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警的保温管及其一步生产方法、定径冷却水套和一步成型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8717发布日期:2018-12-19 05:1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可预警的保温管及其一步生产方法、定径冷却水套和一步成型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管及其生产方法、生产部件和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预警的保温管及其一步生产方法、定径冷却水套和一步成型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4年08月18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一种保温管一步法成型工艺”发明专利并获得专利权,专利号为zl201410405642.x。该发明的“一种保温管一步法成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人于2016年12月06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智能保温管道”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11113020.5。该发明的“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智能保温管道”的有益效果是:当保温管出现泄漏现象时,管道中液体渗透扩散至保温层中,使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容值的变化,电容变化值反馈到检测设备,提供报警信息,再经检测设备的处理器进一步分析,便可以确定保温层中的潮湿点和泄漏点。由于该智能保温管道不能直接用保温管一步法成型工艺进行生产,所以,必需分两步进行生产。第一步,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试验线与钢管外侧面保持设定距离。第二步,在钢管的外周面设置外护管并贯注保温层。这样的智能保温管道在生产中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科研技术人员攻关克难,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终于找技术突破口,解决了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预警的保温管,该可预警的保温管在生产过程中,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预警的保温管一步生产方法,使用该可预警的保温管一步生产方法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径冷却水套,将该定径冷却水套安装在一步成型机上后,可通过可预警的保温管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可预警的保温管,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步成型机,该一步成型机可通过可预警的保温管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可预警的保温管,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就保温管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预警的保温管,包括钢管、保温层、外护管、试验线、报警线,所述钢管、所述保温层、所述外护管依次从内到外同轴设置,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沿轴线方向贯穿所述保温层,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是在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的同时置入所述保温层中,所述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是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过程中向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只靠所述保温层固定。

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钢管的轴线。

从所述钢管的端面上看,所述试验线的位置、所述钢管轴线的位置、所述报警线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

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报警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钢管的半径之差大于15mm。

本发明可预警的保温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是在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的同时置入所述保温层中,所述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是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过程中向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只靠所述保温层固定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钢管的轴线的技术手段,所以,方便保温管的安装。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从所述钢管的端面上看,所述试验线的位置、所述钢管轴线的位置、所述报警线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预警的保温管。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报警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试验线与报警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钢管的半径之差大于15mm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试验线与钢管之间、报警线与钢管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就生产方法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一步生产方法,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过程中向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同时将试验线和报警线置入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冷却,冷却后的保温层固定住试验线和报警线。

生产前,先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穿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侧壁的夹层,并将第一个钢管的管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伸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的内套体,然后,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固定在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边缘。

生产中,挤出机先加热,当达到挤出要求时,将聚乙烯原料挤出形成外护管,当挤出的聚乙烯原料符合要求后,将外护管的前端与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进行结扎,同时,第二个钢管推动第一个钢管前进,依此递进,设定好运行参数后,进行保护层的浇注,开启电晕处理机保证外护层和泡沫层的粘接,开启纠偏机自动进行纠偏的调节。

试验线和报警线在行进的过程中张力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一步生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同时将试验线和报警线置入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冷却,冷却后的保温层固定住试验线和报警线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生产前,先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穿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侧壁的夹层,并将第一个钢管的管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伸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的内套体,然后,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固定在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边缘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使试验线和报警线与钢管同步行进。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生产中,挤出机先加热,当达到挤出要求时,将聚乙烯原料挤出形成外护管,当挤出的聚乙烯原料符合要求后,将外护管的前端与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进行结扎,同时,第二个钢管推动第一个钢管前进,依此递进,设定好运行参数后,进行保护层的浇注,开启电晕处理机保证外护层和泡沫层的粘接,开启纠偏机自动进行纠偏的调节的技术手段同,所以,可实现可预警的保温管连续生产。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试验线和报警线在行进的过程中张力保持稳定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就生产部件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如前面所述的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所用的定径冷却水套,包括外套体、内套体、两个环形密封板,所述内套体位于所述外套体内,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将所述内套体的一端和所述外套体的一端密封同轴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将所述内套体的另一端和所述外套体的另一端密封同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两个导线孔,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也开设有两个导线孔,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通过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通过另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

两个所述导线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轴线。

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端面上看,两个所述导线孔的位置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的位置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

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

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之差为15mm。

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水管。

所述水管垂直于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上侧。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下侧。

两个所述导线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两侧。

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设置有注料孔。

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通过注料管密封连接。

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靠近所述进水口。

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设置有两个固定杆。

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左侧垂直固定连接。

另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右侧垂直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定径冷却水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两个导线孔,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也开设有两个导线孔,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通过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通过另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导线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轴线的技术手段,所以,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方便安装。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端面上看,两个所述导线孔的位置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的位置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预警的保温管。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中的试验线与报警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之差为15mm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中的试验线与钢管之间、报警线与钢管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垂直于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上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下侧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冷却水的流动。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导线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设置有注料孔;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通过注料管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保温材料的注入。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左侧垂直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右侧垂直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定径冷却水套的固定安装。

就生产设备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如前面所述的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所用的一步成型机,包括挤出机、组合机头、定径冷却水套,所述挤出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组合机头侧面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前端的环形出料口处,所述定径冷却水套是如前面所述的定径冷却水套,所述一步成型机配置有两个供线装置,两个所述供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后方的两侧。

所述组合机头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

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

所述内筒体的后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后端通过环形堵料板密封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外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所述进料口。

所述内筒体的前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料口。

所述内筒体的外径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外套体的外径相应。

所述内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

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两个固定杆的另一端从所述内筒体的前端穿入再从所述内筒体的后端穿出后与所述组合机头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供线装置包括线架。

所述线架的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固定夹持端。

所述固定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

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活动夹持端。

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导孔。

活动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

活动夹持端的外侧则面设置有导杆。

所述导杆套置有加压弹簧。

所述导杆的尾部从所述线架另一个支撑臂的导孔内侧穿入并从导孔外侧穿出。

所述导杆的尾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导杆的尾部与拔头螺母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夹持端和所述活动夹持端同轴设置。

两个所述供线装置的前方分别设置有张力稳定器;

所述张力稳定器包括上部细下部粗的枢轴阶梯杆。

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侧面设置有螺纹。

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依次套置有下摩擦盘、上摩擦盘、调节弹簧、调节螺母。

所述下摩擦盘和上摩擦盘之间夹持有试验线或报警线。

本发明的一步成型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定径冷却水套是如前面所述的定径冷却水套,所述一步成型机配置有两个供线装置,两个所述供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后方的两侧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组合机头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的后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后端通过环形堵料板密封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内筒体的前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料口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外护管的挤压成型,而且,还有利于钢管的输送,同时也是试验线与报警线的维一通道。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内筒体的外径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外套体的外径相应;所述内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两个固定杆的另一端从所述内筒体的前端穿入再从所述内筒体的后端穿出后与所述组合机头的后端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定径冷却水套与组合机头的固定连接,而且,也有利于试验线与报警线从定径冷却水套侧壁夹层穿过。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供线装置包括线架;所述线架的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固定夹持端;所述固定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活动夹持端;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导孔;活动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活动夹持端的外侧则面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套置有加压弹簧;所述导杆的尾部从所述线架另一个支撑臂的导孔内侧穿入并从导孔外侧穿出;所述导杆的尾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导杆的尾部与拔头螺母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持端和所述活动夹持端同轴设置人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更换线轴,而且,有利于稳定试验线与报警线的张力,有利于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质量。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供线装置的前方分别设置有张力稳定器;所述张力稳定器包括上部细下部粗的枢轴阶梯杆;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侧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依次套置有下摩擦盘、上摩擦盘、调节弹簧、调节螺母;所述下摩擦盘和上摩擦盘之间夹持有试验线或报警线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可预警的保温管及其一步生产方法、定径冷却水套和一步成型机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可预警的保温管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径冷却水套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步成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供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张力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保温管;

1-1~钢管;

1-2~保温层;

1-3~外护管;

1-4~试验线;

1-5~报警线;

2~定径冷却水套;

2-1~外套体;

2-2~内套体;

2-3~环形密封板;

2-4~固定杆;

2-5~水管;

2-6~注料孔;

2-7~导线孔;

2-8~导线管;

3~供线装置;

3-1~线架;

3-2~固定夹持端;

3-3~活动夹持端;

3-3-1~导杆;

3-3-2~拔头螺母;

3-3-3~加压弹簧;

3-4~线轴;

3-5~张力稳定器;

3-5-1~枢轴阶梯杆;

3-5-2~下摩擦盘;

3-5-3~上摩擦盘;

3-5-4~调节弹簧;

3-5-5~调节螺母;

4~挤出机;

5~组合机头;

5-1~外筒体;

5-2~内筒体;

5-3~环形堵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预警的保温管1,包括钢管1-1、保温层1-2、外护管1-3、试验线1-4、报警线1-5,所述钢管1-1、所述保温层1-2、所述外护管1-3依次从内到外同轴设置,所述试验线1-4和所述报警线1-5沿轴线方向贯穿所述保温层1-2,所述试验线1-4和所述报警线1-5是在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的同时置入所述保温层1-2中,所述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是在钢管1-1外围生成外护管1-3的过程中向钢管1-1的外壁和外护管1-3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1-2,所述试验线1-4和所述报警线1-5只靠所述保温层1-2固定。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是在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的同时置入所述保温层中,所述用一步生产方法生产保温管是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过程中向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只靠所述保温层固定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试验线1-4和所述报警线1-5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钢管1-1的轴线。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和所述报警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钢管的轴线的技术手段,所以,方便保温管的安装。

如图1所示,从所述钢管1-1的端面上看,所述试验线1-4的位置、所述钢管1-1轴线的位置、所述报警线1-5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从所述钢管的端面上看,所述试验线的位置、所述钢管轴线的位置、所述报警线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预警的保温管。

如图1所示,所述试验线1-4与所述钢管1-1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报警线1-5与所述钢管1-1轴线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报警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试验线与报警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试验线1-4与所述钢管1-1轴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钢管1-1的半径之差大于15mm。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试验线与所述钢管轴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钢管的半径之差大于15mm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试验线与钢管之间、报警线与钢管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1的一步生产方法,在钢管1-1外围生成外护管1-3的过程中向钢管1-1的外壁和外护管1-3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1-2,在钢管1-1外围生成外护管1-3的同时将试验线1-4和报警线1-5置入钢管1-1的外壁和外护管1-3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1-2,使保温层1-2冷却,冷却后的保温层1-2固定住试验线1-4和报警线1-5。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钢管外围生成外护管的同时将试验线和报警线置入钢管的外壁和外护管的内壁之间,贯注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使保温层冷却,冷却后的保温层固定住试验线和报警线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1至图6所示,生产前,先将试验线1-4的线头和报警线1-5的线头从组合机头4的内筒体5-2后端穿向内筒体5-2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2侧壁的夹层,并将第一个钢管1-1的管头从组合机头4的内筒体5-2后端伸向内筒体5-2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2的内套体2-2,然后,将试验线1-4的线头和报警线1-5的线头固定在第一个钢管1-1的管头边缘。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生产前,先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穿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侧壁的夹层,并将第一个钢管的管头从组合机头的内筒体后端伸向内筒体前端,再穿过定径冷却水套的内套体,然后,将试验线的线头和报警线的线头固定在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边缘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使试验线和报警线与钢管同步行进。

如图1至图6所示,生产中,挤出机先加热,当达到挤出要求时,将聚乙烯原料挤出形成外护管1-3,当挤出的聚乙烯原料符合要求后,将外护管1-3的前端与第一个钢管1-1的管头进行结扎,同时,第二个钢管1-1推动第一个钢管1-1前进,依此递进,设定好运行参数后,进行保护层的浇注,开启电晕处理机保证外护层和泡沫层的粘接,开启纠偏机自动进行纠偏的调节。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生产中,挤出机先加热,当达到挤出要求时,将聚乙烯原料挤出形成外护管,当挤出的聚乙烯原料符合要求后,将外护管的前端与第一个钢管的管头进行结扎,同时,第二个钢管推动第一个钢管前进,依此递进,设定好运行参数后,进行保护层的浇注,开启电晕处理机保证外护层和泡沫层的粘接,开启纠偏机自动进行纠偏的调节的技术手段同,所以,可实现可预警的保温管连续生产。

如图3所示,试验线1-4和报警线1-5在行进的过程中张力保持稳定。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试验线和报警线在行进的过程中张力保持稳定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通过如前面所述的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1所用的定径冷却水套2,包括外套体2-1、内套体2-2、两个环形密封板2-3,所述内套体2-2位于所述外套体2-1内,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将所述内套体2-2的一端和所述外套体2-1的一端密封同轴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将所述内套体2-2的另一端和所述外套体2-1的另一端密封同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上开设有两个导线孔2-7,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上也开设有两个导线孔2-7,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一个导线孔2-7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一个导线孔2-7通过一个导线管2-8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另一个导线孔2-7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另一个导线孔2-7通过另一个导线管2-8密封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两个导线孔,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上也开设有两个导线孔,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一个导线孔通过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与另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另一个导线孔通过另一个导线管密封连接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导线管2-8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的轴线。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导线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轴线的技术手段,所以,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方便安装。

如图2所示,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的端面上看,两个所述导线孔2-7的位置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轴线的位置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端面上看,两个所述导线孔的位置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的位置构成的圆心角为30°或60°或120°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预警的保温管。

如图2所示,一个所述导线孔2-7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个所述导线孔2-7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轴线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中的试验线与报警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如图2所示,一个所述导线孔2-7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内套体2-2的内径之差为15mm。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导线孔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之差为15mm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生产出的可预警的保温管中的试验线与钢管之间、报警线与钢管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如图2所示,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水管2-5。

所述水管2-5垂直于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上侧。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下侧。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垂直于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上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下侧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冷却水的流动。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导线孔2-7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两侧。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导线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上设置有注料孔2-6。

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上的注料孔2-6通过注料管密封连接。

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上的注料孔2-6靠近所述进水口。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设置有注料孔;两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通过注料管密封连接。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上的注料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保温材料的注入。

如图2所示,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设置有两个固定杆2-4。

一个所述固定杆2-4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左侧垂直固定连接。

另一个所述固定杆2-4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2-3的板面右侧垂直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左侧垂直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面右侧垂直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定径冷却水套的固定安装。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通过如前面所述的一步生产方法生产如前面所述可预警的保温管1所用的一步成型机,包括挤出机5、组合机头4、定径冷却水套2,所述挤出机5的出料口与所述组合机头4侧面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4前端的环形出料口处,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是如前面所述的定径冷却水套2,所述一步成型机配置有两个供线装置3,两个所述供线装置3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4后方的两侧。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定径冷却水套是如前面所述的定径冷却水套,所述一步成型机配置有两个供线装置,两个所述供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组合机头后方的两侧的技术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在钢管上固定安装若干支架,支架上开设穿孔,报警线穿过支架上的穿孔,钢管外侧面上贴覆绝缘安装条,试验线固定在绝缘安装条上的步骤,所以,可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组合机头5包括外筒体5-1和内筒体5-2。

所述内筒体5-2位于所述外筒体5-1内。

所述内筒体5-2的后端与所述外筒体5-1的后端通过环形堵料板5-3密封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外筒体5-1的侧面设置有所述进料口。

所述内筒体5-2的前端与所述外筒体5-1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料口。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组合机头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的后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后端通过环形堵料板密封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的侧面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内筒体的前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料口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外护管的挤压成型,而且,还有利于钢管的输送,同时也是试验线与报警线的维一通道。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内筒体5-2的外径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外套体2-1的外径相应。

所述内筒体5-2的内径大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内套体2-2的内径。

所述定径冷却水套2的两个固定杆2-4的另一端从所述内筒体5-2的前端穿入再从所述内筒体5-2的后端穿出后与所述组合机头5的后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内筒体的外径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外套体的外径相应;所述内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定径冷却水套内套体的内径;所述定径冷却水套的两个固定杆的另一端从所述内筒体的前端穿入再从所述内筒体的后端穿出后与所述组合机头的后端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定径冷却水套与组合机头的固定连接,而且,也有利于试验线与报警线从定径冷却水套侧壁夹层穿过。

如图5所示,所述供线装置3包括线架3-1。

所述线架3-1的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固定夹持端3-2。

所述固定夹持端3-2的形状呈圆锥体。

所述线架3-1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活动夹持端3-3。

所述线架3-1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导孔。

活动夹持端3-3的形状呈圆锥体。

活动夹持端3-3的外侧则面设置有导杆3-3-1。

所述导杆3-3-1套置有加压弹簧3-3-3。

所述导杆3-3-1的尾部从所述线架3-1另一个支撑臂的导孔内侧穿入并从导孔外侧穿出。

所述导杆3-3-1的尾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导杆3-3-1的尾部与拔头螺母3-3-2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夹持端3-2和所述活动夹持端3-3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供线装置包括线架;所述线架的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固定夹持端;所述固定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活动夹持端;所述线架的另一个支撑臂设置有导孔;活动夹持端的形状呈圆锥体;活动夹持端的外侧则面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套置有加压弹簧;所述导杆的尾部从所述线架另一个支撑臂的导孔内侧穿入并从导孔外侧穿出;所述导杆的尾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导杆的尾部与拔头螺母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持端和所述活动夹持端同轴设置人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更换线轴,而且,有利于稳定试验线与报警线的张力,有利于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质量。

如图6所示,两个所述供线装置3的前方分别设置有张力稳定器3-5。

所述张力稳定器3-5包括上部细下部粗的枢轴阶梯杆3-5-1。

所述枢轴阶梯杆3-5-1的上部侧面设置有螺纹。

所述枢轴阶梯杆3-5-1的上部依次套置有下摩擦盘3-5-2、上摩擦盘3-5-3、调节弹簧3-5-4、调节螺母3-5-5。

所述下摩擦盘3-5-2和上摩擦盘3-5-3之间夹持有试验线1-4或报警线1-5。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两个所述供线装置的前方分别设置有张力稳定器;所述张力稳定器包括上部细下部粗的枢轴阶梯杆;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侧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枢轴阶梯杆的上部依次套置有下摩擦盘、上摩擦盘、调节弹簧、调节螺母;所述下摩擦盘和上摩擦盘之间夹持有试验线或报警线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可预警的保温管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