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锅炉穿墙管道金属膨胀节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9505发布日期:2018-08-24 17:3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余热锅炉穿墙管道金属膨胀节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燃气-蒸汽联合发电厂的余热锅炉,过热及再热系统是主要系统之一,过热及再热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到余热锅炉机组的性能,而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而言,金属膨胀节部位往往不能达到保温的目的,从而使这一部位总是反反复复的拆卸与安装,不仅浪费人力及材料,而且此部位易发生超温、泄漏、防腐层大面积损坏等问题,严重时会引起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就是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余热锅炉穿墙管道金属膨胀节保温结构,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穿墙管道金属膨胀节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炉墙一侧的外护板和内护板,所述外护板和内护板均设置为与金属膨胀节同轴设置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外护板和内护板之间形成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外护板的下端设置有外翻的环形连接段Ⅰ,所述内护板的下端设置有外翻的环形连接段Ⅱ,所述环形连接段Ⅰ与炉墙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段Ⅱ与炉墙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护板和内护板的上端与设置在管道外侧的保温结构相连接。

上述内护板与膨胀节之间的间隙设置为2-5mm。

上述内护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外护板的厚度。

上述外护板的厚度设置为0.5mm~0.7mm,所述内护板的厚度一般设置为0.8mm~1mm。

上述内护板与外护板之间还设置有圆环形支撑环,所述圆环形支撑环的内侧与内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圆环形支撑环的厚度小于管道保温厚度2mm~5mm。

作为优选,上述保温材料选用橡塑保温材料。内护板采用镀锌铁皮,所述外护板采用铝合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机组整体热效率,减少散热损失,防止人员烫伤及防止穿墙部位防腐层破坏、且不影响运行期间管道膨胀;2、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能够缩短安装工期,并能节省人工和用料,另外本实用新型安装紧凑,能够有效避免水汽和雨水进入保温层,保证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外护板,2为保温材料,3为炉墙,4为环形连接段Ⅰ,5为内护板,6为环形连接段Ⅱ,7为金属膨胀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穿墙管道金属膨胀节保温结构,包括设置在炉墙3一侧的外护板1和内护板5,所述外护板1和内护板5均设置为与金属膨胀节7同轴设置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外护板1和内护板5之间形成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2,所述外护板1的下端设置有外翻的环形连接段Ⅰ4,所述内护板5的下端设置有外翻的环形连接段Ⅱ6,所述环形连接段Ⅰ4与炉墙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段Ⅱ6与炉墙3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护板1和内护板5的上端与设置在管道外侧的保温结构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护板5不能与金属膨胀节7固定连接,所述内护板5与金属膨胀节7之间的间隙设置为2-5mm。由于内护板5主要起支撑作用,所述内护板5的厚度需大于所述外护板1的厚度,外护板1的厚度设置为0.5mm~0.7mm,内护板5的厚度一般设置为0.8mm~1mm。

在金属膨胀节7结构较大,保温总厚度要求高时,上述内护板5与外护板1之间还设置有圆环形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侧与内护板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厚度小于管道保温厚度2mm~5mm。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材料2采用软质保温材料如橡塑保温材料,内护板5采用镀锌铁皮,外护板1采用铝合金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机组整体热效率,减少散热损失,防止人员烫伤及防止穿墙部位防腐层破坏、且不影响运行期间管道膨胀,值得推广。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