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止回阀防烫恒温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231发布日期:2019-03-02 03:2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无止回阀防烫恒温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水暖器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无止回阀防烫恒温龙头。



背景技术:

恒温水龙头是用于家庭、酒店、公共浴室的淋浴设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前的恒温水龙头尚存在诸多不足,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

1、目前市面上的恒温水龙头关闭混合出水后,冷水和热水的水路始终是保持连通状态,为避免冷热水有压力差时而造成串水,在恒温龙头的冷热进水端必须安装有止回阀。

2、目前市面上普通的恒温水龙头采用一体式铸造成型,不但铸造成本高,而且水龙头内部的热水水路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恒温水龙头表面,容易烫伤人。

3、目前市面上的恒温水龙头内整体采用塑料材料,强度和抗冷冻性能较差,容易开裂。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恒温水龙头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止回阀防烫恒温龙头,其具有无需安装止回阀、防烫之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无止回阀防烫恒温龙头,包括有内主体、装饰外壳、同步开关阀芯、恒温阀芯;

该内主体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安装腔,内主体的另一端凹设有第二安装腔,内主体的外侧面设置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和出水口,该热水进口连通第一安装腔,该冷水进口连通第二安装腔;该内主体内设置有热水流道、混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该热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连通,该混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连通,该出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和出水口连通;该装饰外壳套设在内主体的外表面上;

该同步开关阀芯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前述热水进口、热水流道、混水流道、出水流道分别与同步开关阀芯上对应的端口对接相通;该恒温阀芯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前述冷水进口、热水流道及混水流道分别与恒温阀芯上对应的端口对接相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流道为上下设置的两条,对应的,出水口为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外壳上开设有热接口和冷接口,该热接口与前述热水进口正对,一热水接头穿过热接口而与热水进口固定连接,热水接头与热水进口相通,该冷接口与前述冷水进口正对,一冷水接头穿过冷接口而与冷水进口固定连接,冷水接头与冷水进口相通,该装饰外壳上开设有出水接口,该出水接口与前述出水口正对,出水接头穿过出水接口与出水口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主体的外壁上凸设有定位筋条,该定位筋条为多个,其分布在内主体的两端并环绕内主体的外壁间隔排布,定位筋条与装饰外壳的内壁相抵,装饰外壳的内壁与内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主体为铸铜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装饰圈接口,在两端的装饰圈接口处分别对接安装有装饰圈,且装饰圈分别抵于内主体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同步开关阀芯上设有一分水把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恒温阀芯上设有一温控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通过设置一个控制各个水口和流道开闭的同步开关阀芯,可以实现对热水进水和混合出水的同步关闭,避免了冷热水串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热进水端无需加装止回阀。

2、本实用新型出水流道为上下设置的两条,可以通过同步开关阀芯进行上下水路的切换。

3、通过冷热水接头将外壳体和内主体连接,在形成冷热进水水路的同时,还限制了内主体绕装饰外壳的轴向转动;以及,在装饰外壳两端的装饰圈接口处分别对接安装有装饰圈,且装饰圈分别抵于内主体的两端,因此,能够对装饰外壳内的内主体进行限位,防止内主体晃动;这样的结构设计,具有制造和安装简易、成本低的优点,避免了传统一体成型结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4、通过在内主体的外壁上凸设有定位筋条,且定位筋条与装饰外壳的内壁相抵,从而使得装饰外壳的内壁与内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以阻隔内主体与装饰外壳的热传递,确保装饰外壳始终为室温温度,起到防烫作用。

5、通过采用铸铜材质制成内主体,相比传统的塑料材质,内主体的强度和抗冷冻性能更好,不容易开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内主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装饰外壳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内主体 11、第一安装腔

12、第二安装腔 13、热水进口

14、冷水进口 15、出水口

16、热水流道 17、混水流道

18、出水流道 19、定位筋条

20、装饰外壳 21、空气间隙

22、装饰圈接口 23、热接口

24、冷接口 25、出水接口

30、同步开关阀芯 31、分水把手

40、恒温阀芯 41、温控把手

51、装饰圈 52、热水接头

53、冷水接头 54、出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内主体10、装饰外壳20、同步开关阀芯30、恒温阀芯40。

该内主体10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安装腔11,内主体10的另一端凹设有第二安装腔12,内主体10的外侧面设置热水进口13、冷水进口14和出水口15,该热水进口13连通第一安装腔11,该冷水进口14连通第二安装腔12;该内主体10内设置有热水流道16、混水流道17和出水流道18,该热水流道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连通,该混水流道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连通,该出水流道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腔11和出水口1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水流道18为上下设置的两条,对应的,该出水口15为两个。以及,该内主体10的外壁上凸设有定位筋条19,该定位筋条19为多个,其分布在内主体10的两端并环绕内主体10的外壁间隔排布。另外,该内主体10为铸铜材质。

该装饰外壳20套设在内主体10的外表面上,且,前述定位筋条19与装饰外壳20的内壁相抵,从而使得装饰外壳20的内壁与内主体1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21,以阻隔内主体10与装饰外壳20的热传递。该装饰外壳20的两端分别设有装饰圈接口22,在两端的装饰圈接口22处分别对接安装有装饰圈51,且装饰圈51分别抵于内主体10的两端,通过左右两端的装饰圈51,能够对装饰外壳20内的内主体10进行限位,防止内主体10晃动。该装饰外壳20上开设有热接口23和冷接口24;该热接口23与前述热水进口13正对,一热水接头52穿过热接口23而与热水进口13固定连接,藉此,该热水接头52将内主体10和装饰外壳20连接固定,限制内主体10绕装饰外壳20的轴向转动,热水接头52与热水进口13相通形成热进水水路;该冷接口24与前述冷水进口14正对,一冷水接头53穿过冷接口24而与冷水进口14固定连接,藉此,该冷水接头53将内主体10和装饰外壳20连接固定,限制内主体10绕装饰外壳20的轴向转动,冷水接头53与冷水进口14相通形成冷进水水路。以及,该装饰外壳20上开设有出水接口25,该出水接口25与前述出水口15正对,出水接头54穿过出水接口25与出水口15固定连接。

该同步开关阀芯30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内,前述热水进口13、热水流道16、混水流道17、出水流道18分别与同步开关阀芯30上对应的端口对接相通,使得同步开关阀芯30能够控制与之相通的水口和水流道的开闭状态。该同步开关阀芯30上设有一分水把手31,用于调节控制同步开关阀芯30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控制各个水口和水流通道的开闭的目的。

该恒温阀芯40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2内,用于控制冷水和热水的进水量,达到调节混合水温的作用。前述冷水进口14、热水流道16及混水流道14分别与恒温阀芯40上对应的端口对接相通。该恒温阀芯40设有一温控把手41,用于调节控制混合水温。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热水接头52和冷水接头53分别与外部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连接。一开始,同步开关阀芯30和恒温阀芯40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混水流道17与出水流道18之间被阻断,以及外部水路中的热水被阻隔在热水进口13处而无法进入到热水流道16中。

然后,通过转动分水把手31调控同步开关阀芯30,使得热水进口13和热水流道16相通,让外部的热水流向恒温阀芯40。接着,通过温控把手41调控恒温阀芯40,使得热水和冷水分别能够按一定的流量进入到恒温阀芯40中混合,而混合的水则从恒温阀芯40中流出,并经过混水流道17流向同步开关阀芯30。

接着,混合的水会根据同步开关阀芯30的状态,流入对应的出水流道18并从对应的出水口15流出。

最后,关闭同步开关阀芯30和恒温阀芯40回到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1、通过设置一个控制各个水口和流道开闭的同步开关阀芯,可以实现对热水进水和混合出水的同步关闭,避免了冷热水串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热进水端无需加装止回阀。

2、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流道为上下设置的两条,可以通过同步开关阀芯进行上下水路的切换。

3、通过冷热水接头将外壳体和内主体连接,在形成冷热进水水路的同时,还限制了内主体绕装饰外壳的轴向转动;以及,在装饰外壳两端的装饰圈接口处分别对接安装有装饰圈,且装饰圈分别抵于内主体的两端,因此,能够对装饰外壳内的内主体进行限位,防止内主体晃动;这样的结构设计,具有制造和安装简易、成本低的优点,避免了传统一体成型结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4、通过在内主体的外壁上凸设有定位筋条,且定位筋条与装饰外壳的内壁相抵,从而使得装饰外壳的内壁与内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以阻隔内主体与装饰外壳的热传递,确保装饰外壳始终为室温温度,起到防烫作用。

5、通过采用铸铜材质制成内主体,相比传统的塑料材质,内主体的强度和抗冷冻性能更好,不容易开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