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981发布日期:2019-01-29 18:2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液压振动打桩机在高速运转时润滑散热问题的半自动润滑系统,属于桩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振动打桩机振动箱体传动结构简单,一是液压马达通过花键直接带动驱动轴,二是利用中间同步的搅油齿轮刚性同步两轴转速。振动箱体内摩擦发热元件主要为轴承,如果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齿轮、轴承等关键零件冷却效果差,热量无法释放,将对振动箱体造成致命损伤,随着振动箱体工作转速的不断提高,振动箱体内齿轮转速过快,会使轴承与润滑油温升偏高,导致振动箱体内形成分布极不均匀的气压,严重影响驱动振动箱体的工作性能,减少振动箱体及液压振动打桩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振动箱体中,一些小型的振动箱体采用自带飞溅(甩油)润滑,由于液压振动打桩机位姿变化较大,振动箱体内油液面也随之变化,造成某些位姿下轴承得不到润滑油的足够润滑冷却;其余绝大部分振动箱体均采用强制润滑,其中大型设备单独配套独立稀油站(一般流量>100L/min),然而在中小型液压振动打桩机上安装强制润滑系统,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在高频振动时强制润滑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其目的旨在解决液压振动打桩机在高速运转时的润滑散热问题,实现小流量(<100L/min)的振动箱体利用自带飞溅润滑模式和半自动润滑系统来驱使润滑油浸润到各个关键部件上,有效润滑轴承、齿轮,带走热量,延长振动箱体的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包括振动箱体和集油器,振动箱体上设同步齿轮,振动箱体内中部设传动轴,传动轴中部设搅油齿轮,搅油齿轮两侧分别设A偏心块和B偏心块,A偏心块外侧设A轴承,B偏心块外侧设B轴承,A轴承和B轴承结构相同,A偏心块与A轴承之间和B偏心块与B轴承之间分别设套筒,A轴承和B轴承分别安装在A轴承座和B轴承座上,A轴承座和B轴承座设置在振动箱体两侧上,A轴承和B轴承外侧面分别设A轴承盖和B轴承盖,A轴承和B轴承上方振动箱体内壁上分别设集油器,A轴承、A轴承盖和A轴承座内与B轴承、B轴承盖和B轴承座内分别设润滑油流道,润滑油流道与集油器相通。

优选的,所述的A轴承和B轴承都包括轴承内圈、轴承滚子、轴承外圈,所述的A轴承座和B轴承座的上下两端分别都设轴承座上端集油槽和轴承座下端集油槽,A轴承座和B轴承座上与轴承外圈连接处分别设轴承座流道孔,A轴承座和B轴承座后沿的A轴承盖和B轴承盖上分别设轴承盖储油沟,两侧的润滑油流道由A轴承座和A轴承盖、B轴承座和B轴承盖与相应侧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盖储油沟、轴承座上端集油槽和轴承座流道孔和轴承座下端集油槽围成。

优选的,所述的A轴承座和B轴承座上与轴承外圈连接处的轴承座流道孔各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的轴承盖储油沟位于润滑油流道后侧,与润滑油流道通过铣削在A轴承盖和B轴承盖内侧面的凹槽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半自动润滑系统能有效润滑轴承、齿轮,带走热量,大幅提高可靠性,大大延长振动箱体的使用寿命,无能量耗损,特别适用于高温和高速场合。2)针对可能出现的流孔堵塞的风险,优选设置两个轴承盖流道孔,使两个流道孔可交替成为润滑油流入口和呼吸口,双流道孔上端还设有集油槽,便于润滑油储存及分配。3)轴承盖储油沟能在液压振动打桩机搅油齿轮不能供给足够的润滑油时,给轴承短暂供油;4)采用半自动润滑,避免了强制喷油润滑系统所需的复杂管路,制造工艺更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中集油器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剖视图。

图6是图5上部结构放大及润滑油流向(图中箭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振动打桩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的1是同步齿轮、2是振动箱体、3是搅油齿轮、4是集油器、5是A偏心块、6是A轴承、6-1是轴承内圈、6-2是轴承滚子、6-3是轴承外圈、7是A轴承盖、7-1是轴承盖储油沟、8是套筒、9是A轴承座、9-1是轴承座上端集油槽、9-2是轴承座流道孔、9-3是轴承座下端集油槽、10是B偏心块、11是传动轴、12是B轴承盖、13是B轴承、14是B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其结构包括振动箱体2和集油器4,振动箱体2上设同步齿轮1,振动箱体2内中部设传动轴11,传动轴11中部设搅油齿轮3,搅油齿轮3两侧分别设A偏心块5和B偏心块10,A偏心块5外侧设A轴承6,B偏心块10外侧设B轴承13,A轴承6和B轴承13结构相同,A偏心块5与A轴承6之间和B偏心块10与B轴承13之间分别设套筒8,A轴承6和B轴承13分别安装在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上,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设置在振动箱体2两侧上,A轴承6和B轴承13外侧面分别设A轴承盖7和B轴承盖12,A轴承6和B轴承13上方振动箱体2内壁上分别设集油器4,A轴承6、A轴承盖7和A轴承座9内与B轴承13、B轴承盖12和B轴承座14内分别设润滑油流道,润滑油流道与集油器4相通。

所述的A轴承6和B轴承13都包括轴承内圈6-1、轴承滚子6-2、轴承外圈6-3,所述的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的上下两端分别都设轴承座上端集油槽9-1和轴承座下端集油槽9-3,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上与轴承外圈6-3连接处分别设轴承座流道孔9-2,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后沿的A轴承盖7和B轴承盖12上分别设轴承盖储油沟7-1,两侧的润滑油流道由A轴承座9和A轴承盖7、B轴承座14和B轴承盖12与相应侧的轴承内圈6-1和轴承外圈6-3、轴承盖储油沟7-1、轴承座上端集油槽9-1和轴承座流道孔9-2和轴承座下端集油槽9-3围成,能有效降低发热严重的轴承滚子6-2的热量,提高轴承寿命,便于液压振动打桩机平稳工作。

所述的A轴承座9和B轴承座14上与轴承外圈6-3连接处的轴承座流道孔9-2各有两个,两个流道孔可交替成为润滑油流入口和呼吸口,防止流孔堵塞,流道孔配合集油槽可便于润滑油储存及分配。

所述的轴承盖储油沟7-1位于润滑油流道后侧,与润滑油流道通过铣削在A轴承盖7和B轴承盖12内侧面的凹槽相连。作为半自动润滑系统的补油结构。液压振动打桩机正常工作位姿下,润滑油流道中的一部分润滑油会流入轴承盖储油沟7-1中,待其储满润滑油后,便不会影响润滑油流道的正常工作。

工作时,搅油齿轮3将齿轮润滑油飞溅到振动箱体2内壁上,经由振动箱体2内壁的集油器4将内壁上的油膜汇集起来,使其流入两侧润滑油流道中。振动箱体2内壁上的润滑油膜经由集油器4汇集进入轴承座上端集油槽9-1中,然后依次流过轴承座流道孔9-2、轴承座下端集油槽9-3、轴承外圈6-3、轴承内圈6-1、轴承外圈6-3,然后重新回到振动箱体2中(该润滑油流向如附图6箭头指示路径)。另外,轴承座流道孔9-2在润滑油自重和气压作用下交替成为润滑油流入口和呼吸口,而振动箱体2内的润滑油则通过与振动箱体2内壁的对流换热达到冷却的目的。通过这一循环过程,保证输入轴承的润滑油起到冷却润滑的作用。

由于液压振动打桩机在夹桩起桩时,位姿会大幅度倾斜会造成供油不畅,在此时位于轴承座后沿的轴承盖储油沟7-1会向润滑油流道补注油,这样轴承也能得到润滑油冷却。而液压振动打桩机在打桩工作时,振动箱体2内润滑油液面稳定,能持续为润滑油流道供油,部分多余的润滑油则重新汇聚到轴承盖储油沟7-1中。夹桩起桩与正常打桩作业交替进行,在夹桩起桩时,轴承盖储油沟7-1一直给轴承供油冷却。

振动箱体内的润滑油不仅可以降低摩擦、减轻磨损、保护零件不遭锈蚀,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尤其在液压振动打桩机夹桩起桩阶段,由于箱体位姿的大幅度倾斜,储油环还能给高速运转的轴承供油。能有效降低轴承高速运转所产生的热量。

因为液压打桩机振动箱体的供油量需要满足其散热要求,即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润滑油带走,从而保证其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振动箱体的供油流量计算与分配需考虑环境因素、使用工况、温升等因素。因为液压打桩机工作状态下在高频领域,整个传动系统对振动箱体润滑系统体积和总供油量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总供油量上适当增加余量,进一步保证机器运转的安全裕度;然而,旋转的齿轮或其他零件浸入润滑油中,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搅油损失。尤其在高速运转时,润滑油和偏心块要尽量避免之间接触。这时必须在除了箱体内部之外有一定储油能力,避免振动箱体体内润滑油与偏心块接触,产生大的搅油损失。在轴承端盖处有储油沟,防止液压振动打桩机夹桩起桩操作时输入轴承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