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5893发布日期:2018-09-04 21:3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部件施工场所或者有关机械部件的加工场所,都少不了重物支撑设备,而现有的重物支撑设备大部分都是液压油进行支撑,其存在两大缺陷:其一:由于液压油的存在,导致该装置整体质量重,并不方便移动和携带,其二:在支撑时,由于液压油具有缓冲性,所以在支撑工作时,会发生微小的高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底部支撑基板结构,所述底部支撑基板结构的底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凸起防滑结构,所述主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主空气压缩空间,所述主空气压缩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半径小于主空气压缩空间半径的空气预存空间,所述主壳体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副空气压缩空间,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副空气压缩空间和空气预存空间的主管道孔,所述主管道孔的内部安装一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所述主空气压缩空间的内部放置一主活塞板,所述主活塞板的侧面套接有主密封圈,所述主活塞板上表面的中心安装一主推杆,所述主推杆的杆体贯穿主壳体,且所述主壳体在被所述主推杆贯穿的部位安装有副密封圈,所述主推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板固定一主触板,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以主推杆的轴心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多个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气预存空间的空气排放阀门,所述副空气压缩空间的内部放置一单向空气压缩机构,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上表面的中心安装一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施力杆中段的底部,所述施力杆一端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安装在主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施力杆在位于两铰链之间的杆体长度小于施力杆整体长度的1/3。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包括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和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在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的内部放置一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的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的一侧,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的另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的底端,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的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的另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的顶端端口与主管道孔中朝向副空气压缩空间的洞孔连通,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的底端端口与主管道孔中朝向空气预存空间的洞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的结构半径大于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的结构半径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的结构半径大于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和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的横截面的结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包括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密封圈、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和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在位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的内部均卡接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密封圈,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的内部卡接一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的顶部与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且多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关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的内部均安装一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的进气端口朝向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所处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的结构半径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的结构半径相同,且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的体积为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体积的3/5。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包括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触板、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栓孔、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内部的中心设置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在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内部的底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在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内部的顶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的底端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触板,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其两端面的螺栓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在对立端均设置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两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的内部插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壳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内壁处的内螺纹结构和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与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与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横截面的结构外形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的结构外形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横截面的结构尺寸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的结构尺寸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空气作为支撑的主要介质,具有易于取用和无成本的使用特性,能够无限使用,所以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撑装置的整体质量,方便进行携带,而且,该装置具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利用螺纹结构的移动性,能够对支撑部件进行再次的支撑作用,所以其支撑效率更好,而且,螺纹支撑不会发生环形和形变,从而防止由于空气缓冲能力所导致的微小变动现象的发生,实用性强,而且,该装置具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能够承受较大空气压力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空气支撑的最大承受力度,此外,该装置具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能够使得该装置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将空气压缩到特定部位,从而实现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中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中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重物支撑装置中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2,底部支撑基板结构、3,半圆形凸起防滑结构、4,主空气压缩空间、5,空气预存空间、6,主管道孔、7,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71,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2,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3,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4,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5,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8,副空气压缩空间、9,空气排放阀门、10,单向空气压缩机构、101,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2,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103,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密封圈、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106,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107,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11,活动杆、12,施力杆、13,固定杆、14,主活塞板、15,主密封圈、16,主推杆、17,副密封圈、18,连接板、19,主触板、20,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201,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2,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203,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4,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5,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206,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触板、207,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栓孔、208,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9,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底部支撑基板结构2,所述底部支撑基板结构2的底表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凸起防滑结构3,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主空气压缩空间4,所述主空气压缩空间4的底部设置有半径小于主空气压缩空间4半径的空气预存空间5,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副空气压缩空间8,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副空气压缩空间8和空气预存空间5的主管道孔6,所述主管道孔6的内部安装一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7,所述主空气压缩空间4的内部放置一主活塞板14,所述主活塞板14的侧面套接有主密封圈15,所述主活塞板14上表面的中心安装一主推杆16,所述主推杆16的杆体贯穿主壳体1,且所述主壳体1在被所述主推杆16贯穿的部位安装有副密封圈17,所述主推杆16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8固定一主触板19,所述主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以主推杆16的轴心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多个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20,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气预存空间5的空气排放阀门9,所述副空气压缩空间8的内部放置一单向空气压缩机构10,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10上表面的中心安装一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的顶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施力杆12中段的底部,所述施力杆12一端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一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底端安装在主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施力杆12在位于两铰链之间的杆体长度小于施力杆12整体长度的1/3。

请参阅图2,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7包括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3、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和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在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的内部放置一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3,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的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的一侧,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的另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的底端,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的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矩形壳体71的另一侧,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的另一端连通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的顶端;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的顶端端口与主管道孔6中朝向副空气压缩空间8的洞孔连通,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的底端端口与主管道孔6中朝向空气预存空间5的洞孔连通;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空间72的结构半径大于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3的结构半径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3的结构半径大于所述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液孔74和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排液孔75的横截面的结构半径,其主要作用是:实现空气的单向流动,能够通过副空气压缩空间8流向主空气压缩空间4的内部,不会出现倒流现象,具有单向功能,而且,由于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用球形阀73为球形结构,所以其能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实用性更强。

请参阅图3,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10包括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102、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密封圈103、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106、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107和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108;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102,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在位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环形凹槽结构102的内部均卡接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密封圈103,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的内部卡接一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的顶部与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106固定连接,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107,且多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107关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通气孔107的内部均安装一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108;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108的进气端口朝向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连接杆106所处的一侧;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的结构半径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的结构半径相同,且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的体积为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体积的3/5,其主要作用是:当活动施力杆12时,必定会带动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上下活动,其中,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的结构半径与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的结构半径相同,且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凹槽结构104的体积为所述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球形体105体积的3/5,所以每次活动时,活动杆11会旋转一定角度,但是不会影响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圆板体101的正常运动,同时,由于单向空气压缩机构用空气单向阀108的进气端口朝向活动杆11所处的一侧,所以每次活动,都会将空气向下压缩,从而提供空气压强。

请参阅图4,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20包括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202、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205、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触板206、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栓孔207、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202,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在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202内部的底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在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区间202内部的顶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的底端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的顶端分别安装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205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触板206,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20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其两端面的螺栓孔207,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在对立端均设置有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两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的内部插入一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连接板205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内壁处的内螺纹结构和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与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与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横截面的结构外形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的结构外形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横截面的结构尺寸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的结构尺寸相同,其主要作用是:当旋转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螺纹套筒201,由于位于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与设置在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杆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横截面的结构外形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的结构外形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孔208横截面的结构尺寸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限位杆209的结构尺寸相同,所以旋转时,会使得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底部螺纹杆203和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用顶部螺纹杆204改变相对距离,从而实现高度调节的功能,调节后,利用螺纹结构的力学原理,能够预防微小形变的发生。

具体使用方式:本发明工作中,将该装置放置到需要支撑设备的底部,然后,往复式拉拔施力杆12,在活动杆11的带动下,单向空气压缩机构10工作,在空气单向流动控制机构7的共同配合下,能够将外界空气不断压缩到主空气压缩空间4的内部,由于空气压力不断的增大,使得主活塞板14上移,在主推杆16的带动下,使得主触板19抵触在重物底部,不断的注入空气,当由于空气所导致支撑力度足够时,再调节各个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20,使得纵向螺纹调节支撑机构20的底部抵触在主触板19的底部,即可,当不需要工作时,打开空气排放阀门9,即可实现空气外排,各部件复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