挡板的顶部设有弧状缺口。通过设置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底板前后方向的长度,让使用者拿取储纳空间二下层的物品时不易磕碰到隔板上,提高显示器增高架的使用舒适性,通过在前挡板的顶部设置弧状缺口,避免了使用者在拿取储纳空间三中的物品时被前挡板磕碰,进一步提高了本显示器增高架的使用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显示器增高架通过设置调节丝杆与连接杆及支撑系统一和支撑系统二的配合关系,使顶板随调节丝杆转动而发生高度的稳定调整,实现了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2、本显示器增高架通过设置导轨一和导轨二,保障了调整过程的稳定性,且通过限定导轨一和导轨二的长度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范围,本显示器增高架使用稳定性强。

3、本显示器增高架通过设置储纳空间一、储纳空间二和储纳空间三,实现了对不同类型物品储纳需求的满足,本显示器增高架的储纳功能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显示器增高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显示器增高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显示器增高架的俯面示意视图。

图4是支撑系统一中主要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顶板;21、凸块一;22、凸块二;

3、支撑系统一;31、支撑杆一;311、导轨一;312、导轨二;313、滑块一;314、滑块二;315、限位部;32、支撑杆二;33、活动端一;34、活动端二;

4、支撑系统二;5、连接杆;6、调节丝杆;

7、侧板一;71、缺口一;8、侧板二;81、缺口二;

9、背板;10、侧板三;11、侧板四;12、储纳空间一;

13、储纳空间二;131、隔板;14、储纳空间三;141、前挡板;142、弧状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1-2图所示,本可调节显示器增高架包括底板1和顶板2,底板1与顶板2相平行,其特征在于,顶板2左下侧具有支撑系统一3,支撑系统一3包括长度相同的支撑杆一31和支撑杆二32,支撑杆一31和支撑杆二32相互交叉且在两者中点处铰接,支撑一与支撑杆二32相邻的两端中的一端与顶板2下侧面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一33且能沿顶板2下侧面活动,支撑一与支撑杆二32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底板1上侧面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二34且能沿底板1上侧面活动,顶板2右下侧具有支撑系统二4,支撑系统二4与支撑系统一3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活动端一33或活动端二34与支撑系统二4中相对设置的活动端之间铰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中部穿插配合有沿前后延伸的调节丝杆6,连接杆5能沿调节丝杆6的轴线前后运动。在使用过程中电脑显示器置于顶板2之上,需要调节高度时可通过沿指定方向转动调节丝杆6,丝杆上的螺纹转动从而慢慢带动与之配合的连接杆5前后运动,从而通过活动端一33或活动端二34带动相互铰接支撑一与支撑杆二32一起开合运动,当支撑杆一31与支撑杆二32上下方向的开口角度调小时,支撑杆一31与支撑杆二32偏向于竖直方向,从而顶板2的位置变高,显示器逐渐调高,当支撑杆一31与支撑杆二32上下方向的开口角度调大时,撑杆一与支撑杆二32偏向于前后方向,从而顶板2的位置变低,显示器逐渐调低。通过设置支撑一与支撑杆二32长度相同,可以保障在高度调节过程中顶板2始终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显示器不会在操作调节过程中滑落,在顶板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支撑系统一3和支撑系统二4,能保障顶板2受力均衡,使高度调节的过程更加平稳,通过设置连接杆5将支撑系统一3和支撑系统二4的运动状态相统一,实现同步运动,通过设置调节丝杆6与连接杆5相配合,使连接杆5能够停留在调节丝杆6行程内的任意位置,从而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如图2、图4所示,支撑系统一3还包括沿前后延伸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导轨一311与顶板2相固连,导轨二312与底板1相固连,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相互平行设置,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中分别活动卡接有滑块一313和滑块二314,滑块一313与活动端一33相铰接,滑块二314与活动端二34相铰接。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与顶板2固连可保障活动端一33和活动端二34沿顶板2底面滑动,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相互平行设置使支撑杆一31和支撑杆二32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运动干涉而造成损坏,通过设置活动端一33与滑块一313相铰接,滑块一313与导轨一311配合,使得活动端一33依照导轨一311的轨迹线运动,同理活动端二34须依照导轨二312的轨迹线运动,这样使支撑杆一31和支撑杆二32在限定的范围内运动,不易跳动,能更好地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进一步来讲,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的长度均小于顶板2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两端具有限位部315。通过在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两端设置限位部315能够确保滑块一313和滑块二314不会脱出,当支撑杆一31的上端与支撑杆二32的上端之间距离过小时会造成顶板2状态不够稳定,存在受损的风险,将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的长度设置小于顶板2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控制合适的调节范围,能够保障高度调节过程中顶板2可以有较好的稳定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显示器增高架高度的无极调节。

如图1-3所示,本显示器增高架还包括侧板一7和侧板二8,侧板一7和侧板二8平行设置,侧板一7和侧板二8与底板1相垂直且固连,侧板一7和侧板二8顶部分别开设有缺口一71和缺口二81,顶板2左右侧边分别具有与缺口一71和缺口二81相配合的凸块一21和凸块二22。通过设置侧板一7和侧板二8,且使缺口一71与凸块一21配合,缺口二81与凸块二22配合,为顶板2提供限位支撑,使显示器增高架的高度不至于过低,当调节机构失效时可以保障基础的增高功能,提高本显示器增高架的实用性。进一步来讲,本显示器增高架还包括背板9和侧板三10,背板9与底板1、侧板一7和侧板二8相固连且形成储纳空间一12,侧板三10设于侧板一7左侧且与底板1和背板9相固连且形成储纳空间二13,侧板一7、侧板三10和背板9之间固连有与底板1平行的隔板131,隔板131将储纳空间二13分隔为上下两层。背板9与底板1、侧板一7和侧板二8相固连且形成储纳空间一12,储纳空间一12可以用来放置书本文件等物品,储纳空间二13分为上下两层,可用于储纳较小的物件,储纳功能更加丰富,提高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均与侧板一7相抵靠。通过设置导轨一311和导轨二312均与侧板一7相抵靠,最大程度保留了储纳空间一12的可用空间,提升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进一步来讲,侧板二8右侧设有侧板四11,侧板四11与底板1和背板9相固连,侧板二8、侧板四11和底板1之间固连有与背板9平行的前挡板141,前挡板141、侧板二8、侧板四11、底板1和背板9形成储纳空间三14。通过设置侧板四11及前挡板141而形成储纳空间三14,可用于存放易滚动等不易保持平衡的物件,丰富了储纳功能,提升了本显示器增高架储纳能力。作为优选,隔板131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底板1前后方向的长度,前挡板141的顶部设有弧状缺口142。通过设置隔板131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底板1前后方向的长度,让使用者拿取储纳空间二13下层的物品时不易磕碰到隔板131上,提高显示器增高架的使用舒适性,通过在前挡板141的顶部设置弧状缺口142,避免了使用者在拿取储纳空间三14中的物品时被前挡板141磕碰,进一步提高了本显示器增高架的使用舒适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