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以及球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7798发布日期:2019-03-02 03:19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以及球形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门领域,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以及配置有该连接结构的球形阀。



背景技术:

球形阀(主要包括截止阀、波纹管截止阀、单座调节阀、套筒调节阀等)是一种使用量很大的阀门,结构形式也很多,可以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球形阀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球形阀的阀杆开启行程相对较短,开启高度一般仅为阀座通道直径的1/4。球形阀密封面间的摩擦力小,具有非常可靠的切断功能。通常球形阀只有一个密封面,因而制造工艺性比较好,且便于维修。所以球形阀在工业系统中有非常普遍的使用。

一般的球形阀阀杆直径远小于阀瓣的直径,基本都会分体制造,以节约原材料成本。但阀门使用时阀杆必须带动阀瓣一起运动,所以就存在阀杆和阀瓣的连接问题。连接的同时最好还有少量的活动间隙,来弥补累计误差,使阀门更有效的密封。现有技术中的球形阀,其通常采用钢球连接,抗剪切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其能够提高结构的抗剪切能力,从而提高球形阀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包括阀瓣、阀杆、滚柱以及堵头,所述阀瓣上开设盲孔,所述阀杆连接于所述盲孔内,所述阀瓣与所述阀杆具有相对的圆周面,各所述圆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所述阀瓣上还开设有灌装孔,多个所述滚柱通过所述灌装孔灌装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堵头封堵于所述灌装孔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盲孔的末端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止推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厚度均为所述滚柱的半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灌装孔为矩形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堵头为矩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堵头焊接固定于所述灌装孔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球形阀,包括阀体与阀盖,该球形阀还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滚柱灌装在阀杆与阀瓣之间,将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扩展为线接触,提高结构的抗剪切能力,从而最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其未示出堵头。

附图标记说明

1-阀瓣;2-止推垫;3-滚柱;4-堵头;5-阀杆;6-灌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阀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包括阀瓣1、阀杆5、滚柱3以及堵头4。

如图中所示,阀瓣1上开设盲孔(图中未标示),阀杆5连接于盲孔内。阀瓣1与阀杆5具有相对的圆周面,即阀瓣1的内侧面以及阀杆5的外侧面,各圆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图中未标示)。阀瓣1上还开设有灌装孔6,多个滚柱3通过灌装孔6灌装于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滚柱3环绕于空腔一周进行设置,堵头4封堵于灌装孔6上。这样,即可将现有的点接触扩展为线接触,提高结构的抗剪切能力,最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为便于调整阀瓣1与阀杆5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形成的空腔的高度,盲孔的末端还开设有凹槽(图中未标示),凹槽内设置有止推垫2。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止推垫2的厚度,调节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视情况更改滚柱3的高度尺寸等,例如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错位,以降低空腔高度,从而使用低尺寸的滚柱即可。

为便于滚柱3的安装以及与阀瓣1和阀杆5的配合,第一环形槽的厚度与第二环形槽的厚度均为滚柱3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孔6为矩形孔,其设置在阀瓣1的侧面。优选地,堵头4为矩形,堵头4焊接固定于灌装孔6内。

本实用新型的球形阀,包括阀体、阀盖以及前述的阀杆5和阀瓣1连接结构。阀体与阀盖等,可以依不同阀门进行不同选择,但该部分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不再扩展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能力更强的阀杆和阀瓣连接结构。整个结构加工工艺没有特殊要求,成本不会显著增加。主要实现手段是通过滚柱3替代钢球,将点接触扩展为线接触,提高结构的抗剪切能力,最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