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390发布日期:2019-03-22 19:2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屏底座,尤其涉及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深入到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借助电脑、电视等显示屏办公、娱乐。但是长期按照一个姿势坐立会引发身体产生各种不适,比如视觉疲劳、颈部及背部肌肉僵硬,甚至导致颈椎病。现有的普遍使用的电脑、电视支架结构简易,功能单一,电脑、电视等显示屏高度固定,水平方向更不能移动,设计一种安装及拆卸简单快捷,显示屏高度及水平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的多功能显示屏底座对于改善我们的工作及生活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包括支撑台、平移台、升降台;支撑台设置于桌面上;支撑台的上端设置有平移台;平移台的上端设置有升降台;

支撑台为中空的长方体;支撑台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上支撑板、下端平行设置有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导轨槽;支撑台的左端竖直设置有左支撑板、右端对称设置有右支撑板;支撑台的中部竖直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与右支撑板的中部水平设置有搁物板;

平移台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倒凹型平移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分别设置于上支撑板上的导轨槽内;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内均设置有倒凹型平移板;倒凹型平移板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条形凸起;倒凹型平移板的条形凸起分别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来回滑动;倒凹型平移板的表面四个顶角处对称设置有多个方形凹槽;

升降台包括支撑柱、升降板、插销;升降板的底端四个顶角处对称设置有多个方形凹槽;升降板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与倒凹型平移板相连接;支撑柱包括多个外支撑柱、多个内支撑柱;多个外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的底端;多个内支撑柱的底端分别设置于倒凹型平移板上;多个外支撑柱对应套置于多个内支撑柱上;多个外支撑柱均通过插销分别与多个内支撑柱紧固相接。

优选的,上支撑板表面的导轨槽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优选的,上支撑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下支撑板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多个凹槽;左支撑板的上端、下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卡合相接。

优选的,间隔板的上端、下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卡合相接。

优选的,间隔板的右侧中部设置有凹槽,右支撑板的左侧中部对应设置有凹槽;搁物板的左端、右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间隔板、右支撑板卡合相接。

优选的,外支撑柱包括一号外支撑柱、二号外支撑柱、三号外支撑柱、四号外支撑柱;一号外支撑柱、二号外支撑柱、三号外支撑柱、四号外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底端的四个方形凹槽内。

优选的,内支撑柱包括一号内支撑柱、二号内支撑柱、三号内支撑柱、四号内支撑柱;一号内支撑柱、二号内支撑柱、三号内支撑柱、四号内支撑柱的底端分别设置于倒凹型平移板上的四个方形凹槽内。

优选的,一号外支撑柱、二号外支撑柱、三号外支撑柱、四号外支撑柱分别对应套置于一号内支撑柱、二号内支撑柱、三号内支撑柱、四号内支撑柱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拆卸及组装方便,不仅能够实现水平移动,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同时还具备储藏功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平移台;3、升降台;4、上支撑板;5、下支撑板;6、左支撑板;7、右支撑板;8、间隔板;9、搁物板;10、第一导轨;11、第二导轨;12、倒凹型平移板;13、升降板;14、插销;15、一号内支撑柱;16、一号外支撑柱;17、二号内支撑柱;18、二号外支撑柱;19、三号内支撑柱;20、三号外支撑柱;21、四号内支撑柱;22、四号外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木质组合式多功能显示屏底座,包括支撑台1、平移台2、升降台3;支撑台1设置于桌面上;支撑台1的上端设置有平移台2;平移台2用于实现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移动。平移台2的上端设置有升降台3;升降台3用于实现显示屏竖直方向的升降。本设计选用优质木材制成,使用舒适方便。

支撑台1为中空的长方体;支撑台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上支撑板4、下端平行设置有下支撑板5;上支撑板4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导轨槽;上支撑板4表面的导轨槽为竖直方向。上支撑板4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下支撑板5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多个凹槽;支撑台1的左端竖直设置有左支撑板6、右端对称设置有右支撑板7;左支撑板6的上端、下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卡合相接。支撑台1的中部竖直设置有间隔板8;间隔板8的上端、下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卡合相接。间隔板8的右侧中部设置有凹槽,右支撑板7的左侧中部对应设置有凹槽;间隔板8与右支撑板7的中部水平设置有搁物板9;搁物板9的左端、右端均通过凹槽分别与间隔板8、右支撑板7卡合相接。搁物板9可以用于存储各种办公用品。支撑台1的各部件均通过凹槽卡合紧固相接,安装快捷方便。

平移台2包括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倒凹型平移板12;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分别设置于上支撑板4上的导轨槽内;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内均设置有倒凹型平移板12;倒凹型平移板12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条形凸起;倒凹型平移板12的条形凸起分别沿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来回滑动;倒凹型平移板12的表面四个顶角处对称设置有多个方形凹槽;

升降台3包括支撑柱、升降板13、插销14;升降板13的底端四个顶角处对称设置有多个方形凹槽;升降板13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与倒凹型平移板12相连接;支撑柱包括多个外支撑柱、多个内支撑柱;多个外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13的底端;多个内支撑柱的底端分别设置于倒凹型平移板12上;多个外支撑柱对应套置于多个内支撑柱上;多个外支撑柱均通过插销14分别与多个内支撑柱紧固相接。

外支撑柱包括一号外支撑柱16、二号外支撑柱18、三号外支撑柱20、四号外支撑柱22;一号外支撑柱16、二号外支撑柱18、三号外支撑柱20、四号外支撑柱22的顶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13底端的四个方形凹槽内。

内支撑柱包括一号内支撑柱15、二号内支撑柱17、三号内支撑柱19、四号内支撑柱21;一号内支撑柱15、二号内支撑柱17、三号内支撑柱19、四号内支撑柱21的底端分别设置于倒凹型平移板12上的四个方形凹槽内。

一号外支撑柱16、二号外支撑柱18、三号外支撑柱20、四号外支撑柱22分别对应套置于一号内支撑柱15、二号内支撑柱17、三号内支撑柱19、四号内支撑柱21上,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用户按照安装说明将底座安装完毕,当用户需要水平方向调整显示屏位置时,只需要前后推动倒凹型平移板12,倒凹型平移板12在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内实现前后滑动,从而调整显示屏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当用户需要上下调整显示屏高度时,只需要上下推动外支撑柱,外支撑柱沿着内支撑柱上下移动,到达需要位置,对齐内外支撑柱的销孔,插入插销14固定,从而调整显示屏上下位置。

实施例二:

上支撑板4表面的导轨槽为水平方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平移台与升降台,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显示屏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实现了显示屏竖直高度及水平方向的调整,而且安装及拆卸简单快捷,升降及水平移动方便,同时还具有储物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显示屏底座。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