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626发布日期:2019-04-29 12:59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传动机构找正校准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带传动机构由于设计简单和效率高的特点而应用广泛,但其对安装要求较高,尤其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轴线应相互平行,带轮对应轮槽的对称平面应重合。目前工程中,找正或校准各带轮轮槽的对称平面基本使用目测法或者使用钢尺简单校准。上述方法实际中误差较大,不能精确保证各带轮轮槽的对称平面重合或者轴线平行。在距离较长的带传动机构中,误差会更大。因此,有必要考虑更为精准的带轮轮槽对称平面找正及校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实现了带轮轮槽对称面重合的找正及校准精度高,同一带轮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带轮组件,且互换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包括主动轮定位键、主动轮螺栓、拉杆正螺纹螺母、手持拉杆、从动轮定位键、从动轮螺栓和拉杆反螺纹螺母;其中,手持拉杆为水平放置的细杆状结构;主动轮螺栓沿轴向安装在手持拉杆的轴向左端;主动轮定位键固定安装在主动轮螺栓的轴向外端处;拉杆正螺纹螺母套装在主动轮螺栓的外壁,且位于主动轮螺栓轴向的中部位置;从动轮螺栓沿轴向安装在手持拉杆的轴向右端;从动轮定位键固定安装在从动轮螺栓的轴向外端;拉杆反螺纹螺母套装在从动轮螺栓的外壁,且位于从动轮螺栓轴向的中部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的手持拉杆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凹槽;主动轮螺栓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轴向左端的凹槽内;从动轮螺栓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轴向右端的凹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主动轮螺栓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手持拉杆轴向左端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主动轮螺栓与手持拉杆为螺纹配合,通过旋拧手持拉杆,实现主动轮螺栓沿轴向的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拉杆正螺纹螺母固定安装主动轮螺栓的外壁;主动轮螺栓带动拉杆正螺纹螺母同步移动;当主动轮螺栓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左端凹槽量达到阈值时,拉杆正螺纹螺母与手持拉杆的轴向左端接触,实现对主动轮螺栓的限位卡死。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从动轮螺栓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手持拉杆轴向右端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从动轮螺栓与手持拉杆为螺纹配合,通过旋拧手持拉杆,实现从动轮螺栓沿轴向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拉杆反螺纹螺母固定安装在从动轮螺栓的外壁;从动轮螺栓带动拉杆反螺纹螺母同步移动;当从动轮螺栓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右端凹槽量达到阈值时,拉杆反螺纹螺母与手持拉杆的轴向右端接触,实现对从动轮螺栓的限位卡死。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主动轮定位键与主动轮螺栓为螺纹配合;主动轮定位键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主动轮螺栓外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拉杆正螺纹螺母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手持拉杆左端凹槽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

所述从动轮定位键与从动轮螺栓为螺纹配合;从动轮定位键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从动轮螺栓外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拉杆反螺纹螺母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手持拉杆右端凹槽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手持拉杆的轴向长度为100-300mm;手持拉杆轴向左端凹槽直径为6-10mm;手持拉杆轴向左端凹槽轴向长度为50-70mm;手持拉杆轴向右端凹槽直径为6-10mm;手持拉杆轴向右端凹槽轴向长度为50-70mm。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主动轮螺栓和从动轮螺栓的轴向长度均为60-80mm。

在上述的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所述主动轮定位键和从动轮定位键均为截面为楔形的弧形结构;主动轮定位键和从动轮定位键的圆弧半径均为80-250mm;主动轮定位键通过嵌入外部主动带轮的轮槽内实现固定连接;从动轮定位键通过嵌入外部从动带轮的轮槽内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带轮轮槽对称面重合的找正及校准精度高:通过机械装配方法保证主动轮定位键和从动轮定位键对称面重合,并且主动轮定位键(从动轮定位键)与待找正或校准的主动轮(从动轮)为精确内嵌结构,可实现主动轮与从动轮轮槽对称面的精确找正及校准;

(2)本实用新型同一带轮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带轮组件:通过旋转手持拉杆,可调整主动轮定位键与从动轮定位键的间距,便可实现找正或校准不同间距的轮槽组件;

(3)本实用新型互换性好:带轮模子可根据带找正或校准的轮槽结构进行相应的更改,便可实现相应的找正及校准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找正及校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找正及校准装置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找正及校准装置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该装置带轮轮槽对称面重合的找正及校准精度高,同一带轮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带轮组件,且互换性好。

如图1所示为找正及校准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一种带轮轮槽对称面找正及校准装置,包括主动轮定位键1、主动轮螺栓2、拉杆正螺纹螺母4、手持拉杆5、从动轮定位键6、从动轮螺栓7和拉杆反螺纹螺母9;其中,手持拉杆5为水平放置的细杆状结构;主动轮螺栓2沿轴向安装在手持拉杆5的轴向左端;主动轮定位键1固定安装在主动轮螺栓2的轴向外端处;拉杆正螺纹螺母4套装在主动轮螺栓2的外壁,且位于主动轮螺栓2轴向的中部位置;从动轮螺栓7沿轴向安装在手持拉杆5的轴向右端;从动轮定位键6固定安装在从动轮螺栓7的轴向外端;拉杆反螺纹螺母9套装在从动轮螺栓7的外壁,且位于从动轮螺栓7轴向的中部位置。

如图2所示为找正及校准装置剖视图,由图可知,手持拉杆5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凹槽;主动轮螺栓2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5轴向左端的凹槽内;从动轮螺栓7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5轴向右端的凹槽内。

其中,主动轮螺栓2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手持拉杆5轴向左端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主动轮螺栓2与手持拉杆5为螺纹配合,通过旋拧手持拉杆5,实现主动轮螺栓2沿轴向的移动。

拉杆正螺螺母4固定安装主动轮螺栓2的外壁;主动轮螺栓2带动拉杆正螺纹螺母4同步移动;当主动轮螺栓2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5左端凹槽量达到阈值时,拉杆正螺纹螺母4与手持拉杆5的轴向左端接触,实现对主动轮螺栓2的限位卡死。

从动轮螺栓7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手持拉杆5轴向右端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从动轮螺栓7与手持拉杆5为螺纹配合,通过旋拧手持拉杆5,实现从动轮螺栓7沿轴向移动。

拉杆反螺纹螺母9固定安装在从动轮螺栓7的外壁;从动轮螺栓7带动拉杆反螺纹螺母9同步移动;当从动轮螺栓7沿轴向伸入手持拉杆5右端凹槽量达到阈值时,拉杆反螺纹螺母9与手持拉杆5的轴向右端接触,实现对从动轮螺栓7的限位卡死。

主动轮定位键1与主动轮螺栓2为螺纹配合;主动轮定位键1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主动轮螺栓2外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拉杆正螺纹螺母4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手持拉杆5左端凹槽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右旋;所述从动轮定位键6与从动轮螺栓7为螺纹配合;从动轮定位键6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从动轮螺栓7外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拉杆反螺纹螺母9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手持拉杆5右端凹槽内壁的螺纹旋向为左旋。

手持拉杆5的轴向长度为100-300mm;手持拉杆5轴向左端凹槽直径为6-10mm;手持拉杆5轴向左端凹槽轴向长度为50-70mm;手持拉杆5轴向右端凹槽直径为6-10mm;手持拉杆5轴向右端凹槽轴向长度为50-70mm。主动轮螺栓2和从动轮螺栓7的轴向长度均为60-80mm。

如图3所示为找正及校准装置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配合示意图,由图可知,主动轮定位键1和从动轮定位键6均为截面为楔形的弧形结构;主动轮定位键1和从动轮定位键6的圆弧半径均为80-250mm;主动轮定位键1通过嵌入外部主动带轮的轮槽内实现固定连接;从动轮定位键6通过嵌入外部从动带轮的轮槽内实现固定连接。

使用过程中,先将主动轮定位键1和从动轮定位键6安放在同一水平面,待分别依次安装好主动轮螺栓2、从动轮螺栓7、拉杆正螺纹螺母4和拉杆反螺纹螺母9后,将手持拉杆5分别与主动轮螺栓2和从动轮螺栓7连接,在只允许主动轮定位键1和从动轮定位键6有沿着手持拉杆5轴线移动的自由度后,旋转手持拉杆5调整主动轮定位键与1从动轮定位键6至一定的间距,并与主动轮从动轮机构对比,若间距不合适再次旋转手持拉杆5调整间距,直至合适,最后通过旋转拉杆正螺纹螺母4和拉杆反螺纹螺母8将手持拉杆限位。主动轮定位键1与从动轮定位键6的间距可调整,可适用不同中心距的轮槽找正。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