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157发布日期:2019-09-17 20:05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顶管施工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管施工导向器。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借助主顶油缸及管道间的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内后回收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了两坑之间。

一个比较完整的顶管施工大体包括以下部分:1.工作坑,也称基坑,是安放所有顶进设备的场所,也是顶管掘进机的始发场所,工作坑还是承受主顶油缸推力反作用力的构筑物;2.接收坑,是接收掘进机的场所,通常管道从工作坑中逐节推进,到接收坑中把掘进机吊起以后,再把第一节管子推出一定的长度,整个顶管施工才算基本结束;3.洞口止水圈,安装在工作坑的出洞洞口和接收坑的进洞洞口,具有防止地下水和泥沙流到工作坑和接收坑的作用;4.顶管机,是顶管掘进用的机器,也称顶管掘进机或掘进机,它安放在所顶管道的最前端,主要是用来取土和保证管道顶进方向的正确性;5.顶铁,主要作用是把主顶油缸的推力较均匀地分布在所顶管道的端面上;6.基坑导轨,是由两根平行的箱形钢焊接在轨枕上制成的,它的作用主要一是使推进管在工作坑中有一个导向,并使推进管沿该导向进入土中,二是让顶铁工作时能有一个可靠的托架;7.后座墙,是把主顶油缸推力的反力传递到工作坑后部土体中去的墙体,它的构造会因工作坑的构筑方式不同而不同,在沉井工作坑中,后座墙一般就是工作井的后方井壁,在钢板桩工作坑中,必须在工作坑内的后方与钢板桩之间浇筑一座与工作坑宽度相等的厚度为0.5~lm的钢筋混凝土墙,目的是使推力的反力能比较均匀地作用到土体中去。

目前顶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基坑导轨对推进管的导向仅靠两根平行的箱形钢与推进管侧面的配合,推进管被油缸推入洞口时仍会偏离基坑导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管施工导向器,具有稳定导向推进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顶管施工导向器,包括外圆筒,外圆筒内同轴设置内圆筒,所述外圆筒固定架设,外圆筒两端均设有若干第一棒杆,若干第一棒杆沿外圆筒端部周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内圆筒两端均设有若干第二棒杆,第二棒杆沿内圆筒端部周向间隔均匀地布置,第一棒杆与第二棒杆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棒杆和第二棒杆均与外圆筒的中轴线平行;还包括至少三块夹板,相邻两块夹板交叉设置,所有夹板于外圆筒的轴心处围成夹孔,推进管被夹于夹孔内,夹板一端套于第二棒杆上,夹板另一端设有腰型孔,腰型孔沿内圆筒旋转时第一棒杆相对于夹板的运动轨迹设置,第一棒杆插于腰型孔内;还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用于连接任意一根第一棒杆与任意一根第二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圆筒相对于外圆筒旋转时,相邻两块夹板的夹角变小,由所有夹板围成的夹孔尺寸变小,从而夹住推进管,而外圆筒的两端和内圆筒的两端对称设有夹板,因此可夹住推进管长度方向上的两处位置,从而保持推进管与外圆筒同轴,推进管被油缸沿外圆筒的轴线方向推入洞口,起到了对推进管的稳定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夹板呈弧形,夹板上与推进管接触的表面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夹板与推进管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夹板对推进管的夹紧效果。

优选的,所述夹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腰型孔设于第一板块上,第一板块与外圆筒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板块与外圆筒端部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两块夹板相对旋转时,一块夹板的第一板块与另一块夹板的第二板块互不干涉。

优选的,任一所述夹板的第一板块与相邻夹板的第二板块交叉设置,且一块夹板的第一板块位于相邻一块夹板的第二板块与外圆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块夹板的第一板块可转动至另一块夹板的第二板块的外侧,从而使相邻两块夹板相对转动时互不干涉。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柱,螺柱上螺接有两个拉环,两个拉环分别套于任意一根第一棒杆和任意一根第二棒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好螺柱上两个拉环的距离,当所有夹板夹住推进管时,将两个拉环分别套在任意一根第一棒杆、任意一根第二棒杆上,即可使该夹板位置固定,即内圆筒的位置固定,即所有夹板的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圆筒内壁上同轴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滚珠球,滚珠球与内圆筒的外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球减小了内圆筒相对于外圆筒旋转时的摩擦阻力。

优选的,所述内圆筒的内壁上固定有旋转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手拨动旋转把手,可手动旋转内圆筒,从而使所有夹板夹住推进管。

优选的,所述内圆筒的内壁上同轴设有环形齿槽,环形齿槽上啮合设有由电机驱动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利用齿轮与环形齿槽的啮合带动圆筒旋转,具有省力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外圆筒和内圆筒两端的夹板夹住推进管长度方向上的两处位置,从而保持推进管与外圆筒同轴,推进管被油缸沿外圆筒的轴线方向推入洞口,起到了对推进管的稳定导向作用;

2.利用锁紧机构不但可使内圆筒位置固定,还能调节夹板对推进管的夹紧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顶管施工导向器的正视图;

图2是底座与外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顶管施工导向器的立体图;

图4是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内圆筒与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圆筒;1a、环形槽;2、内圆筒;2a、环形齿槽;3、第一棒杆;4、第二棒杆;5、夹板;51、第一板块;51a、腰型孔;52、第二板块;6、夹孔;7、螺柱;8、拉环;9、旋转把手;10、滚珠球;11、齿轮;12、底座;13、推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顶管施工导向器,包括外圆筒1,基坑内于洞口外固定有底座12,外圆筒1固定于底座12上。基坑内正对洞口砌有后座墙,后座墙上抵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指向洞口,油缸的活塞杆顶部依次顶有顶铁、顶管、推进管13、掘进机,固定外圆筒1时,使外圆筒1与顶管、推进管13同轴。

结合图1与图2,外圆筒1内同轴设有内圆筒2,外圆筒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环形槽2a,环形槽2a内排布一圈滚珠球10,滚珠球10与内圆筒2的外壁滚动接触,内圆筒2可在外圆筒1内绕外圆筒1的中轴线旋转。外圆筒1的两端对称地固定有若干(每端至少三个)第一棒杆3,若干第一棒杆3沿着外圆筒1端部周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内圆筒2的两端对称地固定有若干第二棒杆4(每端至少三个),第二棒杆4沿着内圆筒2端部周向间隔均匀地布置。第一棒杆3与第二棒杆4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棒杆3和第二棒杆4均与外圆筒1的中轴线平行。

如图3所示,外圆筒1的两端均设有若干夹板5,每端至少三块夹板5,相邻两块夹板5交叉设置,所有夹板5于外圆筒1的轴心处围成夹孔6,推进管13被夹于夹孔6内。夹板5呈弧形,夹板5上与推进管13接触的表面为弧面,可增大夹板5与推进管13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夹板5对推进管13的夹紧效果。夹板5由第一板块51和第二板块52一体成型,两者不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板块51与外圆筒1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板块52与外圆筒1端部的距离。第一板块51上具有腰型孔51a,腰型孔51a沿着内圆筒2转动时第一棒杆3相对于夹板5的运动轨迹设置,第一棒杆3插于腰型孔51a内;夹板5的一端套于第二棒杆4上,夹板5的另一端(开设腰型孔51a的一端)套于第一棒杆3上。

结合图3与图4,任意一根第一棒杆3与任意一根第二棒杆4通过锁紧机构连接,锁紧机构由一根螺柱7和两个拉环8组成,两个拉环8螺接于螺柱7上,当夹板5夹紧推进管13时,将两个拉环8分别套在任一第一棒杆3和任一第二棒杆4上,即可使内圆筒2无法旋转,从而使所有夹板5保持夹紧推进管13的状态。

结合图3与图5,内圆筒2的内壁上固定有旋转把手9,用手拨动旋转把手9,可手动旋转内圆筒2,从而使所有夹板5夹住推进管13。内圆筒2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其同轴的环形齿槽2b,环形齿槽2b上啮合设有齿轮11,通过电机驱动齿轮11,利用齿轮11与环形齿槽2b的啮合带动圆筒旋转,具有省力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旋转内圆筒2,由于内圆筒2相对于外圆筒1旋转,套于第二棒杆4上的夹板5也沿着腰型孔51a的轨迹方向开始转动,使相邻两块夹板5的夹角变小,所有夹板5围成的夹孔6随之变小,从而达到夹住推进管13的目的。而外圆筒1的两端和内圆筒2的两端对称设有夹板5,因此可夹住推进管13长度方向上的两处位置,从而保持推进管13与外圆筒1同轴,推进管13被油缸沿外圆筒1的轴线方向推入洞口,起到了对推进管13的稳定导向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