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1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以产生旋转运动的电机轴、输出轴、设于所述输出轴的工作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离合机构,所述电机轴上设有动力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配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中间轴、固定设于所述中间轴且与所述配接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固定设于所述中间轴的离合器、设于所述离合器的周向外围且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的一级齿轮,且所述离合器具有相对于所述一级齿轮固定不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所述一级齿轮可做周向转动的第二状态,所述离合器具有与所述中间轴过盈配合的本体和周向环形间隔设于所述本体的轴向端面的复数个离合叉,所述一级齿轮的内圈呈环形间隔设有复数个凹槽,第一状态时,所述离合叉与所述凹槽配合,当所述输出轴受到的反扭力大于预定值时,所述离合叉相对于本体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离合叉与所述凹槽脱开,此时所述离合器处于第二状态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叉在垂直于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也为与所述离合叉相适配的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齿轮具有内孔,所述凹槽自所述内孔沿所述内孔的径向向远离所述内孔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离合叉与所述凹槽脱开须满足以下条件:N≤F1(cosθ-μsinθ)/(sinθ+μcosθ),且Ymax≥△,其中Ymax=(NL3)/(3EI),I=bh3/12,Ymax为离合叉最大挠度,N为离合叉产生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弹力,F1为离合叉作用在所述一级齿轮的齿周向的切向力,离合叉的梯形截面具有两底端点、顶部和从两底端点向顶部延伸的斜面,所述两底端点定义了一直线,所述斜面与所述直线所成的夹角为θ,μ为所述一级齿轮与所述离合叉之间的摩擦系数,L为离合叉的受力点到支撑点的等效距离,E为离合叉的弹性模量,I为离合叉的惯性矩,b为离合叉矩形等效宽度,h为离合叉矩形等效高度,△为离合叉外径与一级齿轮的内孔的孔径的差值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叉的内孔与所述中间轴之间具有间隙,以为所述离合叉的形变提供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还设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一端面与所述传递齿轮相贴合,所述定位盘的另一端面具有台阶部,所述一级齿轮抵接于所述台阶部,且所述一级齿轮相对于定位盘可被操作地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叉和凹槽均设置为6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叉和凹槽均沿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叉包括与所述凹槽配接或脱开的配接部和连接所述配接部与本体部的连接部,所述配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和连接部均周向间隔悬臂设于所述本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限制所述一级齿轮的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配接齿轮和第二配接齿轮,所述传递齿轮包括第一传递齿轮和第二传递齿轮,所述电动工具可被操作地使所述第一配接齿轮与第一传递齿轮啮合或所述第二配接齿轮与第二传递齿轮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齿轮位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第一传递齿轮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齿轮和第二配接齿轮一体成型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为手持类电动工具,所述手持类电动工具包括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夹头,所述工作头可被操作地安装于所述夹头上或从夹头上拆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