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09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操纵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选、换挡过程通过驾驶员操作驾驶室内部的变速操纵机构总成来实现,具体方式是:驾驶员操纵变速操纵手柄,使变速操纵机构的换挡杆左右摆动,实现选挡;换挡杆前后摆动,实现换挡。换挡操纵性能是整车重点关注的驾驶操纵性能,由于传动系统的限制,现有的变速操纵机构在换挡过程中有以下不足:1)操纵手柄端的换挡空行程由变速器空行程和变速传动系统空行程组成,当空行程过大时,将降低变速操纵性能。2)变速操纵机构线性的反馈变速箱端的换挡力,对换挡吸附感没有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能够减小操纵手柄端的换挡空行程,增加换挡助力和换挡吸入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机构底座、换挡杆,还包括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拨头内腔和拨头头部的自锁拨头、位于拨头内腔内的自锁弹簧和固定在操纵机构底座上的换挡定位板;所述换挡杆的下部设有换挡杆内腔,所述换挡杆内腔设有下开口,所述拨头内腔设有上开口,所述自锁拨头的上部通过下开口套设在换挡杆内腔内,所述自锁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换挡杆内腔和拨头内腔的腔底内侧;所述换挡定位板的上部表面设置有选挡轨迹沟槽和位于选挡轨迹沟槽两侧的换挡轨迹坡面;在选挡过程中,所述拨头头部在自锁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在选挡轨迹沟槽内;在换挡过程中,所述拨头头部在自锁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在换挡轨迹坡面上;在所述换挡杆进入挡位时,所述自锁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性势能转换成动能,从而产生助力作用。

优选地,所述选挡轨迹沟槽沿长度方向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形状,最低点处为对应空挡位置的空挡定位点,当定位到空挡时,自锁拔头的拨头头部位于空挡定位点处;两侧的所述换挡轨迹坡面均包括低边相交的助力斜面和限位斜面,所述助力斜面和限位斜面相交处为对应空挡以外各挡位的换挡定位坡底,当换入某挡位(空挡除外) 时,自锁拔头的拨头头部位于换挡定位坡底内;所述助力斜面的高边与选挡轨迹沟槽相交。

优选地,所述助力斜面与限位斜面相连处以平滑曲线过渡,所述助力斜面与选挡轨迹沟槽的交线处设置有过渡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速操纵机构通过换挡杆、自锁拨头、自锁弹簧和换挡定位板的组合来实现空挡定位和增加换挡吸入感,有效减小了变速操纵机构的换挡空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换挡杆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自锁拨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换挡定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换挡定位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换挡定位板A-A向的剖视图。

其中:操纵机构底座1、球碗1.1、换挡杆2、球形部2.1、换挡杆内腔2.2、下开口2.21、手柄2.3、自锁拨头3、拨头内腔3.1、上开口3.11、拨头头部3.2、自锁弹簧4、换挡定位板5、选挡轨迹沟槽5.1、空挡定位点5.11、换挡轨迹坡面5.2、助力斜面5.21、限位斜面5.22、换挡定位坡底5.23、过渡圆角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机构底座1、换挡杆2、自锁拨头3、自锁弹簧4和换挡定位板5。

换挡杆2的上部设置有手柄2.3,下部设置有球形部2.1,球形部2.1以下设置有换挡杆内腔2.2,换挡杆内腔2.2为中空管状,其下端设有下开口2.21。换挡杆2装入操纵机构底座1,通过球形部 2.1与操纵机构底座1球碗1.1形成球铰链。

自锁拨头3的上部设有拨头内腔3.1,拨头内腔3.1为中空管状,其上端设有上开口3.11。自锁拨头3的下部设置有拨头头部3.2,拨头头部3.2的下端面为球形面。自锁拨头3的上开口3.11向上通过下开口2.21插入到换挡杆内腔2.2内。自锁弹簧4压缩在由拨头内腔3.1和换挡杆内腔2.2对接形成的两端封闭的空腔内,其两端分别抵在换挡杆内腔2.2和拨头内腔3.1的腔底内侧。

换挡定位板5固定在操纵机构底座1上,位于自锁拨头3的正下方。换挡定位板5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可供拨头头部3.2滑动的选挡轨迹沟槽5.1和位于选挡轨迹沟槽5.1两侧的换挡轨迹坡面5.2。安装时,拨头头部3.2在预先压缩的自锁弹簧4的作用下嵌入到选挡轨迹沟槽5.1。

选挡轨迹沟槽5.1沿长度方向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形状,最低点处形成对应空挡位置的空挡定位点5.11。两侧的换挡轨迹坡面5.2均包括低边(较低的一侧边)相交的助力斜面5.21和限位斜面5.22,相交处以平滑曲面过渡形成对应空挡以外各挡位的换挡定位坡底 5.23。助力斜面5.21的高边与选挡轨迹沟槽5.1相交,相交处设有过渡圆角5.3。助力斜面5.21沿定位沟槽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使各挡位(空挡除外)对自锁弹簧4的压缩变化情况一致,以保持相同的手感。

以下简述该变速操纵机构是如何实现空挡定位和换挡助力的。

换挡杆2位于空挡或从其他挡位换入空挡时,自锁拨头3在自锁弹簧4的弹性力作用下定位在选挡轨迹沟槽5.1的空挡定位点5.11 处,此时换挡杆2已经定位,操纵手柄端的换挡空行程减小为变速操纵机构的空行程。

进行换挡操作时,换挡杆2前后摆动,自锁拨头3沿选挡轨迹沟槽5.1的横向通过过渡圆角5.3峰值点后,在自锁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沿助力斜面5.21自动滑动到换挡定位坡底5.23,自锁弹簧4在换挡过程中压缩量减小,对换挡起到助力效果,增加了换挡吸入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