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钉套、胀钉芯、胀钉套件和胀钉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858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胀钉套、胀钉芯、胀钉套件和胀钉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的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胀钉套、胀钉芯、胀钉套件和胀钉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CN204784050U公开了一种防震铆钉,包括有一心轴及一套管。心轴包括有一头部及一轴部,并形成一叠合空间,头部具有一嵌合槽,套管包括有一凸缘部及一分叉部,并形成一内槽,凸缘部具有一嵌合部并与嵌合槽相互嵌合。但是,该心轴头部的下端面为垂直于心轴轴线的平面,而且心轴头部的下端面与套管头部的下端面均为平面,且平齐。在该铆钉安装到孔中之后,这两者的下端面均会贴紧被连接的板类零件的表面,如果想将该铆钉拆卸,则无法通过拔出心轴头部的方式完成,导致这种铆钉很难被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胀钉套、胀钉芯、胀钉套件和胀钉拆卸工具,该胀钉套可以使得胀钉芯的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留出缝隙。

一种胀钉套,包括套筒部和套筒头部,套筒头部的朝向套筒部的端面为第一端面,第一端面包括第一锥面部,第一端面与套筒部的连接处用于限制胀钉套相对于被连接零件的孔的向远离套筒头部方向移动的位置;

胀钉套用于与胀钉芯匹配,胀钉芯包括胀钉杆和胀钉头,胀钉头朝向胀钉杆的端面为第二端面,胀钉杆设置在第二端面的中部,第一锥面部用于使得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在胀钉套的套筒头部设置第一锥面部,通过第一锥面部将胀钉芯的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不但可以方便的留有空间以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拔出,而且还可以利用第一锥面部将胀钉套拔出,从而极大的方便了胀钉套件的拆卸。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套筒部的外壁包括第一外径段和第二外径段,第一外径段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径段,第一外径段位于套筒头部和第二外径段之间。

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外径的部位,可以利用一个胀钉套连接孔径不同的板类或杆类零件,从而扩展了胀钉套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第一端面还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一平面部位于第一锥面部与套筒部的连接处,第一平面部垂直于套筒部的轴线。

通过第一平面部与被连接零件的表面抵接,可以保证胀钉套件与被连接零件接触的垂直度,降低了不必要的胀钉套件的侧向载荷,提高了胀钉套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套筒头部背离套筒部的端面为第四端面,第四端面与第一端面的交界处设有圆柱面。

通过设置圆柱面,不但可以消除第四端面和第一端面之间的尖锐的倒角,避免划伤,而且可以增加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表面之间的距离,方便将胀钉芯和胀钉套取下。

与上述任一胀钉套配合的胀钉芯,胀钉套用于与胀钉芯匹配,胀钉芯包括胀钉杆和胀钉头,胀钉头朝向胀钉杆的端面为第二端面,胀钉杆设置在第二端面的中部,锥面部用于使得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与设置第一锥面部的胀钉套的配合,可以使得胀钉芯的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方便了利用工具插入缝隙从而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撬开,继而拆出胀钉套。从而能够很方便的将胀钉套件拆卸。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第二端面包括凹陷部,凹陷部用于容纳套筒头部,凹陷部的边沿与凹陷部的底部在胀钉杆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套筒头部距离套筒部最远点与第一端面与套筒部的连接处在套筒部轴线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通过设置凹陷部,以容纳套筒头部,并且限制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不但可以降低胀钉套件突出于被连接零件的总体尺寸,而且可以保证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适当的缝隙,以便于将胀钉套件拆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第二端面还包括第二平面部,凹陷部位于胀钉杆和第二平面部之间;

或者,

第二端面还包括第二锥面部,凹陷部位于胀钉杆和第二锥面部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平面部,可以扩大胀钉头的外部的面积,以利于减小将胀钉芯按到胀钉套筒中的难度。

通过设置第二锥面部,可以扩大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在边缘的距离,从而方便利用工具将胀钉芯撬开。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第二端面为第三平面部或第三锥面部。

通过直接将第二端面设置成第三平面部或第三锥面部,可以更有效的在胀钉头与被连接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从而能够方便工具插入,以将胀钉套件拆卸。

一种胀钉套件,包括上述任一的胀钉套和上述任一的胀钉芯。

上述的胀钉芯和胀钉套相配合,可以在胀钉芯和被连接零件之间形成缝隙,便于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拔下或撬出。

一种用于上述的胀钉套件的胀钉拆卸工具,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由甲类楔形部形成,甲类楔形部的下边沿为第一凹槽的外侧边沿,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还设有乙类楔形部,乙类楔形部的下边沿位于第一凹槽内。

通过分别设置甲类楔形部和乙类楔形部,可以分别插入到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中和套筒头部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中,以将胀钉芯和胀钉套分别从被连接零件的孔中撬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胀钉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膨胀夹片为4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胀钉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胀钉套连接不同孔径的板类零件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胀钉芯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的胀钉芯与实施例1的胀钉套连接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5的胀钉芯的剖视图。

图10是变例1的第一种情形的示意图;

图11是变例2的第二种情形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观察实施例5的第一凹槽的局部视图;

图14是利用实施例5的拆卸工具拆卸胀钉套件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变例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胀钉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膨胀夹片为4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1、套筒头部;11、第一锥面部;12、第一平面部;2、套筒部;21、膨胀夹片。

一种胀钉套,包括套筒部2和套筒头部1,套筒头部1的朝向套筒部2的端面为第一端面,第一端面包括第一锥面部11,第一端面与套筒部2的连接处用于限制胀钉套相对于被连接零件的孔的向远离套筒头部1方向移动的位置;

胀钉套用于与胀钉芯匹配,胀钉芯包括胀钉杆和胀钉头,胀钉头朝向胀钉杆的端面为第二端面,胀钉杆设置在第二端面的中部,第一锥面部11用于使得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在胀钉套的套筒头部1设置第一锥面部11,通过第一锥面部11将胀钉芯的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不但可以方便的留有空间以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拔出,而且还可以利用第一锥面部11将胀钉套拔出,从而极大的方便了胀钉套件的拆卸。

优选的,第一端面还包括第一平面部12,第一平面部12位于第一锥面部11与套筒部2的连接处,第一平面部12垂直于套筒部2的轴线。

通过第一平面部12与被连接零件的表面抵接,可以保证胀钉套件与被连接零件接触的垂直度,降低了不必要的胀钉套件的侧向载荷,提高了胀钉套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当被连接的孔的孔径较小时,可以在套筒部2上设置两片膨胀夹片21,如图1所示;当被连接的孔的孔径较大时,可以在套筒部2上设置4片膨胀夹片21或者更多数量的膨胀夹片21,膨胀夹片21为4片的情形如图2所示。具体设置多少片膨胀夹片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图4是实施例2的胀钉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2的胀钉套连接不同孔径的板类零件的剖视图。图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仍然沿用上述实施例对于该附图标记的定义。本实施例新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22、第一外径段;23、第二外径段。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筒部2的外壁包括第一外径段22和第二外径段23,第一外径段22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径段23,第一外径段22位于套筒头部1和第二外径段23之间。

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外径的部位,可以利用一个胀钉套连接孔径不同的板类或杆类零件,从而扩展了胀钉套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3:

图7是实施例3的胀钉芯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3的胀钉芯与实施例1的胀钉套连接的剖视图。图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仍然沿用上述实施例对于该附图标记的定义。本实施例新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3、胀钉杆;4、胀钉头;41、凹陷部;42、第二平面部。

与上述任一胀钉套配合的胀钉芯,胀钉套用于与胀钉芯匹配,胀钉芯包括胀钉杆3和胀钉头4,胀钉头4朝向胀钉杆3的端面为第二端面,胀钉杆3设置在第二端面的中部,锥面部用于使得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与设置第一锥面部11的胀钉套的配合,可以使得胀钉芯的第二端面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方便了利用工具插入缝隙从而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撬开,继而拆出胀钉套。从而能够很方便的将胀钉套件拆卸。

优选的,第二端面包括凹陷部41,凹陷部41用于容纳套筒头部1,凹陷部41的边沿与凹陷部41的底部在胀钉杆3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套筒头部1距离套筒部2最远点与第一端面与套筒部2的连接处在套筒部2轴线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通过设置凹陷部41,以容纳套筒头部1,并且限制凹陷部41的凹陷深度,不但可以降低胀钉套件突出于被连接零件的总体尺寸,而且可以保证胀钉头4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适当的缝隙,以便于将胀钉套件拆解。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端面还包括第二平面部42,凹陷部41位于胀钉杆3和第二平面部42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平面部42,可以扩大胀钉头4的外部的面积,以利于减小将胀钉芯按到胀钉套筒中的难度。

实施例4:

图9是实施例4的胀钉芯的剖视图。图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仍然沿用上述实施例对于该附图标记的定义。本实施例新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43、第二锥面部。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端面还包括第二锥面部43,凹陷部41位于胀钉杆3和第二锥面部43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锥面部43,可以扩大胀钉头4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在边缘的距离,从而方便利用工具将胀钉芯撬开。

实施例5:

一种胀钉套件,包括上述任一的胀钉套和上述任一的胀钉芯。本实施例的图可以参见图8。

上述的胀钉芯和胀钉套相配合,可以在胀钉芯和被连接零件之间形成缝隙,便于将胀钉芯从胀钉套中拔下或撬出。

实施例6:

图10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观察实施例6的第一凹槽的局部视图;图12是利用实施例6的拆卸工具拆卸胀钉套件的示意图。图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仍然沿用上述实施例对于该附图标记的定义。本实施例新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51、甲类楔形部;52、乙类楔形部。

一种用于上述的胀钉套件的胀钉拆卸工具: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由甲类楔形部51形成,甲类楔形部51的下边沿为第一凹槽的外侧边沿,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还设有乙类楔形部52,乙类楔形部52的下边沿位于第一凹槽内。

通过分别设置甲类楔形部51和乙类楔形部52,可以分别插入到胀钉头4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中和套筒头部1与被连接零件的缝隙中,以将胀钉芯和胀钉套分别从被连接零件的孔中撬出。

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为:

由于胀钉芯和被连接零件之间留有缝隙,所以将胀钉拆卸工具先插入到缝隙中时,甲类楔形部51先与第二平面部42接触。随着胀钉拆卸工具的不断插入,使得第二平面部42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的缝隙逐渐加大,从而将胀钉芯先撬出。继续向前插入胀钉拆卸工具,乙类楔形部52与第一锥面部11接触,逐步将第一锥面部11上抬,再将胀钉套从孔中拔出。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例如:①第二端面为第三平面部(图10)或第三锥面部(图11)。通过直接将第二端面设置成第三平面部或第三锥面部,可以更有效的在胀钉头与被连接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从而能够方便工具插入,以将胀钉套件拆卸;②实施例6中的拆卸工具是大致呈杆状的,实际上也可以是圆盘形或板状,图中所展示的外形整体形状并不构成对该工具的外形的限制;③如图15所示,套筒头部背离套筒部的端面为第四端面,第四端面与第一端面的交界处设有圆柱面;通过设置圆柱面,不但可以消除第四端面和第一端面之间的尖锐的倒角,避免划伤,而且可以增加胀钉头与被连接零件表面之间的距离,方便将胀钉芯和胀钉套取下。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