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5555发布日期:2018-11-17 00:5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拉丝机也称拔丝机、拉线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尤其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加工行业,常需使用金属拉丝机拉拔处理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线材或棒材,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因此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的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目前,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通常采用规模化生产,拥有小拉机数量众多,且同时投入运行的台数多,小拉机通常包括进行拉丝工作的拉丝机主机体和用于控制主机体运行的拉丝机电控柜,目前国内拉丝机大多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其核心控制部件包括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均位于拉丝机电控柜中,其价值不菲。而拉丝机在工作时常会产生不同频率的震动,尤其拉丝机在运行寿命到达中后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设备劣化倾向,往往在运行时机体震动较大。现有的小拉机常将电控柜固定连接在主机体上,当拉丝机主机体震动时,会导致电控柜震动频繁,且企业在大规模生产时数量众多的拉丝机同时工作,会将频率不规则的震动通过地面传递给电控柜,引起电控柜故障频发,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核心电气控制部件皆易发生松脱、损坏甚至报废,安全隐患大,维修成本高,且严重影响拉丝机的生产工作,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拉丝机主机体在工作时导致电控柜发生震动,有效隔离拉丝机电控柜和主机体,且能抵抗通过地面传递的震动以及电控柜所受的外部力,抗震能力强,可大幅降低拉丝机故障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电控柜和主机体的第一防震支架、第二防震支架,所述第一防震支架位于所述第二防震支架的一侧,所述主机体位于所述第一防震支架和所述第二防震支架的内侧,所述电控柜位于所述第一防震支架和所述第二防震支架的外侧顶部,所述第一防震支架包括第一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两端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二防震支架包括第二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两端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顶部均固定有多个减震器,所述电控柜固定在多个所述减震器上,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均连接有防震缸。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震缸包括防震筒体、设于所述防震筒体内的推杆和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活塞与所述防震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将所述防震筒体隔成上防震腔和下防震腔,所述推杆的上部分贯穿所述上防震腔并延伸至所述防震筒体的外侧,所述推杆的下部分位于所述下防震腔中,所述下防震腔中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防震腔的底部相连接,所述防震筒体下部的外壁上套设有卸油筒体,所述卸油筒体的内壁与所述防震筒体的外壁形成卸油腔,所述防震筒体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卸油通孔,所述卸油腔通过多个所述卸油通孔与所述下防震腔相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防震腔中设置有用于堵塞卸油通孔的限流块,所述限流块包括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限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流部为一体化成型,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底端,所述限流部与所述防震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防震筒体的内壁形成通油槽,所述复位弹簧贯穿所述通油槽,所述限流部的位置与所述卸油通孔的位置相适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油筒体的顶端与所述防震筒体为一体化成型,所述卸油筒体的底端边缘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卸油筒体为一体化成型,所述防震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法兰通过螺栓与所述密封板密封连接,所述法兰和所述密封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层。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震筒体的顶端固定有筒盖,所述推杆的上部分贯穿所述筒盖,位于所述防震筒体外侧的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与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所述防震缸的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下方的所述防震缸的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位于所述防震筒体外侧的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第一防震弹簧,所述第一防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筒盖相连接,所述第一防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震腔中设置有第二防震弹簧,所述第二防震弹簧套于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防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第二防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筒盖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筒体、位于所述减震筒体内的减震支柱,所述减震支柱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减震筒体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减震支柱和所述限位块形成的外沿形状与所述限位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减震筒体的顶端固定有上连接板,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减震支柱的底端固定有下连接板,所述减震支柱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所述下连接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支柱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形状与所述减震支柱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的形状与所述减震筒体底端的形状相适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上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所述电控柜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上开设有沉头孔,所述下连接板通过所述沉头孔内的螺栓与所述第一横杆或所述第二横杆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固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通过设置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的第一防震支架、包括第二横杆和第二竖杆的第二防震支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支撑电控柜,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可防护主机体,可将电控柜和主机体完全隔离开,在主机体运行时不会引起电控柜的震动,可保障电控柜内部的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核心控制部件的稳定运行,且拆改调整便利,装置可重复使用,维修成本低;

通过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底端均连接防震缸,当震动通过地面传递时,防震缸先受震,防震筒体内的推杆震动带动活塞在防震筒体内上下滑动,或当电控柜受到撞击等外部力时,电控柜将力通过第一防震支架和第二防震支架传递给推杆,当推杆受到压力时带动活塞向下滑动,可将下防震腔中的防震油通过卸油通孔压入卸油腔中,该过程产生的阻尼力可消除部分压力,同时处于防震油中的复位弹簧受压产生回弹力进一步抵消部分压力,使活塞缓慢下移,因复位弹簧处于防震油中,二者的结合可增强弹簧的弹性支撑力,提高防震缸的承载减震能力,增强防震缸的减震效果,之后复位弹簧复位使活塞向上滑动,使卸油腔中的防震油由卸油通孔回流进下防震腔中,该过程产生的阻尼力可使活塞及推杆缓慢上移,防止第一防震支架和第二防震支架发生剧烈颠簸,通过防震油在下防震腔和卸油腔之间的流动产生阻尼力以及复位弹簧的压缩与复位作用,从而将通过地面传递的震动产生的力消除,防止震动传递到电控柜,且可将由电控柜受到撞击等外部力时传递给防震缸而得到消除,防止震动及撞击力集中在电控柜上,从而防止电控柜内的部件受损,使电控柜的运行保持高稳定性,从而使拉丝机能正常稳定运行,大幅降低电控柜导致的故障率,保障拉丝机的生产效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顶部固定多个减震器,将电控柜固定在减震器上,在电控柜在被撞击或受到通过第一防震支架和第二防震支架所传递的力时,可通过减震器消除部分力,防止电控柜集中受力导致内部部件的损坏;通过防震缸和减震器的结合,对电控柜进行多重减震,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因震动产生的力以及因撞击等产生的外部力,防震能力极强,可大大延长电控柜内部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在工作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在工作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在工作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防震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4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6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控柜;2、主机体;3、第一防震支架;31、第一横杆;32、第一竖杆;4、第二防震支架;41、第二横杆;42、第二竖杆;5、减震器;51、减震筒体;52、减震支柱;521、限位块;53、限位板;531、限位孔;54、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橡胶块;57、橡胶垫圈;58、连接孔;59、沉头孔;6、防震缸;7、防震筒体;701、上防震腔;702、下防震腔;71、推杆;72、活塞;73、复位弹簧;74、卸油通孔;75、通油槽;76、筒盖;77、连接块;8、卸油筒体;81、法兰;9、卸油腔;10、限流块;101、连接部;102、限流部;11、密封板;12、橡胶垫层;13、第一防震弹簧;14、第二防震弹簧;15、减震弹簧;341、第一加固杆;342、第二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电控柜1和主机体2的第一防震支架3、第二防震支架4,第一防震支架3设于第二防震支架4的一侧,第一防震支架3与第二防震支架4相平行,主机体2位于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的内侧,电控柜1位于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的外侧顶部,第一防震支架3包括第一横杆31、固定于第一横杆31两端的第一竖杆32,第二防震支架4包括第二横杆41、固定于第二横杆41两端的第二竖杆42,第一竖杆32和第二竖杆42分别位于主机体2的两侧,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41位于主机体2的顶部,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均不与主机体2接触,从而将主机体和电控柜完全隔离开,防止主机体2在工作时连带引起电控柜震动,保障电控柜内部的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部件的稳定运行;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竖杆32和第二竖杆42的底端均连接有防震缸6,防震缸6包括防震筒体7、设于防震筒体7内的推杆71和活塞72,活塞72固定在推杆71上,活塞72与防震筒体7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72将防震筒体7隔成上防震腔701和下防震腔702,推杆71的上部分贯穿上防震腔701并延伸至防震筒体7的外侧,推杆71的下部分位于下防震腔702中,下防震腔702中装有防震油,下防震腔702中设置有复位弹簧73,复位弹簧73的一端与活塞72的底端相连接,复位弹簧73的另一端与下防震腔702的底部相连接,位于防震筒体7外侧的推杆71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块77,第一竖杆32的底端与位于第一竖杆32下方的防震缸6的连接块77固定连接,第二竖杆42的底端与位于第二竖杆42下方的防震缸6的连接块77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均通过连接块77与推杆71固定连接;防震筒体7下部的外壁上套设有卸油筒体8,卸油筒体8的内壁与防震筒体7的外壁形成卸油腔9,防震筒体7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卸油通孔74,卸油腔9通过多个卸油通孔74与下防震腔702相连通,卸油筒体8的顶端与防震筒体7的筒壁为一体化成型,卸油筒体8和防震筒体7为一体化铸造制得,卸油筒体8的底端边缘设置有法兰81,法兰81与卸油筒体8为一体化成型,防震筒体7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11,法兰81通过螺栓与密封板11密封连接,法兰81和密封板1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层12,保证卸油筒体8及防震筒体7底部的密封,且在推杆71下滑至防震筒体7的底部与橡胶垫层12接触时,可缓冲推杆71产生的下压力。在地面受到震动时,首先将震动传递给密封板11,通过密封板11将震动传递给卸油筒体8与防震筒体7,并由卸油筒体8传递给推杆71,使推杆71受到震动产生力并带动活塞72在防震筒体7的内壁上下滑动,或在电控柜1受到撞击等外部力时,电控柜1将力传递给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41,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41将力传递给第一竖杆32和第二竖杆42,第一竖杆32和第二竖杆42通过连接块77将力传递给推杆71,使推杆71带动活塞72在防震筒体7的内壁上下滑动,在推杆71受到向下的力时带动活塞72向下移动,活塞72压缩下防震腔702,将下防震腔702中的防震油通过卸油通孔74压入卸油腔9中,在防震油流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并将部分压力消除,在活塞72向下移动的同时,复位弹簧73受压产生回弹力消除部分压力,可使活塞72缓慢下移,当活塞72所受向下的压力小于复位弹簧73的回弹力以及防震油产生的阻尼力时,复位弹簧73回弹复位,使活塞72向上滑动,使卸油腔9中的防震油由卸油通孔74回流进下防震腔702中,该过程防震油产生的阻尼力可使活塞72及推杆71缓慢上移,在活塞72向上滑动到一定距离时,复位弹簧73受拉可牵制推杆71的上移,使活塞72与推杆71在一定范围内缓慢上下移动,防止与推杆71连接的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发生剧烈颠簸,使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顶部电控柜1的运行更加稳定,通过防震油在下防震腔702和卸油腔9之间的流动产生阻尼力以及复位弹簧72的压缩、拉伸及复位作用,从而将通过地面传递的震动产生的力消除,防止震动传递到电控柜1,且可将由电控柜1受到撞击等外部力时传递给防震缸6而得到消除,防止震动及撞击力集中在电控柜1上,从而防止电控柜1内的部件受损,使电控柜1的运行保持高稳定性,从而使拉丝机能正常稳定运行,大大减小电控柜1导致的故障率,大幅降低维修成本,保障拉丝机的生产效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7所示,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41的顶部均固定有多个减震器5,电控柜1固定在多个减震器5上,减震器5包括减震筒体51、位于减震筒体51内的减震支柱52,减震支柱52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521,减震筒体5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53,限位板53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531,减震支柱52和限位块521形成的外沿形状与限位孔531的形状相适配,减震筒体51的顶端固定有上连接板54,限位块521位于上连接板54和限位板53之间,减震支柱52的底端固定有下连接板55,减震支柱52上套设有减震弹簧15,减震弹簧15位于下连接板55和限位板53之间。当装配减震器5时,首先将减震弹簧15套设在减震支柱52上,再将减震筒体51套在减震支柱52的上方,并转动减震筒体51,使限位板53上限位孔531的位置与减震支柱52及限位块521的位置相对应时,减震支柱52的上端及限位块521卡入上连接板54和限位板53之间,再将减震筒体51转动90°,使限位块521被限位板53抵挡,即可完成减震器5的装配。上连接板54上开设有连接孔58,上连接板54通过连接孔58内的螺栓与电控柜1相连接,下连接板55上开设有沉头孔59,下连接板55通过沉头孔59内的螺栓与第一横杆31或第二横杆41相连接。在电控柜1受到撞击力等外部力时,电控柜1通过上连接板54将压力传递给减震筒体51,减震筒体51通过限位板53将压力传递给减震弹簧15,减震弹簧15受力压缩产生回弹力从而抵消部分压力,或在电控柜1受到由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所传递的力时,减震弹簧15在下连接板55和限位板53之间压缩回弹从而将力抵消,通过防震缸6和减震器5的结合,对电控柜1进行多重减震,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因震动产生的力以及撞击力等外部力,防震能力极强,可大大延长电控柜内部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提高防震缸6在受到较大震动及压力时的防震效果,进一步地,下防震腔702中设置有用于堵塞卸油通孔74的限流块10,限流块10包括连接部101、设于连接部101两端的限流部102,连接部101与限流部102为一体化成型,连接部101固定在推杆71的底端,限流部102与防震筒体7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部101和防震筒体7的内壁形成通油槽75,复位弹簧73贯穿通油槽75,防震油可通过通油槽75,限流部102的位置与卸油通孔74的位置相适配。在推杆71带动活塞72向下移动时,推杆71底端的限流块10也随之下移,当推杆71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时,活塞72向下滑动的距离越长,限流块10下滑的距离也越长,当限流块10上的限流部102下滑至卸油通孔9的位置时,限流部102阻塞部分卸油通孔9,使下防震腔702中的防震油流入卸油腔9中的流速减慢,使阻尼力增大,以抵抗较大的压力,限流块10下滑的距离越长阻塞的卸油通孔9越多,所产生的阻尼力越大,可承受并抵抗的压力越大,可增强减震效果。

为增强防震缸6的防震承载能力,进一步地,防震筒体7的顶端固定有筒盖76,推杆71的上部分贯穿筒盖76并延伸至防震筒体7的外侧,位于防震筒体7外侧的推杆71上套设有第一防震弹簧13,第一防震弹簧13的一端与筒盖76相连接,第一防震弹簧13的另一端与连接块77相连接,进一步地,上防震腔701中设置有第二防震弹簧14,第二防震弹簧14套设于推杆71上,第二防震弹簧14的一端与活塞72相连接,第二防震弹簧14的另一端与筒盖76相连接,在防震缸6受到震动或受到由电控柜1所传递的力而使推杆71向上移动时,第一防震弹簧13受拉而第二防震弹簧14受压,在推杆71向下移动时,第一防震弹簧13受压而第二防震弹簧14受拉,通过第一防震弹簧13和第二防震弹簧14的配合,可进一步增强推杆71在受力时的减震承载能力,可大大增强防震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控柜1的稳定性。

为增强减震器5的减震效果,进一步地,减震支柱52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56,橡胶块56的形状与减震支柱52的形状相适配,下连接板55上设置有橡胶垫圈57,橡胶垫圈57的形状与减震筒体51底端的形状相适配,橡胶块56至上连接板54底部的距离与橡胶垫圈57至减震筒体51底端的距离相等,在减震筒体51受到较大的力下移至极限时,上连接板54底部抵接在橡胶块56上,减震筒体51的底端抵接在橡胶垫圈57上,橡胶块56和橡胶垫圈57同时受挤可缓冲较大压力,防止上连接板54与减震支柱52直接相撞击导致的噪声及减震器5的破坏,以及防止减震筒体51与下连接板55直接相撞击导致的噪声及减震器5的破坏,可增强减震器5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减震效果,延长减震器5的使用寿命。

为增强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的稳固性,进一步地,第一横杆31与第二横杆41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固杆341,第一竖杆32与第二竖杆42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固杆342,第一加固杆341的一端与第一横杆31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杆34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41固定连接,第二加固杆342的一端与第一竖杆32固定连接,第二加固杆34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42固定连接,使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连接更加紧固,以提高第一防震支架3和第二防震支架4在受力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拉丝机电控柜防震装置的防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