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注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08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注油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注油泵。



背景技术:

轴承是常见的机械零部件,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的零部件,主要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轴承广泛应用于机床、电机、运输机、发电机等。轴承的寿命对设备的使用至关重要,但轴承一般处于高速、高温以及重载荷的环境中工作,其寿命受到较大影响。

通常一个设备中需要安装有多个轴承,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系统中使用的核心设备喷雾头,喷雾头上安装有多个高速旋转的轴承。注油润滑是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改善轴承的磨损状况的常用方式,通常利用油气润滑装置为轴承输送油气进行润滑。但是,现有技术中,油气润滑装置中的油为一次性倾倒入油气混合室中,因而使油和气的混合不均匀,从而导致油气润滑装置为轴承输送油气过程中会出现润滑过度或者润滑不足的情况。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注油泵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组合式注油泵,用以在控制阀上串联若干个导流阀,从而形成多条供油通路,提高注油效率和注油稳定性,降低注油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注油泵,包括控制阀、与控制阀串联的若干个导流阀;所述控制阀设有进油接头和进气接头,所述导流阀设有与进油接头连通的阀体进油孔、与进气接头连通的阀体进气孔,所述阀体进油孔和阀体进气孔贯通导流阀,相邻导流阀的阀体进油孔和阀体进气孔分别相连通,串联在末端的导流阀的阀体进油孔和阀体进气孔底部封堵;所述导流阀包括阀体、与阀体连接的尾架、盖合尾架的挡盖、所述尾架与挡盖共同形成第一区域;还包括被尾架包覆的活塞轴、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与活塞轴套接的活塞、与活塞轴抵接且穿过挡盖的阀芯、位于活塞轴与挡盖之间且穿套在阀芯外部的气部弹簧、与挡盖抵接的密封套、与密封套抵接的油嘴、被油嘴包覆的弹簧座、位于弹簧座和油嘴之间且穿套在弹簧座外部的油部弹簧、与油嘴连通的出油接头;所述密封套设有纵向贯通的阀芯通道,所述密封套设有与阀体进油孔连通的密封套进油孔,所述密封套进油孔与阀芯通道连通;所述尾架、活塞轴和活塞共同形成密闭气腔,所述尾架表面设有与阀体进气孔连通的环形空腔,所述尾架还设有连通环形空腔与密闭气腔的进气孔;通过进气接头进气推动阀芯在阀芯通道中移动,位于阀芯、密封套与弹簧座共同形成的密闭油腔中的油在压力作用下推开弹簧座,从弹簧座与油嘴的间隙中进入油嘴,继而由出油接头排出以完成注油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设有与阀芯通道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内安装有排气螺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栓,所述控制阀和导流阀之间、相邻的导流阀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阀设有观察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设有两个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架外部包覆有尾架密封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帽,所述压帽穿套在阀芯外部,所述气部弹簧穿套在压帽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接头外接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位于密闭气腔中的压缩空气推动阀芯在阀芯通道中移动,使位于阀芯、密封套与弹簧座共同形成的密闭油腔中的油在压力作用下推开弹簧座,从弹簧座与油嘴的间隙中进入油嘴,继而由出油接头排出以完成注油过程,通过在控制阀上串联若干个导流阀,从而形成多条供油通路,提高了注油效率和注油稳定性,降低了注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组合式注油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组合式注油泵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控制阀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导流阀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标号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导流阀沿图2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导流阀沿图2中D-D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控制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合式注油泵,其主要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系统,稳定地为该系统中高速电机的油气润滑装置输送润滑油,确保油气润滑装置正常工作。

该组合式注油泵包括控制阀1、与控制阀1串联的导流阀2、导流阀3和导流阀4。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注油的轴承的个数增减导流阀的个数。导流阀2、导流阀3和导流阀4的内部结构相同。

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栓54,所述控制阀1和导流阀2之间、导流阀2与导流阀3之间、导流阀3与导流阀4之间通过连接螺栓54固定连接。

如图1、3和8所示,控制阀1设有进油接头11和进气接头12。进油接头11安装在控制阀1上的安置孔111中,油由进油接头11进入控制阀1中,经过进油通道112输送至导流阀2中。进气接头12连通有第一连接管道122,第一连接管道122连通有第二连接管道124。进气接头12连通有进气通道123,第二连接管道连通有进气通道121,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通道123和进气通道121进入导流阀2中。控制阀1的阀体14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3,用于安装在设备上。控制阀1上还设有螺纹孔140,导流阀2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孔6,从而使连接螺栓54穿过螺纹孔140和螺纹孔6连接控制阀1和导流阀2。导流阀2和导流阀3、导流阀3和导流阀4均通过相同的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4所述,导流阀2设有与进油通道112连通的阀体进油孔52、与进气通道121连通的阀体进气孔51,所述阀体进油孔52和阀体进气孔51贯通导流阀2。导流阀2上的阀体进油孔52、导流阀3上的阀体进油孔和导流阀4上的阀体进油孔均连通且交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9密封。导流阀2上的阀体进气孔51、导流阀3上的阀体进气孔和导流阀4上的阀体进气孔均连通且交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9密封。但是,串联在末端的导流阀4的阀体进油孔和阀体进气孔底部封堵故又将其称为止流阀,从而防止油和压缩空气泄露。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导流阀2包括阀体24、与阀体24连接的尾架23、盖合尾架23的挡盖283,所述尾架23与挡盖283共同形成第一区域233。还包括被尾架23包覆的活塞轴21、位于第一区域233内且与活塞轴21套接的活塞284、与活塞轴21抵接且穿过挡盖283的阀芯26、位于活塞轴21与挡盖283之间且穿套在阀芯26外部的气部弹簧282、与挡盖283抵接的密封套27、与密封套27抵接的油嘴29、被油嘴29包覆的弹簧座291、位于弹簧座291和油嘴29之间且穿套在弹簧座291外部的油部弹簧285、与油嘴29连通的出油接头25。还包括压帽281,所述压帽281穿套在阀芯26外部,所述气部弹簧282穿套在压帽281外部,气部弹簧282一端连接在压帽281上,另一端连接在挡盖283上。活塞284上还设有活塞封286。所述尾架23外部包覆有尾架密封套22,用于密封尾架23。尾架23上还设有排气孔(未示出),用以排出阀芯26朝油嘴29移动时第一区域233中的多余空气。密闭气腔230为第一区域233的部分空间。阀体24上还设有安装孔241。

所述密封套27设有纵向贯通的阀芯通道271,所述密封套27设有与阀体进油孔52连通的密封套进油孔270,所述密封套进油孔270与阀芯通道271连通。所述尾架23、活塞轴21和活塞284共同形成密闭气腔230,所述尾架23表面设有与阀体进气孔51连通的环形空腔231,所述尾架23还设有连通环形空腔231与密闭气腔230的进气孔232。

压缩空气持续注入密闭气腔230中,在气压作用下,活塞284推动阀芯26进入密封套27并在阀芯通道271中朝向油嘴29移动,气部弹簧282被压缩。阀体进油孔52、密封套进油孔270以及阀芯通道271中充满油。阀芯26朝向油嘴29方向移动,阀芯26、密封套27与弹簧座291共同形成密闭油腔260,位于密闭油腔260中的油在压力作用下推开弹簧座291,油部弹簧285被压缩,油从弹簧座291与油嘴29的间隙2910中进入油嘴29的出油孔290中,继而由出油接头25排出以完成注油过程。导流阀2、导流阀3和导流阀4可同时完成注油,从而可对位于不同部位的轴承进行直接注油或者将油分布均匀地输送至油气混合室(未示出)中,使油和气能够均匀混合。

进气接头12外接有电磁阀(未示出),当完成一次注油后,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气接头12放气。密闭气腔230中的气压降低,气部弹簧282复位,在气部弹簧282推动下,阀芯26、活塞284和活塞轴21沿远离油嘴29方向移动复位。阀体24设有观察孔240,用于观察阀芯26的复位情况。阀芯26退出密闭油腔260,密闭油腔260中的油压降低,油部弹簧285复位,在油部弹簧285的推动下,弹簧座291与密封套27紧密压持,从而防止油由间隙2910回流至密封套进油孔270中。

如图2和图7所示,阀体24设有与阀芯通道271连通的排气通道80,排气通道80内安装有排气螺栓8,用于排放阀芯26在阀芯通道271中移动时的多余空气。

如图1、2、5、6、8所示,导流阀2还设有阀体进气孔53,进气通道123与阀体进气孔53连通,压缩空气由进气通道123进入阀体进气孔53中。油嘴29与出油接头25之间形成通道292,阀体进气孔53通过进气支管(未示出)与通道292连通。通道292内连接有调节螺栓7,用于调节向通道292中的注气量和注气速度。进入通道292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出油接头25经出油孔290进入弹簧座291形成的油气混合室2911中,从而与油进行混合。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