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812发布日期:2019-03-05 17: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轴套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套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手机所需要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对应的,手机上集成的功能器件亦越来越多,而目前手机的功能器件如摄像器件和受话器等固定于手机本体,功能器件的排布较为受限,不利于手机的减薄。

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手机的摄像器件形成一个转动模组,能够相对手机转动,其中,转动模组中的器件与手机中的主板设置有导线进行电信号的传输。而发明人发现,导线在转动模组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移动,影响主板至转动模组中的器件的电信号的传输,影响手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较佳固定线缆的轴套和电子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周面为弧面,所述轴套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沿着所述轴套的轴向,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用于嵌设线缆。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转动模组、线缆和轴套,所述装置主体开设容纳槽、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孔和所述第二转轴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上,所述第一转轴孔设置有第一转动部,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第二转轴孔形成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上,所述线缆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套的凹槽并伸入转动模组中。

本申请提供的轴套和电子装置通过将线缆固定于轴套开设于自身外周面上的凹槽中,即轴套除了凹槽以外的部分为实心结构,保证轴套能够固定线缆的同时又具有较佳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装置的轴套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一种轴套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一种轴套的再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另一种轴套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轴套进一步设置耐磨环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一种耐磨环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另一种耐磨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轴套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轴套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该电子装置100可以是任何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请参照图1,以电子装置100处于该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请参照图1和图2,电子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转动模组2、线缆3和轴套4,所述装置主体1开设容纳槽1211、第一转轴孔1211a和第二转轴孔1211b,所述第一转轴孔1211a和所述第二转轴孔1211b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1211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1211c上,所述第一转轴孔1211a设置有第一转动部13,所述轴套4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第二转轴孔1211b形成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模组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13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上,所述线缆3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主板7,所述线缆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套4的凹槽4b并伸入转动模组2中。

通过将轴套4形成装置主体1的第二转动部与转动模组2转动连接,用于电连接主板7与转动模组2中的器件的线缆3固定于轴套4中,防止转动模组2转动时,线缆3随着转动模组2的转动而移动,保证转动模组2中的器件与主板7之间具有可靠的信号传输。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2,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功能器件6,所述功能器件6设置于转动模组2中。具体的,功能器件6可以包括摄像头组件、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感光器、按键等功能器件6的任意中或多种组合。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功能器件6若为摄像头组件,在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时,则转动转动模组2,使转动模组2处于展出状态。

请参照图2,在无需使用摄像头组件时,则转动转动模组2,使转动模组2处于缩回状态,利于摄像头组件的收纳,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通过将功能器件6设置于转动模组2中,增强了功能器件6于电子装置100中排布的灵活性,利于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的提高。以功能器件6为摄像头组件举例,通过改变转动模组2的转动状态即可实现摄像头组件的使用,而无需在显示屏11上进一步设置摄像孔,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

请参照图2,装置主体1包括显示屏11和与显示屏11相盖合的中框12。其中,中框12由中板121和围接于中板121的边缘的上的边框122组成。显示屏11与边框122相连接形成电子装置100的一个完整的表面,其中显示屏11的面积占据了该表面至少90%的面积,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较大。

请参照图2,中框12的端部开设有容纳槽1211,容纳槽121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1211c分别开设第一转轴孔1211a和第二转轴孔1211b,第一转轴孔1211a和第二转轴孔1211b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部13和第二转动部,以使得转动模组2能够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13和第二转动部上。

换言之,请参照图2,中板121背离显示屏11的表面上,且中板121与边框122的顶端相邻接的位置开设容纳槽1211。容纳槽1211的形状与转动模组2的形状相匹配,在转动模组2收容于中框12中时,即转动模组2不影响电子装置100整体的尺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纳槽1211的形状还可以略大于或者罗小于转动模组2的尺寸。

请参照图2,第一转动部13与第二转动部与转动模组2为可拆卸连接。第一转动部13的一个端部位于第一转轴孔1211a中,且第一转动部13固定于装置主体1上,第一转动部13的另一个端部穿过转动模组2,其中,第一转动部13能够与电机传动连接,即第一转动部13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会对应带动转动模组2转动。而第二转动部的一个端部位于第二转轴孔1211b中,且第二转动部固定于装置主体1上,第二转动部的另一个端部穿过转动模组2,第二转动部主要对转动模组2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转动模组2在第一转动部13的转动下能够平稳转动。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2,第二转动部由轴套4组成,换言之,第二转动部即起到了对转动模组2进行支撑的作用,又起到了固定用于电连接装置主体1中的主板7和转动模组2中的器件之间的线缆3的作用,一物二用,优化了电子装置100的结构。

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轴套4的外周面4a为弧面,所述轴套4的外周面4a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4b,所述凹槽4b的长度延伸方向沿着所述轴套的轴向,所述至少一个凹槽4b用于嵌设线缆3。

请参照图4,轴套4大致呈圆柱形,为柱形套筒。其内腔的直径小于线缆3的直径,即线缆3容置于轴套4中时,轴套4将其固定住,换言之,线缆3夹置于轴套4中。轴套4的内腔的直径较小,增大了轴套4的壁厚的厚度,换言之,该结构的轴套4的强度较高。另外,轴套4与线缆3之间的相对关系,保证线缆3是填充满轴套4的内腔,为轴套4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度支撑。

请参照图4,轴套4的凹槽4b开设于轴套4的外周面4a上,且其长度延伸方向沿着轴套4的轴向。该轴套4的凹槽4b开设于外周面4a上,利于轴套4进行弹性变形,而使得线缆3能够容置于轴套4中。并且,轴套4除了凹槽4b以外的部分为实心结构,保证轴套4能够固定线缆3的同时又具有较佳的强度。

具体的,请参照图4,轴套4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所述凹槽4b贯穿所述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换言之,凹槽4b沿着轴向的长度与轴套4沿着轴向的长度相同,利于将线缆3于轴套4上的固定延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轴套4凹槽4b贯穿所述第一端S1或所述第二端S2。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4开设一个所述凹槽4b,一个所述凹槽4b用于嵌设一个所述线缆3。

对应的,请参照图2和图4,由于轴套4只有一个用于嵌设线缆3的凹槽4b,故用于电连接主板7与转动模组2中的器件的线缆3为一根直径较大的线缆3。

具体的,线缆3的直径大于凹槽4b的尺寸,以使得线缆3能够嵌设于轴套4的凹槽4b,实现线缆3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5,所述凹槽4b的槽壁4c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壁段L1、中间壁段L3和第二壁段L2,所述第一壁段L1与所述第二壁段L2间隔的区域形成所述凹槽4b的开口D1/D2,所述中间壁段L3为弧面。

具体的,请参照图5,凹槽4b的中间壁段L3为弧面,光滑的表面结构利于与线缆3的紧密接触,防止凹槽4b的槽壁1211c对线缆3造成损伤,进一步提高轴套4的可靠性。

凹槽4b的开口D1/D2的尺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开口D1的口径小于所述中间壁段L3的最小直径。

通过使得开口D1的口径小于中间壁段L3的最小直径,有效提高轴套4与线缆3之间的紧固性。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壁段L1和/或所述第二壁段L2为斜面,所述第一壁段L1与所述第二壁段L2之间的间距沿着第一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方向为沿着所述轴套4的径向,且远离所述凹槽4b至靠近所述凹槽4b的方向。

具体的,第一壁段L1和第二壁段L2的结构相同,皆为斜面。斜面的结构形成倒“八”字形,线缆3固定于轴套4上时,需要先经过凹槽4b中较大的开口D1,此时尺寸较大利于线缆3卡入轴套4的凹槽4b中,同时,斜面的结构能够为线缆3卡入凹槽4b提供一定的推力,换言之,利于线缆3装配于凹槽4b中,在线缆3装配于凹槽4b后,倒“八”字形的结构使得线缆3不易从轴套4中脱落,进一步提高轴套4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段L1为斜面,或者第二壁段L2为斜面亦可。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所述开口D2的口径位于所述中间壁段L3的最小直径和所述中间壁段L3的最大直径之间;或者,所述开口D2的口径大于所述中间壁段L3的最大直径。

通过使得凹槽4b的开口D2的口径较大,无需施加太多外力即可将线缆3紧固于轴套4上,装配较易。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轴套4还具有限位件41,所述限位件41用于限制所述凹槽4b中的所述线缆3与所述轴套4脱离。

通过进一步设置限位件41,在保证线缆3能够较易装配于轴套4上的同时,限位件41能够进一步防止线缆3与轴套4脱离,进一步提高了限位件41的可靠性。

限位件4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所述限位件41包括弹性带411和开设于所述轴套4上的连接孔412,所述弹性带411具有相背设置的固定端411a和扣接端411b,所述固定端411a固定于所述轴套4上,所述扣接端411b沿着所述轴套4的周向横跨所述凹槽4b,且所述扣接端411b扣接于所述轴套4的连接孔412。

具体的,弹性带4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端411a沿着轴套4的轴向均匀排布,以防止线缆3的各个部分与轴套4脱离。对应的,连接孔412的数量与弹性带411的数量相同。

弹性带411呈条状,其固定端411a粘接于轴套4上,且靠近凹槽4b的开口D设置,扣接端411b为球形凸起,该球形凸起的形状略大于连接孔412的直径,以使得扣接端411b扣接于连接孔412上后,较为稳固。

该限位件41的结构除了具有限位的作用,且由于自身具有弹性能够应用于不同直径的线缆3,适用性较高。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所述限位件41为耐磨环,所述限位件41套设于所述轴套4上。

可以理解的,耐磨环与轴套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耐磨环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耐磨端P1和第二耐磨端P2,所述第一耐磨端P1和所述第二耐磨端P2分别沿着所述轴套4的轴向具有间距。换言之,耐磨环部分覆盖轴套4的凹槽4b,即耐磨环小于凹槽4b沿着轴向的长度。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所述第一耐磨端P1和所述第二耐磨端P2分别与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平齐。换言之,耐磨环完全覆盖轴套4的凹槽4b,即耐磨环等于凹槽4b沿着轴向的长度。耐磨环能够对轴套4的凹槽4b处进行完整的防护。

该限位件41的结构能够对轴套4进行锁紧,且避免轴套4的凹槽4b与部件发生直接摩擦,具有进一步防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所述轴套4还包括固定板42,所述固定板4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耐磨环上,所述固定板42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耐磨环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二转轴孔1211b的孔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4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耐磨环上,所述固定板4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通孔中直至固定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固定板42的结构能够将轴套4更佳的固定于电子装置100上,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固定板42开设至少一个固定孔42a。具体的,固定板42上开设并排设置的固定孔42a,螺钉或者螺母穿过固定孔42a以将固定板42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相固定。

请参照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轴套5,其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轴套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所述轴套5的外周面5a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5b,一个所述凹槽5b用于嵌设一个所述线缆3的一个分支32。

对应的,请参照图11,由于轴套5上设有多个凹槽5b来容置线缆3,故线缆3从一个主支51分成多根分支32再汇集成一个主支51,一个凹槽5b嵌设一个分支32,由于分支32的直径较小,所需凹槽5b的尺寸亦较小,其在将分支32嵌进去凹槽5b中时,所需要克服的力较小,换言之,较易发生弹性变形,利于轴套5与线缆3的装配。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0,所述轴套5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环51,一个所述限位环51连接于一个所述轴套5的端部上,且所述限位环51与所述轴套5的端部具有间距,所述限位环51用于箍紧所述线缆3的全部分支32。

具体的,限位环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环51分别设置于轴套5的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其中,限位环51通过条形片固定连接于轴套5的端部上,限位环51与轴套5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大致等于条形片沿着轴套5的周向的长度。

在线缆3的分支32嵌设于轴套5的凹槽5b中后,限位环51可以对伸出轴套5的所有分支32进行箍紧,便于线缆3的排布,进一步优化轴套5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套需要装配时,首先将线缆固定于轴套的凹槽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需要装配时,首先将装配有线缆的轴套的固定板穿过通孔以固定于装置主体上形成第二转轴部;接着将第一转轴部装配于第一转轴孔上;最后将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上。

本申请提供的轴套和电子装置通过将线缆固定于轴套开设于自身外周面上的凹槽中,即轴套除了凹槽以外的部分为实心结构,保证轴套能够固定线缆的同时又具有较佳的强度。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