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334发布日期:2018-07-27 21:1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定扭矩弹簧模块的一种升降模块。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第205745947U号揭露了一种定扭矩的升降模块,其包括一定扭矩弹簧及一绳体,该第一定扭矩弹簧设置于一载板上;该绳体具有一卷绕段及一延伸段,该绳体以该卷绕段紧绕于该定扭矩弹簧上,并以该延伸段固接于该支架。当该载板相对于该支架移动时,该绳体因应该延伸段的一长度及该卷绕段的一长度分配变化而带动该定扭矩弹簧,使该定扭矩弹簧恒提供一弹力。

然而,该定扭矩的升降模块只能供固定尺寸(重量)的显示器挂设,且该定扭矩弹簧及该绳体皆设置于其支架上,必定增加该支架的体积或宽度而使得整体升降模块的外型厚重,无法达到外观上轻薄以及美观的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设计的升降模块,其包括一定扭矩弹簧模块,且该定扭矩弹簧模块中包含直径可调的输出轮,可改变其所提供的弹力。借此,可减少整体支撑部的体积,也可适用于具有不同重量的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模块,用于承载一显示设备,该升降模块包括:一底座,包含一轨道段;一滑车,滑设于该轨道段上;一承载板,用于承载该显示设备并设于该滑车上;一定扭矩弹簧模块,设置于该底座上,包含一外壳、一可调输出轮、以及一定力弹簧,具有一第一卷绕段及一第二卷绕段,该第一卷绕段设于该承座,该第二卷绕段绕设于该可调输出轮上;以及一绳体,具有一缠绕段、以及一延伸段,该缠绕段设置于该可调输出轮上,该延伸段固接于该滑车,该延伸段沿该轨道段延伸,而该缠绕段绕设于该可调输出轮上。其中,该定扭矩弹簧模块中,该外壳具有一承座;该可调输出轮设于该外壳,且具有多个滑块所组成的一第一轮体,该第一轮体具有一可变的直径;而该定力弹簧具有一第一卷绕段及一第二卷绕段,该第一卷绕段设于该承座,该第二卷绕段绕设于该可调输出轮上。

其中,当该滑车沿该轨道段滑动,该绳体的缠绕段及延伸段长度分配改变,带动该可调输出轮转动,并使该定力弹簧的第一卷绕段及第二卷绕段长度分配改变,使该显示设备能在一任一高度随停。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可调输出轮还包含一导槽板,该导槽板具有一正面以及一反面,该正面上具有一导槽;每一滑块具有对应该导槽的一卡合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卡合部可滑动地滑设于该导槽。在一较佳实施方案中,该导槽呈螺旋形的连续导槽。此外,该导槽板的该反面上具有一内齿轮,而可调输出轮还包含一外齿轮,该内齿轮与该外齿轮相互啮合。因此,当使用者转动该外齿轮时,其外齿轮将带动该内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该导槽板转动,使得所述滑块沿着该导槽滑动而改变所述滑块所组成的该第一轮体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可调输出轮还包含一导引板,该导引板具有多个滑槽,分别对应所述滑块,当所述滑块相对该导槽滑动时,所述滑块于所述滑槽中滑动。

接着,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外壳还具有一主板,该可调输出轮还包含一主轴以及一第二轮体,该主轴固设于该主板上,该第一轮体、该导槽板、该导引板、及该第二轮体依序套设在该主轴,该第二轮体与该第一轮体连动。而当该承载板相对该轨道段滑动时,该第一轮体与该定力弹簧的转动方向不相同,构成一定扭矩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引板的滑槽相互连通,且概略共同构成十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该承载板相对该轨道段滑动时,该第一轮体与该定力弹簧的转动方向不相同,构成一定扭矩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模块中,可还包括一滑轮,设置于该轨道段的顶端,该绳体的该延伸段经由该滑轮转向后固定于该承载板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该底座为一体成型的板体,且较佳为铝挤成型的一板体。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该底座不一定为一体成形的板体,可例如由一底板以及一支架所构成,该支架上还包括一滑轨等,并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滑车可滑设于该轨道段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模块中包含的定扭矩弹簧模块可提供支撑显示设备的弹力,且该定扭矩弹簧模块所提供的弹力可随着显示设备的重量而调整,除了可适用多种显示设备外,更具有体积小的优点,可简化该升降模块的结构,达到外型轻薄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后视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局部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局部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升降模块

1 底座

11 轨道段

111 顶端

12 弯折段

13 底座段

14 容置空间

2 滑车

21 前板

22 后板

3 承载板

4 弹簧模块

41 外壳

411 主板

412 壳体

413 盖板

414 承座

415 抵掣件

416 第一穿孔

417 开口

42 定力弹簧

421 第一卷绕段

422 第二卷绕段

43 可调输出轮

431 主轴

432 第一轮体

4321 滑块

43211 卡合部

433 第二轮体

4331 牵引槽

4332 凹槽

4333 第二穿孔

434 导槽板

4341 正面

43411 导槽

4342 反面

43421 内齿轮

435 外齿轮

436 导引板

4361 滑槽

5 滑轮

6 绳体

61 缠绕段

62 延伸段

7 工作面

R1 绳体的水平方向有效力臂长度

R2 第一卷绕段的水平方向有效力臂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只是需注意的是,以下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附图中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可依实际实施状况而随意变更,且元件布局状态可更为复杂。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首先,请参照图1所绘示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2所绘示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模块1000主要包括:一底座1、一滑车2、一承载板3、一弹簧模块4、一滑轮5、以及一绳体6。

其中,该底座1在本实施例中是一支撑板,由一体成型的一铝挤件弯折而成,如图1所示,其包含依序相互连接的一轨道段11、一弯折段12、以及一底座段13,并通过其底座段13与一工作面7接触而立于该工作面 7上。该轨道段11垂直于该工作面7,以供该滑车3滑设于其上,而该弯折段12形成于该轨道段11与该底座段13之间,该轨道段11具有相反的一第一板面111及一第二板面112,该弯折段12延的该第一板面111的一法线方向延伸,该底座段13延该第二板面112的一法线方向延伸,因此,该弯折段12与该底座段13分别位于该轨道段11的相对两侧,使得整体底座1可平衡地立于该工作面7上,此外,该弯折段12部分接触该工作面7且围绕定义一容置空间14。

补充说明,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该底座1可还包含至少一滑轨,以供该滑车滑设于其上。此外,该底座的方案并不受限于此。

该滑车2包含一前板21以及对应该前板21的一后板22,该轨道段 11嵌设于该前板21与该后板22之间,并使该滑车2可相对该轨道段11 上下滑动,换句话说,滑车2是套设于轨道段11,并以轨道段11为轨道而能上下滑动。

该承载板3用于承载一显示设备(图中未示出),并固设于该滑车2的前板21上,借此使显示设备能上下调整位置。

请参照图3所绘示的爆炸图以及图4所绘示的后视局部爆炸图4,本实用新型的该弹簧模块4设置于该支撑板1的容置空间14中。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模块4是包含一外壳41、一定力弹簧42及一可调输出轮43,其中该定力弹簧42与该可调输出轮43配合构成一轮径可调的定扭矩结构。

该外壳41包括一主板411、一壳体412、一盖板413、一承座414、一抵掣件415、一第一穿孔416、以及一开口417,该主板411、壳体412 及盖板413围绕包覆该定力弹簧42及可调输出轮43,该承座414设于该抵掣件415上,而定力弹簧42抵顶于承座414,该第一穿孔416形成于主板411上,而该开口417形成于该壳体412上;该可调输出轮43包括一主轴431、一第一轮体432(由四个滑块4321所构成)、一第二轮体433、一导槽板434、一外齿轮435、以及一导引板436。其中,该主轴431固设于该主板41上,而该第一轮体432、导槽板434、导引板436及第二轮体 433依序套设在该主轴43上;进一步来说,该第一轮体432与该导引板 436相互固定,该导槽板434可旋转地夹设于该第一轮体432与该导引板 436间,而该外齿轮435可转动地设于该导槽板434。

该第一轮体432具有一可变的直径,而该第二轮体433具有一不变的直径,该第一轮体432与该第二轮体433连动。该定力弹簧42包括一第一卷绕段421及一第二卷绕段422,该第一卷绕段421固定并卷绕于该第一轮体432上,使得该第二卷绕段422转动方向与该第一轮体432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方可利用该第一卷绕段421将弹力传递至该第一轮体432 上,以进一步带动该第二轮体433转动,换句话说,上述结构就是一个定扭矩弹簧。

此外,该绳体6具有一缠绕段61以及一延伸段62,该第二轮体433 的周缘形成有一牵引槽4331,可供该绳体6的缠绕段61卷绕于其上。再者,该第二轮体433还包含一凹槽4332以及一连通该凹槽4332的第二穿孔4333。该第一轮体432与该第二轮体433重迭且可随着该第二轮体433 转动,该第一轮体432包含四个滑块4321,所述四个滑块4321可同时靠近或远离该主轴431,借以调整该第一轮体432的直径。该导槽板434设置于该凹槽442中,且包含一正面4341以及一反面4342,该正面4341 上形成有螺旋型的一导槽43411,该四个滑块4321各自通过其卡合部 43211可滑动地设置于导槽43411中,而该反面4342上具有一内齿轮43421。该外齿轮435为一齿轮,且设置于该导槽板434的该反面4342上,并与该内齿轮43421啮合,且自该第二轮体433的该第二穿孔4333以及该主板411上的该第一穿孔416向外显露。该导引板436设置于该第二轮体433 与该第一轮体432之间并固设于该第二轮体433上,且对应四个滑块4321 而具有四个滑槽4361,所述滑槽4361相互连通,且概略共同构成一「+」形。

请一并参照图5及图6所绘示的局部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槽板434上的导槽43411由该正面4341的中心开始,依顺时针方向向外绕圈所形成的连续性导槽,故当利用一工具(如螺丝起子)转动由该第一穿孔 416及该第二穿孔4333显露的外齿轮435,进而牵动该内齿轮43421旋转,而使得该导槽板434以顺时针方向相对该第二轮体433旋转时,滑设于该导槽43411上的所述四个滑块4321则会由该导槽43411的外圈(如图5所示)移动至该导槽43411的内圈(如图6所示),故所述滑块4321沿所述滑槽4361逐渐靠近该主轴431,也因此,由所述四个滑块4321所组成的该第一轮体432的半径逐渐减少。相反地,若该外齿轮435通过该内齿轮 43421而带动该导槽板434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4321沿所述滑槽4361逐渐远离该主轴431,使得该第一轮体432的半径逐渐增加。

该滑轮5设置于该轨道段11的顶端111,该绳体6的延伸段62穿过该开口417并沿该轨道段11朝其顶端111延伸,经由该滑轮5转向后以绷紧地固接于该滑车2上。故当该承载板3受外力而相对该轨道段11移动时,该绳体6的该延伸段62与该缠绕段61间的长度分配会随着该滑车 3移动而改变,进而牵动该绳体6而带动该第二轮体433及该第一轮体432 转动,而该第一轮体432的转动会影响该定力弹簧42的该第一卷绕段421 卷绕于该第一轮体432与该第二卷绕段422的长度分配,如此一来,该滑车2不会卡死。

举例而言,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7所绘示的示意图,当该承载板3受外力而由一最高位置(如图2所绘示)滑动至一最低位置(如图7所绘示)时,该绳体6的该延伸段62随着该承载板3向下延伸,该绳体6通过该滑轮转换方向后,牵动该第二轮体433以及该第一轮体43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该第一卷绕段421牵动该第二卷绕段42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该第一卷绕段421卷绕于该第一轮体432的长度增加,该第二卷绕段422长度减少,且恒提供一弹力,故该承载板3以及挂载于其上的显示设备(图中未示出)可于任一高度随停。相反地,当该承载板3受外力而由该最低位置(如图7所示)滑动至该最高位置(如图2所示)时,该第二卷绕段422于顺时针方向回卷,同时带动该第一轮体432以及该第二轮体 433于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恒提供一弹力,故该承载板3以及挂载于其上的显示设备可于任一高度随停。此时,该绳体6逐渐回卷至该第二轮体433 的该牵引槽4331中。

更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7,该显示设备挂载于该承载板3上时,可通过调整该第一轮体432的半径而达到力矩的平衡,则可使得不同重量的显示设备随停于该升降模块1000上的任一高度。本实用新型的该升降模块1000与显示设备之间应符合如下式(1)所负载的力矩平衡公式:

Fs×R2=Fm×R1 (1)

其中,Fs为弹簧模块4提供的弹性力;Fm为显示器的重量;R1为绳体7的水平方向有效力臂长度(即为第二轮体433的半径);R2为该第一卷绕段421的水平方向有效力臂长度(即为第一轮体432的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弹簧模块4所提供的弹性力Fs恒为一定值,而 R1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挂载不同重量的显示设备于该承载板3上时(即改变Fm的大小),可通过调整所述四个滑块4321相对于该主轴431的距离而改变第一轮体432的直径,即改变R2的长度,而达到力矩平衡,并使得显示设备可于任意高度随停。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模块1000可挂载符合一定重量范围内的各种显示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模块中,可通过调整该定扭矩弹簧模块中的该输出轮的直径,而改变其所提供的弹力,借此,该升降模块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显示设备,不须特别为不同的显示设备来订制可支撑其重量的升降模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