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7104发布日期:2019-11-19 22:0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支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将太阳能支架固定在地面的结构有两种,一是通过水泥固定,其结构稳固,但施工过程麻烦、施工周期长,后期不便拆除,成本也比较高;另一种是通过地桩固定,因其施工方便快捷、灵活性高,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比例比较大。地桩法兰盘结构用以连接地桩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底座,通过将地桩打入地面后,将支架底座固定在法兰盘上,可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

现有的地桩法兰盘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孔与孔的对应关系限制,支架底座与法兰盘的相对位置不能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了极高的安装精度。与法兰盘连接的地桩固定完成后,如果地桩与预定位置有所偏移,与法兰盘固定的支架底座也将偏移,即竖杆偏离预定位置,导致太阳能支架无法正确安装,此时想调整必须将地桩拔出重新定位,极大影响现场施工的效率,容错率较低。并且法兰盘和支架底座的生产工差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配套关系,导致安装困难,两者之间因无法配套使用而报废,生产成本变相增高。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其与支架底座安装时可以调整相对位置,以适配地桩固定时的位置偏差,实现快速安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包括用以与支架底座配合的法兰盘主体,所述法兰盘主体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环绕法兰盘主体的中心沿周向均匀地排列在法兰盘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每组安装孔包括两个长孔,这两个长孔之间的距离由法兰盘主体的中心向法兰盘主体的边缘方向逐渐变大。

所述每组安装孔包括的两个长孔呈对称设置,其对称线穿过法兰盘主体的中心。

所述长孔为圆弧形。

所述每组的两个长孔靠近法兰盘主体中心的端部连通。

所述安装孔有六组。

所述法兰盘主体为圆盘形,所述法兰盘主体的中心即为法兰盘主体的圆心。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法兰盘主体上设置每组两个长孔,同组两个长孔间距由法兰盘主体中心向法兰盘主体边缘逐渐变大,使得法兰盘主体表面具有更多角度朝向的长孔,增大了可调整的范围。法兰盘主体固定后与预定位置或角度有偏差时,支架底座可以进行相对应方向或角度的调整,无需再重新定位地桩,从而实现快速安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支架底座和法兰盘主体生产工差的影响,提高容错率,支架底座与法兰盘主体更容易实现搭配使用,从而降低废品率、节省成本。

此外,将每组的两个长孔连通,可以实现更大的调整范围和角度,使支架底座的位置调整更加灵活方便;将长孔设为圆弧形,使螺栓调整时在长孔中的移动更加顺滑,以减小阻力,避免对长孔的磨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太阳能支架固定的效果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主体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法兰盘主体与支架底座理想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右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左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下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上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角度偏差的调整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主体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法兰盘主体与支架底座理想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右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左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14为第二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下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15为第二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上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主体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7为第三实施例法兰盘主体与支架底座理想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8为第三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右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19为第三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左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20为第三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下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21为第三实施例固定中法兰盘主体偏上情况的调整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主体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太阳能支架用立柱地桩法兰盘结构,包括法兰盘主体1,法兰盘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组安装孔2,上述安装孔2环绕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沿周向均匀地排列在法兰盘主体1的上表面。上述每组安装孔2包括两个长孔3,这两个长孔3之间的距离由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向法兰盘主体1的边缘方向逐渐变大。螺栓可穿设于长孔3并相对于法兰盘主体1的上表面水平方向移动。

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太阳能支架的固定时,上述法兰盘主体1的下表面连接有地桩4,图示中的地桩4为螺旋地桩;上述法兰盘主体1的上表面配合有支架底座5,支架底座5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太阳能支架的竖杆6。上述支架底座5配合于法兰盘主体1的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7,螺栓贯穿于长孔3和固定孔7并拧入螺母,将支架底座5固定在法兰盘主体1上,完成竖杆6的固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完成太阳能支架的的安装。上述固定孔7可以是长条形的通孔,两个固定孔7相互平行,以便螺栓在固定孔7中可以调整位置,更方便于支架底座5的安装和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在一个固定孔7中可以拧入两个甚至更多的螺栓,以便与更多的长孔3连接,增加法兰盘主体1与支架底座5之间的连接固定点,以实现更牢固的安装。

上述每组安装孔2包括的两个长孔3呈对称设置,其对称线穿过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长孔3使得长孔在法兰盘主体1上面分布更加均匀,更容易实现支架底座5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设有六组安装孔2,则共有十二个朝向不同方向的长孔3,以实现更大的调整范围,并且当支架底座5转动时,固定孔7也能够对上安装孔2,提高安装时的容错率。

上述法兰盘主体1为圆盘形,更方便于支架底座5的安装,则上述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即为法兰盘主体1的圆心。

如图4所示,为理想中的装配状态,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位于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中间位置,此时无需调整即可直接将螺栓穿设两者的重合处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右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左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左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左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左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6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左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右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右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右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右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7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下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上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上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上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上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8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上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下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下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下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下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实际安装中当地桩4打入地面离预定位置有偏移时,还包括诸如法兰盘主体1的位置偏左上、右上、左下或右下等情况,根据偏移的情况调整支架底座5的位置,必要时可先取出螺栓,当支架底座5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固定孔7和长孔3都会有重合处,拧紧螺栓便可完成调整后的固定。

如图9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角度偏差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旋转角度:此时拧松两边的螺栓并取出其中一边的螺栓,将支架底座旋转至预定位置再拧入取出的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每组的两个长孔3靠近法兰盘主体1中心的端部连通,使每组安装孔2呈v字形,以增加安装孔2的面积,实现更大的调整范围,并且螺栓预装时可以在同组的两个长孔3之间移动,不需要从一个长孔3中拔出再插入另一个长孔3。

如图11所示,为理想中的装配状态,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位于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中间位置,此时无需调整即可直接将螺栓穿设两者的重合处进行固定。

如图12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右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左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左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左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左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3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左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右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右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右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右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4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下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上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上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上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上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5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上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下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下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下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下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实际安装中当地桩4打入地面离预定位置有偏移时,还包括诸如法兰盘主体1的位置偏左上、右上、左下或右下等情况,根据偏移的情况调整支架底座5的位置,必要时可先取出螺栓,当支架底座5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固定孔7和长孔3都会有重合处,拧紧螺栓便可完成调整后的固定。第二实施例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当支架底座5需要调整时,螺栓可以在同组的两个长孔3之间移动,可以更快地完成调整。而当法兰盘主体1出现角度偏差的情况,与第一实施例同理,需拧松两边的螺栓并取出其中一边的螺栓,将支架底座旋转至预定位置再拧入取出的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长孔3为圆弧形。圆弧形的长孔3相比于端点距离相同的长条孔具有更长的移动距离,增加了可调整的范围,并且弧形可以使螺栓调整时在长孔3中的移动更加顺滑,以减小阻力,避免对长孔3的磨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如图17所示,为理想中的装配状态,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位于法兰盘主体1的中心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中间位置,此时无需调整即可直接将螺栓穿设两者的重合处进行固定。

如图18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右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左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左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左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左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19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左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右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右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右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右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20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下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上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上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上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上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21所示,为固定时法兰盘主体1偏上的情况,需将支架底座5向下调整:此时拧松螺栓并向下移动支架底座5至预定位置,螺栓在长孔3中移动;此时支架底座5的中心位置调整至法兰盘主体1的偏下位置,两边的固定孔7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长孔3的下端位置,拧紧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实际安装中当地桩4打入地面离预定位置有偏移时,还包括诸如法兰盘主体1的位置偏左上、右上、左下或右下等情况,根据偏移的情况调整支架底座5的位置,必要时可先取出螺栓,当支架底座5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固定孔7和长孔3都会有重合处,拧紧螺栓便可完成调整后的固定。第三实施例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当支架底座5需要调整时,螺栓可以在同组的两个长孔3之间移动,可以更顺滑地完成调整,减少螺栓与长孔3侧壁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而当法兰盘主体1出现角度偏差的情况,与第一实施例同理,需拧松两边的螺栓并取出其中一边的螺栓,将支架底座旋转至预定位置再拧入取出的螺栓,即可完成调整和固定。

如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使每组的两个长孔3靠近法兰盘主体1中心的端部连通,以增加长孔3的面积,实现更大的调整范围,并且螺栓调整时在长孔3中的移动更加顺滑,具体应用类比于前三个实施例,不再做阐述。

通过上述结构,在法兰盘主体1上设有至少两组安装孔2,每组安装孔2包括两个长孔3,同组两个长孔3间距由法兰盘主体1中心向法兰盘主体1边缘逐渐变大,使得法兰盘主体1表面具有更多角度朝向的长孔3,增大了可调整的范围。法兰盘主体1固定后与预定位置或角度有偏差时,支架底座5可以进行相对应方向或角度的调整,无需再重新定位地桩4,从而实现快速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支架底座5和法兰盘主体1生产工差的影响,提高容错率,支架底座5与法兰盘主体1更容易实现搭配使用,从而降低废品率、节省成本。

此外,将每组的两个长孔3连通,可以实现更大的调整范围和角度,使支架底座5的位置调整更加灵活方便;将长孔3设为圆弧形,使螺栓调整时在长孔3中的移动更加顺滑,以减小阻力,避免对长孔3的磨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