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氧吧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160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原氧吧电磁阀。



背景技术:

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高原地区由于高原特殊的环境,缺氧现象更为严重,高原地区缺氧是不可避免的,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休闲娱乐,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基于这种需求,制氧设备应用而生。

电磁阀是氧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运行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氧吧的制氧能力,而目前氧吧上使用的电磁阀一般采用滑柱式结构,电磁阀上的先导组件通电使阀体上腔泄压,流体输入阀体对内腔形成上下压力差,进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由流体压力推动主阀芯移动开启工作阀口;先导组件断电时在重力和弹簧力的双重作用下,阀体上腔压力加大进而流体推动主阀芯向下关闭工作阀口。

这种滑柱式先导电磁阀在高压气动系统中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在氧吧的工作压力接近电磁阀的临界值,氧吧的生产的气体是供人体吸用,气源不能含有润滑油,这样电磁阀的主阀在切换时容易出现切换不灵活的问题;而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频繁切换导致阀体温度上升,阀体的密封件膨胀使主阀卡死造成设备故障。而且运行稳定性差,无法保证输出气体压力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结构紧凑、方便使用而且输出气压稳定的高原氧吧电磁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原氧吧电磁阀,包括阀体、阀盖和先导组件,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两端分别设有上气室和下气室,上气室内设有上膜片和上盖板,且上盖板与阀体连接使上膜片固定在上气室内;下气室内设有下膜片和下盖板,且下盖板与阀体连接使下膜片固定在下气室内,下膜片上设有连通下膜片两侧下气室的平衡孔;上膜片和下膜片通过阀杆连接于一体,阀体上端设有阀盖,阀盖上设有连通阀腔的第一气道;所述先导组件设于阀盖上,且先导组件上设有连通第一气道的先导孔,先导组件上的排气孔上设有消音器,先导组件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调压组件,调压组件通过第一连接通孔连通于先导孔,调压组件包括弹簧座和活塞,弹簧座和活塞之间设有调压弹簧,活塞在调压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连接通孔密闭配合;且容置腔通过第二连接通孔连通于外界。

进一步的,容置腔内设有螺纹,弹簧座通过螺纹配合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内。

进一步的,活塞嵌设有与第一连接通孔配合的橡胶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先导组件包括阀座、支架和绕线圈,阀座连接于阀盖外侧面上,且阀座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气道连通的第二气道,先导孔设于阀座的底板上,支架的一端连接设于阀座的一侧,支架内设有动铁芯和静铁芯,静铁芯与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动铁芯设于阀座和静铁芯之间,动铁芯与支架之间设有先导弹簧,绕线圈套设于支架的外缘上。

进一步的,静铁芯上开设有排气孔,消音器包括消音螺帽和消音棉,消音螺帽螺接于静铁芯外端,且消音棉设于消音螺帽和排气孔端口之间。

进一步的,排气孔里端的静铁芯端面上设有锥形气嘴,阀座里侧面的先导孔端口上设有锥形气嘴,动铁芯的两端面上均设有与锥形气嘴配合的堵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原氧吧电磁阀结构合理,上下膜片通过压力差实现主阀的切换,避免了复位弹簧切换的疲劳度磨损,膜片通过与阀腔接口配合密封效果好,从而避免了长时间工作在无油状态密封圈发热膨胀导致主阀卡死,运行平稳噪音小。而且通过增设调压组件,当进气压力过大时,便会推动活塞移动,第二连接通孔开启排出部分气体使得进第一气道内气压一定。保证了输出气体压力稳定,电磁阀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1.阀腔;12.上气室;13.上膜片;14.上盖板;15.阀杆;16.下气室;17.下膜片;18.下盖板;19.平衡孔;2.阀盖;21.第一气道;22.过渡孔;3.阀座;31.先导孔;32. 第二气道;33.容置腔;331.弹簧座;332.活塞;333.调压弹簧;334.第一连接通孔;335.第二连接通孔;34.支架;35.绕线圈;36.动铁芯;37.静铁芯;38.先导弹簧;39.排气孔;40.消音螺帽;41.消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高原氧吧电磁阀,包括阀体1、阀盖2和先导组件,阀体1内设有阀腔11,阀腔11两端分别设有上气室12和下气室16,上气室12内设有上膜片13和上盖板14,且上盖板14与阀体1连接使上膜片13固定在上气室12内;下气室16内设有下膜片17和下盖板18,且下盖板18与阀体1连接使下膜片17固定在下气室16内,上盖板14和下盖板18的外缘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圈,上盖板14和下盖板18里侧的边缘上设有卡圈,卡圈的底面和外缘交接处设有斜面倒角,上膜片13和下膜片17一侧的外缘上设有楔形的固定圈,卡圈与固定圈配合设置使上盖板14和下盖板18将上膜片13和下膜片17分别固定在上下气室16内。下膜片17上设有连通下膜片17两侧下气室16的平衡孔19;上膜片13和下膜片17通过阀杆15连接于一体,阀体1上端设有阀盖2,阀盖2上设有通过过渡孔22连通阀腔11的第一气道21。

所述先导组件设于阀盖2上,先导组件上设有连通第一气道21的先导孔31,且先导组件上的排气孔39上设有消音器,先导组件包括阀座3、支架34和绕线圈35,阀座3连接于阀盖2外侧面上,且阀座3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气道21连通的第二气道32,先导孔31设于阀座3的底板上,支架34的一端连接设于阀座3的一侧,支架34内设有动铁芯36和静铁芯37,静铁芯37与支架3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动铁芯36设于阀座3和静铁芯37之间,动铁芯36与支架34之间设有先导弹簧38,绕线圈35套设于支架34的外缘上,静铁芯37上开设有排气孔39,消音器包括消音螺帽40和消音棉41,消音螺帽40螺接于静铁芯37外端,且消音棉41设于消音螺帽40和排气孔39端口之间,降低了排气的噪音

阀腔11一侧的阀体1上连接有进气接头,绕线圈35断电使先导组件内的动铁芯36一端与先导孔31抵触,压缩气体进入阀腔11后通过平衡孔19进入下膜片17下方的下气室16,下气室16内气压升高推动阀杆15上升从而带动下膜片17与阀腔11下端口接触,上膜片13上方的上气室12 内的气体经由过渡孔22、第一气道21、先导总成内的腔体、排气孔39依次排出;切换时绕线圈35通电驱动动铁芯36向静铁芯37抵触,排气孔39被堵住而阀腔11通过先导孔31与上膜片13上方的上气室12连通,从而阀腔11 内的气体进入上气室12,而上膜片13的受压面积大于下膜片17从而推动阀杆15下降,上膜片13与阀腔11上端口抵触实现阀体1工作口的切换。

先导组件上设有容置腔33,容置腔33内设有调压组件,调压组件通过第一连接通孔334连通于先导孔31,调压组件包括弹簧座331和活塞332,弹簧座331和活塞332之间设有调压弹簧333,活塞332在调压弹簧333的作用下与第一连接通孔334密闭配合;且容置腔33通过第二连接通孔335连通于外界。当进气压力过大时,便会推动活塞332移动,第二连接通孔335开启排出部分气体使得进第一气道21内气压一定。保证了输出气体压力稳定,电磁阀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容置腔33内设有螺纹,弹簧座331通过螺纹配合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33内,通过调节弹簧座331进而调整弹簧施加给活塞332的弹性力,保证进入第一气道21内的压力为所需要的。活塞332嵌设有与第一连接通孔334配合的橡胶堵头,排气孔39里端的静铁芯37端面上设有锥形气嘴,阀座3里侧面的先导孔31端口上设有锥形气嘴,动铁芯36的两端面上均设有与锥形气嘴配合的堵头,使得电磁阀密封性良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