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设在芯轴缸管上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5437发布日期:2019-07-10 09:5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设在芯轴缸管上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压合页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422943.1的公开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双向开合液压缓冲合页”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第一合页体、第二合页体与芯轴机构,以及芯轴机构包括芯轴缸管、第一密封连接件、第二密封连接件、活动活塞凸轮、限位缸套、旋转连接轴、弹簧、限位销;在液压缓冲合页中,限位缸套能够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其是液压缓冲合页中十分重要的构件。在该双向开合液压缓冲合页中,为了实现相关油路的导通,是通过在限位缸套上开设出从其一端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导流槽孔来实现的,且在限位缸套上还开设有限位导向孔,这会削弱限位缸套的结构强度;再加上限位销需要紧压在限位导向孔孔壁上,从而会影响液压缓冲合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开设在芯轴缸管上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该液压合页油路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限位缸套的结构强度被削弱,能有效延长液压合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开设在芯轴缸管上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包括第一合页体、第二合页体、芯轴机构,所述第一合页体与第二合页体通过芯轴机构组装连接一起,所述芯轴机构包括芯轴缸管、第一密封连接件、第二密封连接件、活动活塞凸轮、限位缸套、旋转连接轴、弹簧、限位销,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外端端部开设螺纹调节孔,所述螺纹调节孔中设有调节螺塞,所述螺纹调节孔孔壁上分别开设有呈内外布置的回油孔、进油孔,并使回油孔、进油孔分别贯穿置至第一密封连接件外壁与内端端面上,其特点在于所述芯轴缸管内壁上开设有直条状的导油槽,并使导油槽的长度方向与芯轴缸管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导油槽一端与回油孔相连通,所述导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矩形或V字形,所述导油槽的槽口宽度为1mm~5mm。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可靠性,所述导油槽的深度为0.3mm~0.6mm,所述芯轴缸管的管壁厚度为1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中,由于芯轴缸管上开设有与回油孔相连通的导油槽,这样无需在限位缸套上开设出导油的槽孔,也能实现液压合页上相关油路的导通;从而可避免限位缸套的结构强度被削弱,进而就可以延长液压合页的使用寿命,且该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结构还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缸管设计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缸管设计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芯轴缸管设计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活塞凸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开设在芯轴缸管上的液压合页油路结构,包括第一合页体1、第二合页体2、芯轴机构3,所述第一合页体1与第二合页体2通过芯轴机构3组装连接一起;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芯轴机构3包括芯轴缸管31、第一密封连接件32、第二密封连接件33、活动活塞凸轮34、限位缸套35、旋转连接轴36、弹簧37、限位销38;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32外端端部开设螺纹调节孔321,所述螺纹调节孔321中设有调节螺塞322,所述螺纹调节孔321孔壁上分别开设有呈内外布置的回油孔301、进油孔302,并使回油孔301、进油孔302分别贯穿置至第一密封连接件32外壁与内端端面上;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如图3、图4、图6至图8所示,所述芯轴缸管31内壁上开设有直条状的导油槽303,并使导油槽303的长度方向与芯轴缸管31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导油槽303一端与回油孔301相连通,所述导油槽30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矩形或V字形,所述导油槽303的槽口宽度为1mm~5mm。由于芯轴缸管31上开设有与回油孔301相连通的导油槽303,这样无需在限位缸套35上开设出导油的槽孔,也能实现液压合页上相关油路的导通;从而可以避免限位缸套35的结构强度被削弱,进而就可以延长液压合页的使用寿命,且该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结构还十分简单。由于导油槽30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矩形或V字形,这些都是易于加工的结构,这样可便于加工芯轴缸管31。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可靠性,所述导油槽303的深度为0.3mm~0.6mm,所述芯轴缸管31的管壁厚度为1mm~1.5mm。通过采用深度为0.3mm~0.6mm的导油槽303与采用管壁厚度为1mm~1.5mm的芯轴缸管31,这样既能使油路顺利的导通,又能防止芯轴缸管31的结构强度出现过度削弱的情况,由于保证液压合页油路结构的可靠性。

所述芯轴缸管31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采用钢或铝合金等。

其中,导油槽303的长度小于芯轴缸管31的长度,且导油槽303两端未延伸至芯轴缸管31端面上。为了在芯轴缸管31上开设导油槽303,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事先加工出特制的模具,该模具带有上模、下模,在下模顶面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圆弧形的条形定位槽,且条形定位槽呈水平布置,所述条形定位槽的内壁是与芯轴缸管31的外壁相匹配的,这样在芯轴缸管31放置在条形定位槽中时,可以通过条形定位槽对芯轴缸管31形成有效地定位;在上模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成型压杆,该成型压杆位于条形定位槽的正上方,并使成型压杆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同向,在成型压杆底部设有横截面呈圆弧形或矩形或V字形的凸条部,并使凸条部的长度方向与成型压杆的长度方向同向。当需要用该模具加工芯轴缸管31时,先将芯轴缸管31放置在条形定位槽中,并将成型压杆拆卸下来,以及使成型压杆穿过芯轴缸管31后,再使成型压杆两端固定于上模上,这样在上模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就能带动成型压杆向下移动,从而就能使成型压杆上的凸条部紧压在芯轴缸管31内壁上,进而就能通过凸条部在芯轴缸管31内壁上挤压出呈圆弧形或矩形或V字形的导油槽303,至此就通过该模具在芯轴缸管31上加工出了导油槽303。

所述上模底部并排设置有两个凸起部,所述成型压杆两端是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两个凸起部上的,所述成型压杆可采用螺钉固定在凸起部上。其中在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区域可起到让位的作用,以避免上模底部顶压在芯轴缸管31上。

其中芯轴机构3中的各构件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组装结构进行组装的,例如采用如下的组装结构:如图2至图5、图9至图11所示,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32内端端面上设有固定凸轮部323,所述活动活塞凸轮34一端设有与固定凸轮部323相配的活动凸轮部341,所述活动活塞凸轮34一端开设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导油孔342,所述导油孔342孔口上设有单向阀343,所述限位缸套35一端端部贯穿至其另一端端部的定位导向孔351,所述限位缸套35外表面上开设有呈V字型的限位导向孔352,并使限位导向孔352与定位导向孔351相贯通,所述弹簧37套装在旋转连接轴36上,所述活动活塞凸轮34另一端可沿旋转连接轴36轴向活动地连接在旋转连接轴36一端,并使弹簧37两端分别弹性作用在旋转连接轴36与活动活塞凸轮34上,所述限位缸套35一端通过定位导向孔351套装于第一密封连接件32内端上,并使固定凸轮部323位于定位导向孔351中,所述活动活塞凸轮34滑动嵌装在限位缸套35的定位导向孔351中,并使活动凸轮部341与固定凸轮部323相对接,所述限位销38分别穿置在活动活塞凸轮34上与限位导向孔352中,所述芯轴缸管31套装在第一密封连接件32内端端部上,并使旋转连接轴36一端、活动活塞凸轮34、弹簧37、限位缸套35分别位于芯轴缸管31中,所述第二密封连接件33设置在旋转连接轴36另一端上,并使第二密封连接件33一端嵌置于芯轴缸管31另一端中,并在第二密封连接件33嵌置于芯轴缸管31中后,使芯轴缸管31内孔构成密封的油腔311,所述导油槽303另一端与油腔311相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