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0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分别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和火炬连通,且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

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与所述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

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气体出口连通,且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火炬连通;

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火炬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液体出口和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液体出口连通的液封罐排液泵(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通管件,分别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连通;

第一阀门(510),设置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二阀门(520),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设置有凝液出口,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的出口与所述凝液出口的凝液输送管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输送管线连通的凝液排液泵(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输送管线包括:

第二三通管件;

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分别与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分别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分别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三阀门(530),设置于所述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上;

第四阀门(540),设置于所述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上;

第五阀门(550),设置于所述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汽提塔(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沉降槽(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三三通管件,分别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所述汽提塔(80)和所述沉降槽(90)连通;

第六阀门(560),设置于所述凝液排液泵(6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七阀门(570),设置于所述汽提塔(8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八阀门(580),设置于所述沉降槽(9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的第一远传液位计、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上的第二远传液位计和设置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上的第三远传液位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传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凝液排液泵(60)电连接的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远传液位计的液位值调控所述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流量计,设置于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的出口连通的管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容积之和不大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