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8985发布日期:2019-08-27 19:2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液压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轨道车辆的液压衬套。



背景技术:

液压衬套是在车辆(例如汽车和轨道车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零件,主要安装在车辆的悬架或转向架上,用于缓冲振动和冲击,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中国专利文献CN108150536A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该液压衬套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外侧的第一流道体,以及压紧套设在第一流道体外侧的外套。在芯轴和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在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凹槽。在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体的两个液腔,其中凹槽与外套围成流道,两个液腔通过流道连通。通过两个液腔内的液压流体之间的流动性,可以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从而实现提高车辆行驶、尤其是在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

然而在上述液压衬套中,其刚度和阻尼调节的范围仍然有限。因此,在本领域内希望提供一种液压衬套,其具有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变化的刚度和阻尼,以便为车辆提供更高的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衬套,其能够在径向和轴向上均实现变刚度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芯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套筒状的第一流道体,在所述芯轴和所述第一流道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用于液压流体的第一流道,其中,在所述第一橡胶体上径向相对地构造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所述两个主液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彼此连通;外套,其压紧式套设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径向外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至少一个轴向外侧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外套共同地限定了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辅助液腔。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处于所述辅助液腔内的朝向所述外套延伸的径向突出部,所述径向突出部与所述外套之间的间隙形成了连通通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突出部将所述辅助液腔分隔成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一子腔和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二子腔,所述连通通道将所述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彼此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硫化在所述支撑环上的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橡胶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体的轴向端部形成密封式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外套的轴向端部形成密封式接触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径向突出部在轴向上处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橡胶体还包括硫化在所述径向突出部上的第三部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橡胶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均嵌入有刚性的垫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环内设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用于向所述辅助液腔注入液压流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流体灌注通道包括通向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外侧端部的水平分支,以及通向所述辅助液腔的第一子腔的垂直分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液腔构造成与所述主液腔不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流道体的两个轴向外侧设置有相同的密封组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根据液压衬套所需要的径向动态刚度来确定,而所述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根据液压衬套所需要的轴向动态刚度来确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衬套包括辅助液腔和形成在辅助液腔中的连通通道,能够在轴向上和径向上均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刚度调节,从而提高了液压衬套所能提供的变刚度特性和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衬套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了图1所示液压衬套中的辅助液腔的放大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用语“轴向”和“径向”分别指图1中的水平和垂直的方向。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衬套100。如图1所示,液压衬套100包括芯轴10、设置在芯轴10的径向外侧的第一流道体20,以及以压紧的方式套设在第一流道体20的径向外侧的外套30。第一流道体20通常构造成套筒件的形式。芯轴10通常是预成型件,并且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其构造成台阶轴的形式。芯轴10的两端例如可与轨道列车的转向架相连,而外套30与定位转臂相连。在芯轴10上还可设置可选的内套15,如图1所示。外套30的两个轴向端部朝向芯轴10径向地弯折,从而形成了翻边32,以便有利于液压衬套100的密封,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芯轴10和第一流道体20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橡胶体40。然而可以理解,在设置有内套15的情况下,第一橡胶体40可填充在内套15和第一流道体20之间。在第一橡胶体4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两个主液腔45,它们优选地构造成在径向上相对。也就是说,这两个主液腔45都只在周向上部分地延伸,并且在径向上相对。在第一流道体20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凹槽,其可呈螺旋状的圆周分布形式。在装配状态中,外套30压紧在第一流道体20上,使得第一流道体20上的凹槽形成了用于液压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第一流道42。第一流道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液腔45连通。另外,在外套30上构造有与第一流道42连通的用于注入液压流体的注液孔(未示出)。

当轨道列车在直线段抗蛇形运行阶段,轮对会承受到高频振动,而在低速过曲线时,轮对的轮缘会贴靠钢轨,此时振动频率明显下降。在上述两种工况下,车轮的运动会驱使芯轴10和外套30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处于前方的主液腔和处于后方的主液腔会分别地发生扩张和收缩。这样,液压流体便能够通过第一流道42而在两个主液腔45之间流动,从而相应地调节了液压衬套100的刚度,使得列车保持稳定运行。这种变化的刚度是液压衬套100的一项重要性能。

液压衬套的上述特征和功能是本领域中已知的,例如可以参阅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8150536A,该专利文献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第一流道体20的在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均由密封组件50封闭,以便形成密闭的用于容纳液压流体的腔室,即主液腔45。密封组件50包括刚性的支撑环60,其安装在芯轴10上。在图示实施例中,芯轴10构造成阶梯轴,因此,支撑环60优选地安装在芯轴10的阶梯结构处,以便形成良好的定位且被更稳定地支撑。在支撑环60上硫化有第二橡胶体70,在第二橡胶体70内嵌入了刚性的垫片55、56(见图2)。这样,支撑环60和垫片55、56通过第二橡胶体70形成一体。

如图2更清楚地示出,硫化的第二橡胶体70包括两个轴向上分隔开的部分,即靠近第一流道体20的轴向端部的内侧部分72和靠近外套30的轴向端部的外侧部分74。通过这种设置,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与第一流道体20的轴向端部的外表面形成密封,而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与形成于外套30的轴向端部处的翻边32的内表面形成密封。这样,在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支撑环60和外套30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辅助液腔80,其中可以容纳液压流体。然而与主液腔45不同的是,每个密封组件50内的辅助液腔80构造成在周向上完全地延伸,即,辅助液腔80在周向上延伸过360度。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液腔80构造成与主液腔45并不连通。

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环60还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62。突出部62在轴向上位于第二橡胶体70的内侧部分72和外侧部分74之间。同样地,在支撑环60的突出部62上也硫化有第二橡胶体70的中间部分76。在装配状态下,支撑环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62处于辅助液腔80内。如图2所示,突出部62的外周端面终止于辅助液腔80内,即,在径向方向上,突出部62(包括硫化在其上的第二橡胶体70的中间部分76)并未接触到外套30的内表面。由此,支撑环60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62和外套3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一个连通通道90。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环60的突出部62(以及硫化在其上的第二橡胶体70的中间部分76)将辅助液腔80分成了两个轴向上相邻的子腔,即处于轴向内侧的第一子腔81和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二子腔82。这两个子腔81和子腔82通过连通通道90彼此连通。因此,当液压衬套100承受轴向正弦激励时,支撑环60的突出部62会产生轴向上的来回运动,从而挤压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子腔81和第二子腔82。这样,其中在一个子腔(例如第一子腔81)中会产生内部高压,而另一个子腔(例如第二子腔82)相应地产生内部低压,使得液压流体会从具有内部高压的子腔(例如第一子腔81)流入具有内部低压的子腔(例如第二子腔82)。由于两个子腔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差,导致液压衬套100产生了轴向上的变刚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液压衬套100的轴向变刚度的效果,达到轴向上的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目的。

不希望受到任何理论的约束,根据本实用新型,辅助液腔80中的连通通道90主要用来为液压衬套100提供轴向上的变刚度,而主液腔45中的第一流道42主要用来为液压衬套100提供径向上的变刚度。因此,第一流道42和连通通道90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等几何参数分别取决于对液压衬套100的轴向变刚度和径向变刚度的要求。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第一流道42和连通通道90的几何参数可以选择成彼此相同,也可以选择成彼此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和内侧部分72内分别嵌入了刚性的垫片55和56,从而为液压衬套100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轴向刚度。除了提供轴向刚度的作用之外,垫片56还能够挤压相邻的第二橡胶体70,从而充分保障主液腔45和辅助液腔80内的液压流体的密封效果。嵌片55则能够与金属外套30的翻边32以及位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二橡胶体70的外侧部分74共同形成针对辅助液腔80的密封。由此,辅助液腔80的密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支撑环60上还设置有液压流体灌注通道95。如图2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95包括通向支撑环60的轴向端部的水平分支96,以及一端与水平分支96连通而另一端通向辅助液腔80的垂直分支94。这样,在液压衬套100组装好之后,可以利用液压流体灌注通道95向辅助液腔80注入液压流体。注入完成之后,例如可以使用塞子(未示出)将液压流体灌注通道95的水平分支96堵住。

如图2所示,液压流体灌注通道95的垂直分支94设置成通向辅助液腔80的处于轴向外侧的第一子腔82。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并且降低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流道体的轴向两端处均需要设置密封组件。这两个密封组件可以均为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50,也可以仅其中一个采用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50,而另一个采用普通的密封件。这种普通的密封件仅需要提供密封效果以形成密闭的主液腔即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设计的。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