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364发布日期:2018-10-26 19: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尤其是办公室内,几乎每个员工都要接触到计算机。现有的办公计算机,普遍为分体式,显示器通过支架放置在办公桌上,而机箱则隐藏在办公桌下方,通过线路与显示器连接。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其屏幕表面边框和背部外壳存在较多结构缝隙,这些缝隙在使用时很容易堆积灰尘,且不容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显示器上容易堆积灰尘,不容易清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包括支座腔体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安装在支座腔体的中部,还包括用于清理显示器堆积灰尘的清理机构,所述支座腔体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室,所述清理机构设置在容纳腔室内,所述容纳腔室的侧边还连接有开关盖板,所述开关盖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容纳腔室的侧边上;

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微调气缸、第一阻尼转轴、第一折叠臂、第二阻尼转轴、第二折叠臂、第三阻尼转轴、第三折叠臂,所述第三折叠臂的内侧表面均布有高压气嘴,所述水平微调气缸固定在容纳腔室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提供高压气体的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设置在容纳腔室的内部,所述高压气嘴通过气管与微型气泵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机构和容纳腔室的数量为2组,所述容纳腔室相对设置在支撑杆的两侧,所述清理机构分别安装在容纳腔室内。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套筒、伸缩杆、安装接头,所述固定套筒垂直设置在支座腔体的中部,所述伸缩杆套设在固定套筒内,所述安装接头设置在伸缩杆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其屏幕表面边框和背部外壳存在较多结构缝隙,这些缝隙在使用时很容易堆积灰尘,且不容易清理,长期堆积,不仅影响美观和整洁度,还会增加内部零部件受到灰尘影响,发生短路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设计的折叠式清理机构,利用支座腔体将清理机构隐蔽收纳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堆积灰尘的清理,提高了显示器的整洁度和美观度,保障了显示器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装置工作时,打开开关盖板,使清理机构露出来,根据需要清理的位置,调整水平微调气缸,使其带动折叠臂运动到合适位置,当水平距离调节到位后,再分别转动第一阻尼转轴、第二阻尼转轴、第三阻尼转轴,使各个折叠臂之间形成工作所需要的角度,保障高压气嘴位于待清理区域,调整到位后,启动高压气嘴的供气源控制开关,高压气体从高压气嘴喷出,将堆积在显示器缝隙内的灰尘杂质清理出来,保障了显示器的整洁和美观度,提高了显示器运行的稳定性,保障了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2.显示器的正面和反面均存在较多的狭缝,单独清理一边的狭缝,而另一边狭缝的灰尘仍然得不到清理。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的显示器的两侧均设置了清理机构,能同时对显示器两侧的狭缝灰尘进行吹离,保障显示器的整洁度,避免灰尘影响显示器设备的散热,提高显示器的工作性能。

3.不同的使用者升高不同,现有的显示器支架通常都是固定高度,按照平均身高设计,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而实际使用时,一旦高度不合适,就会引起使用者过度弯曲颈椎,导致使用者颈椎出现病变。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设计了可根据升高来调整显示器高度的伸缩杆,利用伸缩杆来自由调节安装接头的高度,从而使显示器能以最佳的高度要服务于使用者,保障了使用者颈椎处于较为合理的自然曲度,提高了使用者的颈椎健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工作状态图;

图3是清理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座腔体,2-支撑杆,21-固定套筒,22-伸缩杆,23-安装接头,6-清理机构,61-水平微调气缸,62-第一阻尼转轴,63-第一折叠臂,64-第二阻尼转轴,65-第二折叠臂,66-第三阻尼转轴,67-第三折叠臂,68-高压气嘴,7-容纳腔室,8-开关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包括支座腔体1和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垂直安装在支座腔体1的中部,还包括用于清理显示器堆积灰尘的清理机构6,所述支座腔体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室7,所述清理机构6设置在容纳腔室7内,所述容纳腔室7的侧边还连接有开关盖板8,所述开关盖板8通过转轴连接在容纳腔室7的侧边上;

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微调气缸61、第一阻尼转轴62、第一折叠臂63、第二阻尼转轴64、第二折叠臂65、第三阻尼转轴66、第三折叠臂67,所述第三折叠臂67的内侧表面均布有高压气嘴68,所述水平微调气缸61固定在容纳腔室7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其屏幕表面边框和背部外壳存在较多结构缝隙,这些缝隙在使用时很容易堆积灰尘,且不容易清理,长期堆积,不仅影响美观和整洁度,还会增加内部零部件受到灰尘影响,发生短路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设计的折叠式清理机构6,利用支座腔体1将清理机构6隐蔽收纳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堆积灰尘的清理,提高了显示器的整洁度和美观度,保障了显示器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装置工作时,打开开关盖板8,使清理机构6露出来,根据需要清理的位置,调整水平微调气缸61,使其带动折叠臂运动到合适位置,当水平距离调节到位后,再分别转动第一阻尼转轴62、第二阻尼转轴64、第三阻尼转轴66,使各个折叠臂之间形成工作所需要的角度,保障高压气嘴68位于待清理区域,调整到位后,启动高压气嘴68的供气源控制开关,高压气体从高压气嘴68喷出,将堆积在显示器缝隙内的灰尘杂质清理出来,保障了显示器的整洁和美观度,提高了显示器运行的稳定性,保障了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包括支座腔体1和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垂直安装在支座腔体1的中部,还包括用于清理显示器堆积灰尘的清理机构6,所述支座腔体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室7,所述清理机构6设置在容纳腔室7内,所述容纳腔室7的侧边还连接有开关盖板8,所述开关盖板8通过转轴连接在容纳腔室7的侧边上;

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微调气缸61、第一阻尼转轴62、第一折叠臂63、第二阻尼转轴64、第二折叠臂65、第三阻尼转轴66、第三折叠臂67,所述第三折叠臂67的内侧表面均布有高压气嘴68,所述水平微调气缸61固定在容纳腔室7内。

还包括用于提供高压气体的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设置在容纳腔室7的内部,所述高压气嘴68通过气管与微型气泵连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包括支座腔体1和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垂直安装在支座腔体1的中部,还包括用于清理显示器堆积灰尘的清理机构6,所述支座腔体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室7,所述清理机构6设置在容纳腔室7内,所述容纳腔室7的侧边还连接有开关盖板8,所述开关盖板8通过转轴连接在容纳腔室7的侧边上;

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微调气缸61、第一阻尼转轴62、第一折叠臂63、第二阻尼转轴64、第二折叠臂65、第三阻尼转轴66、第三折叠臂67,所述第三折叠臂67的内侧表面均布有高压气嘴68,所述水平微调气缸61固定在容纳腔室7内。

所述清理机构6和容纳腔室7的数量为2组,所述容纳腔室7相对设置在支撑杆2的两侧,所述清理机构6分别安装在容纳腔室7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显示器的正面和反面均存在较多的狭缝,单独清理一边的狭缝,而另一边狭缝的灰尘仍然得不到清理。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的显示器的两侧均设置了清理机构6,能同时对显示器两侧的狭缝灰尘进行吹离,保障显示器的整洁度,避免灰尘影响显示器设备的散热,提高显示器的工作性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3任一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显示器支架,包括支座腔体1和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垂直安装在支座腔体1的中部,还包括用于清理显示器堆积灰尘的清理机构6,所述支座腔体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室7,所述清理机构6设置在容纳腔室7内,所述容纳腔室7的侧边还连接有开关盖板8,所述开关盖板8通过转轴连接在容纳腔室7的侧边上;

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微调气缸61、第一阻尼转轴62、第一折叠臂63、第二阻尼转轴64、第二折叠臂65、第三阻尼转轴66、第三折叠臂67,所述第三折叠臂67的内侧表面均布有高压气嘴68,所述水平微调气缸61固定在容纳腔室7内。

所述支撑杆2包括固定套筒21、伸缩杆22、安装接头23,所述固定套筒21垂直设置在支座腔体1的中部,所述伸缩杆22套设在固定套筒21内,所述安装接头23设置在伸缩杆22的端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不同的使用者升高不同,现有的显示器支架通常都是固定高度,按照平均身高设计,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而实际使用时,一旦高度不合适,就会引起使用者过度弯曲颈椎,导致使用者颈椎出现病变。针对这一问题,本装置设计了可根据升高来调整显示器高度的伸缩杆22,利用伸缩杆22来自由调节安装接头23的高度,从而使显示器能以最佳的高度要服务于使用者,保障了使用者颈椎处于较为合理的自然曲度,提高了使用者的颈椎健康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