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121发布日期:2019-02-19 19:1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属于连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管与管可拆卸套装所采用的跳珠连接装置其运动方式为弧线形,运动范围大,所需空间大,因此,管间装配间隙会设计较大,管与管之间窜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缩小装配间隙、减小管间窜动的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体和形变体,形变体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所述形变体设有第一凸体,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分别设有与第一凸体匹配的通孔;安装时,所述连接件设置第一管内,第二管套设在第一管外,所述第一凸体穿设第一管和第二管上的通孔。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凸体位于形变体中间位置。

进一步说,所述形变体还设有第二凸体,所述第二凸体与第一凸体一位于同一轴线,第二凸体位于形变体在第一管插装时的远端,第二凸体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分别设有与第二凸体相匹配的卡孔。

进一步说,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加强片。

进一步说,所述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与第一管相匹配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位于与形变体在第一管插装时的远端连接的支撑体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形变体两端由支撑体固定,第一凸体位于形变体中间位置,压缩时第一凸体直上直下,可以缩小装配间隙,使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连接更紧密,窜动更小;设计了第二凸体,第二凸体设有导向斜面,便于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管1,第二管2,连接件3,支撑体4,形变体5,第一凸体6,通孔7,第二凸体8,导向斜面9,卡孔10,远端11,加强片12,卡接结构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管与管对接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和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包括支撑体4和形变体5,形变体5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4,所述连接件3可采用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形变体11设有第一凸体6,所述第一管1、第二管2分别设有与第一凸体6匹配的通孔7;安装时,所述连接件3设置第一管1内,第二管2套设在第一管1外,所述第一凸体6穿设第一管和第二管上的通孔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凸体6位于形变体5中间位置,便于安装时第一凸体6能直上直下的运动。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形变体11还设有第二凸体8,所述第二凸体8与第一凸体6一位于同一轴线,第二凸体8位于形变体5在第一管1插装时的远端11,第二凸体8设有导向斜面9,导向斜面9向第二管2插装方向倾斜,第二管2沿导向斜面9移动对第二凸体8进行压缩,便于第二管2的插装,所述第一管1、第二管2分别设有与第二凸体8相匹配的卡孔10。

本实施例所述支撑体4之间设有加强片12用于稳定和加强支撑体4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支撑体4上设有与第一管1相匹配的卡接结构13,卡接结构13位于与形变体5在第一管1插装时的远端11连接的支撑体4上,即在支撑体4上设有一凸台,在第一管1端头有与之匹配的凹槽,在第一管1与连接件3安装后形成周向限位。

其连接过程工作原理:连接件3通过第一凸体6和第二凸体8固定在第一管1内,第一凸体6与第二凸体8穿过第一管1上的通孔7与卡孔10,安装第二管2时,第二管2先沿导向斜面9经过第二凸体8,此时第二凸体8逐渐被压缩并带动第一凸体6压缩,当第二管2完全压缩第二凸体8时第一凸体6由第二凸体8带动压缩到最低点,此时第二管2可以通过第一凸体6,第二管2一直压缩第一凸体6直至第一凸体6穿过第二管2上的通孔7,第二凸体8在经过第二管2上的通孔7时由第一凸体6带动压缩,卡接结构13可以防止第一凸体6与第二凸体8都压缩时第一管1与连接件3滑脱,第一凸体6穿过第二管2上的通孔7时第二凸体8也穿过第二管2上的卡孔10完成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的安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