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765发布日期:2019-07-24 09:4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属于管道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对给排水的技术不断发展,对管道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针对地下排水管道,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采用波纹管,但是波纹管承受周围压力的能力不够,强度不够,且制造所需原料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通过内肋管受压后,外圆柱管外侧的螺纹缠绕受压,第二竖向加强筋余弧形加强筋起到支撑和受压的作用,外圆柱管余内圆柱管之间的第一竖向加强筋余弹簧起到受压余缓冲的作用,从而加强了承压能力以及节省了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包括内肋管,所述内肋管的外侧安装有外圆柱管,且内肋管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管,所述内圆柱管与外圆柱管之间均匀安装有第一竖向加强筋,所述第一竖向加强筋的内侧安装有弹簧,且外圆柱管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螺纹缠绕,所述螺纹缠绕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强筋,且第二竖向加强筋两侧的底部安装有弧形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加强筋、第二竖向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的材质皆为钢带。

优选的,所述螺纹缠绕的间距为1cm。

优选的,所述内圆柱管与外圆柱管的间距为1cm。

优选的,所述弧形加强筋的一端安装于螺纹缠绕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向加强筋于弧形加强筋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通过内肋管受压后,外圆柱管外侧的螺纹缠绕受压,第二竖向加强筋余弧形加强筋起到支撑和受压的作用,外圆柱管余内圆柱管之间的第一竖向加强筋余弹簧起到受压余缓冲的作用,从而加强了承压能力以及节省了材料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外圆柱管,2-内圆柱管,3-内肋管,4-螺纹缠绕,5-第一竖向加强筋,6-弹簧,7-第二竖向加强筋,8-弧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包括内肋管3,内肋管3的外侧安装有外圆柱管1,且内肋管3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管2,内圆柱管2与外圆柱管1之间均匀安装有第一竖向加强筋5,第一竖向加强筋5的内侧安装有弹簧6,且外圆柱管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螺纹缠绕4,螺纹缠绕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竖向加强筋7,且第二竖向加强筋7两侧的底部安装有弧形加强筋8。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竖向加强筋5、第二竖向加强筋7和弧形加强筋8的材质皆为钢带,从而可以更好的受压,螺纹缠绕4的间距为1cm,从而可以更加均匀的受压,内圆柱管2与外圆柱管1的间距为1cm,从而可以更有利于受压,弧形加强筋8的一端安装于螺纹缠绕4的内部,从而可以更多方位的受压,第二竖向加强筋7于弧形加强筋8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便于制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应力强的内肋管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通过内肋管3受压后,外圆柱管1外侧的螺纹缠绕4受压,第二竖向加强筋7余弧形加强筋8起到支撑和受压的作用;

步骤2:外圆柱管1余内圆柱管2之间的第一竖向加强筋5余弹簧6起到受压余缓冲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内肋管3受压后,外圆柱管1外侧的螺纹缠绕4受压,第二竖向加强筋7余弧形加强筋8起到支撑和受压的作用,外圆柱管1余内圆柱管2之间的第一竖向加强筋5余弹簧6起到受压余缓冲的作用,从而加强了承压能力以及节省了材料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