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03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构架。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帐篷里的支撑骨架、照相机的三脚架、晾衣服用的支撑架等。

为了便于携带或搬运,现有支架多采用可折叠结构,虽然折叠支架在折叠后缩小了体积,但并未化整为零,依然会存在携带或搬运不便的问题。并且现有支架仅能用于悬挂物品,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折叠支架携带或搬运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包括置于地面上的底座、可拆卸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杆以及可拆卸设于所述立杆上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杆枢接,另一端用于悬挂物体;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活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杆枢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令所述活动杆呈倾斜或水平放置;在所述立杆上与所述支撑杆枢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立杆上与所述活动杆枢接的部位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块和可拆卸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固定杆;在所述固定块的顶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立杆的第一固定孔,侧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杆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立杆与固定杆呈L字形。

优选的,所述立杆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一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和套接于所述第二套管外的第三套管;所述活动杆和支撑杆的端部分别枢接有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套接于所述第二套管外,且第三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之间,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径。

或者,所述立杆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一套管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管顶部的第二套管;在所述活动杆和支撑杆的端部分别枢接有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二套管两端形成的、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连接部。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侧面设有锁付螺丝。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形成有凸起的限位块;在与所述支撑杆枢接的第二套环的下端面形成有弧线形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环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外后,所述限位块嵌于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圆心角为60°。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可伸缩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活动杆组成一组支撑结构;所述第三套管的数量是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的两倍少一。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气弹簧。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能够将整个支架化整为零,便于支架的携带或搬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组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现有支架多采用可折叠结构,虽然折叠支架在折叠后缩小了体积,但并未化整为零,依然会存在携带或搬运不便的问题。

请参见图1-图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包括置于地面上的底座10、可拆卸设于底座10上的立杆20以及可拆卸设于立杆20上的活动杆30。其中活动杆30的一端与立杆20枢接,另一端用于悬挂物体。

为了实现活动杆30的悬挂功能,需令活动杆30保持倾斜或水平方向放置,该便携式多功能支架还包括一端与活动杆30枢接,另一端与立杆20枢接的支撑杆40。在立杆20上与支撑杆40枢接的部位位于立杆20上与活动杆30枢接的部位的下方。该结构使得立杆20、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活动杆30的端部可设计成可更换悬挂头的结构,能够用于悬挂或支撑不同的物品,并且由于活动杆30保持倾斜或水平方向放置,使得该便携式多功能支架不仅能够在活动杆30的端部悬挂物品,还能在活动杆30上放置物品,实现支架的多功能效果。

具体的,底座10包括固定块11和可拆卸设于固定块11上的固定杆12。在固定块11的顶面开设有用于立杆20的第一固定孔13,侧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杆12的第二固定孔14。立杆20固定在第一固定孔13上,以及固定杆12固定在第二固定块14上后,立杆20与固定杆12呈L字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底座10是为了稳固固定立杆20,在其顶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立杆20的第一固定孔13即可,但为了实现便携式目的,采用上述底座10结构为优选的一种方案。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立杆20包括固定于固定块11上的第一套管21、套接于第一套管21内的第二套管22和套接于第二套管22外的第三套管23。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的端部分别枢接有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套接于第二套管22外,且第三套管23设置于第一套环31与第二套环41之间,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的内径小于第三套管23的外径。或者,立杆20包括固定于固定块上的第一套管21和固定于第一套管21顶部的第二套管22。在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的端部分别枢接有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分别套接于第二套管22两端形成的、且直径小于第二套管22的连接部(图中未标示)。

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能够在第二套管22外旋转,与此同时,第三套管23能够将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分离开,使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在旋转的过程中,立杆20、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之间始终维持稳定的三角形。

其中活动杆30可伸缩设置,提高该便携式多功能支架的实用性。支撑杆40为气弹簧,由于活动杆30通过支撑杆40实现支撑悬挂,气弹簧可根据悬挂物体的重量进行选择。对于不需要调节悬挂高度的支架,可采用主要起支撑作用,且只有最短、最长两个位置的自由型气弹簧;对于需要调节悬挂高度的支架,可采用能够在行程中的任意位置停止的自锁型气弹簧或随意停气弹簧。

为了便于使用者对活动杆30旋转位置的调整,在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的侧面设有锁付螺丝。可在第一套管21的顶端形成有凸起的限位块211;在与支撑杆40枢接的第二套环41的下端面形成有弧线形限位槽(图中未标示)。第二套环41套接于第一套管21外后,限位块211嵌于限位槽内。其中限位槽的圆心角为60°。上述结构使得活动杆30的旋转角度在60°范围内,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对限位槽的圆心角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活动杆30适用于不同场所的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能够将整个支架化整为零,便于支架的携带或搬运。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支架,同样包括置于地面上的底座10、可拆卸设于底座10上的立杆20以及可拆卸设于立杆20上的活动杆30。其中活动杆30的一端与立杆20枢接,另一端用于悬挂物体。还包括一端与活动杆30枢接,另一端与立杆20枢接的支撑杆40。在立杆20上与支撑杆40枢接的部位位于立杆20上与活动杆30枢接的部位的下方。该结构使得立杆20、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

立杆20包括固定于固定块11上的第一套管21、套接于第一套管21内的第二套管22和套接于第二套管22外的第三套管23。活动杆30和支撑杆40的端部分别枢接有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套接于第二套管22外,且第三套管23设置于第一套环31与第二套环41之间,第一套环31和第二套环41的内径小于第三套管23的外径。

请参见图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杆40和活动杆30组成一组支撑结构,第三套管23的数量是支撑结构的数量的两倍少一。该结构使得支撑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提高了支架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