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0170发布日期:2018-09-07 22:48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支撑架,特别是指一种具多维度调整功能的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到摄影镜头来达到长时间摄影的目的,例如监视镜头或者是网络镜头(webcam),由于必须长时间保持固定的摄影角度,因此通常都会利用一支撑架来支撑并固定镜头的摄影角度。而当要改变镜头的摄影角度时,镜头支撑架通常都是在架体上开设长槽或是弧形槽来达到改变镜头摄影角度的目的,当调整完镜头的摄影角度时,再利用螺栓将镜头迫紧定位。

此种结构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架体上所开设的长槽或是弧形槽,会大幅限制镜头摄影角度的调整幅度,当有大幅度的角度调整需求时,甚至需要拆除重新装设,会对于使用者造成摄影角度调整上的不便。再者,当使用者旋松螺栓的瞬间,整个镜头与支撑架之间会呈现自由状态,使用者必须一手扶着调整完角度的镜头,另一手试着旋紧螺栓,往往当螺栓旋紧后,先前调整好的角度也跟着改变了。且因为镜头需要多维度调整,因此定位镜头的螺栓必然不只一颗,当调整镜头前必须逐一旋松,调整后再逐一锁紧,过程显得繁复。此外,使用螺栓来定位镜头尚有一缺点,定位镜头用的螺栓有可能因长时间未旋动而生锈,导致不容易旋松,提高调整的难度。其次,螺栓有可能因震动或地震等因素而逐渐松脱,造成镜头的摄影角度改变,就监视器的镜头而言,有可能就失去了原有的监视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支撑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镜头支撑架,包括一底座,一装设底座上的转盘,转盘选择性地相对于底座往复旋摆;一装设于底座与转盘之间的第一阻尼结构,第一阻尼装置提高底座与转盘间的摩擦力,将转盘选择性地定位于底座上;一由板材所构成的架体,架体的下端板缘装设于转盘上,架体的上半部供装设一镜头;架体选择性地相对于转盘往复倾摆,其中转盘的转动轴线与架体的倾摆轴线互相垂直;一装设于转盘与架体之间的第二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提高转盘与架体间的摩擦力,将架体选择性地定位于转盘上。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大幅提升转盘与架体的调整角度与定位效果,达到提供镜头最大的摄影范围、简化调整镜头摄影角度步骤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5-5割面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镜头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架体带动镜头左右旋摆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镜头后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架体带动镜头前后倾摆的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镜头具多维度调整功能的镜头支撑架包括一底座10、一装设于底座10上且可相对于底座10选择性地往复旋摆的转盘20以及一装设于转盘20上的架体30,架体30设置有一镜头60,并选择性地相对于转盘20往复倾摆;架体30由一板材所构成,且其下端板缘装设于转盘20上,又转盘20的转动轴线与架体30的倾摆轴线互相垂直,藉以提供镜头60多维度调整的功效。底座10与转盘20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尼结构40,藉以提高底座10与转盘20间的摩擦力,将转盘20选择性地定位于底座10上;转盘20与架体30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尼结构50,藉以提高转盘20与架体30间的摩擦力,将架体30选择性地定位于转盘20上。

请进一步参阅如图3、4所示,架体30为一弯折的结构体,并由其弯折线区分为一位于弯折线下方的安装部31以及一位于弯折线上方的组设部32;架体30的倾摆轴线位于安装部31的下方,且安装部31装设于转盘20上,而组设部32供装设镜头60;当组设部32垂直于底座10时,安装部31与转盘20间形成有一锐角θ,藉以限制架体30向前的倾摆角度。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组设部32为一C型结构体,并于其周缘形成有一缺口321。当安装镜头60于组设部32时,连设于镜头60背面上的线材61,可通过组设部32上所形成的缺口321,直接穿过组设部32,免除安装镜头60前必须先拔除其上所连接的线材61,而于安装镜头60后再连接线材61的麻烦,简化安装镜头60的步骤。

第一阻尼结构40包括一贴抵于转盘20的第一垫片41、一贴抵于底座10的第二垫片42以及一夹设于第一垫片41与第二垫片42间的弹性垫片43。第一阻尼结构40所提供给底座10与转盘20间的摩擦力,决定于第一垫片41与第二垫片42夹持弹性垫片43的力道大小。

请再进一步参阅如图5所示,第二阻尼结构50包括一设置于转盘20上的轴杆51以及一设置于架体30上的一轴套52,其中轴杆51旋设于轴套52中,并利用轴杆51与轴套52间的摩擦力,相对于转盘20选择性地定位架体30。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结构50进一步包括一固设于转盘20上的第一套管53以及一固设于安装部31下缘的第二套管54;轴杆51容置于第一套管53中,且无法相对于第一套管53旋转;而轴套52容置于第二套管54中,且无法相对于第二套管旋转,藉以提升第二阻尼结构50的结构强度,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底座10上形成有一穿孔11,转盘20同心伸设有一旋转轴21,旋转轴21旋设于穿孔11中;底座10包括一断面呈T形的定位件12,定位件12紧固地插置于旋转轴21中,而将转盘20旋设于底座10上。底座10上形成有一凹槽13,且转盘20以可旋动的方式容置于凹槽13中。转盘20相对于底座10的一面形成有一与旋转轴21同心对应的第一环槽22,而底座10于凹槽13的底面同心形成有一第二环槽14,且穿孔11与第二环槽14互相同心对应;第一垫片41与第二垫片42分别容置于第一环槽22与第二环槽14中。底座10环绕穿孔11凸设有一轴座15,转盘20相对于底座10的一面设置有一同心对应于第一环槽22的环形肋23;环形肋23插置于弹性垫片43中并环设于轴座15,除提高底座10与转盘20间的结构强度外,并可进一步限位弹性垫片43。

请参阅如图2、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垫片43为一连续波浪状的结构体,且弹性垫片43的波峰与波谷的外缘分别顶抵于第一垫片41与第二垫片42;请参阅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弹性垫片43A的结构形态,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垫片43A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一环凸肋431,弹性垫片43A贴抵于第二垫片42,而环凸肋431则顶抵于第一垫片41,当然,弹性垫片43A亦可反面安装,在实际使用上并不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较佳实施例所限制。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参阅如图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给镜头60第一维角度调整的动作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欲调整镜头60左右摆转的角度时,由于底座10与转盘20间的定位关系取决于第一阻尼结构40,因此用户只要利用架体30直接操作转盘20相对于底座10转动,即可360度环绕无段调整镜头60的拍摄角度,且调整至定位时,通过第一阻尼结构40即可直接相对于底座10定位转盘20,不须如现有镜头架调整前必须旋松螺丝,且调整后必须再旋紧螺丝的操作方式,可方便快速分别调整镜头60左右两边的拍摄角度。请参阅如图8、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给镜头60第二维角度调整的动作示意图,如所9示,当欲调整镜头60前后倾摆的角度时,由于转盘20与架体30间的定位关系取决于第二阻尼结构50,因此用户只要直接操作架体30相对于转盘20倾摆,即可无段式调整镜头60的拍摄仰/俯角,且调整至定位时,通过第二阻尼结构50即可直接相对于转盘20定位架体30,同样无须旋松/紧螺丝的动作。再者,将架体30的倾摆轴线设置于安装部31的下方,可提供架体30相对于转盘20最大的倾摆幅度,而为避免架体30过度向前倾摆,发生镜头60仅拍摄到底座10支撑面的窘境,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于安装部31与转盘20间形成一锐角θ,进而限制架体30向前的倾摆角度的功能。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镜头支撑架」主要通过所述底座、转盘、架体、第一阻尼结构以及第二阻尼结构的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可大幅提升转盘与架体的调整角度与定位效果,达到提供镜头最大的摄影范围、简化调整镜头摄影角度步骤的实用进步性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