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8586发布日期:2019-04-09 21:54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反复压缩—舒张状态,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避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煞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

中国专利号:201620469734.9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该避震器在实施上,当车辆受到冲击时,该活塞杆会向内移动以压缩弹簧且带动该活塞向下移动,使得该内筒内的阻尼油会经由第二通道流入该副压缸内,再依序经由第三通道、第一与第二阻尼调节器的流道及该第一通道而流入该内筒与该主压缸之间的空间,接着,经由该内筒上端的穿孔回流至该内筒内。通过具有黏滞性的阻尼油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力,就可产生压缩过程的阻尼作用;另一方面,当该避震器的弹簧回弹使该活塞受活塞杆带动向上移动时,该内筒内的阻尼油会从该内筒上端的穿孔依序流经空间、该第一通道、第一与第二阻尼调节器的流道、该第三通道流入该副压缸内,接着,经由第二通道回流至该内筒内。通过阻尼油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力,就可产生减震效果;但是,通过手动调节阻尼调节器调节阻尼的大小,其调节速度慢、调节精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调节阻尼调节器调节阻尼的大小,其调节速度慢、调节精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包括底座,设有底座上的液压筒,所述液压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液压筒内与液压筒内壁紧密设置有上封口盖,所述液压筒、内筒与上封口盖形成一容腔,所述液压筒上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下封口盖,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一活塞杆,其一端穿过上封口盖延伸到外筒内且固定在下封口盖上,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内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上位于上封口盖和下封口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分别与内筒和容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上均设置有调节其液体流动截面的电子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阀座,所述阀座内设置有第三流通道,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与阀座螺纹连接用于控制第三流通道流速的调节块,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与调节块卡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驱动连接块转动的电动马达,所述阀座的外侧套设有可沿阀座上下滑动的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上均设置有流通孔,所述阀座上位于第一连接盘上侧设置有阀片。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上位于上封口盖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上位于外筒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复合衬套。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避震器受力压缩,从而推动外筒与液压筒相对运动,套设在活塞杆上的弹簧被压缩,活塞杆向内筒推动活塞压缩阻尼油运动,阻尼油通过第一流通道流动到气囊装置内,避震器压缩力去除后,气囊装置推动阻尼油进过第二流通道、容腔返回到内筒内,且推动活塞运动,同时弹簧在弹性势能作用下恢复原状,使得活塞杆复原,通过增加阻尼油流动路径,提高避震器的阻尼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电子调节装置,增加避震器的避震力度调节,有效提高避震效果,同时提高了阻尼的调节精度和调节速度;进一步的,电子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动马达的转动,带动与电动马达连接的连接块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块卡接的调节块通过螺纹上下滑动,进而控制第三流通道的阻尼油流动截面,从而控制流速,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上均设置有流通孔,阀座上位于第一连接盘上侧设置有阀片,从而减小调节阻尼油初始阶段的冲击;进一步的,设置的第一弹性组件,从而缓解活塞受力压缩阻尼油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增加避震的舒适性;进一步的,设置的第二弹性组件,不仅起到缓震的作用,而且防止压缩力过大造成下封口盖与液压筒撞击;进一步的,液压筒与外筒之间设置的复合衬套,增加外筒与液压筒的相对滑动,并且提高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调节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4,一种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包括底座1,设有底座1上的液压筒2,所述液压筒2内同轴设置有内筒3,所述内筒3上设置有通孔4,所述液压筒3内与液压筒2内壁紧密设置有上封口盖5,所述液压筒2、内筒3与上封口5盖形成一容腔6,所述液压筒2上套设有外筒7,所述外筒7内设置有下封口盖8,所述内筒3内设置有一活塞杆9,其一端穿过上封口盖5延伸到外筒7内且固定在下封口盖8上,所述活塞杆9的另一端位于内筒3内设置有活塞10,所述活塞杆9上位于上封口盖5和下封口盖8之间设置有弹簧11,所述活塞杆9上位于上封口盖5与活塞10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12,所述弹性组件12分别为塑料减震垫和橡胶减震垫,所述活塞杆9上位于外筒7内设置有弹性组件13,所述弹性组件13分别为尼龙套筒和橡胶减震垫,所述液压筒2与外筒7之间设置有复合衬套1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气囊装置15,所述气囊装置15分别与内筒3和容腔6连通设置有流通道16和流通道17,所述流通道16和流通道17上均设置有调节其液体流动截面的电子调节装置20;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凹槽18,两所述凹槽18分别与流通道16和流通道17连通,两所述电子调节装置20分别设置在凹槽18内,所述电子调节装置20包括设置在凹槽18内的阀座201,所述阀座201内设置有流通道202,所述阀座201上设置有与阀座201螺纹连接用于控制流通道202流速的调节块203,所述阀座201上设置有与调节块203卡接的连接块204,所述连接块204上设置有驱动连接块204转动的电动马达205,所述电动马达205连接有软管206总成,所述凹槽18内设置有用于包覆电动马达205的壳体207,所述壳体207上设置有壳盖208,所述阀座201的外侧套设有可沿阀座201上下滑动的连接盘209和连接盘210,所述连接盘209与连接盘210之间设置有弹簧211,所述连接盘209和连接盘210上均设置有流通孔212,所述阀座201上位于连接盘209上侧设置有阀片2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电子调节阻尼的避震器,避震器受力压缩,从而推动外筒7与液压筒2相对运动,套设在活塞杆9上的弹簧11被压缩,活塞杆9向内筒3推动活塞10压缩阻尼油运动,阻尼油通过第一流通道16流动到气囊装置15内,避震器压缩力去除后,气囊装置15推动阻尼油进过流通道17、容腔18返回到内筒内,且推动活塞10运动,同时弹簧11在弹性势能作用下恢复原状,使得活塞杆9复原,通过增加阻尼油流动路径,提高避震器的阻尼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电子调节装置20,增加避震器的避震力度调节,有效提高避震效果,同时提高了阻尼的调节精度和调节速度;电子调节装置2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动马达205的转动,带动与电动马达205连接的连接块204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块204卡接的调节块203通过螺纹上下滑动,进而控制流通道202的阻尼油流动截面,从而控制流速,连接盘209和连接盘210上均设置有流通孔212,阀座201上位于第一连接盘209上侧设置有阀片213,从而减小调节阻尼油初始阶段的冲击;设置的弹性组件12,从而缓解活塞10受力压缩阻尼油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增加避震的舒适性;设置的弹性组件13,不仅起到缓震的作用,而且防止压缩力过大造成下封口盖8与液压筒2撞击;液压筒2与外筒7之间设置的复合衬套14,增加外筒7与液压筒2的相对滑动,并且提高密封的效果。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