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167发布日期:2019-05-11 00:4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领域涉及箱体的锁扣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涉及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箱体是各种电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产品功能部件、提升产品外观的作用,在不用的场合都有应用,比如为展览、维修或者更换箱体内部部件时都将能够利用上提箱体。目前LED显示屏由多个LED箱体拼接而成,一般现有技术中将通过强度较高的金属固定片和螺丝进行连接和锁紧,使用时费时费力,不能快速对箱体进行锁扣,为此,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时,人们多采用弹簧卡扣的方式为箱体进行锁扣,但这种借助弹簧卡扣的方式极大地限制了箱体及箱内置物物体的重量,没法提供较重物体在提升时的所需要的拉力,为有能提供较大的锁扣能力就不得不采用弹性较大的弹簧,因此导致较大锁扣能力,但箱体的可拆卸能力下降。

同时,由于箱体使用情况的变化,置物空间的大小需要进行调节,但现有的锁扣连接装置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箱体构成的空间,锁扣位置固定后箱体的置物空间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置物空间,因此箱体所构成的置物空间是有限的,不能对箱体置物空间进行调节,使用范围有限,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满足箱体使用时承重重量外,并能使箱体通过锁扣连接装置对箱体的置物空间进行调节,使箱体使用灵活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泛,使用箱体时更加快捷,提高箱体使用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所述箱体包括可拆分的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锁紧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扣座、挡板、锁紧卡扣及调节滑块,所述扣座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底部,所述扣座设置有卡槽、滑移槽及安装柱,所述扣座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柱,所述扣座设置有滑移槽及卡槽,所述卡槽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槽口及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垂直互通,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所述锁紧卡扣设置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所述锁紧卡扣设置有手动滑移柱,所述手动滑移柱设置有圆台凹槽,所述手动滑移柱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手动滑移柱底部设置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底部设置有卡接片,所述锁紧卡扣与卡槽相互垂直,所述锁紧卡扣通过手动滑移柱在卡槽内往复移动,所述调节滑块呈“7”型,所述调节滑块底部设置为圆弧型,所述调节滑块与扣座的滑移槽嵌入扣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上箱体底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挡板上表面设置有手动滑移槽,所述手动滑移槽通过下箱体表面,在所述手动滑移槽设置为槽口的薄壳柱状结构,手动滑移柱通过手动滑移槽并在手动滑移槽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挡板下表面设置有卡扣滑移槽,所述卡扣滑移槽内设置有与弹性卡扣相对应设置的倒扣结构。

优选的,所述锁紧卡扣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凸状结构,所述第二挡板表面设置有锁紧卡扣滑移孔,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将锁紧卡扣固定在第一挡板的卡扣滑移槽内,所述第二挡板凸状结构两侧可卡扣在箱体表面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扣座滑移槽设置在扣座上每两个卡槽之间的位置及扣座端部,卡槽之间的滑移槽与调节滑块卡接后与扣座互相垂直,扣座端部与调节滑块卡接后与扣座互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的槽孔设置为四棱台结构,所述第二槽口一端设置为漏斗型,所述第二槽口的另一端设置为圆弧型。

优选的,所述扣座的卡槽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设置为铆钉型,且所述安装柱中间设置有回弹区,安装柱与箱体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板表面设置与安装柱相对卡接的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所述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设置在箱体表面,通过锁紧卡扣设置的手动滑移柱在第一挡板手动滑移槽内的移动,锁紧卡扣上的弹性卡扣与第一挡板上倒扣进行卡接扣合,同时锁紧卡扣上的卡接柱与扣座上的卡槽相配合,将箱体进行锁紧,整个过程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双重卡扣固定锁定,进一步固定锁紧,锁紧卡扣不易在实用过程中发生位移卡扣松开,导致上箱体与下箱体分离,箱内物品掉落在外边致使物品受损,提高箱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安装性,另外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方便使用扣座上滑移槽与有调节滑块的配合及扣座上多个卡槽的设计调整箱体置物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箱体有限的材料,提高箱体在实际使用情况中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在箱体使用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连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扣连接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扣连接装置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紧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扣连接装置扣座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上箱体,2为下箱体,3为扣座,4为卡槽,41为第一槽口,42为第二槽口, 5为调节滑移块,6为滑移槽,7为第一挡板,71为卡扣滑移槽,72为倒扣,8为手动滑移柱, 81为圆台凹槽,82为弹性卡扣,83为卡接柱,84为卡接片,9为手动滑移槽,10为安装柱, 11为第二挡板,111为锁紧卡扣滑移孔,12为第三挡板,121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6所示,所述一种箱体的锁扣连接装置,所述箱体包括可拆分的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通过锁紧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扣座3、挡板、锁紧卡扣及调节滑块5,所述扣座3设置在所述下箱体2底部,所述扣座3 设置有卡槽4、滑移槽6及安装柱10,所述扣座3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柱10,所述扣座3设置有滑移槽6及卡槽4,所述卡槽4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槽口41及第二槽口42,所述第一槽口41与所述第二槽口42垂直互通,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11及第三挡板12,所述锁紧卡扣设置在所述上箱体1的底部,所述锁紧卡扣设置有手动滑移柱8,所述手动滑移柱8设置有圆台凹槽81,所述手动滑移柱8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卡扣82,所述手动滑移柱 8底部设置卡接柱83,所述卡接柱83底部设置有卡接片84,所述锁紧卡扣与卡槽4相互垂直,所述锁紧卡扣通过手动滑移柱8在卡槽4内移动,所述调节滑块5呈“7”型,所述调节滑块5底部设置为圆弧型,所述调节滑块5与扣座3的滑移槽6嵌入扣接。

所述第一挡板7上表面设置有手动滑移槽9,所述手动滑移槽9设置为槽口的薄壳柱状结构,手动滑移柱8通过手动滑移槽9并在手动滑移槽9往复滑动,所述第一挡板7下表面设置有卡扣滑移槽71,所述卡扣滑移槽71内设置有与弹性卡扣82相对应的倒扣72,在进行锁紧动作时,手动推动手动滑移柱8,锁紧卡扣两侧的弹性卡扣82在手动滑移槽9内滑动,并与第一挡板7下表面设置的倒扣72扣合,进而实现锁紧。

所述锁紧卡扣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挡板11,所述第二挡板11呈凸状结构,所述第二挡板 11表面设置有锁紧卡扣滑移孔111,所述第二挡板11与第一挡板7将锁紧卡扣固定在第一挡板7的卡扣滑移槽71内,所述第二挡板11凸状结构两侧可卡扣在箱体表面进行固定。

所述扣座3滑移槽6设置在扣座3上每两个卡槽4之间的位置及扣座3端部,卡槽4之间的滑移槽6与调节滑块5卡接后与扣座3互相垂直,扣座3端部与调节滑块5卡接后与扣座3互相平行,所述扣座3的卡槽4数量可根据实际箱体的实用情况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多个,所述调节滑块5的设置可方便对箱体的置物空间进行调整,当箱体需要增加置物空间时,调节滑块5可与扣座3上滑移槽6进行扣合,提高锁紧卡扣的锁紧位置,锁紧卡扣将与扣座 3上的卡槽4卡接,进而达到锁紧目的。

所述第一槽口41的槽孔设置为四棱台结构,所述第二槽口42一端设置为漏斗型,所述第二槽口42的另一端设置为圆弧型,第二槽口42结构可方便配合锁紧卡扣中手动滑移柱8 的移动,当进行锁紧状态时,锁紧卡扣的手动滑移柱8与第二槽口42中的圆弧型一端贴合,卡接片84有漏斗型第二槽口42进入到第一槽口41中,由第一槽口41为四棱台结构,第一槽口41的槽孔孔径逐渐减小,进而实现卡接的效果。

所述安装柱10设置为铆钉型,且所述安装柱10中间设置有回弹区,安装柱10可方便将扣座3固定在下箱体2表面,安装柱10与箱体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12,所述第三挡板 12表面设置与安装柱10相对卡接的安装孔121,以提高连接时的机械性能及稳定性。

使用时,手动推动锁紧卡扣的手动滑移柱8,手动滑移柱8内为圆台凹槽81,不会对手指造成以外伤害,锁紧卡扣的手动滑移柱8及卡接片84滑移到扣座3的卡槽4内,弹性卡片在第一挡板7的手动滑移槽9内滑动,当手动滑移柱8与第一槽口41贴合时,弹性卡扣82 与第一挡板7下表面对应设置的倒扣72恰好扣合,进而达到锁扣的目的,第二挡板11将锁紧卡扣及第一挡板7固定在上箱体1表面,并保证锁紧卡扣在第一挡板7及第二挡板11之间往复运动,松开锁扣即上述操作的反过程,可方便进行箱体的分离和扣合,在需要较大置物空间时,调节滑块5由处于与扣座3平行位置的滑移槽6取出,放置在需要位置的卡槽4之间滑移槽6中,调整锁紧卡扣的位置,进而拓展了箱体的置物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照之前的各种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