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智能手机焦距调节的拍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3963发布日期:2018-11-07 07:38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辅助智能手机焦距调节的拍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智能手机焦距调节的拍摄器。

背景技术

自拍杆是一种简单的拍照辅助设备,通常包括一个手柄部、可伸缩的杆体和设置在杆体端部且用于固定可拍照的终端的夹持部。使用自拍杆时,用户可以将可拍照的终端固定在夹持部上,通过与该终端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控制器控制终端对用户进行拍照,现有的自拍杆可分为手动伸缩式和电控伸缩式。手动伸缩式自拍杆虽价格低廉,但是在调整拍照视角时需要手动进行伸缩控制,并且不符合高端用户的自动化需求。电控伸缩式自拍杆虽可实现自动伸缩功能,但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尤为突出的弊端在于手柄处体积太大,不适宜女性用户抓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拍杆,目的是便于用户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辅助智能手机焦距调节的拍摄器,包括手柄部、夹持部、绕线装置、伸缩组件、伸缩牵引装置以及开合机构,其中手柄部用于用户握持,夹持部用于夹持手机等拍照设备且设置成在夹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伸缩组件用于连接手柄部与夹持部且设置成可调节夹持部与手柄部之间的距离,开合机构用于控制伸缩组件进行伸长,伸缩牵引装置用于接收开合机构的控制并驱动伸缩组件进行伸长,伸缩组件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收缩,所述的伸缩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伸缩组件内部且用于产生使伸缩组件进行伸长的作用力的第三弹簧和用于限制伸缩组件进行伸长的线体,绕线装置用于提供伸缩牵引装置收缩时线体缠绕所需动力;

所述的绕线装置包括动力供应装置、动力输入部件、第一传动机构、动力输出部件、壳体、集线架,动力供应装置用于提供线体缠绕所需的缠绕力,动力输入部件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提供的旋转力,第一传动机构用于接收动力输入部件的旋转力且将旋转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部件,所述的集线架位于壳体内部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集线架与壳体同心布置,所述的动力输出部件与集线架连接且与集线架同心布置,集线架与动力输出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的线体同轴缠绕于线架上,且线体可随集线架的运动自主缠绕于线架上;

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包括安装架、发条,所述的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发条的圆形环槽,圆形环槽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发条上设置有位于发条内部的首端卡扣和位于发条外部的尾端卡扣,其中首端卡扣与动力输入部件连接、尾端卡扣与安装架连接,动力输入部件位于安装架的另一侧;

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棘轮机构、牵引杆,所述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的棘爪的一端与牵引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棘轮配合,其中牵引杆为运动输入构件,棘轮为运动输出构件,所述的牵引杆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牵引杆可沿手柄部的长度方向向靠近夹持部的方向运动;

所述棘轮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套筒且环形套筒与棘轮同心布置,所述的环形套筒上开设有与首端卡扣相匹配的卡槽,环形套筒远离棘轮的端部设置有导向连接孔,所述的环形套筒穿过安装架上的通孔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同轴套接于环形套筒上且与环形套筒固定连接,上述的首端卡扣与卡槽连接,所述的牵引杆与棘爪铰接且铰接轴的芯线与牵引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牵引杆与手柄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牵引杆上的限位凸块、设置于手柄部内部的限位挡板以及位于限位凸块与限位挡板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弹性张力推动牵引杆沿自身轴线朝向远离夹持部的方向运动;

所述的伸缩组件为由多个中空的伸缩节依次套接组成的可伸缩杆状结构;

上述的伸缩节共设置四个,中间伸缩节设置两个,伸缩组件包括与手柄部连接的尾部伸缩节、与夹持部连接的首端伸缩节以及设置于尾部伸缩节和首端伸缩节之间的中间伸缩节a、中间伸缩节b,尾部伸缩节与手柄部为固定连接,中间伸缩节a套接于首端伸缩节的外部,中间伸缩节b套接于中间伸缩节a的外部,尾部伸缩节套接于中间伸缩节b的外部;

尾部伸缩节固定安装在手柄部的内部,尾部伸缩节的位置固定;

伸缩节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构件,伸缩节的一端设有向内部凸出且用于对插入内部的另一伸缩节起限位作用的内置台阶,伸缩节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且用于对外部套接的另一伸缩节上所设的内置台阶相配合的外置台阶。

所述的棘爪上还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的减速机构为位于棘爪铰接处与棘爪爪尖之间的弧形减速板,所述的弧形减速板朝向棘轮的端面上设置有弧面,所述的弧面与棘轮的外圆面相匹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自拍杆,显著降低了手柄部的体积,整体体积小,便于用户的使用,尤其便于女性用户的把持;采用了巧妙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结构方面的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另外优点在于,整体结构采用的是半自动化原理,不需要内置电机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伸展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绕线装置、伸缩牵引装置、开合机构以及伸缩组件在手柄部内的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动力供应装置、伸缩牵引装置、开合机构以及伸缩组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导向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动力供应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动力供应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开合机构与动力供应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动力供应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开合机构与动力输入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棘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壳体与动力输出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集线架与动力输出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开合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开合机构在手柄部内部的布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线架、导向机构以及伸缩牵引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伸缩节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夹持部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夹持部剖视图。

图中标示为:

10、手柄部;

110、拍照按钮;

120、伸展按钮;

130、开合机构;131、棘轮机构;1310、棘轮;1311、环形套筒;1311a、导向连接孔;1311b、卡槽;132、牵引杆;132a、限位凸块;132b、牵引板;132bb、牵引孔;133第一弹簧;134、棘爪;

20、夹持部;

210、连接套筒;

220、夹持支架;220a、导向孔;220b、支持臂;220c、限位柱;220d、安装块;220e、第一容置槽;220f、第二容置槽;

230、翻折板;230a、第一沟槽;230b、第二沟槽;

240、顶部夹紧翻折板;240a、第三沟槽;240b、夹持臂;240c、连接杆;250、导柱;260、第二弹簧;270、支撑块;

30、伸缩组件;310、首端伸缩节;320、中间伸缩节a;330、中间伸缩节b;340、尾端伸缩节;350、内置台阶;360、外置台阶;

40、导向装置;410、第一导向辊;420、第二导向辊;430、导线通孔;

50、绕线装置;510、发条;520、第一齿轮;530、第二齿轮;540、第三齿轮;550、第四齿轮;560、第五齿轮;

60、伸缩牵引装置;610、第三弹簧;620、线体;630、壳体;640、集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20所示,自拍杆包括手柄部10、夹持部20、绕线装置50、伸缩组件30、伸缩牵引装置60以及开合机构130,其中手柄部10用于用户握持,夹持部20用于夹持手机等拍照设备且设置成在夹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伸缩组件30用于连接手柄部10与夹持部20且设置成可调节夹持部20与手柄部10之间的距离,开合机构130用于控制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伸缩牵引装置60用于接收开合机构130的控制并驱动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伸缩组件30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收缩,所述的伸缩牵引装置60包括设置于伸缩组件30内部且用于产生使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的作用力的第三弹簧610和用于限制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的线体620,绕线装置50用于提供伸缩牵引装置60收缩时线体620缠绕所需动力,开合机构130处于打开状态时,伸缩牵引装置60自动控制伸缩组件30伸长,开合机构130处于关闭状态时,伸缩牵引装置60停止控制伸缩组件30伸长,伸缩组件保持该长度。

如图2所示,所述的手柄部10上设置有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所述的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的一部分位于手柄部10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手柄部10的外部用于用户按压,所述的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的工作原理为本领域公知,即用户对伸展按钮120施加沿手柄部10长度方向靠近夹持部20的力时,伸缩组件30向外伸出,当该外力撤去时,伸缩组件30停止向外伸出,并保持该伸出长度。

更为完善的,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垂直于手柄部110的长度方向,其意义在于,使得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的布置更符合人体力学,且更加美观。

如图6-13所示,所述的绕线装置50包括动力供应装置、动力输入部件、第一传动机构、动力输出部件、壳体630、集线架640,动力供应装置用于提供线体620缠绕所需的缠绕力,动力输入部件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提供的旋转力,第一传动机构用于接收动力输入部件的旋转力且将旋转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部件,第一传动机构在传动过程中起到减速、提升扭力的作用,所述的集线架640位于壳体630内部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集线架640与壳体630同心布置,所述的动力输出部件与集线架640连接且与集线架640同心布置,集线架640与动力输出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的线体630同轴缠绕于线架640上,且线体630可随集线架640的运动自主缠绕于线架640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包括安装架、发条510,所述的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容纳发条510的圆形环槽,圆形环槽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发条510上设置有位于发条510内部的首端卡扣和位于发条510外部的尾端卡扣,其中首端卡扣与动力输入部件连接、尾端卡扣与安装架连接,动力输入部件位于安装架的另一侧。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动力输入部件为第一齿轮520,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为第二齿轮530、第三齿轮540、第四齿轮550,所述的动力输出部件为第五齿轮560,上述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第三齿轮540、第四齿轮550、第五齿轮560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第一齿轮520与第二齿轮530啮合并传递旋转力、第二齿轮530与第三齿轮540啮合并传递旋转力、第三齿轮540与第四齿轮550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第四齿轮550与第五齿轮啮合并传递旋转力。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齿轮520与第五齿轮560同轴布置,所述的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与第三齿轮540在安装架上呈三点布置,其意义在于,减小了第一传动机构所占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手柄部10的体积。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动力输出部件与集线架64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为设置于动力输出部件上的主动件和设置于集线架640上的从动件,所述的主动件为与动力输出部件同轴设置的多边形棱柱,所述的从动件为设置于集线架640旋转中心处且与上述多边形棱柱相匹配的多边形通孔,所述的主动件也可为与动力输出部件同轴设置的外花键,所述的从动件为设置于集线架640旋转中心处且与上述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

如图3、4、11、14所示,所述的开合机构130包括棘轮机构131、牵引杆132,所述的棘轮机构131包括棘轮1310和棘爪134,所述的棘爪134的一端与牵引杆132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棘轮1310配合,其中牵引杆132为运动输入构件,棘轮1310为运动输出构件,所述的牵引杆132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牵引杆132可沿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向靠近夹持部20的方向运动,开合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棘爪134插入棘轮齿,从而限制了棘轮1310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开合机构130打开时,牵引杆132向靠近夹持部20的方向运动,棘爪134与棘轮1310脱离配合,棘轮1310失去棘爪134对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约束。

如图9、11所示,所述棘轮1310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套筒1311且环形套筒1311与棘轮1310同心布置,所述的环形套筒1311上开设有与首端卡扣相匹配的卡槽1311b,环形套筒1311远离棘轮1310的端部设置有导向连接孔1311a,所述的环形套筒1311穿过安装架上的通孔与第一齿轮520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520同轴套接于环形套筒1311上且与环形套筒1311固定连接,上述的首端卡扣与卡槽1311b连接。

如图14、15所示,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牵引杆132与棘爪134铰接且铰接轴的芯线与牵引杆13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牵引杆132与手柄部10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牵引杆132上的限位凸块132a、设置于手柄部10内部的限位挡板以及位于限位凸块132a与限位挡板之间的第一弹簧133,第一弹簧133的弹性张力推动牵引杆132沿自身轴线朝向远离夹持部20的方向运动,所述的牵引杆132上靠近夹持部20的端部设置有牵引板132b,所述的牵引板132b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伸展按钮120的牵引孔132bb。

如图2、16、17所示,所述的伸缩组件30为由多个中空的伸缩节依次套接组成的可伸缩杆状结构,套接的两个伸缩节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多个中空伸缩节中,插入于手柄部10并与手柄部10连接的中空伸缩节为尾部伸缩节,与夹持部20连接的中空伸缩节为首端伸缩节,设置于尾部伸缩节与首端伸缩节之间的中空伸缩节为中间伸缩节,尾部伸缩节和首端伸缩节分别设置一个,中间伸缩节至少设置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节共设置四个,中间伸缩节设置两个,伸缩组件30包括与手柄部10连接的尾部伸缩节340、与夹持部20连接的首端伸缩节310以及设置于尾部伸缩节340和首端伸缩节310之间的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尾部伸缩节340与手柄部10为固定连接,中间伸缩节a320套接于首端伸缩节310的外部,中间伸缩节b330套接于中间伸缩节a320的外部,尾部伸缩节340套接于中间伸缩节b330的外部。尾部伸缩节340固定安装在手柄部10的内部,尾部伸缩节340的位置固定,保证伸缩组件在伸展过程中,避免第三弹簧610在收缩过程中失去尾部伸缩节340内壁的支撑力,而造成弯曲。

伸缩节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构件,伸缩节的一端设有向内部凸出且用于对插入内部的另一伸缩节起限位作用的内置台阶,伸缩节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且用于对外部套接的另一伸缩节上所设的内置台阶相配合的外置台阶。在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的过程中,内置台阶与外置台阶相配合,对相套接的两个伸缩节起到限位作用,当位于内部的伸缩节的端部所设的外置台阶与外部的伸缩节的端部所设的内置台阶接触后,相套接的两个伸缩节停止相对移动。

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的首端(远离手柄部10的一端)设置有向内收缩的内置台阶350,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的尾部(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尾部伸缩节340的首端(远离手柄部10的一端)应设置有向内收缩的内置台阶350,首端伸缩节310的尾部(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即前一节伸缩节的尾部外径大于后一节伸缩节的首端内径(前一节伸缩节”与“后一节伸缩节”为相对位置描述,即“前一节伸缩节”为相邻两个伸缩节中距离夹持部20较近的伸缩节,“后一节伸缩节”为相邻两个伸缩节中距离夹持部20较远的伸缩节),由此构成限位结构;尾部伸缩节340的尾部也可以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利用设置于尾部伸缩节340尾部的外置台阶360将尾部伸缩节340卡设于手柄部10的内腔中,手柄部10的端部设有让尾部伸缩节340穿过的避让孔,该避让孔的直径小于尾部伸缩节340上的外置台阶360的外直径,使得尾部伸缩节340上的外置台阶360始终处于手柄部10的内腔中,避免伸缩组件30伸长后与手柄部10脱离。

上述的线体620穿设于第三弹簧610中,线体620的一端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或夹持部20相连接,线体620的另一端与集线架640相连接,集线架640转动时,能够将线体620卷绕起来或释放线体620。在伸缩组件30进行收缩时,线体620对伸缩组件30施加的作用力与第三弹簧610对伸缩组件30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当需要伸缩组件30向外伸出时,打开开合机构130,棘爪134与棘轮1310脱离配合,棘轮1310失去棘爪134对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约束,伸缩组件30由收缩状态向伸展状态过渡,第三弹簧610驱动驱动集线架640绕松开线体620的方向转动,位于首端伸缩节310首端与集线架640出线端部之间的线体620长度得到增加,与此同时,第三弹簧610逐步的获取伸展空间,第三弹簧610逐步缓慢的释放弹性势能,并推动首端伸缩节310逐步的向外部伸展,在此过程中,旋转的集线架640驱动动力输出部件旋转,动力输出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动力输入部件旋转从而驱动环形套筒1311做顺时针旋转,旋转的环形套筒1311使得发条510完成弹性势能的储存,棘轮1310与环形套筒1311同步运动。

当伸缩组件30达到指定伸长量时,关闭开合机构130,棘爪134插入棘轮齿,棘爪134限制了棘轮1310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环形套筒1311同步停止转动,从而动力输入部件停止转动,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对动力输出部件进行制动,动力输出部件停止转动,进一步的,集线架640停止转动,集线架640停止对线体620的释放,此时线体620对第三弹簧610的拉力与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伸缩组件30停止向外继续伸出,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使得伸缩组件30保持该伸长长度。

当伸缩组件30向手柄部10内部收缩时,人工对伸缩组件30施加沿伸缩组件30中心轴线朝向手柄部10的推力,伸缩组件30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向手柄部10内部收缩,与此同时,发条510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发条510驱动环形套筒1311做逆时针旋转,棘轮1310与动力输入部件同步旋转,棘爪134滑过棘轮齿,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动力输出部件旋转,动力输出部件驱动集线架640旋转,旋转的集线架640将线体620重新缠绕,伸缩组件30完全收缩入手柄部10内部后,撤去外力,棘轮1310有做顺时针旋转运动的趋势,此时,棘爪134插入棘轮齿,棘爪134限制了棘轮1310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环形套筒1311停止转动,从而动力输入部件停止转动,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对动力输出部件进行制动,动力输出部件停止转动,进一步的,集线架640停止转动,集线架640停止对线体620的释放,此时线体620对第三弹簧610的拉力与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伸缩组件30停止向外继续伸出。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棘爪134上还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的减速机构为位于棘爪134铰接处与棘爪134爪尖之间的弧形减速板,所述的弧形减速板朝向棘轮1310的端面上设置有弧面,所述的弧面与棘轮1310的外圆面相匹配,当需要伸缩组件30向外伸出时,打开开合机构130,棘爪134与棘轮1310脱离配合,棘轮1310失去棘爪134对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约束,此时弧形减速板的弧面与棘轮1310的外圆面贴合,棘轮1310在旋转过程中与该弧面之间产生滑动摩擦,进一步的产生滑动摩擦力,所述的滑动摩擦力可使得棘轮1310保持相对匀速的旋转,进一步的使得集线架640的线体释放的较为匀速,最终使得伸缩组件30在向外伸出过程中保持相对匀速的伸出,这样更有利于对伸缩组件30伸出量的控制,同时也对伸缩组件30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的伸缩牵引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40,所述的导向装置40设置于手柄部10的内部,且用于对线体620起导向作用。导向装置40设置于伸缩组件30与绕线装置50之间,导向装置40包括固定设置于手柄部10内部的安装壳体和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壳体上的导向辊,安装壳体设置于集线架640与伸缩组件30之间,安装壳体内部具有让线体620穿过的导线通孔430,导线通孔430与伸缩组件30为同轴线布置,线体620从集线架640引出后通过导向辊的引导后平缓的进入至导线通孔430中,线体620自导线通孔430引出后连接于首端伸缩节310或夹持部20上。

导向辊的轴线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集线架640的轴线相垂直,导向辊可设置多个;每个导向辊需对线体620进行一次引导,对于相邻的两个导向辊,线体620绕过其中一个导向辊后,从两个导向辊之间穿过,再绕过另一个导向辊,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辊共设置两个,两个导向辊分别为第一导向辊410和第二导向辊420,第二导向辊420位于第一导向辊410和导线通孔430之间,线体620从集线架640引出后通过第一导向辊410、第二导向辊420的引导后平缓的进入至导线通孔430中。

作为优选的,导线通孔430的两端出口处设置有倒圆角,导线通孔430的延长线和距离最近的一个导向辊上的与线体620接触的外圆面相切(如与第二导向辊420的外圆面相切),这样设置便于线体620的穿线,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在导线通孔430的出口处的摩擦,确保伸缩组件30收缩顺畅。而且经过第二导向辊420引导后的线体620与导线通孔430的中心轴线重合,可以避免与安装壳体的壁部发生摩擦。

如图18至图20所示,夹持部20主要包括连接套筒210、夹持支架220、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连接套筒210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310固定连接且与夹持支架220转动连接,翻折板230位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与连接套筒210之间,夹持支架220设置成相对于手柄部10为可旋转,翻折板23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220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220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在夹持部20处于展开状态后,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均处于展开位置,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折板230和处于展开位置的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相配合,用于夹持拍摄设备。

如图13所示,夹持支架220的一端与连接套筒210转动连接,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与夹持支架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翻折板230的旋转中心线、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旋转中心线和夹持支架22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且与手柄部10和伸缩组件3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夹持支架220的翻转轨迹与伸缩组件3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连接套筒21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夹持支架220与连接套筒210相固定的锁紧旋钮,通过旋动锁紧旋钮,可使夹持支架220松动或锁紧固定;旋松锁紧旋钮后,夹持支架220可相对于连接套筒210进行转动。

如图18至图20所示,夹持支架2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持臂220b、与两个支持臂220b连接且用于对翻折板230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柱220c、与两个支持臂220b连接的安装块220d和设置于安装块220d上且用于调节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与翻折板230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为转动连接。支持臂220b为长条形构件,支持臂220b的长度方向与翻折板230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两个支持臂220b相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翻折板230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转动连接,连接套筒210也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端部转动连接,安装块220d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块220d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中间的位置处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形成一体结构。限位柱220c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翻折板230位于限位柱220c与安装块220d之间,限位柱220c通过与翻折板230相接触,对翻折板230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限定翻折板230的转动角度。在翻折板23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任意一侧转动时,当翻折板230转动至与下方的限位柱220c接触后,翻折板23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翻折板230转动至展开位置。

作为优选的,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设置成可向夹持支架220的两侧旋转,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具有两个展开位置且两个展开位置分别位于夹持支架220的一侧。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相对于夹持支架220转动时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度,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同一侧转动90度后可分别处于一展开位置处。翻折板230、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可向后端方向最大角度翻转90度,翻折板230、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还可向前端方向最大角度翻转90度,此处前端方向为首端伸缩节的首端指向的前端方向,后端方向为朝向手柄部10的方向。这样设置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可以使得拍摄设备处于正对用户的姿态被夹持,使拍摄设备处于夹持支架220上面对用户的一侧以进行自拍,或者使得拍摄设备处于背对用户的姿态被夹持,使拍摄设备处于夹持支架220的另一侧,可方便用户在特殊场合进行拍摄。

如图18至图20所示,夹持支架220上设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翻折板230的第一容置槽220e,第一容置槽220e为沿夹持支架220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一容置槽220e是由两个支持臂220b、限位柱220c和安装块220d包围形成的矩形槽,翻折板230整体大致呈矩形结构。夹持支架220上还设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第二容置槽220f,第二容置槽220f为沿夹持支架220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二容置槽220f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容置槽220f分别位于安装块220d的一侧。如图1所示,自拍杆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下,伸缩组件30完全收纳至手柄部10中,夹持部20处于折叠状态且旋转至手柄部10距离最近的位置处,翻折板230旋转至第一容置槽220e中,顶部夹紧翻折板240旋转至第二容置槽220f中,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安装块220d、翻折板230和限位柱220c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平面。同时,处于折叠位置的翻折板230可遮盖手柄部10上所设的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按钮被误碰。

调节机构使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折板230和处于展开位置的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适当的调整翻折板230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相机、手机等拍摄设备的夹持,同时调节机构提供夹紧拍摄设备的夹紧力。如图18至图20所示,调节机构包括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转动连接且位于安装块220d外部的支撑块270、与支撑块270固定连接的导柱250和套设于导柱250上且用于产生使支撑块270朝向靠近安装块220d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二弹簧260,安装块220d的内部设有容纳第二弹簧260和导柱250的导向孔220a,导向孔220a的轴线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二弹簧260为套设于导柱250上的圆柱螺旋弹簧,第二弹簧260的一端抵触导向孔220a内部靠近支撑块270的位置处所设的限位台阶,第二弹簧260的另一端抵触导柱250的远离支撑块270的一端所设的限位台阶,第二弹簧260对导柱250施加使其朝向翻折板230方向运动的推力,进而也使支撑块27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朝向翻折板230方向运动,确保能够始终夹紧拍摄设备。

作为优选的,导柱250与导向孔220a相配合,用于起导向作用,导柱250设置相平行的多个,支撑块270位于安装块220d的端部外侧且与多个导柱250固定连接,相应安装块220d内也设置多个导向孔220a,各个导向孔220a分别置入一个导柱250和一个第二弹簧260。设置多个导柱250和第二弹簧260,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5所示,导柱250设置相平行的两个,各个导柱250上分别套设一个第二弹簧260,导向孔220a也设置两个且两个导向孔220a在安装块220d内部为对称设置。

如图18至图20所示,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包括分别位于支撑块270一侧的两个夹持臂240b和位于两个夹持臂240b之间且与两个夹持臂240b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40c,连接杆240c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柱220c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块270与两个夹持臂240b转动连接,两个夹持臂240b是用于与翻折板230相配合夹持拍摄设备。安装块220d位于翻折板230与支撑块270之间,支撑块270通过与连接杆240c相接触,对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限定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转动角度。当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转动且使连接杆240c旋转至支撑块270的任意一侧后,支撑块270的侧面与连接杆240c的表面接触,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顶部夹紧翻折板240转动至展开位置。支撑块270与限位柱220c的作用类似,使得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和翻折板23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任意一侧转动至相平行的状态后停止转动,确保能够夹持拍摄设备。

如图20所示,夹持支架220上所设的两个第二容置槽220f是用于容纳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两个夹持臂240b。如图1所示,自拍杆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下,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两个夹持臂240b旋转至第二容置槽220f中,两个夹持臂240b分别与一个支持臂220b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夹持臂240b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由于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均能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两侧旋转,为了确保可靠夹持拍摄设备,如图13和图15所示,翻折板230具有让拍摄设备嵌入的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设置于翻折板23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且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为在翻折板230的侧面上向翻折板230内部凹入形成的凹槽,从而可对拍摄设备起限位作用。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具有让拍摄设备嵌入的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图中未示出)设置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且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为在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侧面上向顶部夹紧翻折板240内部凹入形成的凹槽,从而可对拍摄设备起限位作用。由于夹持臂240b为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上的与翻折板230相配合夹持拍摄设备的部分,因此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设置于夹持臂240b上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如图18和图20所示,夹持部20处于展开状态,翻折板230和顶部夹紧翻折板240旋转至处于夹持支架220同一侧的展开位置处,此时第一沟槽230a处于翻折板230上正对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侧面上,第二沟槽230b处于翻折板230上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的侧面上,即正对连接套筒210的侧面上,该两个侧面与翻折板23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三沟槽240a处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上正对翻折板230的侧面上,第四沟槽处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上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的侧面上,该另一侧的侧面为当顶部夹紧翻折板240旋转至夹持支架220另一侧的展开位置处时正对翻折板230的侧面,该两个侧面与顶部夹紧翻折板24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作为优选的,自拍杆处于收缩状态后,夹持支架220和翻折板230处于折叠位置,翻折板230上的第一沟槽230a或第二沟槽230b可覆盖于手柄部10上所设的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即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伸入翻折板230上所设的第一沟槽230a或第二沟槽230b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被误碰,也可以避免翻折板230触碰拍照按钮110和伸展按钮120。

作为优选的,第一沟槽230a和/或第二沟槽230b中填充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第三沟槽240a和/或第四沟槽中也填充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防护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夹持时通过防护层与拍摄设备接触,避免对拍摄设备施加的夹紧力造成拍摄设备表面的磨损。

如图1和图18所示,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均为圆弧形结构,支持臂220b具有与手柄部10的端部形状相匹配且为弧形的弯曲部,连接套筒210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弯曲部转动连接。自拍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持臂220b的弯曲部覆盖手柄部10的弧形端部,这样可以降低自拍杆在收缩状态下的体积。

一种自拍杆的伸展与收缩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s1:伸展阶段

当需要伸缩组件30向外伸出时,打开开合机构130,棘爪134与棘轮1310脱离配合,棘轮1310失去棘爪134对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约束,伸缩组件30由收缩状态向伸展状态过渡,第三弹簧610驱动集线架640绕松开线体620的方向转动,位于首端伸缩节310首端与集线架640出线端部之间的线体620长度得到增加,与此同时,第三弹簧610逐步的获取伸展空间,第三弹簧610逐步缓慢的释放弹性势能,并推动首端伸缩节310逐步的向外部伸展,在此过程中,旋转的集线架640驱动动力输出部件旋转,动力输出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动力输入部件旋转从而驱动环形套筒1311做顺时针旋转,旋转的环形套筒1311使得发条510完成弹性势能的储存,棘轮1310与环形套筒1311同步运动。

s2:定长阶段

当伸缩组件30达到指定伸长量时,关闭开合机构130,棘爪134插入棘轮齿,棘爪134限制了棘轮1310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环形套筒1311同步停止转动,从而动力输入部件停止转动,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对动力输出部件进行制动,动力输出部件停止转动,进一步的,集线架640停止转动,集线架640停止对线体620的释放,此时线体620对第三弹簧610的拉力与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伸缩组件30停止向外继续伸出,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使得伸缩组件30保持该伸长长度。

s3:收缩阶段

当伸缩组件30向手柄部10内部收缩时,人工对伸缩组件30施加沿伸缩组件30中心轴线朝向手柄部10的推力,伸缩组件30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向手柄部10内部收缩,与此同时,发条510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发条510驱动环形套筒1311做逆时针旋转,棘轮1310与动力输入部件同步旋转,棘爪134滑过棘轮齿,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动力输出部件旋转,动力输出部件驱动集线架640旋转,旋转的集线架640将线体620重新缠绕,伸缩组件30完全收缩入手柄部10内部后,撤去外力,棘轮1310有做顺时针旋转运动的趋势,此时,棘爪134插入棘轮齿,棘爪134限制了棘轮1310绕自身轴线的转动,环形套筒1311停止转动,从而动力输入部件停止转动,动力输入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对动力输出部件进行制动,动力输出部件停止转动,进一步的,集线架640停止转动,集线架640停止对线体620的释放,此时线体620对第三弹簧610的拉力与第三弹簧610的弹性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伸缩组件30停止向外继续伸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