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真空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811发布日期:2018-06-27 02:3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阀泄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对超压和负压进行泄放的双用真空安全阀。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一种能根据工作压力自动启闭的阀体,一般安装于封闭系统的设备或管路上保护系统安全。当封闭系统的设备或管道内的压力超过或低于规定值时,安全阀及时自动开启泄压或加压,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规定数值以内,防止发生事故。

在冶金企业中,需要经常对气体进行输送,当管道内气体出现超压或者低压情况后,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应当控制管道内部的气体压力。

专利文献CN2132052Y公开了一种真空气路安全阀,由三通、阀杆、托座、复位簧等组成,三通的另两端分别安装在气路管道上,控制管道中的压力,当管道被堵形成负压时,外界空气通过安全阀进入管道,起到破真空的作用,该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只能调节管道负压时的管道压力,管道压力过大时起不到泄压作用。

专利文献CN202901418U提供了一种真空安全阀装置,阀座同轴密封连接有阀盖,在阀盖上设有阀盖放气孔,阀座内设有轴向滑动的阀芯,阀芯的侧壁设有阀芯放气孔,阀芯与所述的阀盖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在安全压力下,压缩弹簧顶住阀芯使所述的阀芯放气孔与阀盖断开,在超过安全压力下,阀芯顶开压缩弹簧使阀芯放气孔与阀盖接通。但该装置对负压的调节不起作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完成高压泄放、又能完成负压增压的双用真空安全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真空安全阀只能单一完成高压泄放或者负压增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既能完成高压泄放、又能完成负压增压的双用真空安全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用真空安全阀,所述双用真空安全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底端与输气管道连通;

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边缘密封顶靠在阀体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固定板将所述阀体分割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输气管道连通,所述固定板板体轴心开设有导向孔,且偏离所述导向孔处开设有若干第二气孔;以及,活动杆,与所述固定板同轴设置,所述活动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活动杆底端连接有能够阻塞所述第二气孔的密封板,所述第二腔室压力小于所述第一腔室压力时,所述活动杆相对所述固定板向下运动,使所述密封板打开所述第二气孔;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连接所述阀体顶端与所述第一腔室。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包括:

腔体,开设有第三气孔和第四气孔,所述第三气孔连接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四气孔连接所述第一腔室;

封气塞,所述封气塞与腔体内表面形成密封;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封气塞与所述腔体远离所述封气塞的一端,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压力平衡时,所述弹簧使所述封气塞处于平衡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使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第二气孔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挤压在所述固定板上端,当所述第二腔室的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压力时,所述活动杆在压差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孔下降,打开所述第二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固定台,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顶靠在所述固定台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下方沿径向向内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用以支撑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的轴线与所述阀体的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所述阀体上开设的第五气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封气塞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气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外界相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双用真空安全阀,既能在超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又可以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对工况的适应性很强。例如,

当输气管道出现超压时,第一开关不工作,第二开关工作,此时气体流经所述阀体顶端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完成泄压;

当输气管道出现负压时,第二开关工作,使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保持压差,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在负压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开关内的活动杆下移,气体流经第二气孔进入第二腔室,完成增压。

更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封气塞能够密封良好地在所述腔体内往复运动,当输气管道内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时,封气塞位于第三气孔和第四气孔中间的平衡位置,超压时,封气塞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的气体进入大气;负压时,封气塞阻塞第三气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产生压差,活动杆下移,外界大气通过第二气孔进入输气管道内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用真空安全阀,既能在超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又可以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对工况的适应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双用真空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体;11-第一气孔;2-第一开关;21-固定板;211-导向孔;212-第二气孔;22-活动杆;221-密封板;3-第一腔室;31-固定台;4-第二腔室;41-凸台;5-第一弹簧;7-第二开关;71-腔体;72-第三气孔;73-第四气孔;74-封气塞;8-第二弹簧;9-密封胶圈;10-第五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用真空安全阀,包括:

阀体1,阀体1底端与输气管道连通;

第一开关2,设置在阀体1内部,其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边缘密封顶靠在壳体内侧壁上,固定板21将阀体1分割成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第一腔室3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二腔室4与输气管道连通,固定板21板体轴心开设有导向孔211,且偏离导向孔211处开设有若干第二气孔212;以及,活动杆22,与固定板21同轴设置,活动杆22可滑动地穿过导向孔211,活动杆22底端连接有能够阻塞第二气孔212的密封板221,第二腔室4压力小于第一腔室3压力时,活动杆22相对固定板21向下运动,使密封板221打开第二气孔212;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用真空安全阀还包括第二开关7,第二开关7分别连接阀体1顶端与第一腔室3。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输气管道出现超压时,第一开关2不工作,第二开关7工作,此时气体流经阀体(1)顶端进入第一腔室3,完成泄压;

而当输气管道出现负压时,第二开关7工作,使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保持压差,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在负压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开关2内的活动杆22下移,气体流经第二气孔212进入第二腔室4,完成增压。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7包括:

腔体71,开设有第三气孔72和第四气孔73,第三气孔72连接第二腔室,第四气孔73连接第一腔室3;

以及,封气塞74,封气塞74能够密封良好地在腔体71内往复运动。

具体地,当输气管道内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时,封气塞74位于第三气孔72和第四气孔73中间的平衡位置,超压时,封气塞74连通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进入大气;负压时,封气塞74阻塞第三气孔72,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产生压差,活动杆22下移,外界大气通过第二气孔212进入输气管道内部。

具体地,第二开关7还包括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两端分别连接在封气塞74与腔体71远离封气塞74的一端,当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压力平衡时,弹簧使封气塞74处于平衡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密封板221与固定板21之间设有使密封板221密封第二气孔212的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底端挤压在固定板21上端,当第二腔室4压力的压力低于第一腔室3的压力时,活动杆22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沿导向孔211下降,打开第二气孔21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3内设有固定台31,弹簧的顶端顶靠在固定台31上。

同时,第一腔室3下方沿径向向内成型有凸台41,凸台41用以支撑固定板21,固定板21与第一腔室3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圈9,通过密封胶圈9,可以防止第一腔室3与第二腔室4之间通过固定板21的边缘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第二开关7的轴线与阀体1的轴线相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关7的轴线与阀体1的轴线之间可以呈其它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7与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阀体1上开设的第五气孔1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封气塞74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三气孔72的直径。当封气塞74运动至第三气孔72一侧时,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中,阀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11,第一腔室3通过第一气孔11与外界相连通。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用真空安全阀,既能在超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又可以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泄压,对工况的适应性很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安全阀难以同时兼顾高压和低压两种工况的不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