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864发布日期:2018-12-11 19:3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压式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流量调节阀,是用来控制管道中液体流量变化的阀门,在机械、化工、水处理、水务工程及配套设备等行业领域中有普遍的应用。流量调节阀的种类包括:手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气动调节阀等,手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以及气动调节阀分别通过人施力于手动转轮使得手动转轮驱动齿轮变速器;电机驱动齿轮变速器;用压缩空气驱动气缸来实现闸板的转动或升降,进而实现对液体流量的调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流量调节阀需要配置闸板驱动机构(例如气动调节阀,闸板驱动机构包括气缸、空气压缩机),使得阀门的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闸板在转动或移动过程中会与阀体产生动摩擦,在使用中阀门会因摩擦部位的磨损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泄露;对于需要电源的执行机构,在无电网覆盖的区域,使得这类阀门的使用受到限制;现有的阀门的结构使得在超大直径管道或超高压液体条件下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调节阀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闸板,其中,

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相连接,所述闸板位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闸板能沿所述闸板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液体容纳腔且所述闸板为形成所述液体容纳腔的部分结构,所述液体容纳腔能容纳液体且所述液体容纳腔内容纳有液体时,所述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与从所述阀体进液口进入的液体能分别作用于所述闸板的两侧面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所述闸板在所述阀体内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还包括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所述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流向所述闸板的液体能通过所述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所述液体容纳腔内;所述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所述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能通过所述出水导流管路流出所述液体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能通过所述出水导流管路与经过所述闸板与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液体汇合。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闸板之间的流液通道为进液通道,所述阀体出液口与所述闸板之间的流液通道为出液通道;所述进水导流管路能连通所述液体容纳腔与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水导流管路能连通所述液体容纳腔与所述出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管路包括外置进水管和外置进水阀,所述外置进水阀设置在所述外置进水管上,所述外置进水管和所述外置进水阀均设置在所述阀体外部,所述外置进水阀能改变所述进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所述出水导流管路包括外置出水管和外置出水阀,所述置部出水阀设置在所述外置出水管上,所述外置出水阀和所述外置出水管均设置在所述阀体外部,所述外置出水阀能改变所述出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管路包括内置进水管和内置进水阀,所述内置进水阀设置在所述内置进水管上,所述内置进水管设置在所述闸板上且所述内置进水管能贯穿所述闸板,所述内置进水阀能改变所述进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所述出水导流管路包括内置出水管和内置出水阀,所述内置出水阀设置在所述内置出水管上,所述内置出水管设置在所述闸板上且所述内置出水管能贯穿所述闸板,所述内置出水阀能改变所述出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进水部、出水部和容纳部,所述进水部上设置有所述进液口和进水开口,所述出水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出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开口,且设置有所述出水开口的一端能伸入所述进水部内;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水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盖相配合,所述液体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与从所述进液口进入的液体能共同作用于所述闸板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所述闸板相对于所述进水部之间的距离;所述闸板与所述进水部之间存在间隙时,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能通过所述进水开口流入所述出水开口进而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阀体。

优选的,所述出水部为弯管状结构;所述进水开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水开口的中心轴线共线。

优选的,所述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还包括可伸缩柔性件,所述可伸缩柔性件均与所述闸板和所述阀盖密封连接,所述可伸缩柔性件、所述闸板以及所述阀盖能形成所述液体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闸板包括硬质板和与所述硬质板连接的密封板,所述硬质板与所述可伸缩柔性件密封连接;所述闸板与所述进水部接触时,所述密封板能与所述进水部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压式流量控制阀,通过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以及从阀体进液口进入的液体分别作用于闸板的两侧面来调节闸板在阀体内的位置,进而实现了对液体流量的调节,结构简单,没有气缸、电机等执行机构元件,制造成本低,密封方式合理,阀门无泄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调节阀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并且可以满足超大口径、超高压力液体管道和在野外无电网覆盖环境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还包括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流向闸板的液体能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液体容纳腔内,使得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可以来自于从阀体进液口进入的液体;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液体容纳腔内的液体能通过出水导流管路流出液体容纳腔,该液体可以与经过闸板与阀体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液体汇合一起从出液口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导流管口设置在阀盖上)的闸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导流管口设置在容纳部上)的闸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的内置进、出水导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13、进水部;131-进水开口; 132、泥沙收纳槽;14、出水部;141、出水开口;15、容纳部;16、加强筋板; 2、阀盖;21、管道导通口;3、闸板;31、硬质板;32、密封板;4、液体容纳腔;5、进液通道;6、出液通道;7、外置进水阀;8、外置出水阀;9、可伸缩柔性件;10、内置进水阀;110、内置出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盖2和闸板3,其中,阀盖2与阀体1相连接,闸板3位于阀体1内且闸板3 能沿闸板3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阀体1内设置有液体容纳腔4且闸板3为形成液体容纳腔4的部分结构,液体容纳腔4能容纳液体且液体容纳腔4内容纳有液体时,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与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分别作用于闸板3的两侧面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闸板3在阀体1内的位置。现有的流量调节阀需要配置闸板驱动机构,例如气动调节阀,需要配置气缸、空气压缩机,使得流量调节阀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 1压式流量控制阀,无需上述结构,通过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以及从阀体1 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分别作用于闸板3来调节闸板3在阀体1内的位置,进而实现了对液体流量的调节,例如,当液体容纳腔4内没有液体时,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推动闸板3沿着闸板3中心轴线向靠近阀盖2的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使得闸板3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当液体容纳腔4有部分液体时,通过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以及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分别作用于闸板3的两侧,闸板3在两侧水压的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当液体容纳腔4内充满液体时,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对闸板3施加压力使得闸板3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有液体通过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密封方式合理,阀门无泄漏;液体容纳腔 4内的液体容量不同,影响闸板3在阀体1内的位置不同,进而实现内压式流量控制阀闸板3部分打开、完全打开以及关闭的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没有气缸、电机等执行机构元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调节阀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此外,对于需要电源的执行机构,在无电网覆盖的区域,这类流量调节阀的使用受到限制,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运行功耗低,在无电网覆盖的区域,使用小容量蓄电池或光伏电源,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还包括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进水导流管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流向闸板3的液体能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液体容纳腔4内,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可以来自于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出水导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能通过出水导流管路流出液体容纳腔4,该液体可以与经过闸板3与阀体1 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液体汇合一起从出液口12流出。

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以及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对闸板3的作用情况:液体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液体容纳腔4内,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对闸板3的作用力大于从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对闸板3的作用力,使得闸板3 沿闸板3中心轴线向远离阀盖2的一侧移动,闸板3能移动至封闭出水开口141,使阀关闭门;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通过出水导流管路流出液体容纳腔4,液体容纳腔4内液体的水压减小,从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对闸板3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对闸板3的作用力,使得闸板3沿闸板3中心轴线向靠近阀盖2的一侧移动,闸板3打开出水开口141,使阀门导通。通过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以及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的共同作用于调节闸板3在阀体1内的位置,进而实现对流量大小的调节。

当液体容纳腔4内没有液体时,且需要液体容纳腔4内有一定量的液体来调节液体流量大小时,液体从与进液口11流入时,此时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液体会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液体容纳腔4内,当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的量达到预定的值时,关闭进水导流管路电磁阀,使得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对闸板3的压力以及从阀体1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共同作用于闸板3,使得闸板3固定在阀体1内的某一位置处,如图2所示,图2中箭头示意了液体从进液口11流入到从出液口12流出的流动方向;当需要闸板3处于关闭状态时,开通进水导流管路电磁阀,使得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使得液体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入液体容纳腔4内,液体装满液体容纳腔4,如图1所示,然后关闭进水导流管路使得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液体容纳腔4 内的液体作用于闸板3使得闸板3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经过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的液体流量增大时,可以开通出水导流管电磁阀,使得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会通过出水导流管与经过闸板3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液体汇合一起从出液口12流出,且当液体容纳腔4内液体的量达到预定值时,再关闭出水导流管电磁阀,使得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当需要闸板3完全打开时,开通出水导流管使得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导通状态,将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全部排出,再关闭出水导流管使得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

上述中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即液体不能经过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上述中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即液体能经过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

上述提到的电磁阀,是指外置进水阀7以及外置出水阀8优选为电磁阀时的情况,或者,为内置进水阀10以及内置出水阀110优选为电磁阀时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液口11与闸板3之间的流液通道为进液通道5,阀体1出液口与闸板3之间的流液通道为出液通道6;进水导流管路能连通液体容纳腔4与进液通道5,使得当进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从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通过进水导流管路流向液体容纳腔4内;出水导流管路能连通液体容纳腔4与出液通道6,使得当出水导流管处于液体导通状态时,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可以与经过闸板3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液体汇合一起从出液口12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水导流管路包括外置进水管和外置进水阀7,外置进水阀7设置在外置进水管上,外置进水管和外置进水阀7 均设置在阀体1外部,外置进水阀7能改变进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出水导流管路包括外置出水管和外置出水阀8,外置出水阀8设置在外置出水管上,外置出水阀8和外置出水管均设置在阀体1外部,外置出水阀8能改变出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外置进水阀7以及外置出水阀8优选为电磁截止阀,打开外置进水阀7以及外置出水阀8时,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导通状态;关闭外置进水阀7以及外置出水阀8时,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处于液体不导通状态,使得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保持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水导流管路包括内置进水管和内置进水阀10,内置进水阀10设置在内置进水管上,内置进水管设置在闸板3 上且内置进水管能贯穿闸板3,内置进水阀10能改变进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出水导流管路包括内置出水管和内置出水阀110,内置出水阀110设置在内置出水管上,内置出水管设置在闸板3上且内置出水管能贯穿闸板3,内置出水阀110能改变出水导流管路导通液体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阀体1包括进水部13、出水部14 和容纳部15,进水部13上设置有进液口11和进水开口131,出水部14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12、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开口141,且设置有出水开口141的一端能伸入进水部13内;容纳部15的一端与进水部13连接、另一端与阀盖2相配合,液体容纳腔4位于容纳部15内;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与从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共同作用于闸板3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闸板3相对于进水部13之间的距离;闸板3与进水部13之间存在间隙时,从进液口11流入的液体能通过进水开口131流入出水开口141进而从出液口12流出阀体1。当液体从进液口11流向进水开口131时,沿周向方向上进入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内的液体能施压在闸板3的周围,使得闸板3能平稳的向上移动。

此外,参见图3,液体也可以从出液口12流入,从出液口12流入的液体能通过出水开口141流入进水开口131进而从进液口11流出阀体1,且进入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内的液体能施压于闸板3的中部区域。

现有的闸板在转动或移动过程中会与阀体产生动摩擦,在使用中阀门会因闸板与阀体的磨损或关闭不严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液体泄露,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闸板3设置在进水部13的一端,闸板3沿闸板3中心轴线向靠近和远离进水部13的方向移动时,闸板3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面不会产生摩擦磨损,无液体泄漏;闸板3相对于进水部13之间的距离不同,使得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能调节液体流量的大小。

现有调节阀的结构对于在超大直径管道或超高压液体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受到限制,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闸板3的调节原理为:液体容纳腔4内的液体与从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能共同作用闸板3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闸板3相对于进水部13之间的距离,利用管道内液体的压力差控制液体流量的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对于在超大直径管道或超高压液体条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式流量控制阀采用新的工作原理和阀体结构,克服了传统调节阀的以上缺点和不足;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性高、液体无泄漏;控制简单,可以使用蓄电池供电,运行功率消耗低,可以利用光伏能源,易于实现智能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出水部14为弯管状结构;进水开口131的中心轴线与出水开口141的中心轴线共线;进水开口131与出水开口 141优选为在同一水平面上。

参见图1-图3,阀盖2的内侧上设置有加强筋板16。加强筋板16用以提高阀盖2的强度,阀盖2上的加强筋板16可以是“十”字型。加强筋板16能限制闸板3相对于进水部13之间的最大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水部13的内部还设置有泥沙收纳槽132,进水部13内的液体中的泥沙可以沉积在泥沙收纳槽132内。如果液体中有泥沙沉淀,可设置排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可以在阀盖2上开设导流管口21,便于进水导流管路和出水导流管路能与液体容纳腔4连通,也可以在容纳部15 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流管口2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压式流量控制阀可以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内压式流量控制阀的智能化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压式流量控制阀还包括可伸缩柔性件9,可伸缩柔性件9均与闸板3和阀盖2密封连接,可伸缩柔性件9、闸板3以及阀盖2能形成液体容纳腔4。可伸缩柔性件9可以为柔韧性材料制成的桶形囊,可伸缩柔性件9可以为波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闸板3包括硬质板31和与硬质板 31连接的密封板32,硬质板31与可伸缩柔性件9密封连接,硬质板31与可伸缩柔性件9可以为螺栓连接;闸板3与进水部13接触时,密封板32能与进水部13密封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