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7967发布日期:2019-03-30 09:28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于水龙头内部的分水阀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了更方便操作控制阀,按键阀芯应运而生。常规的阀芯都是上下瓷片,阀杆旋转分水,但由于瓷片容易磨损,寿命不长,旋转的操作也比较繁琐,因此,人们对分水阀芯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在专利号为CN201520024541.8,专利名称为一种按键两分水阀芯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阀芯的分水结构,其操作简单,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轻松分水,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但这种结构的阀芯在进水水压3公斤(0.3MPa)左右的情况下能正常使用,但当进水水压会在5公斤(0.5MPa)以上甚至更高,只能加强其弹簧的强度,但由此导致了需要较大的按压力才能克服弹簧力将按键按压下去或者无法按压下去,操作难度大,会导致阀芯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较大的按压力,不受水压高低影响使用的分水阀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芯,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上的驱动机构,阀体的内腔设置有受驱动机构作用沿着其轴向移动的阀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阀杆在阀体内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切换,阀体内腔的侧壁设置有径向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进水口,在阀体的轴向上,进水口处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阀杆上沿其轴向顺序设置有与阀体内腔壁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之间形成第二通道;阀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第一通道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阻止进水口与第二通道相连通,阀杆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第二通道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阻止进水口与第一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阀杆在第一位置时,经进水口进入第一通道的液体对第一密封部产生向上的压力而对第二密封部产生向下的压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相抵消,同理,经进水口进入第二通道的液体对第二密封部产生向上的压力而对第三密封部产生向下的压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相抵消,因此,无论经进水口进入的液体压力多高,均不起影响。由此不需要较大的按压力,不受水压高低影响而可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案进行改进:

所述阀杆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上均凹设有环形密封槽,各道密封槽配对装配有密封圈,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与其配对的密封圈各构成所述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

所述阀体由切换主体和分水主体对接而构成,所述内腔形成于切换主体和分水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进水口设置在分水主体上。

分水主体其远离与切换主体对接的一端为下端,分水主体的下端内部封闭且外部套设有隔水套,隔水套的底部设有通孔,隔水套的内壁与分水主体的下端的外壁间形成有连通所述通孔和第二出水口的流道。

所述第三密封部与阀体内腔底面间形成过压腔,过压腔的腔壁开设有泄压孔

所述第三密封部与阀体内腔底面间形成过压腔,阀杆设置有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沿着阀杆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的上下两端面。

驱动机构包括按压件、转动件和复位弹簧,按压件和转动件安装在阀体内且按压件顶部穿出阀体,阀杆的第一端与转动件可相对转动对接,复位弹簧轴向设在阀杆与阀体内腔间;阀体的内腔设有若干斜台,斜台与斜台间形成若干道轴向的导槽,斜台的底面呈锯齿状而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按压件侧壁上设有可在所述导槽内滑动的导向块,导向块落在导槽中,按压件的底面还设有多个棘齿;转动件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转动凸块,转动凸块顶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三斜面;按压按压件,所述转动件轴向向下移动,阀杆下移,复位弹簧被压缩,转动件在下移的过程中在第三斜面和棘齿作用下而转动,转动凸块自导槽滑出,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相互作用而保持相对静止使阀杆处在第一位置;继续按压按压件,转动件转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三斜面离开第一斜面而顺着第二斜面继续转动,转动凸块进入导槽而使阀杆处在第二位置。

阀杆的第二端的端面朝向阀体内腔底面且凹设有沿其轴向设置有弹簧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弹簧腔中且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顶弹簧腔的底面而另一端抵顶在所述阀体内腔底面上。

所述第三密封部与阀体内腔底面间形成过压腔,阀杆设置有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沿着阀杆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的第一端端面和弹簧腔的底面。

所述转动件的底面凹设有圆台状的圆台坑,所述阀杆的第一端的端部呈圆台状而与圆台坑相配对,所述第三密封部与阀体内腔底面间形成过压腔,阀杆设置有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沿着阀杆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的第一端端部圆台状侧面和弹簧腔的底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分水阀芯的三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分水阀芯的三维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分水阀芯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阀杆在第一位置,第一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第一通道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阻止进水口与第二通道相连通);

图4是实施例中分水阀芯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阀杆在第二位置,第二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第二通道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阻止进水口与第一通道相连通);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中切换主体的三维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阀芯包括带有内腔11的阀体1和设置在阀体1上的驱动机构2,阀体1的内腔11设置有受驱动机构2作用沿着其轴向移动的阀杆3,在驱动机构2的作用下,阀杆3在阀体1内腔1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切换。

阀体1内腔11的侧壁设置有径向的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和进水口14,在阀体1的轴向上,进水口14处于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13之间;阀杆3上沿其轴向顺序设置有与阀体1内腔11壁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部31、第二密封部32和第三密封部33,第一密封部31和第二密封部32之间形成第一通道34,第二密封部32和第三密封部33之间形成第二通道35。

具体参照附图3所示,阀杆3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出水口12和进水口14分别与第一通道34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32阻止进水口14与第二通道35相连通。此时,经进水口14进入第一通道34的液体对第一密封部31产生向上的压力而对第二密封部32产生向下的压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相抵消,因此,无论经进水口14进入的液体压力多高,均不起影响。

具体参照附图4所示,阀杆3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出水口13和进水口14分别与第二通道35相连通而第二密封部32阻止进水口14与第一通道34相连通。此时,经进水口14进入第二通道35的液体对第二密封部32产生向上的压力而对第三密封部33产生向下的压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相抵消,因此,无论经进水口14进入的液体压力多高,均不起影响。

为了制造的便利,所述阀体1由切换主体15和分水主体16对接而构成,切换主体15和分水主体16间通过密封件密封对接。所述内腔11形成于切换主体15和分水主体16之间,所述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和进水口14设置在分水主体16上。

另外,所述阀杆3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环311、第二凸环321和第三凸环331,第一凸环311、第二凸环321和第三凸环331上均凹设有环形密封槽,各道密封槽配对装配有密封圈,第一凸环311、第二凸环321和第三凸环331与其配对的密封圈各构成所述的第一密封部31、第二密封部32和第三密封部33。

在分水主体16其远离与切换主体15对接的一端为下端,为了适于各种结构的水龙头,出水口需要从阀体1的轴向向外(或下端)流出,因此,在分水主体16的下端内部封闭且外部套设有隔水套4,隔水套4的底部设有通孔41,隔水套4的内壁与分水主体16的下端的外壁间形成有连通所述通孔41和第二出水口13的流道(如附图4中液体流向线所示和附图5所示)。隔水套4与分水主体16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

驱动机构2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如下结构。

驱动机构2包括按压件21、转动件22和复位弹簧23,按压件21和转动件22安装在阀体1内且按压件21顶部穿出阀体1,阀杆3的第一端与转动件22可相对转动对接,复位弹簧23轴向设在阀杆3与阀体1内腔11间。

如附图6所示,阀体1的内腔11设有若干斜台17,斜台17与斜台17间形成若干道轴向的导槽18,斜台17的底面呈锯齿状而具有第一斜面171和第二斜面172;按压件21侧壁上设有可在所述导槽18内滑动的导向块211,导向块211落在导槽18中,按压件21的底面还设有多个棘齿212;转动件22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转动凸块221,转动凸块221顶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三斜面222。

按压按压件21,所述转动件22轴向向下移动,阀杆3下移,复位弹簧23被压缩,转动件22在下移的过程中在第三斜面222和棘齿212作用下而转动,转动凸块221自导槽18滑出,第三斜面222与第一斜面171相互作用而保持相对静止使阀杆3处在第一位置;继续按压按压件21,转动件22转动,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第三斜面222离开第一斜面171而顺着第二斜面172继续转动,转动凸块221进入导槽18而使阀杆3处在第二位置。

阀杆3的第二端的端面朝向阀体1内腔11底面且凹设有沿其轴向设置有弹簧腔36,所述复位弹簧23设置在弹簧腔36中且复位弹簧23的一端抵顶弹簧腔36的底面而另一端抵顶在所述阀体1内腔11底面上。

阀杆3的上下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密封部33与阀体1内腔11底面间会形成过压腔19,为了对过压腔19进行泄压使其与外界压力平衡,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

第一种方式是直接过压腔19的腔壁开设有泄压孔(图中未画出),隔水套4的内壁设置有与泄压孔相通过的过孔(图中未画出)。

第二种方式是阀杆3设置有泄压通道37,所述泄压通道37沿着阀杆3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3的上下两端面。对于阀杆3设置有弹簧腔36时而言,所述泄压通道37沿着阀杆3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3的第一端端面和弹簧腔36的底面。

另外,所述转动件22的底面凹设有圆台状的圆台坑223,所述阀杆3的第一端的端部呈圆台状而与圆台坑223相配对,所述第三密封部33与阀体1内腔11底面间形成过压腔19,此时,所述泄压通道37沿着阀杆3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贯穿阀杆3的第一端端部圆台状侧面和弹簧腔36的底面。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