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时动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658发布日期:2019-07-06 10:5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时动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时系统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正时动轨。



背景技术:

正时动轨是汽车发动机上一个重要部件,其通过与张紧器配合使用,使得正时动轨始终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张紧力,防止正时链条出现脱链的情况,正时链条顺着正时动轨上的导链槽的轨迹进行滑动。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润滑的正时链条导板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201620964518.1;授权公告号:CN205956328U],其包括板体、设于板体一侧的导链槽,板体上设有一活动孔,板体内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一侧的轮齿裸露于活动孔外并处于导链槽内,板体内设有一注油空间,注油空间内设有一从动齿轮,注油空间一侧设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轮齿部,轮齿部为橡胶材质,轮齿部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位于注油空间外,注油空间上端设有一出油孔,出油孔的一侧端口位于导链槽最上侧,润滑孔该侧端口与导链槽相贯通,板体上设有与出油管路相贯通的注油口,注油口内安装有一气门芯。

上述的正时链条导板实现了对正时链条的润滑,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当导链槽处出现磨损后,则需要整体更换,使用成本高,而且重量重,不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重量轻的正时动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正时动轨,包括呈月牙状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一端具有铰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弧形凸出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与其贴合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两侧均具有凸出的凸边,两凸边和连接部的顶面形成供正时链条滑动的导链槽,所述的本体上设有减重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连接部远离铰接孔的端部具有弯折并扣于本体底部的扣压边,所述的连接部的背面具有若干个凸出的连接柱,所述的本体具有与连接柱一一对应并供对应连接柱嵌入的安装槽。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本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个螺钉,各个螺钉均穿过本体并螺纹连接于连接部的背面。通过螺钉实现本体和连接部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和拆卸均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本体靠近中部处具有一道贯通本体底部和顶部的通孔,所述的连接部具有连通于通孔的贯穿孔。通孔和贯通孔的设置便于润滑脂流通,对导链槽起到润滑作用,减弱正时链条与导链槽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本体的底部具有连通于通孔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直径至少为通孔直径的三倍。凹槽便于储存润滑脂,便于润滑脂流至通孔中,保证了润滑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减重结构包括多个贯穿本体两侧面的减重孔,所述的减重孔位于通孔和本体远离铰接孔的端部之间。这样减重孔不会破坏结构强度,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减重结构包括本体底部具有的若干个盲孔,所述的盲孔位于通孔和本体靠近铰接孔的端部之间。盲孔不会破坏铰接孔处径向强度,使得本体工作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正时动轨中,所述的本体的一侧面具有圆柱状的凸柱,所述的铰接孔同轴贯穿凸柱设置。凸柱增加了铰接孔处的结构强度,抗载荷冲击载荷能力好,延长了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正时动轨结构强度佳且重量轻,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而且组装和拆卸方便,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均低,润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正时动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正时动轨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正时动轨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铰接孔;3、连接部;4、凸边;5、导链槽;6、扣压边;7、连接柱;8、通孔;9、贯穿孔;10、凹槽;11、减重孔;12、盲孔;13、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正时动轨包括呈月牙状的本体1,本体1的一端具有铰接孔2,本体1弧形凸出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与其贴合的连接部3,连接部3的两侧均具有凸出的凸边4,两凸边4和连接部3的顶面形成供正时链条滑动的导链槽5,本体1上设有减重结构。

本正时动轨中连接部3支撑并供正时链条滑动,连接部3出现磨损后,可将连接部3拆卸以更换,这样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以往为了耐磨性好,整体都选用同一种耐磨材料制成,制造成本高,本正时动轨的连接部3可选择耐磨性优益的材料制成,本体1为普通材料制成即可,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的材料为工业塑料PA66-GFN,本体1为工业塑料PA66;减重结构起到减重作用,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进一步细说,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远离铰接孔2的端部具有弯折并扣于本体1底部的扣压边6,连接部3的背面具有两个凸出的连接柱7,本体1具有与连接柱7一一对应并供对应连接柱7嵌入的安装槽。连接部3和本体1组装时,先将扣压边6扣入本体1的底部,之后将连接部3压紧于本体1使得连接柱7一一嵌入安装槽中,从而实现连接部3和本体1的连接,连接方便,必要时可在连接部3背面和本体1之间涂覆胶水以提高连接牢固性;拆卸连接部3时,撬开连接部3靠近铰接孔2侧的端部,之后掰开连接部3和本体1即可,如果涂覆了胶水,在掰开过程中将胶水铲除。

为了润滑效果好以延长使用寿命,本体1靠近中部处具有一道贯通本体1底部和顶部的通孔8,连接部3具有连通于通孔8的贯穿孔9,本体1的底部具有连通于通孔8的凹槽10,凹槽10的直径至少为通孔8直径的三倍,本实施例中凹槽10的直径为通孔8直径的三倍。

减重结构包括多个贯穿本体1两侧面的减重孔11,减重孔11位于通孔8和本体1远离铰接孔2的端部之间,减重结构还包括本体1底部具有的若干个盲孔12,盲孔12位于通孔8和本体1靠近铰接孔2的端部之间。为了铰接孔2处结构强度高,本体1的一侧面具有圆柱状的凸柱13,铰接孔2同轴贯穿凸柱13设置。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