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695发布日期:2018-12-07 22: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



背景技术:

管件是将管子连接成管路的零件。根据连接方法可分为承插式管件、螺纹管件、法兰盘管件和焊接管件四类。多用与管子相同的材料制成。有弯头(肘管)、法兰盘、三通管、四通管(十字头)和异径管(大小头)等。弯头用于管道转弯的地方;法兰盘用于使管子与管子相互连接的零件,连接于管端。目前的管件普遍是采用塑料管件或金属管件,如铸铁管件,然而不管是采用什么材料的管件,在三通管件的制作时,普通都是直接制作形成,这样的三通管件在安装管道上后,当来自于垂直管道部的液体压力大时,会对直线管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可能会造成管道的损害,从而导致泄露,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包括三通管结构和接入管,所述三通管结构包括第一管段部、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所述第一管段部、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均相互连通,且第一管段部、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的接头处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管段部与第三管段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接入管套接在第一管段部的内部,且接入管的侧壁与第一管段部的内壁相抵,所述接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壁相配合的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固定连接在接入管的内部,所述固定圆盘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上下均具有开口的通水槽,所述固定圆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挤压板与第一管段部的内底部相抵,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转动套接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第一管段部和第二管段部、第三管段部接头处。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转动叶,所述转动叶的两侧均等间距设有多个流通孔。

优选地,所述挤压板为与第一管段部的内壁想配合的弧形挤压板,且弧形挤压板为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部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加固管,所述加固管的表面涂覆有环氧防腐蚀涂料,例如过氯乙烯漆。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部、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的内壁均为金属片材所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部、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的端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且法兰盘的边缘处等间距设有多个锁紧孔。

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时,在第一管段部内插入接入管,使得接入管下端的挤压板与三通管管件的内底部相抵,由再通过法兰盘将三通管结构与管道接口处相连接,固定圆盘上的多个通水槽对水流进行分流减速,同时缓冲机构对水流进一步起到缓冲限流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二管段部和第三管段部流入管道内的水流不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从而有力保护了管道本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三通管管件内固定安装限流和缓冲机构,对通过三通管管件流出来的水流进行分流和限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管件的抗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第一管段部与连接不结合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的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段部、2第二管段部、3第三管段部、4法兰盘、5接入管、6固定圆盘、7通水槽、8连接杆、9转动叶、10流通孔、11挤压板、12加固管、13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管件,包括三通管结构和接入管5,三通管结构包括第一管段部1、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第一管段部1、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均相互连通,且第一管段部1、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的接头处均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对通过第一管段部1流过的水流起到一定的缓冲降速作用,第二管段部2与第三管段部3沿水平方向设置,接入管5套接在第一管段部1的内部,且接入管5的侧壁与第一管段部1的内壁相抵,接入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壁相配合的固定圆盘6,固定圆盘6固定连接在接入管5的内部,固定圆盘6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上下均具有开口的通水槽7,水流通过多个通水槽7流入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通水槽7的设置对水流起到分流和限速的作用,固定圆盘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下端通过挤压板11与第一管段部1的内底部相抵,连接杆8的侧壁上转动套接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第一管段部1和第二管段部2、第三管段部3接头处,缓冲机构进一步降低了水流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转动叶9,转动叶9的两侧均等间距设有多个流通孔10,转动叶9在水流的流动下,进行一定的转动,转动的转动叶9对水流起到很好的限流作用。挤压板11为与第一管段部1的内壁想配合的弧形挤压板,且弧形挤压板为橡胶材质制成,弧形挤压板在接入管5的作用下与管件内壁相抵,从而对缓冲机构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第一管段部1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加固管12,加固管12进一步对第一管段部1起到加固作用,加固管12的表面涂覆有环氧防腐蚀涂料,例如过氯乙烯漆。第一管段部1、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的内壁均为金属片材所制。第一管段部1、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的端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4,且法兰盘4的边缘处等间距设有多个锁紧孔。

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时,在第一管段部1内插入接入管5,使得接入管5下端的挤压板11与管件的内底部相抵,由于接入管5与第一管段部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接入管5能够稳定安装在第一管段部1内,再通过法兰盘4将三通管结构与管道接口处相连接,管道的水通过第一管段部1流入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固定圆盘6上的多个通水槽7对水流进行分流减速,水流通过分流减速后分别通过两个弧形结构处流入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此时位于第一管段部1和第二管段部2、第三管段部3接头处的缓冲机构对水流进一步起到缓冲限流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流入管道内的水流不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从而有力保护了管道本身。

实施例2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连接杆8上的缓冲机构换成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3,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接入管5的相对内壁上,且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3交叉设置,结构简单,交叉设置的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3同样对流入第一管段部1内的水流起到分流和阻碍作用,使得流入第二管段部2和第三管段部3内的水流不会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其它步骤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