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7441发布日期:2019-02-26 17:44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角阀,它包括阀体、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与阀芯连接的阀杆以及用于连接阀杆且驱动阀杆旋转的手柄。传统的大流量角阀,会因为水压较大,而且传统的角阀阀芯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因此容易影响到角阀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角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包括阀体、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与阀芯连接的阀杆以及用于连接阀杆且驱动阀杆旋转的手柄,所述阀体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出水端的内壁上设有抵触挡圈,阀芯包括芯杆与芯杆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垫片,密封垫片和抵触挡圈之间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抵触挡圈上且呈圆形状的若干密封挡圈以及设置于密封垫片上且与密封挡圈相适配的密封环槽,各密封挡圈同心设置,密封环槽的两侧槽壁上设有若干吸附孔,且各吸附孔截面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出水端的内壁上设有抵触挡圈,阀芯包括芯杆与芯杆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垫片,密封垫片和抵触挡圈之间设有密封组件,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通过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抵触挡圈上且呈圆形状的若干密封挡圈以及设置于密封垫片上且与密封挡圈相适配的密封环槽,各密封挡圈同心设置,使得密封垫片和密封挡圈形成逐层的密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在密封环槽的两侧槽壁上设有若干吸附孔,以及将各吸附孔截面呈圆弧状,则在密封挡圈上形成包覆效果,进而确保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密封垫片内的弹性孔,该弹性孔包括上弧形壁、下弧形壁以及设置于上、下弧形壁之间的支撑壁,上、下弧形壁的圆弧开口方向均朝向抵触挡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密封垫片内的弹性孔,该弹性孔包括上弧形壁、下弧形壁以及设置于上、下弧形壁之间的支撑壁,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在密封垫片受力时,通过弹性孔对抵触挡圈形成良好的弹性作用力效果,并且进一步的将上、下弧形壁的圆弧开口方向均朝向抵触挡圈,则形成良好的包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上设有若干安装环槽,安装环槽内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的内侧壁呈内凹结构,密封件的外侧壁呈外凸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杆上设有若干安装环槽,安装环槽内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的内侧壁呈内凹结构,密封件的外侧壁呈外凸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在密封件外侧壁受力时,密封件的内侧壁能更好的与安装环槽的槽底相贴合,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实施例的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大流量马桶用球型角阀,包括阀体1、置于阀体1内的阀芯、与阀芯连接的阀杆3以及用于连接阀杆3且驱动阀杆3旋转的手柄4,阀体1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出水端的内壁上设有抵触挡圈10,阀芯包括芯杆20与芯杆20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垫片21,密封垫片21和抵触挡圈10之间设有密封组件,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通过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抵触挡圈10上且呈圆形状的若干密封挡圈101以及设置于密封垫片21上且与密封挡圈101相适配的密封环槽210,各密封挡圈101同心设置,使得密封垫片21和密封挡圈101形成逐层的密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在密封环槽210的两侧槽壁上设有若干吸附孔211,以及将各吸附孔211截面呈圆弧状,则在密封挡圈101上形成包覆效果,进而确保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密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密封垫片21内的弹性孔212,该弹性孔212包括上弧形壁213、下弧形壁214以及设置于上、下弧形壁之间的支撑壁21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在密封垫片21受力时,通过弹性孔212对抵触挡圈10形成良好的弹性作用力效果,并且进一步的将上、下弧形壁的圆弧开口方向均朝向抵触挡圈10,则形成良好的包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阀杆3上设有若干安装环槽30,安装环槽30内设有密封件31,该密封件31的内侧壁呈内凹结构,密封件31的外侧壁呈外凸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在密封件31外侧壁受力时,密封件31的内侧壁能更好的与安装环槽30的槽底相贴合,提高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