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取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818发布日期:2019-05-03 19:38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的取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力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取力器。



背景技术:

后置取力器的动力通过内花键从外部驱动轴获得,外部驱动轴驱动滑套转动,滑套带动取力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法兰盘转动输出。现有的后置取力器的内花键与外部驱动轴的外花键连接时,需要严格对准才能连接,否则可能导致内花键或外花键损坏,同时也造成取力器的安装效率较低。另外转轴安装在取力器壳体中可能会在轴向上产生移动,对取力器的安装及工作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内花键或外花键损坏、防止转轴轴向移动、便于安装的取力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便于安装的取力器,包括主壳体、转轴、安装法兰、滑套及拔叉组件,所述主壳体上贯穿设有主轴通孔,转轴位于主轴通孔中,安装法兰连接于转轴的第一端,滑套套设于转轴的第二端的圆周外侧,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主轴通孔的中部还设有滚子轴承,所述转轴的中部的圆周外侧还沿径向突出设有定位凸环,定位凸环从一侧与主壳体的内侧壁或滚子轴承抵接,所述拔叉组件包括拔叉、拔叉轴及拔叉壳体,拔叉壳体内开设有与主轴通孔连通的L形容置槽,L形容置槽远离主轴通孔的一端具有开口,拔叉及拔叉轴位于L形容置槽内,拔叉的第一端与滑套连接,第二端套设于拔叉轴的第一端,拔叉轴的第二端位于开口处,所述滑套远离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周壁上设有卡槽,拔叉的第一端位于卡槽内,滑套靠近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花键,内花键在凹槽的开口处的端面上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还突出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针轴承,支撑轴的直径小于转轴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法兰远离转轴的端面中部还设有第一凹槽,转轴靠近安装法兰的端面上设有螺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连接板及螺钉,连接板的外侧与安装法兰的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板的中部设有通孔,螺钉穿过连接板的通孔并与转轴的螺纹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法兰靠近主壳体的一侧还设有朝向主壳体延伸的罩壳,罩壳的末端与主壳体或滚子轴承活动连接,且罩壳的末端与主壳体之间设有油封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拔叉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拔叉轴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凸环,复位弹簧套设于拔叉轴的中部,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凸环远离开口的一侧抵接,第二端与拔叉壳体的内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拔叉轴靠近开口的位置与拔叉壳体之间还设有油封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安装的取力器,包括主壳体、转轴、安装法兰、滑套及拔叉组件,所述主壳体上贯穿设有主轴通孔,转轴位于主轴通孔中,安装法兰连接于转轴的第一端,滑套套设于转轴的第二端的圆周外侧,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主轴通孔的中部还设有滚子轴承,所述转轴的中部的圆周外侧还沿径向突出设有定位凸环,定位凸环从一侧与主壳体的内侧壁或滚子轴承抵接,所述拔叉组件包括拔叉、拔叉轴及拔叉壳体,拔叉壳体内开设有与主轴通孔连通的L形容置槽,L形容置槽远离主轴通孔的一端具有开口,拔叉及拔叉轴位于L形容置槽内,拔叉的第一端与滑套连接,第二端套设于拔叉轴的第一端,拔叉轴的第二端位于开口处,所述滑套远离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周壁上设有卡槽,拔叉的第一端位于卡槽内,滑套靠近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花键,内花键在凹槽的开口处的端面上设有倒角。如此可避免内花键或外花键损坏、防止转轴轴向移动、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安装的取力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安装的取力器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安装的取力器,包括主壳体110、转轴120、安装法兰121、滑套140及拔叉组件130。

主壳体110上贯穿设有主轴通孔,转轴120位于主轴通孔中,安装法兰121连接于转轴120的第一端,滑套140套设于转轴120的第二端的圆周外侧。转轴120的第二端还突出设置有支撑轴122,支撑轴122的直径小于转轴120的直径,支撑轴122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针轴承150。滑套140可相对转轴120沿轴向滑动,但不可相对转轴120转动。

主壳体110的内部且位于主轴通孔的中部还设有滚子轴承123,用于在主壳体110内对转轴120进行支撑。

转轴120的中部的圆周外侧还沿径向突出设有定位凸环124,定位凸环124从一侧与主壳体110的内侧壁或滚子轴承123抵接。

安装法兰121远离转轴120的端面中部还设有第一凹槽125,转轴120靠近安装法兰121的端面上设有螺纹槽,第一凹槽125内设有连接板126及螺钉127,连接板126为圆形,其圆周外侧与安装法兰121的第一凹槽125的内侧壁连接,且中部设有通孔,螺钉127穿过连接板126的通孔并与转轴120的螺纹槽螺纹连接,从而将安装法兰121固定于转轴120上。

安装法兰121靠近主壳体110的一侧还设有朝向主壳体110延伸的罩壳129,罩壳129的末端与主壳体110或滚子轴承123活动连接,且罩壳129的末端与主壳体110之间设有油封单元160。罩壳129与定位凸环124分别从两侧与滚子轴承123或主壳体110抵接,实现转轴120轴向上的定位,可防止转轴120沿轴向移动。

连接板126与第一凹槽125的内侧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28,油封单元160、连接板126及密封圈128用于防止主壳体110内的润滑油流出。

拔叉组件130包括拔叉131、拔叉轴132、复位弹簧133及拔叉壳体134。拔叉壳体134内开设有与主轴通孔连通的L形容置槽,L形容置槽远离主轴通孔的一端具有开口135,拔叉131及拔叉轴132位于L形容置槽内,拔叉131的第一端与滑套140连接,第二端套设于拔叉轴132的第一端,拔叉轴132的第二端位于开口135处。拔叉轴132的第二端与外部气缸连接。

拔叉轴132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凸环137,复位弹簧133套设于拔叉轴132的中部,复位弹簧133的第一端与凸环137远离开口135的一侧抵接,第二端与拔叉壳体134的内侧壁抵接。复位弹簧133使得拔叉轴132维持在一预定位置,在该位置时,滑套140与外部驱动轴啮合。外部气缸可驱动拔叉轴132及拔叉131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滑套140沿轴向相对转轴120,使得滑套140与外部驱动轴脱离。

拔叉轴132靠近开口135的位置与拔叉壳体134之间还设有油封单元136,防止拔叉壳体134内的润滑油流出。

滑套140远离转轴120的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周壁上设有卡槽141,拔叉131的第一端位于卡槽141内,滑套140靠近转轴120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花键142,内花键142在凹槽的开口处的端面上设有倒角143,倒角143便于外部驱动轴的外花键与内花键142啮合配合、安装及连接等,外花键的端面上对应设有倒角,如此外花键触碰到内花键142的倒角143时,可沿倒角143滑入至内花键142内,如此可避免内花键142或外花键损坏、便于外花键与内花键142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10及拔叉壳体134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采用高度强锻造方式制造拔叉131,可持续1000力矩(N.M)的工作100小时以上。转轴120采用渗碳钢20CRMNTI,整体承载力矩可达150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安装的取力器,包括主壳体、转轴、安装法兰、滑套及拔叉组件,所述主壳体上贯穿设有主轴通孔,转轴位于主轴通孔中,安装法兰连接于转轴的第一端,滑套套设于转轴的第二端的圆周外侧,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主轴通孔的中部还设有滚子轴承,所述转轴的中部的圆周外侧还沿径向突出设有定位凸环,定位凸环从一侧与主壳体的内侧壁或滚子轴承抵接,所述拔叉组件包括拔叉、拔叉轴及拔叉壳体,拔叉壳体内开设有与主轴通孔连通的L形容置槽,L形容置槽远离主轴通孔的一端具有开口,拔叉及拔叉轴位于L形容置槽内,拔叉的第一端与滑套连接,第二端套设于拔叉轴的第一端,拔叉轴的第二端位于开口处,所述滑套远离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周壁上设有卡槽,拔叉的第一端位于卡槽内,滑套靠近转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花键,内花键在凹槽的开口处的端面上设有倒角。如此可避免内花键或外花键损坏、防止转轴轴向移动、便于安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