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动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657发布日期:2019-08-07 01:41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动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动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为一种可快速开闭的执行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直动式电磁阀为市面上广泛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复位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直动式电磁阀结构简单,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适用于启闭频率较高或快速关断的场合。

但是现有技术中,直动式电磁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动铁芯与静铁芯吸合时撞击力度较大,且当电磁阀工作时,动铁芯需不断撞击静铁芯,会造成动铁芯和静铁芯损伤,降低电磁阀使用寿命;2)电磁阀的复位弹簧从断电进入锁定状态有一定的回弹位移,这就意味着动铁芯下端的阀芯也要回弹,造成工作不甚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式电磁阀,通过在动铁芯内部固设缓冲组件,可在动铁芯撞击静铁芯时,缓冲动铁芯对静铁芯的碰撞作用力,有效保护动铁芯和静铁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直动式电磁阀,包括线圈外壳、线圈组件、阀体、动铁芯、静铁芯、复位弹簧和密封件,所述动铁芯为中空管状结构,内部固设有缓冲组件,用于缓冲所述动铁芯向所述静铁芯方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为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上橡胶垫和下橡胶垫,所述缓冲弹簧位于上橡胶垫和下橡胶垫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与线圈外壳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线圈外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端面与动铁芯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静铁芯为中空管状结构,形成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连通阀腔和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底座和线圈外壳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保证连接的紧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底座和线圈外壳连接处还设有O形密封圈,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动铁芯内部固设缓冲组件,可在动铁芯撞击静铁芯时,缓冲动铁芯对静铁芯的碰撞作用力,有效保护动铁芯和静铁芯,并进而减少动铁芯的回弹位移,是电磁阀工作稳定可靠。

2、缓冲组件为缓冲弹簧和橡胶垫层,通过缓冲弹簧和橡胶垫层的协同作用,可以相互抵消彼此的变形冲击,使得动铁芯对静铁芯的撞击力度削弱到最低,电磁阀工作稳定可靠。

3、设置支撑板限制动铁芯的运行路线,保证动铁芯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平稳竖直上移,运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动铁芯的振动频率,电磁阀动作稳定可靠。

4、本实用新型静铁芯上设与阀腔相通的排气孔,在动铁芯上移过程中,介质进入阀腔、动铁芯与线圈组件的间隙后,进入排气孔中,即介质对于动铁芯、复位弹簧和密封件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支撑板对动铁芯的摩擦阻力不受介质压强的影响,而复位弹簧对动铁芯的弹性力也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这样不但使密封件和动铁芯运动的气阻大大减小,使气体流动顺畅,而且静铁芯上的排气孔被吸合的动铁芯封闭之后,动铁芯下部压强增加,形成支撑动铁芯的力,可降低维持电流,进而降低能耗;在动铁芯下移过程中,静铁芯上的排气孔打开,阀腔内的介质向上流动,从此处排出,使动铁芯运动过程中形成气体支撑的悬浮效果,运动过程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动式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外壳;2、线圈组件;3、阀体;4、动铁芯;5、静铁芯;51、排气孔;6、复位弹簧;7、密封件;8、缓冲组件;81、缓冲弹簧;82、上橡胶垫;83、下橡胶垫;9、支撑板;10、密封垫片;11、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直动式电磁阀,包括线圈外壳1、线圈组件2、阀体3、动铁芯4、静铁芯5、复位弹簧6和密封件7,所述线圈组件2设于线圈外壳1中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电时驱动动铁芯4滑动,所述阀体3设有一阀腔,所述阀腔内具有介质流入通道、介质流出通道以及连通介质流入通道和介质流出通道的阀口,所述动铁芯4活动配合在线圈组件2的中间,所述动铁芯4的下端设有密封件7,密封件7随动铁芯4移动打开或封闭阀口,所述动铁芯4下端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的上下端分别抵接线圈外壳1和密封件7,所述动铁芯4为中空管状结构,内部固设有缓冲组件8,用于缓冲所述动铁芯4向所述静铁芯5方向的作用力。初始状态下,线圈组件2没有通电不产生磁力,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密封件7封堵阀口,优选的复位弹簧6为圆锥弹簧;当线圈通电时,电磁阀启动,动铁芯4在静铁芯5的磁吸力下向上移动,密封件7向上移动打开阀口,介质(如气体)可以从介质流入通道进入介质流出通道,因动铁芯4与静铁芯5皆为不锈钢材质,相互碰撞吸合时力度较大,易损伤动铁芯4和静铁芯5,本实用新型在动铁芯4内部设缓冲组件8,可以在动铁芯4撞击静铁芯5时,缓冲动铁芯4对静铁芯5的碰撞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8为缓冲弹簧81。通过缓冲弹簧81吸收并减少动铁芯4对静铁芯5的振动和冲击,增加电磁阀开启时的稳定性,极大减小复位弹簧6突然反弹时的回弹位移,避免电磁阀开启不灵。优选的,缓冲弹簧81由2Cr18Ni9不锈钢材制成,2Cr18Ni9不锈钢材具有高的耐蚀性,在低温、室温及高温下均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其兼具硬度与韧性,能更好的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8还包括上橡胶垫82和下橡胶垫83,所述缓冲弹簧81位于上下橡胶垫之间。当橡胶垫承受压力或撞击时,由于滞回变形具有优异的吸收冲击和撞击的特性,可减缓作用力的释放;虽然缓冲弹簧81可以吸收振动和冲击,但是缓冲弹簧81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缓冲弹簧81的运动传递到橡胶垫层,通过橡胶垫层的滞回变形来消耗,同时,橡胶垫层的变形传递到缓冲弹簧81,也可通过缓冲弹簧81的变形来消耗;因此,通过缓冲弹簧81和橡胶垫层的协同作用,可以相互抵消彼此的变形冲击,使得动铁芯4对静铁芯5的撞击力度削弱到最低,电磁阀工作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6与线圈外壳1之间设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与线圈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6的上下端分别抵接支撑板9和密封件7,将弹簧抵接在支撑板9上,有效减少了弹簧的形变过程的产生的弹力对线圈组件2的影响,保证供电电流平稳。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9端面与动铁芯4间隙配合。支撑板9相对设置,形成夹持动铁芯4的状态,可以限制动铁芯4的径向位移,保证动铁芯4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平稳竖直上移,运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动铁芯4的振动频率,电磁阀动作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铁芯5为中空管状结构,形成排气孔51,所述排气孔51连通阀腔和外界。本实用新型静铁芯5上设与阀腔相通的排气孔51,在动铁芯4上移过程中,介质进入阀腔、动铁芯4与线圈组件2的间隙后,进入排气孔51中,即介质对于动铁芯4、复位弹簧6和密封件7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支撑板9对动铁芯4的摩擦阻力不受介质压强的影响,而复位弹簧6对动铁芯4的弹性力也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这样不但使密封件7和动铁芯4运动的气阻大大减小,使气体流动顺畅,而且静铁芯5上的排气孔51被吸合的动铁芯4封闭之后,动铁芯4下部压强增加,形成支撑动铁芯4的力,可降低维持电流,进而降低能耗;在动铁芯4下移过程中,静铁芯5上的排气孔51打开,阀腔内的介质向上流动,从此处排出,使动铁芯4运动过程中形成气体支撑的悬浮效果,运动过程更加平稳,并且,不会产生一侧气体多、一侧气体少的跑偏现象。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9与底座和线圈外壳1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10,保证连接的紧固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9与底座和线圈外壳1连接处还设有O形密封圈11,提高密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