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PP-R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784发布日期:2018-10-16 19:5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PP-R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PP-R管材。



背景技术:

PP-R(polypropylene random)管又称三型聚丙烯管和又叫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或PPR管,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PP-R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经挤出成为管材,注塑成为管件。

许多安装在户外的下水管都是竖直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很高,水从上方排下来的时候会对管件造成较大的冲击的,由于水管都是厚度较薄的,因此管件容易过早的被损坏,而且遭受冲击以后会造成一定的震动,这样严重影响管件连接处的稳定性,造成漏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PP-R管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PP-R管材,包括PP-R外管、PP-R内管、橡胶垫圈和聚氨酯保温层所述PP-R外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PP-R外管内侧设置有PP-R内管,所述PP-R内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PP-R外管和PP-R内管之间依次设置有橡胶缓冲层、聚氨酯保温层和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内侧设置有吸音棉,所述PP-R外管套设在吸音棉上。

优选的,所述吸音棉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吸音棉外端的外壁贴合在PP-R外管的内壁上,所述隔音层内侧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橡胶缓冲层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为内侧中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音棉套设在橡胶垫圈上,所述橡胶垫圈外端的外壁贴合在吸音棉的内壁上,所述橡胶缓冲层内侧设置有聚氨酯保温层,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内侧设置有聚氨酯,所述聚氨酯为内侧中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圈套设在聚氨酯上,所述聚氨酯为内侧中空圆环形结构,所述聚氨酯外端的外壁贴合橡胶垫圈的内壁,所述聚氨酯套设在PP-R内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抗冲击PP-R管材,双层管材设计,增加管材的厚度,提升其稳定性,隔音层通过吸音棉,有效隔离水流的声音,减少水流在管材内部流动的嘈杂声,橡胶缓冲层内侧的橡胶垫圈赋予其更高的韧性,使管材具有抗冲击性,聚氨酯保温层内侧的聚氨酯有效保水温,同时能有效防止内管在低温天气被冻坏,该抗冲击PP-R管材,具有较高的韧性,耐冲击性,实用性高,可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P-R外管、2隔音层、3橡胶缓冲层、4PP-R内管、5聚氨酯保温层、6吸音棉、7橡胶垫圈、8聚氨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抗冲击PP-R管材,包括PP-R外管1、PP-R内管4、橡胶垫圈7和聚氨酯保温层5,所述PP-R外管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PP-R外管1内侧设置有PP-R内管4,所述PP-R内管4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PP-R外管1和PP-R内管4之间依次设置有橡胶缓冲层3、聚氨酯保温层5和隔音层2,所述隔音层2内侧设置有吸音棉6,所述PP-R外管1套设在吸音棉6上。

具体的,所述吸音棉6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吸音棉6外端的外壁贴合在PP-R外管1的内壁上,所述隔音层2内侧设置有橡胶缓冲层3,所述橡胶缓冲层3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圈7,所述橡胶垫圈7为内侧中空圆柱体结构。

具体的,所述吸音棉6套设在橡胶垫圈7上,所述橡胶垫圈7外端的外壁贴合在吸音棉6的内壁上,所述橡胶缓冲层3内侧设置有聚氨酯保温层5,所述聚氨酯保温层5内侧设置有聚氨酯8,所述聚氨酯8为内侧中空圆柱体结构。

具体的,所述橡胶垫圈7套设在聚氨酯8上,所述聚氨酯8为内侧中空圆环形结构,所述聚氨酯8外端的外壁贴合橡胶垫圈7的内壁,所述聚氨酯8套设在PP-R内管4上。

具体的,该抗冲击PP-R管材,PP-R外管1内侧设置有PP-R内管4,双层管材设计,增加管材的厚度,提升其稳定性,隔音层2通过吸音棉6,有效隔离水流的声音,减少水流在管材内部流动的嘈杂声,橡胶缓冲层3内侧的橡胶垫圈7赋予其更高的韧性,使管材具有抗冲击性,聚氨酯保温层5内侧的聚氨酯8有效保水温,同时能有效防止内管在低温天气被冻坏,将管材通过安装工具安装在需用处即可,该抗冲击PP-R管材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韧性,耐冲击性,实用性高,可广泛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