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917发布日期:2019-02-10 23: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摩托车、飞机等减震配件领域,涉及一种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实用的各种汽车减震器多采用液压或气压减震,汽车在行驶时遇到不平路面都由减震器进行缓冲,但是传统减震器性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天气过热影响液压/气压减震器缸内的压力,从而影响减震效果,天气冷了液压/气压减震器就无法达到相应的减震效果,载货时液压/气压减震器更是负载过大达不到相应的减震效果,严重时可能还会对密封破损。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不受天气影响,不受载重影响,可随时调整减震行程和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包括(1)上链接固定环、(2)防磁上盖、(3)橡胶减震胶圈上、(4)防磁外缸、(5)电源数据接口、(6)内磁线圈、(7)变压电容、(8)内金属磁基、(9)防磁内缸电源导线+ -、(10)接线端子、(11)防磁外缸导线+ -(12)减震上支臂、(13)防磁内缸、(14)减震下支臂、(15)外磁线圈、(16)外金属磁基、(17)防磁缸底盖、(18)橡胶减震圈下、(19)下链接固定环,由内外多层电磁组在内部组成,通过变压电容控制电磁组的相互排斥力,从而行程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由内外多层电磁组在内部组成,通过变压电容控制电磁组的相互排斥力,从而形成减震效果;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成本低;

3)不受天气影响,不受载重影响,可随时调整减震行程和减震效果;

4)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使汽车拥有更舒适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伸展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伸展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链接固定环、2-防磁上盖、3-橡胶减震圈上、4-防磁外缸、5-电源数据接口、6-内磁线圈、7-变压电容、8-内金属磁基、9-防磁内缸电源导线+ -、10-接线端子、11-防磁外缸导线+ -、12-减震上支臂、13-防磁内缸、14-减震下支臂、15-外磁线圈、16-外金属磁基、17-防磁缸底盖、18-橡胶减震圈下、19-下链接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一种双壳体多磁式磁悬浮减震器,包括(1)上链接固定环、(2)防磁上盖、(3)橡胶减震胶圈上、(4)防磁外缸、(5)电源数据接口、(6)内磁线圈、(7)变压电容、(8)内金属磁基、(9)防磁内缸电源导线+ -、(10)接线端子、(11)防磁外缸导线+ -(12)减震上支臂、(13)防磁内缸、(14)减震下支臂、(15)外磁线圈、(16)外金属磁基、(17)防磁缸底盖、(18)橡胶减震圈下、(19)下链接固定环。

当电源数据通过(5)电源数据接口支配给(7)变压电容,变压电容分别将电流通过(9)防磁内缸导线、(11防磁外缸导线),供给内缸电磁组(6)内磁线圈和(8)内金属磁基、(15外磁线圈)和(16)外金属磁基,通电后的内缸电磁组和外缸电磁组产生磁力利用相互排斥力原理推动(12)减震上支臂和(14)减震下支臂,向外延伸,从而来控制减震器行程的长短和减震器的强与弱,实现电磁悬浮减震器减震效果。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