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耕机四挡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374发布日期:2018-09-14 21:24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耕机四挡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微耕机上,变速和倒挡通过两个机构来操作,倒挡时必须先通过一个变速机构将变速齿轮置于空挡,然后通过另一个机构来实现倒挡。这种方式容易出现误操作,当用户忘记将变速齿轮置于空挡时就去操纵倒挡,将会损坏机器,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耕机四挡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耕机四挡变速箱,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变速齿轮、倒挡齿轮和传动齿轮,该三个齿轮均为双联齿轮,且所述变速齿轮的前齿轮大于后齿轮,所述倒挡齿轮和传动齿轮的前齿轮均小于后齿轮,所述倒挡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变速齿轮套装在主轴上,并与所述主轴花键配合,所述变速齿轮的前、后齿轮可选择地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前、后齿轮,以及所述倒挡齿轮的后齿轮啮合或者不啮合,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上箱体作为外壳,起到安装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通过变速齿轮、倒挡齿轮和传动齿轮相互配合传动实现挡位变换,具体地是利用双联齿轮的特征进行控制配合。通过双联齿轮前后齿轮的大小不同设置,使得具有变速效果。变速齿轮与主轴花键配合,使得可以轴向移动实现不同的啮合。

进一步,为了将转速通过传动齿轮传出,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装在副轴上,所述副轴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所述副轴上还可转动地套装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该主动伞齿轮上啮合配合有从动伞齿轮,该从动伞齿轮设置在伞齿轮轴的上端,所述伞齿轮轴向下伸出到所述箱体外并通过齿轮连接到六方轴套上。

进一步,为了对伞齿轮轴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上箱体上安装有行走箱,所述伞齿轮轴穿过该行走箱。

进一步,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径向孔,该径向孔内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两端设置有钢珠,与该钢珠适配地,所述变速齿轮上沿轴向设置有多道定位沟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且设计合理,通过合理设置齿轮系,形成单一整装的变速箱,使得具有快速、慢速、空挡和倒挡四个挡位,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靠,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到转速传动结构上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珠和弹簧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微耕机四挡变速箱,具有上箱体1,上箱体1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变速齿轮2、倒挡齿轮3和传动齿轮4,该三个齿轮均为双联齿轮,且变速齿轮2的前齿轮大于后齿轮,倒挡齿轮3和传动齿轮4的前齿轮均小于后齿轮,倒挡齿轮3的小齿轮与传动齿轮4的大齿轮啮合,变速齿轮2套装在主轴5上,并与主轴5花键配合,变速齿轮2的前、后齿轮可选择地与传动齿轮4的前、后齿轮,以及倒挡齿轮3的后齿轮啮合或者不啮合,主轴5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箱体1上。如图3所示,主轴5上设置有径向孔5b,该径向孔5b内装设有弹簧12,该弹簧12的两端设置有钢珠13,与该钢珠13适配地,变速齿轮2上沿轴向设置有多道定位沟槽2b。

如图2所示,传动齿轮4可转动地套装在副轴6上,副轴6固定设置在上箱体1上,副轴6上还可转动地套装有主动伞齿轮7,主动伞齿轮7与传动齿轮4固定连接,该主动伞齿轮7上啮合配合有从动伞齿轮8,该从动伞齿轮8设置在伞齿轮轴9的上端,伞齿轮轴9向下伸出到箱体1外并通过齿轮连接到六方轴套10上。上箱体1上安装有行走箱11,伞齿轮轴9穿过该行走箱11。

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箱体1作为外壳,起到安装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通过变速齿轮2、倒挡齿轮3和传动齿轮4相互配合传动实现挡位变换,具体地是利用双联齿轮的特征进行控制配合。通过双联齿轮前后齿轮的大小不同设置,使得具有变速效果。变速齿轮2与主轴5花键配合,使得可以轴向移动实现不同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分为空挡、慢速挡、快速挡和倒挡四个挡位,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另外设置的拨叉来拨动传动齿轮4进行不同的啮合配合。具体如下:

空挡,变速齿轮2的前齿轮和后齿轮均不与传动齿轮4啮合;

慢速挡,变速齿轮2的后齿轮与传动齿轮4的后齿轮啮合;

快速挡,变速齿轮2的前齿轮与传动齿轮4的前齿轮啮合;

倒挡,变速齿轮2的后齿轮与倒挡齿轮3的后齿轮啮合。

通过钢珠13和弹簧12的设置配合,并与变速齿轮2内的定位沟槽2b形成一个可选择的定位结构,根据变速齿轮2的拨动,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定位。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