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84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淋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淋浴龙头大多采用模具铸造而成的一体结构,生产时,需要先进行铸造,然后进行抛光、电镀,整个生产过程繁杂,生产效率低。另外,由于采用的是一体的金属材质制成,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淋浴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淋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及外壳,其中:

所述龙头主体上设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混水出口、冷水腔、热水腔、混水腔及与阀芯相配合的混水阀座,所述混水阀座上设有冷水出口、热水出口及混水进口,所述冷水进口、冷水腔及冷水出口依次连通,所述热水进口、热水腔及热水出口依次连通,所述混水进口、混水腔及混水出口依次连通。

所述外壳将龙头主体包覆于其内,其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冷水进口、热水进口、混水出口相适应的开口以及用于安装阀芯的阀芯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龙头主体包括阀体及上盖,所述阀体上形成有所述冷水进口、热水进口、混水出口及混水腔,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阀体的顶部,其上形成有所述混水阀座,所述上盖与阀体之间形成有所述冷水腔及热水腔。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上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冷水槽、第一热水槽及混水通孔,所述阀体的下侧形成有所述混水腔,所述混水通孔分别与所述混水进口、混水腔连通;所述上盖的上侧形成有所述混水阀座,其下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冷水槽及第二热水槽,所述上盖与阀体盖合时,第一冷水槽与第二冷水槽相配合形成所述冷水腔,第一热水槽与第二热水槽相配合形成所述热水腔。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下侧形成有与所述混水进口连通的中空导流柱,所述中空导流柱插设于所述混水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龙头主体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盖合于所述阀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混水腔的底部开口端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龙头主体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阀体与下盖之间。

优选地,所述混水腔与冷水进口、热水进口之间分别形成一空腔,每个空腔内均设有一所述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阀体、上盖、下盖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配重块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上盖、下盖分别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与阀体焊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上盖与阀体的焊接接面凹凸配合,所述下盖与阀体的焊接接面凹凸配合。

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注塑方式与龙头主体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摒弃了模具铸造一体成型结构,生产工艺大为简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2、本实用新型的阀体、上盖、下盖用塑料材质制成,它们可以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外壳与龙头主体可以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降低了淋浴龙头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龙头主体;

11.阀体,111.冷水进口,112.热水进口,113.混水出口,114.混水腔,

115.混水通孔,116.凸起;

12.上盖,121.混水阀座,1211.冷水出口,1212.热水出口,1213.混水进口,1214.中空导流柱;

13.冷水腔,131.第一冷水槽,132.第二冷水槽;

14.热水腔,141.第一热水槽,142.第二热水槽;

15.下盖;

16.配重块;

2.外壳,21.阀芯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配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及外壳2,其中:

配合图1及图2所示,龙头主体1包括阀体11及上盖12,阀体11上形成有冷水进口111、热水进口112、混水出口113及混水腔114,上盖12盖合于阀体11的顶部,其上形成有与阀芯相配合的混水阀座121,混水阀座121上设有冷水出口1211、热水出口1212及混水进口1213,上盖12与阀体11之间形成有冷水腔13及热水腔14。冷水进口111、冷水腔13及冷水出口1211依次连通,热水进口112、热水腔14及热水出口1212依次连通,混水进口1213、混水腔114及混水出口113依次连通。

配合图1、图2及图3所示,阀体11的上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冷水槽131、第一热水槽141及混水通孔115,阀体1的下侧形成有混水腔114,混水通孔115分别与混水进口1213、混水腔114连通;上盖12的上侧形成有混水阀座121,其下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冷水槽132及第二热水槽142,上盖12与阀体11盖合时,第一冷水槽131与第二冷水槽132相配合形成冷水腔13,第一热水槽141与第二热水槽142相配合形成热水腔14。上盖12的下侧形成有与混水进口1213连通的中空导流柱1214,中空导流柱1214插设于混水通孔115内。

配合图1及图2所示,龙头主体1还包括下盖15和配重块16,下盖15盖合于阀体11的底部,且与混水腔114的底部开口端密封连接。配重块16位于阀体11与下盖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混水腔114与冷水进口111、热水进口112之间分别形成一空腔,每个空腔内均设有一配重块16,配重块16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阀体11、上盖12、下盖15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上盖12、下盖15分别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与阀体11焊接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2与阀体11的焊接接面凹凸配合,下盖15与阀体11的焊接接面凹凸配合,如图2所示,上盖12的底部边缘形成有凸起116,阀体11的顶部边缘形成有与凸起116相配合的凹槽,这样可以保证焊接后的密封性,下盖15与阀体11的焊接接面上也采用了同样的焊接接面设计。

外壳2将龙头主体1包覆于其内,其上分别形成有与冷水进口111、热水进口112、混水出口113相适应的开口以及用于安装阀芯的阀芯安装部21。外壳2采用注塑方式与龙头主体1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如下:

1、将上盖12置于阀体11的顶部,并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实现上盖12与阀体11的装配;先将配重块16置于混水腔114分别与冷水进口111、热水进口11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然后将下盖15置于阀体11的底部,并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实现下盖15与阀体11的装配,此时即完成了整个龙头主体1的装配。

2、将装配好的龙头主体1置于注塑模具内,使外壳2与龙头主体1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