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床头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3677发布日期:2019-05-31 21: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支架及床头柜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架及床头柜。



背景技术:

床旁移动设备给用户带来了极大方便,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床旁移动设备能够辅助患者实现娱乐、付费、呼叫等操作。

在相关技术中,床旁移动设备多通过支架结构实现其自由移动,支架内部的走线往往对支架内部结构造成干涉,影响支架悬臂的转动。因此,亟待设计一种结构可靠的支架,以提升床旁移动设备的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支架及床头柜,以提升支架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座、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悬臂转动连接至所述基座,所述第二悬臂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悬臂随所述第一悬臂的转动产生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悬臂内部包括独立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传动组件组装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连接线缆。

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悬臂相连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转动轴线正交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以使所述第一悬臂能够绕第一转动部或第二转动部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臂包括与所述第一悬臂相连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转动轴线正交的第三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以使所述第二悬臂能够绕第三转动部或第四转动部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一悬臂包括壳体,所述传动组件为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活动杆件和固定杆件,所述活动杆件的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活动杆件的另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三转动部,以随所述第一悬臂的转动而运动;所述固定杆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组装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形结构,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圆形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心重合,所述第二圆形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三转动部的转动轴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形结构的圆心处,所述固定杆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圆形结构的圆心处。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件上设有遮挡部,以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分隔开来。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力平衡件,所述力平衡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件相连,所述力平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连,以通过所述力平衡件与第一转动部连接处的摩擦力将所述第一悬臂限定在预设位置。

可选的,所述力平衡件件为气弹簧。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三转动部中至少之一为转盘。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臂还包括悬臂主体,所述悬臂主体与所述第四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组装于所述第四转动部与所述悬臂主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臂远离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设有移动设备组装部;所述第二悬臂内部包括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移动设备组装部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以使所述连接线缆经过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到达所述移动设备组装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床头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上述支架,所述基座组装于所述柜体,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相对于所述柜体运动,以使所述支架可选择性的处于伸展状态和折叠状态。

可选的,所述基座与所述柜体的配合处设有通孔,以使所述连接线缆自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柜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在支架内部设置独立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使得传动组件和连接线缆能够分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避免了连接线缆在第一悬臂的转动过程中发生窜动而干扰传动组件的工作,提升了支架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床头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所涉及的支架可以用于医疗床旁系统、诊断系统及其他用于组装移动设备的支架系统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用于医疗床旁系统的支架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支架1包括:基座11、第一悬臂12、第二悬臂13和传动组件14。其中,第一悬臂12转动连接至基座11,第二悬臂13转动连接至第一悬臂12的自由端。传动组件14分别与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相连,使得第二悬臂13随第一悬臂12的转动产生同步转动,以自动调整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在该转动方向夹角,确保第二悬臂13在该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固定。

上述第一悬臂12内部包括独立的第一容纳空间121和第二容纳空间122,传动组件14组装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1,第二容纳空间122用于收纳连接线缆15,以使连接线缆15对应于所述第一悬臂12的区段装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22。独立的第一容纳空间121和第二容纳空间122使得传动组件14和连接线缆15能够分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21和第二容纳空间122,避免了连接线缆15在第一悬臂12的转动过程中发生窜动而干扰传动组件14,提升了支架1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悬臂13远离第一悬臂12的自由端还可以设有移动设备组装部134,第二悬臂13内部包括第三容纳空间133,第三容纳空间133连通移动设备组装部134和第二容纳空间122,使得连接线缆15自基座11经过第二容纳空间122、第三容纳空间133到达移动设备组装部134,以供移动设备使用。上述结构设置为连接线缆15提供了位于支架1内部的走线空间,保证了移动设备的与连接线缆15的连通,增加了支架1的整体美观性。

为了阐述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的转动原理,下面分别就基座11、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的结构和组装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基座11包括与第一悬臂12相连的第一转动件111,第一转动件111包括转动轴线正交的第一转动部1111和第二转动部1112,以使第一悬臂12既能够绕第一转动部1111旋转,也能够绕第二转动部1112转动。其中,第一转动部1111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于基座11所在水平面,所述第二转动部1112的转动轴线可以垂直于基座11所在水平面。上述同时设置的第一转动部1111和第二转动部1112使得第一悬臂12能够产生平行和垂直基座11所在水平面的两个方向的转动,增加了与基座11相连的第一悬臂12的灵活性,避免了第一悬臂12在转动过程中与基座11所在水平面共面的外部物体发生干涉和碰撞。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部1111可以是转盘,第二转动部1112可以是转轴。上述转盘与转轴可以一体成型,且转盘与第一悬臂12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与基座11转动连接。本公开并不对第一转动件111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以获得第一悬臂12绕两个正交方向旋转的运动为准。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悬臂13包括与第一悬臂12相连的第二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1包括转动轴线正交的第三转动部1311和第四转动部1312,使得第二悬臂13既能够绕第三转动部1311旋转,也能够绕第四转动部1312旋转。其中,第三转动部1311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于基座11所在水平面,所述第四转动部1312的转动轴线可以垂直于基座11所在水平面。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二悬臂13同样具备在平行和垂直于基座11两个方向上的转动,增加了第二悬臂13的转动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转动部1311可以是转盘,第四转动部1312可以是转轴。上述转盘与转轴可以一体成型,且转盘与第一悬臂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轴与第二悬臂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公开并不对第二转动件131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以获得第二悬臂13绕两个正交方向旋转的运动为准。

针对基座11、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之间的上述连接关系,为了避免连接线缆15对第一转动件111和第二转动件131的干扰,可以在基座11靠近第一转动件111的位置、第一悬臂12靠近第一转动件111的位置、第一悬臂12靠近第三转动部1311的位置、第四转动部1312靠近第三转动部1311、第四转动部1312靠近第二悬臂13的位置以及第二悬臂13靠近第四转动部1312的位置分别设置开口,以使连接线缆15自基座11上的开口伸出,再由第一悬臂12靠近第一转动件111的开口插入,由第一悬臂12靠近第三转动部1311的开口伸出,再由第四转动部1312上的开口穿过其内部,最后自第二悬臂13上的开口插入并延伸至第二悬臂13的自由端以供移动设备使用。上述设置方式避免了连接线缆15进入第一转动件111和第二转动件131内部,减少其对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转动的干扰。或者,也可以在第一转动件111和第二转动件131内设置独立的线缆容纳空间以供连接线缆15穿过,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悬臂12绕第一转动部1111转动,第二悬臂13绕第三转动部1311发生转动时,通常需要限定第二悬臂13在该转动方向上的姿态,以便于组装在第二悬臂13自由端的移动设备的使用。为此,本申请对支架1的结构进行改进,在第一悬臂12内部设置与第二悬臂13相连的传动组件14,第二悬臂13随第一悬臂12的转动产生同步转动,以自动调整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在该转动方向夹角,确保第二悬臂13在该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固定:

在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悬臂12包括壳体123,壳体123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形结构1231,壳体1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圆形结构1232,第一圆形结构1231的圆心与第一转动部1111的转动轴心1111a重合,第二圆形结构1232的圆心与第三转动部1311的转动轴心1311a重合。通过使壳体123的第一圆形结构1231的圆心与第一转动部1111的转动轴心1111a重合,使得在第一悬臂12的转动过程中第一转动部1111的结构始终与第一圆形结构1231重合,不会突出或凹陷于壳体123,提升支架1的整体美观性。同样的,第二圆形结构1232的圆心与第三转动部1311的转动轴心1311a重合,使得在第二悬臂13的转动过程中第三转动部1311的结构始终与第二圆形结构1232重合,不会突出或凹陷于壳体123,也提升了支架1的整体美观性。

传动组件14可以是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活动杆件141和固定杆件142,活动杆件141随所述第一悬臂12的转动而运动,所述固定杆件142与所述壳体123固定连接,且组装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1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22的位置处。具体的,活动杆件141的一端可以组装于第一转动部1111,活动杆件141的另一端组装于第三转动部1311;固定杆件14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圆形结构1231的圆心,固定杆件14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圆形结构1232的圆心。或者,上述固定杆件142可以组装于壳体123的其他位置处,本公开并不对固定杆件142的组装位置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连杆机构,活动杆件141随第一转动部1111的转动而运动,带动第三转动部1311发生对应于第一转动部1111的转动。例如,当第一悬臂12绕第一转动部1111转过第一角度α时,第二悬臂13相对于第一悬臂12反向转动第二角度-α,使得第二悬臂13在该方向上的姿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便于第二悬臂13自由端的移动设备使用。而固定杆件142的相对于第一悬臂12的位置固定,因此不会随第一悬臂12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因此一方面减少了传动组件14的空间占用,另一方面避免了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22内的连接线缆15对传动组件14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杆件142上还可以设有遮挡部1421,遮挡部1421将第一容纳空间121和第二容纳空间122分隔开来,对连接线缆15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线缆15不会窜动至第一容纳空间121。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4还可以包括力平衡件143,力平衡件143的一端与活动杆件141相连,力平衡件143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部1111相连,力平衡件143能够随第一悬臂12的转动而相对第一转动部111转动,并通过力平衡件143与第一转动部111连接处的摩擦力使活动杆件141停止运动,从而使第一悬臂12停靠在转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力平衡件143可以是气弹簧,气弹簧提供与支架1的整体重力相反的作用力,降低用户拉动支架1时所用的力,起到省力效果。或者,力平衡件143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件、液压件、气压件等,本公开并不对力平衡件143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悬臂13还可以包括悬臂主体132,悬臂主体132与第四转动部1312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可以为钝角。此时,第二悬臂13的悬臂主体132本身高于水平面,抬高了组装于第二悬臂13自由端的移动设备的组装高度,避免移动设备由于重力作用而低于水平面。

此外,上述支架1还可以包括衬套16,衬套16组装于第四转动部1312与悬臂主体132之间,一方面减小第四转动部1312与悬臂主体132之间因转动而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为第四转动部1312和悬臂主体132之间的转动提供适当的摩擦力,使悬臂主体132在停止受力时能够停靠在当前位置。上述衬套16可以是塑料材质、软质金属材质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特别地,当衬套16为尼龙材质时能够起到较好的降噪和摩擦效果,且降低成本。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床头柜2,如图3所示,床头柜2可以包括柜体21和上述支架1,包括柜体21和上述支架1,基座11组装于柜体21,第一悬臂12和第二悬臂13相对于柜体21运动,使得支架1可选择性的处于伸展状态和折叠状态。采用上述支架1的床头柜2由于支架1的结构改进而提升了结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同时提升了床头柜2的多功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1与柜体21的配合处可以设有通孔112,以便于连接线缆15自通孔112进入柜体21,并穿过柜体21与电源或其他设备相连。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医疗床旁系统3。如图4所示,医疗床旁系统3应用于患者的病床旁边,可以包括移动终端31和上述支架1。移动终端31组装于支架1的第二悬臂13上,用户可以直接拉动移动终端31或第二悬臂13,在拉动过程中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发生对应转动,以使移动终端31移动至使用位置。其中,患者通过操纵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娱乐、付费、呼叫等功能。医生也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进行查看患者信息、下医嘱等操作。由于第一悬臂12能够绕第一转动部1111和第二转动部1112两个方向转动,因此避免了对外部物体的碰撞,提升了移动设备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此外,第一悬臂12内独立的第一容纳空间121和第二容纳空间122也避免了连接线缆15对传动组件14的干扰,也提升了移动设备3的使用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架可以组装在上述床头柜的柜体上,也可以组装在床旁的墙上、底板上,本公开并不对支架的固定方式和位置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