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99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属于保温套制造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暴露在外的管道和阀门的能量损失,需要采用一种对管道和阀门进行保温的保温装置。即在管线和阀门处缠绕包裹保温石棉,在保温石棉外包裹有铁皮。保温棉和铁皮外套保温工作量大、效率低,保温石棉和外包铁皮材料寿命短,需频繁更换。现在的管道保温套有好多种,大多都是由两个半圆筒体扣在管道上,施工的时候需要至少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效率低下,费时费工。阀门处包裹保温材料更是费工费料,包裹后也不美观。废旧石棉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员工健康,增加劳动强度和维护成本。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0920107139.0的阀门保温套,应用于油田阀门保温。特征是:树脂外层的厚度在1~5毫米之间,在树脂外层的部有内填层;内填层在树脂外层与阀门之间,树脂外层分为对称的两个外壳,两个外壳相对合拢后成为树脂外层,树脂外层的外形为中部是一个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上端连接一个圆锥台;在圆柱体的两侧垂直连接有向左、向右伸出的小圆柱,在对称两个外壳相合拢的边沿外部固定有连接卡扣。效果是:安装在阀门外部,能有效的阻止阀门内外热传递,延长了阀门使用寿命,保持了阀门清洁。另外,具有安装快速、方便、效率高。但是,现有技术在对管道阀门进行保温的同时,在需要对阀盖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时,无法方便快捷地对其进行观测,而是需要将整个保温套取下,不仅会对阀门主体带来损坏,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实用性能不足。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管道阀门进行保温的同时,在需要对阀盖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时,无法方便快捷地对其进行观测,而是需要将整个保温套取下,不仅会对阀门主体带来损坏,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其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接触内表面、开合连接底板、上部壳体、外凸起、阀盖保温壳、阀盖开合连接轴、开合连接上板,所述左壳体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壳体,所述接触内表面固定粘接于左壳体、右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左壳体、右壳体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呈相互平行的状态,所述开合连接底板活动连接于左壳体、右壳体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上部壳体垂直连接于左壳体、右壳体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外凸起固定连接于左壳体、右壳体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阀盖保温壳活动连接于上部壳体的上端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嵌套于阀盖保温壳的外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由连接轴、固定架、开合连接件、固定孔组成,所述固定架焊接于连接轴的前端表面,所述开合连接件活动连接于固定架的前端表面,所述固定孔嵌入于开合连接件的前端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通过连接轴与阀盖保温壳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左壳体的上端表面垂直贯穿有开合连接上板。进一步的,所述左壳体、右壳体的内侧表面均固定粘接有内填保温层,所述开合连接底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的数量为3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开合连接底板的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内填保温层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其厚度为6-8mm。进一步的,所述阀盖保温壳与阀盖开合连接轴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开合连接件的数量皆为2个,它们分别分布于连接轴的前端表面左、右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个,它们以2个为一组分别分布于两个固定架的前端表面上、下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材质为铝合金/铜合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阀盖开合连接轴,在对管道阀门进行保温的同时,在需要对阀盖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开启由阀盖开合连接轴连接的阀盖保温壳对其进行观测,无需将整个保温套取下,不仅不会给阀门主体带来损坏,更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盖开合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壳体-1、右壳体-2、接触内表面-3、开合连接底板-4、上部壳体-5、外凸起-6、阀盖保温壳-7、阀盖开合连接轴-8、开合连接上板-9、连接轴-80、固定架-81、开合连接件-82、固定孔-83、内填保温层-10、固定螺栓-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阀门上的保温套,其结构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接触内表面3、开合连接底板4、上部壳体5、外凸起6、阀盖保温壳7、阀盖开合连接轴8、开合连接上板9,所述左壳体1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壳体2,所述接触内表面3固定粘接于左壳体1、右壳体2的内表面,所述左壳体1、右壳体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呈相互平行的状态,所述开合连接底板4活动连接于左壳体1、右壳体2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上部壳体5垂直连接于左壳体1、右壳体2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外凸起6固定连接于左壳体1、右壳体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阀盖保温壳7活动连接于上部壳体5的上端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嵌套于阀盖保温壳7的外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由连接轴80、固定架81、开合连接件82、固定孔83组成,所述固定架81焊接于连接轴80的前端表面,所述开合连接件82活动连接于固定架81的前端表面,所述固定孔83嵌入于开合连接件82的前端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通过连接轴80与阀盖保温壳7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左壳体1的上端表面垂直贯穿有开合连接上板9,所述左壳体1、右壳体2的内侧表面均固定粘接有内填保温层10,所述开合连接底板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40,所述固定螺栓40的数量为3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开合连接底板4的外表面,所述内填保温层10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其厚度为6-8mm,所述阀盖保温壳7与阀盖开合连接轴8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架81、开合连接件82的数量皆为2个,它们分别分布于连接轴80的前端表面左、右部,所述固定孔83的数量为2个,它们以2个为一组分别分布于两个固定架81的前端表面上、下部,所述连接轴80的材质为铝合金/铜合金。本专利所说的阀盖开合连接轴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拆卸安装方便,快捷,不浪费材料,不污染环境且防雨防酸碱,抗老化,可以受一定外力冲击不变形,不破裂,使用寿命较长。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开合连接底板、开合连接上板进行开启,将左壳体、右壳体嵌套于阀门主体的外表面,将阀盖保温壳嵌套于阀盖的外表面,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左壳体-1、右壳体-2、接触内表面-3、开合连接底板-4、上部壳体-5、外凸起-6、阀盖保温壳-7、阀盖开合连接轴-8、开合连接上板-9、连接轴-80、固定架-81、开合连接件-82、固定孔-83、内填保温层-10、固定螺栓-4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管道阀门进行保温的同时,在需要对阀盖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时,无法方便快捷地对其进行观测,而是需要将整个保温套取下,不仅会对阀门主体带来损坏,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实用性能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阀盖开合连接轴,在对管道阀门进行保温的同时,在需要对阀盖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开启由阀盖开合连接轴连接的阀盖保温壳对其进行观测,无需将整个保温套取下,不仅不会给阀门主体带来损坏,更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具体如下所述: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嵌套于阀盖保温壳7的外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由连接轴80、固定架81、开合连接件82、固定孔83组成,所述固定架81焊接于连接轴80的前端表面,所述开合连接件82活动连接于固定架81的前端表面,所述固定孔83嵌入于开合连接件82的前端表面,所述阀盖开合连接轴8通过连接轴80与阀盖保温壳7的外表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内填保温层的厚度为6mm,所述连接轴的材质为铝合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内填保温层的厚度为8mm,所述连接轴的材质为铜合金。实施例1实施例2耐久性一般强保温效果好很好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内填保温层的厚度采用8mm,连接轴的材质采用铜合金时,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较强,保温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