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门型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1462发布日期:2018-12-12 00:04阅读:3052来源:国知局
与门型梭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门型梭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与门型梭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主要由阀体41、阀芯32组成,阀体设有流道口:第一流道口100、第二流道口200、第三流道口300。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间设置节流口,当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有流体输入时,由于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处的压力不同,导致各自与第二流道口节流后对阀芯42产生的作用力不同,继而推动阀芯42运动,将压力较高的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切断,并将压力较低的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连通;如图4所示,第一流道口压力比第三流道口压力大时,推到阀芯肆拾贰向右运动直至关闭第一流道口至第二流道口通道位置,同时打开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间通道,实现低压第三流道口处流体与第二流道口连通功能;反之,第三流道口压力比第一流道口压力大工况下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

现有的与门型梭阀由于需要通过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间的节流作用来建立起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的压力,从而克服阀芯运动过程中的各种阻力,推动阀芯运动,实现高压口与第二流道口切断及低压口与第二流道口连通的功能;由于第一流道口、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间的节流口存在,决定了现有梭阀只能实现将低压口压力传递到第二流道口或低压口与第人流道口小流量流动的功能,无法实现低压口与第二流道口大流量低阻尼流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门型梭阀,其能够在实现梭阀阀芯与高压端阀座间可靠密封的前提下,增加了梭阀阀芯与低压端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实现了低压口流道与共同连接口第三流道口间大流量低流阻流通的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与门型梭阀,其包括阀体、阀芯螺帽、第一挡圈、第一密封圈、第一阀座、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阀座、第二密封圈、第二挡圈和阀芯螺杆,阀芯螺帽与阀芯螺杆连接,阀芯螺帽与阀芯螺杆都位于阀体内,第一挡圈位于阀芯螺帽的右侧,第一密封圈与第一阀座的一侧固定,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挡圈的右侧,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阀座的另一端固定,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复位弹簧的右侧,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阀座的一端固定,第二密封圈与第二阀座的一侧连接,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复位弹簧的右侧,第二挡圈位于第二密封圈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阀体设有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第三流道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之间设有节流口。

优选地,所述阀芯螺杆设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阀体设有限位板。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在实现梭阀阀芯与高压端阀座间可靠密封的前提下,增加了梭阀阀芯与低压端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实现了低压口流道与共同连接口第三流道口间大流量低流阻流通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阀体11、阀芯螺帽12、第一挡圈13、第一密封圈14、第一阀座15、第一复位弹簧16、第二复位弹簧17、第二阀座18、第二密封圈19、第二挡圈20和阀芯螺杆21,阀芯螺帽12与阀芯螺杆21连接,阀芯螺帽12与阀芯螺杆21都位于阀体11内,第一挡圈13位于阀芯螺帽12的右侧,第一密封圈14与第一阀座15的一侧固定,第一密封圈14位于第一挡圈13的右侧,第一复位弹簧16与第一阀座15的另一端固定,第二复位弹簧17位于第一复位弹簧16的右侧,第二复位弹簧17与第二阀座18的一端固定,第二密封圈19与第二阀座18的一侧连接,第二密封圈19位于第二复位弹簧17的右侧,第二挡圈20位于第二密封圈19的右侧。

阀体11设有第一流道口100、第二流道口200、第三流道口300,产生动力,推动阀芯运动。

第一流道口100和第二流道口200与第三流道口300之间设有节流口,方便控制速度。

阀芯螺杆21设有螺纹,提高结构的牢固程度。

阀体11设有限位板,防止阀芯移动错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阀芯螺帽与阀芯螺杆连接,组成梭阀阀芯,通过调整阀芯螺杆的长度可以控制梭阀阀芯与第一阀座、第二阀座间的节流口大小;同时梭阀阀芯浮动于阀体内,有利于梭阀阀芯调整自我姿态与第一阀座、第二阀座在工作状态下可靠的密封。阀芯螺帽、第一挡圈、第一密封圈、第一阀座、第一复位弹簧组成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间的节流口及阀座运动定位及复位结构,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阀座、第二密封圈、第二挡圈、阀芯螺杆组成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间的节流口及阀座运动定位及复位结构。梭阀未工作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阀座与阀芯螺帽、第二阀座与阀芯螺杆可靠地保持梭阀阀芯运动所需的节流口大小,以保证需要工作时可有效的通过节流口建立起的压力差对梭阀阀芯产生作用力,可靠地推动梭阀阀芯的运动,实现流道通断功能;当第一流道口压力大于第三流道口压力时,梭阀阀芯在介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阀芯螺帽碰到第一阀座后形成密封,继而推动第一阀座克服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力继续向右运动直至第一阀座底部碰到阀体限制位为止,此时第二阀座与阀芯螺杆间的节流口被大大地增加,实现了高压口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切断以及第三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增加流通面积以满足大流量低流阻流通功能;反之,第三流道口压力大于第一流道口压力工况下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工作原理一致;本装置可根据两侧流体压力的不同可靠地实现低压口与出口间大流量低流阻流动的功能,并可靠地隔断与高压口间的通道,本装置丰富了与门型梭阀的功能,可简化相关系统的设计,降低相关设备的生产成本;螺帽与阀芯螺杆用于组成梭阀阀芯,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用于阀座运动定位,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用于防止流体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侵入,第一阀座用于连接第一复位弹簧和固定第一密封圈,第二阀座用于连接第二复位弹簧和固定第二密封圈,这样的组合形成一个复位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在实现梭阀阀芯与高压端阀座间可靠密封的前提下,增加了梭阀阀芯与低压端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实现了低压口流道与共同连接口第三流道口间大流量低流阻流通的功能。本发明可简化相关系统的设计,降低相关设备的生产成本;比如,将该梭阀应用于闭式液压系统,可简单的实现双向油泵的补油功能,省去了补油泵及相关补油系统,大大简化了闭式液压系统的设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门型梭阀,其包括阀体等,阀芯螺帽与阀芯螺杆连接,阀芯螺帽与阀芯螺杆都位于阀体内,第一挡圈位于阀芯螺帽的右侧,第一密封圈与第一阀座的一侧固定,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挡圈的右侧,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阀座的另一端固定,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复位弹簧的右侧,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阀座的一端固定,第二密封圈与第二阀座的一侧连接,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复位弹簧的右侧,第二挡圈位于第二密封圈的右侧。本发明能够在实现梭阀阀芯与高压端阀座间可靠密封的前提下,增加了梭阀阀芯与低压端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实现了低压口流道与共同连接口第三流道口间大流量低流阻流通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俊;孙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涛普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1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